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混沌的商业逻辑,在私董会这种结构化工具的帮助下,能够通过整合多方智慧,快速形成清晰的新知识体系,提升企业和企业家应对变化的能力。
到现在,私董会的概念引入中国将近十年了,但依然还有很多企业家不太了解这种舶来的学习方式,也不知道这种方式能为中国企业创造怎样的价值?甚至误以为私董会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家学习社群”。事实上,它不仅仅如此,1.0不是,2.0更加不是。
如果一定要给私董会定义的话,我认为,它更像是一个提升企业家应变能力的“智慧道场”。通过整合多方智慧,能够让企业家们快速形成清晰的新知识体系。
不同于私董会1.0只专注于领导力,私董会2.0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领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最准确的观点,并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观点进入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中。所以,一次有效的私董会一定要形成能够让“问题所有者”带回去执行的方案。
第一步:问题提出
每个私董伙伴在进入私董会时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的,但他们对于问题并没有想得太清楚,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个过程需要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共同努力。总裁教练负责开闸,让“问题所有者”的问题涌进来,而十余位私董伙伴则负责探究,让问题收缩到一个“痛点”上(如图所示)。
具体来说,总裁教练会先做一个引领,界定问题,铺陈背景,引发思考,称为“开闸”。一般,“问题所有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有切肤之痛,而且这个痛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很容易导致“问题所有者”描述失真。此时,教练就需要将讨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描述企业的基础背景,引入相似的案例作为对比。通常我会提前一两个月与“问题所有者”进行沟通,并准备相应的周边资料。
双漏斗模型展示了私董会2.0在私董会现场搭建“智慧道场”的思路,但要把这种思路落地到操作层面,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模型。
首先,确定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前次私董会的最后就会选出本次私董会的主题。因为时间紧张,一年大概6次会议,最多只能解决6个企业家的问题。所以,一个小组里几乎有一大半的私董伙伴需要通过“照镜子”来取得收获。
因为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家是否有收获。所以,选出问题的过程需要绝对的公平。可以请每个私董伙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投票选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针对问题,有两个要求:
1. 问题必须来自于自己的企业;
2. 问题必须是当下困扰的,而不是未来趋势。
这两个标准界定出来可以讨论的问题,都是让讨论能够越来越聚焦,而不是逐渐发散开去。
比如,在某次私董会上,私董伙伴提出了“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做B2B线上营销”的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他如愿当选“问题所有者”。但在接下来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并没有遵循前面两个标准,而是想要大家讨论他的两款新产品如何通过线上来做B2B营销,而这两款新产品还尚未量产。这是典型的缺乏实践土壤和未来趋势的问题,所以在实际讨论时就进行不下去了。
选出问题之后,总裁教练、秘书处和研发中心就要开始做大量的工作。总裁教练负责与“问题所有者”沟通,以进一步确定讨论的问题;秘书处根据总裁教练的反馈和与“问题所有者”的交流,确定要配置的企业家教练;研发中心则根据总裁教练的反馈,为“问题所有者”提供模板,将问题梳理出来,方便会上讲解。
私董会的现场流程始于“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会给出15分钟,让“问题所有者”讲述他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研发中心与“问题所有者”沟通时会给出模板,让他们将问题制作成PPT。因为老板很容易在讲解问题时跑偏,但私董会现场时间有限,可控的部分都要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否则就有可能浪费大家的时间。
