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女士3天前搞清洁卫生不慎弄伤左手,当时没在意;谁知3天后伤口化脓,所以她立即从家中药箱拿出碘伏消毒。消毒1天后伤口未见好转,并目,化脓加重,故她急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告诉她,碘伏不能涂化脓性伤口,而应改用红霉素软膏。因为碘伏除有杀菌作用外,还具有收敛作用,可使伤口表面结痂,看上去伤口干燥好转,但实际上病情未减轻,且使皮下脓液不易流出,向深部扩散。故只有新鲜表浅伤口,才适宜涂碘伏,以起到杀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谢女士听从医生的建议,外用红霉素软膏,2天后伤口愈合。
看来,相对使用方法简章的外用药,也不用随随便便地乱用一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吧。
癣药水:对症下药很重要
前一段时间,因天气炎热、潮湿,刘老师的双脚起了疱疹,他自我诊断为“脚癣”,到药店购买白降汞软膏外用,3天未见好转,故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认为他诊断正确,但用药不当,建议他改用10%冰醋酸或醋精浸泡双脚。刘老师接受了医生建议,购买10%冰醋酸外用,1天后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之后再巩固治疗1天,以上症状未见复发。
外用癣药种类很多,且有一定刺激性,故应根据癣的种类和部位对症下药。1.头癣:可外涂5%~10%硫磺软膏、10%冰醋酸溶液,1%~5%碘酊、土槿皮酊、白降汞软膏或十一烯酸癣药水等,每天涂全头2次,连用2个月以上。2.手足癣:可用1 O%冰醋酸(或醋精、十一烯酸癣药水)浸泡,每天2次,每次20分钟。3.钱癣、股癣、花斑癣:可用复方土槿皮酊,每天2~3次,如癣发生在皮肤薄嫩的眼眶、生殖器等处,最好用水溶性癣药水(如复方雷锁辛搽剂),以免损伤皮肤。4.甲癣:先用热水泡软指甲,再用小刀把指甲刮薄,然后涂以30%醋酸,每天2次。
贴药膏:准备工作要做好
胡大爷患有腰腿痛多年,不久前疼痛再发,故自用狗皮膏药外贴。外贴1个星期未见症状好转,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经询问用药方法,方知胡大爷外贴狗皮膏药疗效不显的原因,是使用前准备工作未做好,故教给他使用方法。经按医生告知的方法使用3天后,胡大爷上述症状缓解:7天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症状未见复发。
膏药分黑膏药、橡皮硬膏两类。黑膏药有狗皮膏药、追风膏药和拔毒膏药等;橡皮膏药有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
黑膏药用法:1.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擦净局部,然后用微火将膏药加热贴患处:2.局部红肿时不宜贴,贴后出现过敏现象可将膏药揭下,过2~3天后再贴,过敏严重者停用;1贴膏药连用7~14天揭下。3.贴药期间忌生冷食物:4.局部破溃或未破溃、疼痛不止者用拔毒膏药。
橡皮膏药使用方法:1.将患处洗净,撕去膏药纱布,贴于患处,连用1~2天,如天气寒冷贴不紧,可贴后加热一下:2.对橡皮膏药过敏或皮肤糜烂、伤口感染者不宜使用;3.未启用的橡皮膏药应装入原袋内,以保持干燥。
滴鼻药:滴鼻方法有两种
周女士因着凉后感冒,鼻涕流个不停,丈夫给她买回一支滴鼻净,滴了2天不见鼻涕减少,故到某医院咨询医生。医生问她怎么使用。她说:“把药伸进鼻子就滴,而且药液流入咽喉。”医生告诉她滴鼻前应擤出鼻腔里的鼻涕,头部转向用药侧,且向肩部垂下,使头低于肩部,滴入药液5分钟后方可坐起。周女士照办。1小时后鼻涕减少:半天后鼻涕消失。
滴鼻药主要分抗感染药,收缩鼻黏膜药两类。不论使用哪种滴鼻药,滴鼻前都要先擤出鼻腔内的鼻涕。而滴药方法则有两种:1.侧重式:病人头部偏向用药一侧,且向肩部垂下,使头部低于肩部,滴入药液5分钟后方可坐起,使药液留在上颌窦内。一般颌窦炎的病人采用这种方法较好。2.伸直式:病人仰卧,头伸出床边或桌边,鼻孔向上,药液滴入双侧或患侧。一般的鼻黏膜炎或蝶窦炎、筛窦炎和额窦炎用这种方法较好。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使药液与鼻黏膜充分接触,避免药液流入咽喉部(但后一种方法不宜用于高血压病人)。滴药时,滴药管头不要碰到鼻黏膜,以免污染药液。滴药量每天3次,每次3~4滴。
滴耳药:拉直耳郭再滴药
