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第50页说:“祖,字孝征,范阳狄道人。”《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重印本)第89页注〔一七〕也引赵曦明曰:“《北齐书·祖传》:‘字孝征,范阳狄道人。’” 祖是北魏北齐之际人。据《魏书·地形志》,北魏时狄道县属河州武始郡,在今甘肃省;而范阳郡属幽州,在今河北省,二地相距数千里。 查中华书局标点本《北齐书·祖传》,原文为:“祖字孝征,范阳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第50页说:“祖,字孝征,范阳狄道人。”《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重印本)第89页注〔一七〕也引赵曦明曰:“《北齐书·祖传》:‘字孝征,范阳狄道人。’”
祖是北魏北齐之际人。据《魏书·地形志》,北魏时狄道县属河州武始郡,在今甘肃省;而范阳郡属幽州,在今河北省,二地相距数千里。
查中华书局标点本《北齐书·祖传》,原文为:“祖字孝征,范阳道人也。”殿本、局本和百衲本并同,唯汲古阁本作“范阳狄道人”。据《魏书·地形志》,范阳郡实有遒县;而祖氏是范阳遒县大族,东晋初年的名将祖逖,《晋书》本传就明载他为范阳遒人。祖父莹,《魏书》、《北史》均有传,亦说是范阳道人。汲古阁本《北齐书·祖传》盖因“道”、“道”形近,误“遒”为“道”,又衍一“狄”字,遂成狄道人。其谬亦甚,亟当改正。
钱大昕早在二百年前在《甘二史考异》卷三一引《北齐书·祖传》“范阳遒人也”后曾指出:“汲古阁本作狄道,尤误”。
其他文献
拉美大陆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文学领域里产生过几次重要的运动。 世纪转换之际,拉美知识分子精神上充满着“难以名状的焦虑”(乌拉圭思想家罗多语)。自十九世纪先后取得独立后,许多拉美国家连年的内战挫伤了一代知识分子最初的乐观、希望和抱负,向他们揭示了前进步履的艰难。对外部世界日益增加的了解,尤其是北方大国的倔起更加衬托出本大陆的落后、沉闷、闭塞。同时,本大陆朦胧状态中的城市
北京市中国书店一九八五年影印出版的《南词新谱》,在扉页上注明“据明嘉靖刻本影印”,这是粗率的。 该影印本作者题“词隐先生编著,鞠通生重定”,就至少否定了该书是“嘉靖刻本”。词隐即沈(一五五三——一六一○),他固然在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王朝长到十三岁,但不可能“编著”曲谱;鞠通生是其侄沈自晋(一五八三——一六六五),嘉靖时根本没出生。 错误在于,影印者只看到该书首有蒋孝序,序末标明“嘉靖
日本出版界正处于深刻的萧条中。因此各出版社之间竞争十分激烈,纷纷使出“新招”,争取读者。据《朝日新闻》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报道:一直出版文艺书籍的新潮社,正在对非虚构性书籍(传记、记录等)投入力量,岩波书店则开始出版适应性较强的小开本通俗读物。另外,一些大企业、大百货店以及夜校等也进入了出版界,加入竞争行列。松下电器公司系统的PHP研究所出版的书,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适应竞争,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颜氏家训》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在思友怀人的时候,相晤无由,得到传来的片语只词,都感到极大的安慰。如果再看到亲笔的字迹,那种亲切感,确实有摄影像片所起不到的作用。回忆我二十一周岁“初出茅庐”还是一个幼稚的青年时,到辅仁大学附中教初中一年级的“国文”,第一个认识的,是牟润孙先生,第二个认识的,即是台静农先生。对我来说,他们真可算“平生风义兼师友”。牟润老比我大四岁,台静老则十年以长。他们对这
说是诗传,因为那是以传主的行实为经,攀住这一条线索寻绎诗人的创作过程,从而透过诗的表层结构探求其深层意义。其重点在解释诗义,举凡那些聚讼纷纭的长歌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无不置诸历史背景下,运用心理分析以导引读者随着诗人的心潮起伏而分尝他的哀愁欢乐;也织入一些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山月歌》、《横江词》等清丽小诗,以讲故事的清谈方式启发读者的审美观念。
书名《达赖喇嘛传》,实际是一部以达赖为纲的西藏政教史,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述一至十二世达赖时代的史事。著者认为,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派兵入藏,统一各部落,地方行政受中央政府领导,从此以后,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历世达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窥见在清净庄严的梵宫中充满着勾心斗角的阴谋,在活佛的转世制度里潜伏着刀光剑影的杀机。达赖圆寂,噶厦(西藏行政办公厅)即请巫师降神,凭他胡诌托生的方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十分复杂的作家。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前后不同。六十年代以来,陀氏越来越引起评论家的注目,关于他的评论研究文章和学术讨论会不断出现。 二十世纪初,西方读者对陀氏的礼赞并不普遍,只有少数读者作出预言,认为在托尔斯泰的巨大身影背后,陀氏即将崛起。预言变成了现实。一次大战后,西方对陀氏的兴趣日益浓厚起来,以至出现扬陀氏而贬屠格涅夫的时风。为此,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在《屠格涅夫传》一
《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号刊出的《谈袁水拍的诗歌》一文,对袁水拍的诗歌作出了评价,指出了他对中国诗坛所作出的贡献,并简要而生动地叙述了诗人的生平,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诗人,理解他的作品。但103页第二段中有些记载不一定确实,如说诗人进了“苏州艺术专科学校学美术”,据我所知,诗人在初中和高中时期都就读于苏州中学,一九三四年毕业。文中并提到“还要到北局那边的吴苑茶馆店去,喝喝茶,温温功课,听听评弹”。证
健忠同志: 《醉乡》我读过了,而且不只一遍。从记忆的库存里,我极力去搜寻一种已经出现过的小说模式(包括你过去的作品),以便拿来与《醉乡》比较。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形成了这种习惯。这几年来,我读过不算太少的作家的新作,读过之后,常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某种类似的模式下意识地叠印在这些作品上。我丝毫没有贬低这些作品的意思,文学创作中的相互借鉴实属常事。然而这次,搜寻的结果使我失望,我找不到我需要的
邓云乡《燕京乡土记》中有《苦雨》一节,说到光绪十六年(1891年)北京的一场大雨,文中引王仁堪写给张之洞信中语云:“都门淫潦,屋壁皆颓,同人唯莲生、仲住屋未清。敝居六十余间,几无片席干处。”下文注释了“莲生、仲”两个人名,说“莲生是王廉生,仲是陈宝琛,当时所谓‘清流’。”(见该书页49) 按陈宝琛是王仁堪的妹夫,字伯潜,号庵。旧时文人别署异称多,例如陈宝琛又曰橘隐,又曰沧趣翁,还有一辈逊清遗老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