让“问题所有者”准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清楚问题,也是对于他们思路的梳理,可以让大家对于问题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步:问题探究
一旦问题抛出,总裁教练就可以引导私董伙伴们探究问题。或许有人会疑惑了,问题为什么还需要探究?因为大多数“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而只是问题在一个维度上的表现。所以,我们需要其他私董伙伴通过提问,帮助他抛弃一些次要问题或伪问题,明确真正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是德国留学的海归医学博士,专门研究儿科脑瘫。由于他是某儿科医院的门诊部主任,一开始朋友们在小孩生病时总喜欢先找他看看,但后来大家就不太愿意找他了。问到原因,朋友们都说,他研究脑瘫的,看到什么病症都喜欢往那个方向诊断。所以,老板不一定理性,也有可能用错了力。
好的问题可以直指人心,让局面豁然开朗。一次私董会上,某零售企业的老板面对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问题,带来了公司的CEO一起参加会议。会上,面对糟糕的经营结果,私董伙伴们从各个维度进行了诊断,试图寻找“真问题”。但从商业模式、战略选择、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试探都被否定了。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很“刚性”的证据,隔壁一街之隔的某零售企业在上述方面与自己并没有太大区别,并且面积更小,设施更陈旧,但经营业绩却更好。
此时,一个私董伙伴提出了异常犀利的问题:“两位觉得,公司到了今天,是谁的责任?”老板说60%是自己的问题,40%是CEO的问题;CEO则说70%是老板的问题,30%是自己的问题。看似两人意见一致,但表述的方式马上把问题暴露出来。老板肯担责任是有些江湖豪气,心里对CEO也有抱怨,CEO根本不愿意担责任,那30%也是出于礼貌。所以,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经营业绩不佳的表象,而是以CEO为主的经理层动不起来。
第三步:问题澄清 当大家把次要问题和伪问题都“轰掉”,什么是“真问题”就比较明确了。此时,就需要利用集体的力量来锁定“痛点”。当大家可能隐约能够触摸到“痛点”,但又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时,总裁教练可以帮忙找出痛点。但注意,千万不要过于强势,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都是为问题所有者服务。我们既要避免他异想天开,讨论没有结果的事情,导致无法做出方案;又要避免自己去张冠李戴,把不是他们心里的问题设立成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有的时候,并不是痛点找得不准,而是针对这个痛点,问题所有者并没有解决的决心,或者有不能解决的客观条件约束,他希望用一些比较迂回的办法来解决。这时候,我们需要把“遥控器”交回到他们自己手上。在分析两类方案优劣后,提醒他们:“您的痛点很清楚,但要彻底解决,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大步走和小步走都是策略,您自己选择。”
第四步:分享建议
这个环节里,总裁教练开始引导私董伙伴们提出建议。一般来说分为两轮:第一轮由私董伙伴依次提出建议,确保大家都表达;第二轮由私董伙伴们自由提出建议,确保意见领袖的表达可以脱颖而出。总裁教练尤其要提醒的是,私董伙伴们可针对建议本身提出质疑。因为有的建议看上去很合理,其实是错误的。所以,必须让每个私董伙伴都成为苛刻的审核者,用社群的力量过滤掉错误的建议。
有的私董会流程里也设置了“问题解析”这个环节,其目的是针对问题寻找原因。这看似有道理,但在若干次试验后,我们放弃了这个环节。因为这可能导致一个无限循环,即“找到真问题—问题解析—找到另一个真问题(更深一步)—问题解析—找到另一个真问题(更深一步)”。理论上说,这些问题越找越深,深入不下去时,就是真正的痛点。但当你真正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时,你就会发现,私董伙伴们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后,士气会有所懈怠,大家甚至会迫不及待想要去解析。
所以,“痛点”仅仅只能当作一个入口,一旦确定之后,就要尽快进入到建议环节,在建议中形成真正的解决方案。
为了充分地释放创意,仅仅依靠大家分别提建议肯定不行。最初的轮流建议和自由建议,私董伙伴们四面出击为解决痛点“找方向”。而后,就需要让问题所有者来认可方向,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对“方向”进行拓展,以便形成可以操作的“解决方案”。此时,大家就不能再单兵作战了,而应该集体作战,聚焦到大家讨论出并经“问题所有者”认可的方向上去。
第五步:精要总结
解决方案做出来了,但这些方案和能够落地的东西,始终会存在距离。此时,总裁教练需要帮助“问题所有者”进行甄别。这相当于做一个“使用说明书”,针对方案进行点评,并总结出一个综合的讨论成果。
而后,“问题所有者”需要“认领方案”,并向大家汇报。自己听了这么多的建议,最后又拿到了大家集体智慧整合的解决方案。他究竟准备怎么行动?可以按下面的模板来进行汇报:
1.现在,我对于问题(痛点)的认识是什么?