张先生游泳后出现耳痛、流脓症状,他到药店购买一支新霉素滴耳液回家滴耳。滴耳1天后症状未见好转,故到某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详细询问用药方法,张先生说:“就好像滴鼻子一样地滴耳……”医生听后,告诉他滴药方法不对,故疗效不显,并教给他正确的滴药方法,让张先生对着镜子看,心里记牢。张先生谢过医生后,回家按其所教方法滴药1天后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3天后病愈。
使用滴耳药前应先用棉签擦去耳内分泌物,以防药液被分泌物隔阻、冲淡降低疗效:冬天用药前宜先把药瓶用温水稍加热,或放在手中或衣袋内温暖片刻,以免药液刺激鼓膜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反应。
1.他人滴药:使病人头部转向健侧,病侧耳向上,因外耳道有一定弯曲度,故须把成人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儿童耳郭向后下方牵拉,把耳道拉直,方可滴药。
2.病人滴药:可用一手牵拉耳廓,一手手持药瓶,把药液滴进外耳道里,使药液慢慢流入耳底。滴药后,可用灭菌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滴药时药瓶管口不要接触耳部,以免污染药液。滴药量每天3次,每次3~4滴。眼药水:眼睛上看眼睑下拉
李大妈因眼睛疼痛不适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医生诊断为化脓性结膜炎,并给她用红霉素眼药膏涂眼。李大妈用上药涂眼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故到医院眼科咨询医生。眼科医生认为诊所医生诊断正确,但李大妈用药方法不当,故教给李大妈正确用药方法。经改进用药方法1天后,李大妈上述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天病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方法也很有讲究。1.滴眼药水:滴时病人头后仰,眼睛向头顶方向看,同时自己(或求助他人)把下眼睑轻轻拉开,形成一小囊袋,把滴眼液滴入囊袋内,轻轻闭眼1~2分钟,然后用灭菌棉球或干净手帕擦去周围药液。滴药时管口不要离眼睛太近或太远,一般2~3厘米即可:也不要把药液滴在眼球上,以免刺激角膜导致疼痛。2.涂眼药膏:涂时病人眼睛向头顶方向看,自己(或请他人)把下眼睑拉开一囊袋,把眼药膏轻轻挤入囊袋内,闭上眼睛,用干净手帕或灭菌棉球轻揉眼睑周围,以使药膏散布全结膜囊内。如眼药水和眼药膏同用,应先用眼药水,再用眼药膏。每天3~4次,每次3~4滴(眼药膏少许)。
看来,相对使用方法简章的外用药,也不用随随便便地乱用一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吧。
癣药水:对症下药很重要
前一段时间,因天气炎热、潮湿,刘老师的双脚起了疱疹,他自我诊断为“脚癣”,到药店购买白降汞软膏外用,3天未见好转,故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认为他诊断正确,但用药不当,建议他改用10%冰醋酸或醋精浸泡双脚。刘老师接受了医生建议,购买10%冰醋酸外用,1天后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之后再巩固治疗1天,以上症状未见复发。
外用癣药种类很多,且有一定刺激性,故应根据癣的种类和部位对症下药。1.头癣:可外涂5%~10%硫磺软膏、10%冰醋酸溶液,1%~5%碘酊、土槿皮酊、白降汞软膏或十一烯酸癣药水等,每天涂全头2次,连用2个月以上。2.手足癣:可用1 O%冰醋酸(或醋精、十一烯酸癣药水)浸泡,每天2次,每次20分钟。3.钱癣、股癣、花斑癣:可用复方土槿皮酊,每天2~3次,如癣发生在皮肤薄嫩的眼眶、生殖器等处,最好用水溶性癣药水(如复方雷锁辛搽剂),以免损伤皮肤。4.甲癣:先用热水泡软指甲,再用小刀把指甲刮薄,然后涂以30%醋酸,每天2次。
贴药膏:准备工作要做好
胡大爷患有腰腿痛多年,不久前疼痛再发,故自用狗皮膏药外贴。外贴1个星期未见症状好转,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经询问用药方法,方知胡大爷外贴狗皮膏药疗效不显的原因,是使用前准备工作未做好,故教给他使用方法。经按医生告知的方法使用3天后,胡大爷上述症状缓解:7天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症状未见复发。
膏药分黑膏药、橡皮硬膏两类。黑膏药有狗皮膏药、追风膏药和拔毒膏药等;橡皮膏药有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
