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与骨扫描对照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大范围(从头顶到小腿)MR DWI在前列腺痈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166例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大范围DWI.其中49例在1个月内接受骨扫描检查和大范围DWI并行双盲法诊断.以常规T1WI和压脂T2WI为标准,确定骨转移瘤的存在及其位置.49例均为MRI和核素检查后获得前列腺的穿刺病理结果.大范围DWI与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应用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转移瘤患者中有5例有>10处/例的全身多发骨转移,在以病灶为单位研究时不纳入计算.结果 49例中10例有骨转移瘤,而DWI和核素骨扫描分别诊断15和17例有骨转移瘤,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均为100%(10/10),特异性分别为87.2%(34/39)和82.1%(32/3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和0.910.44例患者中2种技术共显示68处异常信号和(或)放射浓聚灶,有20处被证实为骨转移瘤,而DWI显示其中23处为骨转移瘤,核素骨扫描显示其中34处为骨转移瘤.以病灶为单位(68处)计算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度均为90.0%(18/20),特异度分别为89.6%(43/48)和66.7%(32/4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和0.783,大范围DWI的特异度高于骨扫描(P<0.01),ROC曲线下面积也高于核素骨扫描(P<0.05).结论 大范围DWI可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骨扫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矫形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负重骨骼脊柱的严重畸形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反映生物力学变化的立位影像是矫形治疗首选的检查;而其局部的形态和结构也有助于术者对矫形材料固定部位的选择,以及结构重建稳定性的预测。
期刊
期刊
目的 应用容积性定量CT(vQCT)技术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仪测量绝经后妇女腰椎容积性骨密度(BMD),评价2种检查方法区分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与骨质疏松不伴骨折的差异.方法 选取绝经后妇女118名[平均年龄(62.1±7.0)岁],按照所行胸腰椎X线平片检查结果及腰椎DXA测量的参数[前后位BMD(AP-SPINE)]值分组,>均值-1个标准差(x-1s)为正常组、x-1s~x-2s为骨量
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但骶尾骨体积较小,周围软组织厚,与周围的空气部分密度差过大,因此尾骨侧位摄影的图像显示效果欠佳.笔者旨在观察分析影响骶尾椎椎体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同时对骶尾椎侧位CR的最佳摄影技术参数进行探讨。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 正常组14例,肺部双能量灌注成像表现双侧肺部灌注对称,未见明显差异.渗出性病变组10例,表现为局部灌注量降低;肿块性病变组27例,因为发生位置
第九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广东省第二届心胸年会于2008年9月18至21日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召开。本次大会以“博大心胸,创新发展”为主题,荟萃了中外医学影像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
目的 研究一种临床适用的MR技术在体无创性评估颈总动脉血管壁切应力(WSS)的方法.方法 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对其右侧颈总动脉行相位对比法MR血流定量扫描,应用三维抛物面(3DP)模型函数拟合方法,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计算局部WSS,获取颈总动脉的血管横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速度及瞬时血流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评估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颈总动脉局部WSS值范围为(0.75±0.41
患者 男,16岁.10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臂酸胀、疼痛,症状逐渐加重,伴皮肤破溃、流脓1个月余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求诊.10年前曾有"左前臂骨折"病史,既往有胃溃疡、蛔虫病史.体检:体瘦,营养欠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左前臂肿胀,向内侧弯曲畸形,左前臂弯侧前端可见一破溃口,溢脓,周边皮温稍高,左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和大小便
期刊
一、概述  传统的MRI主要依靠在K空间中梯度场来进行相位方向编码,为了提高MR成像速度,需要相应增加梯度场的强度和切换率,甚至采用双梯度技术,梯度场强高达80 mT/m,切换率200 T·m-1·s-1,并应用了快速成像序列,如回波平面成像(EPI)、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等,但仍不能满足运动器官如心脏快速成像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