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在网上搜你的简介,最崩溃的就是看到“25岁”,吴岩老师把你的小说称为“青春期心理小说”,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星河(以下简称“星”):那就算是向他老人家致敬吧,至少就这个年龄来说,我还是比他更有说服力的。
不能说完全认同,因为25岁已经进入青春晚期了,据说有些这个岁数的“八O后”都已经开始结婚生子了。
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学时看到你的《决斗在网络》,当时确实是震撼,也部分影响我走上创作道路。那么在你童年时,有哪些作家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呢?
星:和朋友去KTV唱歌的时候,当有些歌星的经典歌曲出现时,我就会说:“这是他的《决斗在网络》”——不是我这人敝帚自珍,它到底算是我的一道招牌菜啊。那是我对网络科幻的一种尝试,创作的时候还没有真正上网;可据说它让读者怀念了很久,很多早期网民都记得它。在国内比《决斗在网络》更早、更有影响的网络作品确实凤毛麟角。不谦虚地说,它的尝试还是十分成功和有益的,甚至涉及国内科幻界对CyberPunk流派的吸收与借鉴。但其不良影响就是带出了一大批恶臭恶臭的网络爱情故事,这可真是令我始料未及的——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已毫无意义了。
我走题了是吧?那么——
影响我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等;影响我的其他作家:一群国内国外的。
陈:从中国第一批创作Cyberpunk题材的作者,到多元化题材的驾驭,你似乎一直在求新求变。从你的最新作品中能看到强烈的黑色幽默,你是否刻意在寻求写作上的突破?
星:其实我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者,“第一批”这一殊荣应该给杨平才对,我只不过是把大学校园发展到了网络空间罢了。
总希望尝试些新形式没错,突破没突破却不知道。就好比龙门站在那里,别管过没过去,反正小鲤鱼是一直在跳,学无止境嘛。“我们一直在努力……”
陈:众所周知,你跟其他作者不同之处在于,你现在是北京作协的签约作家,和杨鹏一起也许是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科幻作者,这一身份对你的写作有些什么影响?
星:知道这样一个笑话吗?
——法官:你知道你手按着圣经宣誓意味着什么吗?
——证人:知道。这就意味着不管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既然是这个身份,那么不管怎样我就都得写下去了,“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陈:你觉得目前中国科幻写作存在着什么问题?因为我看了你关于北京作者群差异比较的论文,结论是差别微乎其微,这是否说明了一些问题。
星:我感觉应该说基本上“什么是科幻”都没搞清楚吧。
那篇论文里说的差别属于本质上的、骨子里的,因而结论自然是不大,有趋同的倾向;其实从其他方面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就拿形式来说,韩松的作品和凌晨的作品能一样吗?
陈:你关注和了解国外的科幻发展状况吗?平时阅读国外科幻作品和观赏国外科幻电影吗?主要目的是什么?
星:比较关注。因为有些理论工作要做。
阅读、观赏。
观赏的目的主要还是学习,而阅读的目的就仅限于了解了。要是出于纯娱乐的考虑,那我就不看科幻片了,我更喜欢间谍片;而“阅读”之所以连学习都称不上,是因为现在的翻译版本鲜少文学性,让我阅读起来十分痛苦——我是多么怀念当年那些翻译大师们啊!
陈:你觉得中国科幻如何走向市场化,因为目前看来你在这一方面做得算是比较成功的。
星:说老实话,这到处都在用的“市场化”一词我始终就不大明白。我写作一直是有偿的,很少给哪家杂志打义工;可一提到市场,就总给我一种上街摆摊的感觉——我好像也还没到那种地步。
所以说我不算是成功的,成功的话,我就不说自己只是温饱了。
陈:作为较早一批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回首往事,是不是会有许多感慨?能说说其他几位早期“新生代”作家的现状吗?
星:什么事情做长了都会有感慨吧。十年前我还踌躇满志,但这十年杂事颇多,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好像什么都没干。要说感慨,是“新生代”已开始日趋成熟——我指的是人生上的,不是创作上的。
吴岩是承上启下的人,现在主要在带研究生,在搞科幻理论研究;韩松大多数时间在写采访稿,其杂文则十分辛辣,时而也会冒出一篇科幻小说的惊人之作;王晋康岁数大了,依旧马不停蹄;何夕的稿子总是积压,所以你没法判断他哪篇是新作哪篇是旧作;凌晨好像和我一样,一直在写,而且五花八门;杨平笔慢,没感觉不肯动笔;苏学军近来复出,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样说下去就没完了。
陈:那么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在从事科幻写作十多年的时间里,对科幻的感情有没有什么变化?