黑膏药用法:1.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擦净局部,然后用微火将膏药加热贴患处:2.局部红肿时不宜贴,贴后出现过敏现象可将膏药揭下,过2~3天后再贴,过敏严重者停用;1贴膏药连用7~14天揭下。3.贴药期间忌生冷食物:4.局部破溃或未破溃、疼痛不止者用拔毒膏药。
橡皮膏药使用方法:1.将患处洗净,撕去膏药纱布,贴于患处,连用1~2天,如天气寒冷贴不紧,可贴后加热一下:2.对橡皮膏药过敏或皮肤糜烂、伤口感染者不宜使用;3.未启用的橡皮膏药应装入原袋内,以保持干燥。
滴鼻药:滴鼻方法有两种
周女士因着凉后感冒,鼻涕流个不停,丈夫给她买回一支滴鼻净,滴了2天不见鼻涕减少,故到某医院咨询医生。医生问她怎么使用。她说:“把药伸进鼻子就滴,而且药液流入咽喉。”医生告诉她滴鼻前应擤出鼻腔里的鼻涕,头部转向用药侧,且向肩部垂下,使头低于肩部,滴入药液5分钟后方可坐起。周女士照办。1小时后鼻涕减少:半天后鼻涕消失。
滴鼻药主要分抗感染药,收缩鼻黏膜药两类。不论使用哪种滴鼻药,滴鼻前都要先擤出鼻腔内的鼻涕。而滴药方法则有两种:1.侧重式:病人头部偏向用药一侧,且向肩部垂下,使头部低于肩部,滴入药液5分钟后方可坐起,使药液留在上颌窦内。一般颌窦炎的病人采用这种方法较好。2.伸直式:病人仰卧,头伸出床边或桌边,鼻孔向上,药液滴入双侧或患侧。一般的鼻黏膜炎或蝶窦炎、筛窦炎和额窦炎用这种方法较好。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使药液与鼻黏膜充分接触,避免药液流入咽喉部(但后一种方法不宜用于高血压病人)。滴药时,滴药管头不要碰到鼻黏膜,以免污染药液。滴药量每天3次,每次3~4滴。
滴耳药:拉直耳郭再滴药
张先生游泳后出现耳痛、流脓症状,他到药店购买一支新霉素滴耳液回家滴耳。滴耳1天后症状未见好转,故到某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详细询问用药方法,张先生说:“就好像滴鼻子一样地滴耳……”医生听后,告诉他滴药方法不对,故疗效不显,并教给他正确的滴药方法,让张先生对着镜子看,心里记牢。张先生谢过医生后,回家按其所教方法滴药1天后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3天后病愈。
使用滴耳药前应先用棉签擦去耳内分泌物,以防药液被分泌物隔阻、冲淡降低疗效:冬天用药前宜先把药瓶用温水稍加热,或放在手中或衣袋内温暖片刻,以免药液刺激鼓膜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反应。
1.他人滴药:使病人头部转向健侧,病侧耳向上,因外耳道有一定弯曲度,故须把成人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儿童耳郭向后下方牵拉,把耳道拉直,方可滴药。
2.病人滴药:可用一手牵拉耳廓,一手手持药瓶,把药液滴进外耳道里,使药液慢慢流入耳底。滴药后,可用灭菌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滴药时药瓶管口不要接触耳部,以免污染药液。滴药量每天3次,每次3~4滴。眼药水:眼睛上看眼睑下拉
李大妈因眼睛疼痛不适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医生诊断为化脓性结膜炎,并给她用红霉素眼药膏涂眼。李大妈用上药涂眼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故到医院眼科咨询医生。眼科医生认为诊所医生诊断正确,但李大妈用药方法不当,故教给李大妈正确用药方法。经改进用药方法1天后,李大妈上述症状缓解:2天后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天病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滴眼药水和涂眼药膏方法也很有讲究。1.滴眼药水:滴时病人头后仰,眼睛向头顶方向看,同时自己(或求助他人)把下眼睑轻轻拉开,形成一小囊袋,把滴眼液滴入囊袋内,轻轻闭眼1~2分钟,然后用灭菌棉球或干净手帕擦去周围药液。滴药时管口不要离眼睛太近或太远,一般2~3厘米即可:也不要把药液滴在眼球上,以免刺激角膜导致疼痛。2.涂眼药膏:涂时病人眼睛向头顶方向看,自己(或请他人)把下眼睑拉开一囊袋,把眼药膏轻轻挤入囊袋内,闭上眼睛,用干净手帕或灭菌棉球轻揉眼睑周围,以使药膏散布全结膜囊内。如眼药水和眼药膏同用,应先用眼药水,再用眼药膏。每天3~4次,每次3~4滴(眼药膏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