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作为经济最活跃但也是最弱势的群体, 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促使小微企业更好的成长,需要更系统、有效的的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政策法律保障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税收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小微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机制,是现阶段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 困境 路径
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复杂环境下,作为经济最活跃但也是最弱势的群体, 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促使小微企业更好的成长,需要更系统、有效的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法律保障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税收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小微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机制,是现阶段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小微企业发展过程存在的困境分析
小微企业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希望。从实际情况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环境受制约
政府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援助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但实际受惠的企业不多。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一是政策知晓率低。据调查显示,67%的小微企业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 38% 的小微企业不知道有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8%的小微企业知道有这个平台,但是从未使用过,仅有5% 的企业经常使用,认为对企业帮助很大; 使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小微企业主要使用招揽人才服务项目,对技术创新、创建品牌等很少使用。这其中有认识不到位、 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与此同时,政企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现象也客观存在。二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三是部分政策设置不合理。有些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都难以达到申请条件,优惠政策仍难以享受。四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政策之间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始终存在,造成了有些促进小微企业政策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政策效应难以有效释放出来。
(二)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
资金紧、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仅为信贷总额的 9.5% ,与小微企业创造的全国 60%GDP相距甚远。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表现:
第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足。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规范、无有效抵押物、担保措施缺乏、监管难度大等内在缺陷,造成难以识别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贷款风险偏高。
第二,小微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上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政府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不到位。财政性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二是缺乏专门小微型金融机构。数据显示,美国资产在10 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有7000 多家,主要服务于社区小企业,而我国小银行不足600 家,且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第一,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与其外部融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征信体系缺乏,小微企业贷款难度加大。第二,受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小,受环节多、收费高、条件苛刻以及银行与担保机构间风险分担比例协调难等因素影响,增大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四是风险投资体制不完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及天使基金的不发达,使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第三,融资成本高。银行借贷成本高企,据测算,我国小企业贷款成本比大企业要高出6-8 个百分点,而国外仅高出1.5-2 个百分点。在稳健政策背景下,加重了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缓解资金紧张,小微企业还采用民间借贷、信用垫资、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造成融资成本进一步加重。
(三)要素成本上涨、税费负担偏重
当前,小微企业发展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等9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使得相当多的小微企业过去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相应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税负重,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和增长后劲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在一定时期内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涉及的印花税等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措施,但据《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2013》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过 4 成小微企业主认为目前税费负担过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材料显示,税负提高 1%就会引起 GDP 增长率下降0.36%,税负变化对高、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同,税负增加 1%,低收入国家经济下降 0.585,而高收入国家经济下降 0.34%,二者相差 0.24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税负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税率与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四)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阻碍企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些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领域、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完整、缺乏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等的小微企业,其生存将愈加艰难。而一些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管理规范的小微企业则会在转型中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机遇。由于小微企业较少涉及高新科技行业而且缺乏高素质人才,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所以小微企业产品服务往往单一、获利途径狭窄且内涵增长潜力不足。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受经营者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产品研发、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力不强,企业的主要产品更新周期较长,产品也较为单一。不能及时获取国外法规、标准等技术壁垒的动态信息,不了解国外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上的主要规定、常规做法等造成企业在转型升级时方向不明确。 (五)用工难、人才储备匮乏,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用工难和人才短缺的问题,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
首先,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结构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的逐渐到来,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导致用工荒,如“民工荒”、“保姆贵”等现象。
其次,员工流失率偏高。据相关资料显示,50%的小微企业遇到过员工不稳定的情况,员工流失问题成为小微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者对工资期望值普遍增高,加上一些小微企业社保不到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等原因,多数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
第三,用工贵。据调查,工人工资平均每年上涨20%~30%,部分基数较低的行业甚至出现50%的涨幅,而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也严重影响企业规模扩张。
第四,供求对接不畅供求之间信息缺少对接,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劳动者盲目流动想象表现的更加突出。
第五,人才短缺。根据材料显示,小微型企业的公司职工大多数以下岗工人、失业者、农村人士等为主,学历也以大中专居多,占“九类人群”的77.2%,而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高学历者的比例较低,导致了小微型企业发展人才结构失衡的现象。
(六)管理模式粗放、转型难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小微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对先进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属于家族式、自然人合伙式、个人经营式的模式,受个人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的限制,其决策人注重追求企业效益,而对实施先进管理理念必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核心文化,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为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应具备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等,导致小微企业难以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二是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多数小微企业依旧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决策人对于款项收支和信用标准缺乏严格的控制;财务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素养,有时为了达到避税或融资目的甚至会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既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企业现状,又不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凭证。降低了其信用等级,直接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长期健康的发展。
三是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创新型战略人才。战略规划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制定的目标和实现步骤,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微企业的决策者由于侧重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收益,忽视对企业长期发展来所必需的像员工培训、新产品研发或新设备引进等的投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升级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依靠制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小微企业更好的成长,需要更系统、有效的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深化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过程,给予小微企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保障。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给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小微企业有序发展。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加大政策措施宣传力度,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二是继续开展清费减负工作。继续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费项目,落实规费减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业负担。三是设立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增加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制定各项扶持政策的操作细则、配套措施、落实时间表和问责机制,确保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发展保障。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体系。明确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利益分配,明确专利发明人的报酬和技术入股的规则,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尊重他人的创造力的氛围。