2.造成这个问题(痛点)的原因是什么?
3.大家的哪些观点对我有触动?
4.哪些建议我准备采纳?
5.我回到企业之后的行动是什么?
一方面是让他们反思过去,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展望将来。有的企业要解决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的问题,最后找了一圈,发现是老板不够开放,不敢拥抱新事物。如果企业要将所有的理念都落地为实际行动,所有的行动必须要产生商业的结果,否则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在下一次私董会开始时,我们会拿半天时间让上一位“问题所有者”讲述行动的结果,并针对他在改进中遇到的问题,再提出新的建议。有的老板落地不到位,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就会直接批评,巨大的压力将督促他们去执行。
私董会2.0是个深度伴随的管理工具,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家获得“道场”里的智慧,还要负责把这种智慧带到企业内部,转化为企业的落地行动,改变组织能力的基因。所以,私董会的现场结束之后,总裁教练会带领运营团队做后续的工作。
首先,在私董会结束后的3天内与“问题所有者”进行一次深度交谈,了解他的感受和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其次,带领研发中心撰写一份简报,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论,并梳理行动的方案。
最后,由专门的副教练(领导力教练)给出“问题所有者”领导力转型的方向。私董会1.0专注于领导力,私董会2.0解决专业问题,但有时,不关注领导力,很难解决专业问题。
比如,某企业依靠强力老板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年营收4亿元左右),开始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能够担纲各个领域的职责。但如果老板还是一竿子插到底,那就不可能用得好其他副总的能量。分析问题时,我们很容易找到他应该如何搭建全员经营平台,如何激励高层。但如果他继续保持强势的风格而不加控制,所有的改进都将无法落地。到最后,还是他一个人唱戏。
私董会的结束产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但却不是重点,而是设置了一个起点。
到现在,私董会的概念引入中国将近十年了,但依然还有很多企业家不太了解这种舶来的学习方式,也不知道这种方式能为中国企业创造怎样的价值?甚至误以为私董会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家学习社群”。事实上,它不仅仅如此,1.0不是,2.0更加不是。
如果一定要给私董会定义的话,我认为,它更像是一个提升企业家应变能力的“智慧道场”。通过整合多方智慧,能够让企业家们快速形成清晰的新知识体系。
不同于私董会1.0只专注于领导力,私董会2.0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领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最准确的观点,并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观点进入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中。所以,一次有效的私董会一定要形成能够让“问题所有者”带回去执行的方案。
第一步:问题提出
每个私董伙伴在进入私董会时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的,但他们对于问题并没有想得太清楚,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个过程需要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共同努力。总裁教练负责开闸,让“问题所有者”的问题涌进来,而十余位私董伙伴则负责探究,让问题收缩到一个“痛点”上(如图所示)。
具体来说,总裁教练会先做一个引领,界定问题,铺陈背景,引发思考,称为“开闸”。一般,“问题所有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有切肤之痛,而且这个痛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很容易导致“问题所有者”描述失真。此时,教练就需要将讨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描述企业的基础背景,引入相似的案例作为对比。通常我会提前一两个月与“问题所有者”进行沟通,并准备相应的周边资料。
双漏斗模型展示了私董会2.0在私董会现场搭建“智慧道场”的思路,但要把这种思路落地到操作层面,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模型。
