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来,各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目前看来,该政策已使农民养老状况发生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已经直接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还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都存在可以改善之处。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分析该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和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出可鉴之策。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分析
0.背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左右,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也越加严重,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多年以来,国家开展的社会保障工作多集中在城镇地区,相关学者对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而对于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致使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城乡之间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社会保障领域的欠缺,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凸显,城乡之间的矛盾增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针对具体试点县市的跟踪研究较少。本研究则深入试点市县地区,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更加直观地对当前张家港市新农保试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实际操作方法,这对于解决张家港市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结合国外典型国家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对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出借鉴意义。
1.项目研究的目的
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调查。探究现阶段试点的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农村老年人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使农村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条件下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投保对象的担忧
以张家港市为例,市里再发布农保实施具体措施,要求村干部组建工作组挨家挨户,通过村广播等方式宣传,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宣传过程中,村民的提问反映出对新农保的担忧。首先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可靠性。距离老农保不到几年的时间推行新农保,国家政策能否长期有效,关乎到农民能否安稳的拿到养老保险金。其次,质疑“保险”能否保住资金。因为养老保险是长线投资,农村对经济金融不熟悉,但是人们却了解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成本上的改变,担心几十年之后的每年几千元会贬值得厉害而变成废纸,折损现在利益投资长远是否合算。最后,看似自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变相强制参与的性质。60岁以上老人如要拿到基础养老金的前提是,子女参保养老保险,这让本想持观望态度的子女不得不参保。好在新农保缴费档次要求的缴费金额比较低,对年轻子女造成的负担不重,选择100元最低档次的较多,造成了低档次缴费占大多数的现象。
2.2农民普遍投保低,筹资难度大
虽然参保率高,但是农民的投保一般都在100元的档次,这个档次的特点是个人占比低,政府补贴所占比重较高,给农民的错觉是农民能享受到更多政府补贴。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担心风险,认为这样的固定长线投资不如把资金结余出来做现在事情来得保险,宁可自己把钱存进银行,也不乐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由此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水平低,基金规模小,基金效益的增值受到影响,这严重危及农村养老保险存在。
2.3经济发展快对基金增值要求高,基金运营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十一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在11.5%,但是通货膨胀也毕竟严重,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8亿,1.96万亿元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收益率只有不到2%,如何能跑赢通货膨胀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对养老基金而言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初级阶段的养老保险金的保障水平较低,基础养老金平均每年才660元,500元档次的平均每年才1300元左右,而我国贫困线是1196元,将来养老金能否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能否提高相应基础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同样是个艰巨的任务。
本文提出的几条主要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新农保管理体制建设。
二是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来完善新农保的外部环境。
三是建立科学的新农保筹资机制,核心观点在于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四是建议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改善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之处,使之早日成为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又一重大社会保障政策。 [科]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8.
[2]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周莹.新型農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09(9).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分析
0.背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左右,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也越加严重,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多年以来,国家开展的社会保障工作多集中在城镇地区,相关学者对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而对于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致使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城乡之间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社会保障领域的欠缺,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凸显,城乡之间的矛盾增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针对具体试点县市的跟踪研究较少。本研究则深入试点市县地区,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更加直观地对当前张家港市新农保试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实际操作方法,这对于解决张家港市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结合国外典型国家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对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出借鉴意义。
1.项目研究的目的
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调查。探究现阶段试点的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农村老年人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使农村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条件下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投保对象的担忧
以张家港市为例,市里再发布农保实施具体措施,要求村干部组建工作组挨家挨户,通过村广播等方式宣传,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宣传过程中,村民的提问反映出对新农保的担忧。首先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可靠性。距离老农保不到几年的时间推行新农保,国家政策能否长期有效,关乎到农民能否安稳的拿到养老保险金。其次,质疑“保险”能否保住资金。因为养老保险是长线投资,农村对经济金融不熟悉,但是人们却了解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成本上的改变,担心几十年之后的每年几千元会贬值得厉害而变成废纸,折损现在利益投资长远是否合算。最后,看似自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变相强制参与的性质。60岁以上老人如要拿到基础养老金的前提是,子女参保养老保险,这让本想持观望态度的子女不得不参保。好在新农保缴费档次要求的缴费金额比较低,对年轻子女造成的负担不重,选择100元最低档次的较多,造成了低档次缴费占大多数的现象。
2.2农民普遍投保低,筹资难度大
虽然参保率高,但是农民的投保一般都在100元的档次,这个档次的特点是个人占比低,政府补贴所占比重较高,给农民的错觉是农民能享受到更多政府补贴。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担心风险,认为这样的固定长线投资不如把资金结余出来做现在事情来得保险,宁可自己把钱存进银行,也不乐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由此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水平低,基金规模小,基金效益的增值受到影响,这严重危及农村养老保险存在。
2.3经济发展快对基金增值要求高,基金运营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十一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在11.5%,但是通货膨胀也毕竟严重,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8亿,1.96万亿元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收益率只有不到2%,如何能跑赢通货膨胀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对养老基金而言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初级阶段的养老保险金的保障水平较低,基础养老金平均每年才660元,500元档次的平均每年才1300元左右,而我国贫困线是1196元,将来养老金能否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能否提高相应基础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同样是个艰巨的任务。
本文提出的几条主要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新农保管理体制建设。
二是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来完善新农保的外部环境。
三是建立科学的新农保筹资机制,核心观点在于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四是建议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改善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之处,使之早日成为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又一重大社会保障政策。 [科]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8.
[2]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周莹.新型農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