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基的稳定性分析

来源 :建筑技术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有软弱下卧层的双层体系地基的应力和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塑性区首先出现在交界面处的上层土中,随着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向交界面处上下土层均有扩展,由于下层土较软,塑性区扩展较快,最后当塑性区到达基础底面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研究内容为区域性多层建筑基础设计中更好的把握软土强度和变形特性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特定条件下的地基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刘某某,男,10岁.因右颊部红斑10年,近1个月红斑边缘出现肿物、出血而就诊.患者于出生后面部右颊皮肤有一小片红斑,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直径约1.0 cm,短轴直径约0.5 cm
基于一种新的界限破坏状态,从型钢混凝土柱界限破坏时的内力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了轴压比限值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该公式能够很好地预测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形
我科于2002年12月-2004年7月采用冷冻联合皮损内康宁克通A注射治疗瘢痕疙瘩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们于2002年10月~2003年9月采用澳能、炔维治疗斑块状银屑病31例,并与澳能作对比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