星: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当初走上科幻创作道路,说是因为自己有这一技之长,说是从事创作不用与人打交道,说是这项工作可以自由闲散不用坐班,但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而现在,当初的很多条件都没有了——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说是不上班但忙得我连闲暇几日的工夫都没有……而且,那份最初的感情是否仍然存在?有时候我都不敢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但有一点我相信,那就是潜藏在心底的原始感情依然存在——当我偶尔发现一些科幻旧书或老片时,那种喜悦和激动是骗不了自己的。
陈:除了写作之外。你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大家似乎都比较想知道。
星:原先还玩玩电脑游戏,现在基本上就不玩了。过一段可能就该与看《夕阳红》节目的人兴趣爱好差不多了。
陈:你在水木清华BBS上也是个名人,你觉得网络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的生活改变了什么?
星:开始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对网络激动过一阵,就好像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叫嚣过一段后现代一样。后来我才发现,在网络上很难讨论正经东西。现在各大网站的发展趋势更佐证了我的观点。
陈:近期有没有一些大的创作计划,有没有向奇幻进军的打算呢?
星:要说计划,一直就有。计划确实分小计划、中计划和大计划。小计划就是今天写什么,这星期写什么;这就不说了,说起来太繁琐,我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计划就是这半年写什么,这一年写什么;这个倒是可以说说——
现在快年底了,但年底之前我打算写出: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有关黑洞的;另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和苏学军他们在酒馆里和旅途中聊出来的;一个奇幻故事,两万字,内容就不说了;一个“九州”系列故事,两万字,应大角之约而作;此外还应该写完: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已经写了一半了;另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几乎还没动笔——后两项估计今年完不成了。
所谓大计划,有些数年前就定了,一直在写。至于说奇幻,上面提到的就属于奇幻。
陈:你对科幻文学尤其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怎么看?
星:还是那话,科幻文学始终与科技发展成捆绑状态;只要科技发展,科幻文学就有人欣赏——当然肯定会有个读者数量多少的问题。至于说死不死的,什么玩意儿最后都会死,比如文学艺术,比如这个那个;我还早晚会死呢,可这不妨碍我目前还要好好地生活——不能因为我早晚会死并且离死越来越近就采取不认真不负责的活法。
陈: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说句话吧。
星:我知道你这是在诱供。那么好吧——时间足够你爱!
星河(以下简称“星”):那就算是向他老人家致敬吧,至少就这个年龄来说,我还是比他更有说服力的。
不能说完全认同,因为25岁已经进入青春晚期了,据说有些这个岁数的“八O后”都已经开始结婚生子了。
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学时看到你的《决斗在网络》,当时确实是震撼,也部分影响我走上创作道路。那么在你童年时,有哪些作家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呢?
星:和朋友去KTV唱歌的时候,当有些歌星的经典歌曲出现时,我就会说:“这是他的《决斗在网络》”——不是我这人敝帚自珍,它到底算是我的一道招牌菜啊。那是我对网络科幻的一种尝试,创作的时候还没有真正上网;可据说它让读者怀念了很久,很多早期网民都记得它。在国内比《决斗在网络》更早、更有影响的网络作品确实凤毛麟角。不谦虚地说,它的尝试还是十分成功和有益的,甚至涉及国内科幻界对CyberPunk流派的吸收与借鉴。但其不良影响就是带出了一大批恶臭恶臭的网络爱情故事,这可真是令我始料未及的——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已毫无意义了。
我走题了是吧?那么——
影响我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等;影响我的其他作家:一群国内国外的。
陈:从中国第一批创作Cyberpunk题材的作者,到多元化题材的驾驭,你似乎一直在求新求变。从你的最新作品中能看到强烈的黑色幽默,你是否刻意在寻求写作上的突破?
星:其实我不能算是真正的Cyberpunk作者,“第一批”这一殊荣应该给杨平才对,我只不过是把大学校园发展到了网络空间罢了。
总希望尝试些新形式没错,突破没突破却不知道。就好比龙门站在那里,别管过没过去,反正小鲤鱼是一直在跳,学无止境嘛。“我们一直在努力……”
陈:众所周知,你跟其他作者不同之处在于,你现在是北京作协的签约作家,和杨鹏一起也许是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科幻作者,这一身份对你的写作有些什么影响?
星:知道这样一个笑话吗?
——法官:你知道你手按着圣经宣誓意味着什么吗?