(二)深化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建立“政、银、企”三方交流合作平台。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联保机制,解决融资长效化问题。通过财政拨款、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社会入股等多方筹集,设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担保。创新抵押物机制,开发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源,知识产权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同时,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对民间融资的总体规模、利率水平、流向和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并相应建立民间借贷指标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加快建立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步伐,切实提高第三方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与公正性,让评级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将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纳入商业银行外部评价。既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参考,又为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健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改善投融资的公共服务平台。继续积极稳妥地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及其它融资性金融机构,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各类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发展适应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权范围,支持小微企业采取股权、知识产权、存货、商铺经营权、商业信用保险单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
(三)深化税收体系 构建长期稳定的小微企业税收制度。一方面,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固定,逐渐建立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快税收体制的改革,涵养税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优惠,如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再投资退税等。二是适时采取定额税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办法,并依据其经营情况,每年适当调整定额。三是采用简易征税。符合现行规定月销售额低于 2 万元的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和增值税免征政策的企业少之又少,且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初创企业,建议提高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企业的月销售,比如规定月销售额低于 5 万元的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免征政策。四是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方面实行一定的优惠。五是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鼓励小微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基金,允许企业在计税前进行扣除。
(四)深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需要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让支配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可以吸收宁波市8718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案例的经验,构建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不断整合优化政府和社会两种服务资源,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结合电话、短信及网下活动等,重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接、创业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知识产权、等服务功能,同时创新运作机制和服务方式,采取“超市化”建设、“柜台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综合管理办法,参照行政服务中心的模式,在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享的服务窗口,让企业享受“一站式”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根据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分类,建立小微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夯实基础。
(五)深化技术创新体系
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挡市场的冲击,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小微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技术改造,更好地解决发展后劲问题。
一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平台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加快提升企业联合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在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跟进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健全技术援助制度。制定激发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小微企业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等,进行技术提升、信息化改造。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基金的扶持和专利申报的财政扶持,加快开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产品,推进小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和商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对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因资金短缺面临技术外流风险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筑创新研发平台,通过科技专项为依托,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技术。
四是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着眼于实效,加快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技术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实施项目拆解方式,考虑把科研的重点放在高校院所,相关科技攻关部分的任务交给高校或研究机构等有这方面特长的单位来完成,把工程重心放在企业,由有实力的企业各自承担能够突破的项目,以此形成集聚研究资源、制造资源,合理分工,加速发展,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五是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组织实施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利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交易市场平台,搭建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桥梁。
(六)深化产业发展体系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构建小微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搭建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建议由工信委牵头,定期举办小微企业与产业集群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鼓励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开展配套协作。鼓励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凡是为产业集群配套的小微企业,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对小微企业配套产品的大企业,按照采购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二是小微企业创造名牌产品。提供小微企业定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博览会的机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七)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用工和人才服务体系,是破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瓶颈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库。构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评价制度,统筹考虑对小微企业的人才服务和对个人创业的支撑,从人才特质和贡献出发评价人才,寻求人才特性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用人选人与小微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相匹配,形成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库,拓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市场,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建立人才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对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奖励,强化对科技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的引导激励作用。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多种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参与小微企业。
三是建立录用大学生政策。从人才培养角度,发挥高校优势,重点支持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加快高校职业教育发展。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支持。从企业录用角度,根据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核算大学生在企业员工中的比率,可予以一定比例的奖励, 或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从政府鼓励角度,政府拨出专款对就职于小微企业的大学生在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对在小微企业就业的大学生免征个人所得税, 提高大学生进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八)深化企业管理体系
小微企业管理问题是制约其健康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小微企业管理要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确管理的转变,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设立职业培训中心,采取授课培训、举办讲座论坛、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获取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方面信息,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现代企业理念。
二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转变用人理念,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能以企业为家,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小微企业也要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促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形成共同体,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健全业绩贡献晋升的机制,为员工提供晋升发展的空间。
三是构建小微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五是重视战略管理,恰当地对企业做出短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市场调研,多渠道分析比较企业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六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小微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七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企业吸引员工的后劲所在。
参考文献
[1]朱筱雯.宁夏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4,(3).
[2]刘耘池.重庆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R].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3]张玮.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及对策探讨.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2).
[4]游会龙,秦建华,涂志强.帮扶小微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对策[J].中国井冈山学报,2012,(9).