首先,确定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前次私董会的最后就会选出本次私董会的主题。因为时间紧张,一年大概6次会议,最多只能解决6个企业家的问题。所以,一个小组里几乎有一大半的私董伙伴需要通过“照镜子”来取得收获。
因为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家是否有收获。所以,选出问题的过程需要绝对的公平。可以请每个私董伙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投票选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针对问题,有两个要求:
1. 问题必须来自于自己的企业;
2. 问题必须是当下困扰的,而不是未来趋势。
这两个标准界定出来可以讨论的问题,都是让讨论能够越来越聚焦,而不是逐渐发散开去。
比如,在某次私董会上,私董伙伴提出了“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做B2B线上营销”的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他如愿当选“问题所有者”。但在接下来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并没有遵循前面两个标准,而是想要大家讨论他的两款新产品如何通过线上来做B2B营销,而这两款新产品还尚未量产。这是典型的缺乏实践土壤和未来趋势的问题,所以在实际讨论时就进行不下去了。
选出问题之后,总裁教练、秘书处和研发中心就要开始做大量的工作。总裁教练负责与“问题所有者”沟通,以进一步确定讨论的问题;秘书处根据总裁教练的反馈和与“问题所有者”的交流,确定要配置的企业家教练;研发中心则根据总裁教练的反馈,为“问题所有者”提供模板,将问题梳理出来,方便会上讲解。
私董会的现场流程始于“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会给出15分钟,让“问题所有者”讲述他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研发中心与“问题所有者”沟通时会给出模板,让他们将问题制作成PPT。因为老板很容易在讲解问题时跑偏,但私董会现场时间有限,可控的部分都要尽量消除不确定性,否则就有可能浪费大家的时间。
让“问题所有者”准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清楚问题,也是对于他们思路的梳理,可以让大家对于问题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步:问题探究
一旦问题抛出,总裁教练就可以引导私董伙伴们探究问题。或许有人会疑惑了,问题为什么还需要探究?因为大多数“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而只是问题在一个维度上的表现。所以,我们需要其他私董伙伴通过提问,帮助他抛弃一些次要问题或伪问题,明确真正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是德国留学的海归医学博士,专门研究儿科脑瘫。由于他是某儿科医院的门诊部主任,一开始朋友们在小孩生病时总喜欢先找他看看,但后来大家就不太愿意找他了。问到原因,朋友们都说,他研究脑瘫的,看到什么病症都喜欢往那个方向诊断。所以,老板不一定理性,也有可能用错了力。
好的问题可以直指人心,让局面豁然开朗。一次私董会上,某零售企业的老板面对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问题,带来了公司的CEO一起参加会议。会上,面对糟糕的经营结果,私董伙伴们从各个维度进行了诊断,试图寻找“真问题”。但从商业模式、战略选择、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试探都被否定了。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很“刚性”的证据,隔壁一街之隔的某零售企业在上述方面与自己并没有太大区别,并且面积更小,设施更陈旧,但经营业绩却更好。
此时,一个私董伙伴提出了异常犀利的问题:“两位觉得,公司到了今天,是谁的责任?”老板说60%是自己的问题,40%是CEO的问题;CEO则说70%是老板的问题,30%是自己的问题。看似两人意见一致,但表述的方式马上把问题暴露出来。老板肯担责任是有些江湖豪气,心里对CEO也有抱怨,CEO根本不愿意担责任,那30%也是出于礼貌。所以,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经营业绩不佳的表象,而是以CEO为主的经理层动不起来。
第三步:问题澄清 当大家把次要问题和伪问题都“轰掉”,什么是“真问题”就比较明确了。此时,就需要利用集体的力量来锁定“痛点”。当大家可能隐约能够触摸到“痛点”,但又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时,总裁教练可以帮忙找出痛点。但注意,千万不要过于强势,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都是为问题所有者服务。我们既要避免他异想天开,讨论没有结果的事情,导致无法做出方案;又要避免自己去张冠李戴,把不是他们心里的问题设立成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有的时候,并不是痛点找得不准,而是针对这个痛点,问题所有者并没有解决的决心,或者有不能解决的客观条件约束,他希望用一些比较迂回的办法来解决。这时候,我们需要把“遥控器”交回到他们自己手上。在分析两类方案优劣后,提醒他们:“您的痛点很清楚,但要彻底解决,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大步走和小步走都是策略,您自己选择。”