——证人:知道。这就意味着不管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既然是这个身份,那么不管怎样我就都得写下去了,“我都必须坚持到底了”。
陈:你觉得目前中国科幻写作存在着什么问题?因为我看了你关于北京作者群差异比较的论文,结论是差别微乎其微,这是否说明了一些问题。
星:我感觉应该说基本上“什么是科幻”都没搞清楚吧。
那篇论文里说的差别属于本质上的、骨子里的,因而结论自然是不大,有趋同的倾向;其实从其他方面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就拿形式来说,韩松的作品和凌晨的作品能一样吗?
陈:你关注和了解国外的科幻发展状况吗?平时阅读国外科幻作品和观赏国外科幻电影吗?主要目的是什么?
星:比较关注。因为有些理论工作要做。
阅读、观赏。
观赏的目的主要还是学习,而阅读的目的就仅限于了解了。要是出于纯娱乐的考虑,那我就不看科幻片了,我更喜欢间谍片;而“阅读”之所以连学习都称不上,是因为现在的翻译版本鲜少文学性,让我阅读起来十分痛苦——我是多么怀念当年那些翻译大师们啊!
陈:你觉得中国科幻如何走向市场化,因为目前看来你在这一方面做得算是比较成功的。
星:说老实话,这到处都在用的“市场化”一词我始终就不大明白。我写作一直是有偿的,很少给哪家杂志打义工;可一提到市场,就总给我一种上街摆摊的感觉——我好像也还没到那种地步。
所以说我不算是成功的,成功的话,我就不说自己只是温饱了。
陈:作为较早一批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回首往事,是不是会有许多感慨?能说说其他几位早期“新生代”作家的现状吗?
星:什么事情做长了都会有感慨吧。十年前我还踌躇满志,但这十年杂事颇多,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好像什么都没干。要说感慨,是“新生代”已开始日趋成熟——我指的是人生上的,不是创作上的。
吴岩是承上启下的人,现在主要在带研究生,在搞科幻理论研究;韩松大多数时间在写采访稿,其杂文则十分辛辣,时而也会冒出一篇科幻小说的惊人之作;王晋康岁数大了,依旧马不停蹄;何夕的稿子总是积压,所以你没法判断他哪篇是新作哪篇是旧作;凌晨好像和我一样,一直在写,而且五花八门;杨平笔慢,没感觉不肯动笔;苏学军近来复出,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样说下去就没完了。
陈:那么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在从事科幻写作十多年的时间里,对科幻的感情有没有什么变化?
星: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当初走上科幻创作道路,说是因为自己有这一技之长,说是从事创作不用与人打交道,说是这项工作可以自由闲散不用坐班,但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而现在,当初的很多条件都没有了——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说是不上班但忙得我连闲暇几日的工夫都没有……而且,那份最初的感情是否仍然存在?有时候我都不敢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但有一点我相信,那就是潜藏在心底的原始感情依然存在——当我偶尔发现一些科幻旧书或老片时,那种喜悦和激动是骗不了自己的。
陈:除了写作之外。你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大家似乎都比较想知道。
星:原先还玩玩电脑游戏,现在基本上就不玩了。过一段可能就该与看《夕阳红》节目的人兴趣爱好差不多了。
陈:你在水木清华BBS上也是个名人,你觉得网络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的生活改变了什么?
星:开始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对网络激动过一阵,就好像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叫嚣过一段后现代一样。后来我才发现,在网络上很难讨论正经东西。现在各大网站的发展趋势更佐证了我的观点。
陈:近期有没有一些大的创作计划,有没有向奇幻进军的打算呢?
星:要说计划,一直就有。计划确实分小计划、中计划和大计划。小计划就是今天写什么,这星期写什么;这就不说了,说起来太繁琐,我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计划就是这半年写什么,这一年写什么;这个倒是可以说说——
现在快年底了,但年底之前我打算写出: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有关黑洞的;另一个科幻中篇,两万字,是和苏学军他们在酒馆里和旅途中聊出来的;一个奇幻故事,两万字,内容就不说了;一个“九州”系列故事,两万字,应大角之约而作;此外还应该写完: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已经写了一半了;另一个少儿长篇,十万字,几乎还没动笔——后两项估计今年完不成了。
所谓大计划,有些数年前就定了,一直在写。至于说奇幻,上面提到的就属于奇幻。
陈:你对科幻文学尤其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怎么看?
星:还是那话,科幻文学始终与科技发展成捆绑状态;只要科技发展,科幻文学就有人欣赏——当然肯定会有个读者数量多少的问题。至于说死不死的,什么玩意儿最后都会死,比如文学艺术,比如这个那个;我还早晚会死呢,可这不妨碍我目前还要好好地生活——不能因为我早晚会死并且离死越来越近就采取不认真不负责的活法。
陈: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说句话吧。
星:我知道你这是在诱供。那么好吧——时间足够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