第四步:分享建议
这个环节里,总裁教练开始引导私董伙伴们提出建议。一般来说分为两轮:第一轮由私董伙伴依次提出建议,确保大家都表达;第二轮由私董伙伴们自由提出建议,确保意见领袖的表达可以脱颖而出。总裁教练尤其要提醒的是,私董伙伴们可针对建议本身提出质疑。因为有的建议看上去很合理,其实是错误的。所以,必须让每个私董伙伴都成为苛刻的审核者,用社群的力量过滤掉错误的建议。
有的私董会流程里也设置了“问题解析”这个环节,其目的是针对问题寻找原因。这看似有道理,但在若干次试验后,我们放弃了这个环节。因为这可能导致一个无限循环,即“找到真问题—问题解析—找到另一个真问题(更深一步)—问题解析—找到另一个真问题(更深一步)”。理论上说,这些问题越找越深,深入不下去时,就是真正的痛点。但当你真正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时,你就会发现,私董伙伴们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后,士气会有所懈怠,大家甚至会迫不及待想要去解析。
所以,“痛点”仅仅只能当作一个入口,一旦确定之后,就要尽快进入到建议环节,在建议中形成真正的解决方案。
为了充分地释放创意,仅仅依靠大家分别提建议肯定不行。最初的轮流建议和自由建议,私董伙伴们四面出击为解决痛点“找方向”。而后,就需要让问题所有者来认可方向,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对“方向”进行拓展,以便形成可以操作的“解决方案”。此时,大家就不能再单兵作战了,而应该集体作战,聚焦到大家讨论出并经“问题所有者”认可的方向上去。
第五步:精要总结
解决方案做出来了,但这些方案和能够落地的东西,始终会存在距离。此时,总裁教练需要帮助“问题所有者”进行甄别。这相当于做一个“使用说明书”,针对方案进行点评,并总结出一个综合的讨论成果。
而后,“问题所有者”需要“认领方案”,并向大家汇报。自己听了这么多的建议,最后又拿到了大家集体智慧整合的解决方案。他究竟准备怎么行动?可以按下面的模板来进行汇报:
1.现在,我对于问题(痛点)的认识是什么?
2.造成这个问题(痛点)的原因是什么?
3.大家的哪些观点对我有触动?
4.哪些建议我准备采纳?
5.我回到企业之后的行动是什么?
一方面是让他们反思过去,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展望将来。有的企业要解决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的问题,最后找了一圈,发现是老板不够开放,不敢拥抱新事物。如果企业要将所有的理念都落地为实际行动,所有的行动必须要产生商业的结果,否则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在下一次私董会开始时,我们会拿半天时间让上一位“问题所有者”讲述行动的结果,并针对他在改进中遇到的问题,再提出新的建议。有的老板落地不到位,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就会直接批评,巨大的压力将督促他们去执行。
私董会2.0是个深度伴随的管理工具,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家获得“道场”里的智慧,还要负责把这种智慧带到企业内部,转化为企业的落地行动,改变组织能力的基因。所以,私董会的现场结束之后,总裁教练会带领运营团队做后续的工作。
首先,在私董会结束后的3天内与“问题所有者”进行一次深度交谈,了解他的感受和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其次,带领研发中心撰写一份简报,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论,并梳理行动的方案。
最后,由专门的副教练(领导力教练)给出“问题所有者”领导力转型的方向。私董会1.0专注于领导力,私董会2.0解决专业问题,但有时,不关注领导力,很难解决专业问题。
比如,某企业依靠强力老板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年营收4亿元左右),开始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能够担纲各个领域的职责。但如果老板还是一竿子插到底,那就不可能用得好其他副总的能量。分析问题时,我们很容易找到他应该如何搭建全员经营平台,如何激励高层。但如果他继续保持强势的风格而不加控制,所有的改进都将无法落地。到最后,还是他一个人唱戏。
私董会的结束产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但却不是重点,而是设置了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