[5]田耘.后危机时代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
[6]万良杰.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7]郭涛.试论小微企业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周君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管理,2014,(1).
【关键词】:小微企业 困境 路径
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复杂环境下,作为经济最活跃但也是最弱势的群体, 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促使小微企业更好的成长,需要更系统、有效的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法律保障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税收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小微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机制,是现阶段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小微企业发展过程存在的困境分析
小微企业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希望。从实际情况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环境受制约
政府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援助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但实际受惠的企业不多。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一是政策知晓率低。据调查显示,67%的小微企业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 38% 的小微企业不知道有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8%的小微企业知道有这个平台,但是从未使用过,仅有5% 的企业经常使用,认为对企业帮助很大; 使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小微企业主要使用招揽人才服务项目,对技术创新、创建品牌等很少使用。这其中有认识不到位、 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与此同时,政企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现象也客观存在。二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三是部分政策设置不合理。有些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都难以达到申请条件,优惠政策仍难以享受。四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政策之间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始终存在,造成了有些促进小微企业政策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政策效应难以有效释放出来。
(二)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
资金紧、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仅为信贷总额的 9.5% ,与小微企业创造的全国 60%GDP相距甚远。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表现:
第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足。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规范、无有效抵押物、担保措施缺乏、监管难度大等内在缺陷,造成难以识别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贷款风险偏高。
第二,小微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上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政府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不到位。财政性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二是缺乏专门小微型金融机构。数据显示,美国资产在10 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有7000 多家,主要服务于社区小企业,而我国小银行不足600 家,且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第一,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与其外部融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征信体系缺乏,小微企业贷款难度加大。第二,受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小,受环节多、收费高、条件苛刻以及银行与担保机构间风险分担比例协调难等因素影响,增大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四是风险投资体制不完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及天使基金的不发达,使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第三,融资成本高。银行借贷成本高企,据测算,我国小企业贷款成本比大企业要高出6-8 个百分点,而国外仅高出1.5-2 个百分点。在稳健政策背景下,加重了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缓解资金紧张,小微企业还采用民间借贷、信用垫资、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造成融资成本进一步加重。
(三)要素成本上涨、税费负担偏重
当前,小微企业发展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等9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使得相当多的小微企业过去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相应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税负重,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和增长后劲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在一定时期内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涉及的印花税等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措施,但据《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2013》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过 4 成小微企业主认为目前税费负担过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材料显示,税负提高 1%就会引起 GDP 增长率下降0.36%,税负变化对高、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同,税负增加 1%,低收入国家经济下降 0.585,而高收入国家经济下降 0.34%,二者相差 0.24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税负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税率与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四)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阻碍企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些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领域、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完整、缺乏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等的小微企业,其生存将愈加艰难。而一些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管理规范的小微企业则会在转型中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机遇。由于小微企业较少涉及高新科技行业而且缺乏高素质人才,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所以小微企业产品服务往往单一、获利途径狭窄且内涵增长潜力不足。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受经营者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在产品研发、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力不强,企业的主要产品更新周期较长,产品也较为单一。不能及时获取国外法规、标准等技术壁垒的动态信息,不了解国外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上的主要规定、常规做法等造成企业在转型升级时方向不明确。 (五)用工难、人才储备匮乏,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用工难和人才短缺的问题,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
首先,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结构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的逐渐到来,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导致用工荒,如“民工荒”、“保姆贵”等现象。
其次,员工流失率偏高。据相关资料显示,50%的小微企业遇到过员工不稳定的情况,员工流失问题成为小微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者对工资期望值普遍增高,加上一些小微企业社保不到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等原因,多数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
第三,用工贵。据调查,工人工资平均每年上涨20%~30%,部分基数较低的行业甚至出现50%的涨幅,而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也严重影响企业规模扩张。
第四,供求对接不畅供求之间信息缺少对接,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劳动者盲目流动想象表现的更加突出。
第五,人才短缺。根据材料显示,小微型企业的公司职工大多数以下岗工人、失业者、农村人士等为主,学历也以大中专居多,占“九类人群”的77.2%,而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高学历者的比例较低,导致了小微型企业发展人才结构失衡的现象。
(六)管理模式粗放、转型难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小微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对先进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属于家族式、自然人合伙式、个人经营式的模式,受个人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的限制,其决策人注重追求企业效益,而对实施先进管理理念必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核心文化,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为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应具备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等,导致小微企业难以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二是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多数小微企业依旧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决策人对于款项收支和信用标准缺乏严格的控制;财务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素养,有时为了达到避税或融资目的甚至会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既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企业现状,又不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凭证。降低了其信用等级,直接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长期健康的发展。
三是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创新型战略人才。战略规划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制定的目标和实现步骤,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微企业的决策者由于侧重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收益,忽视对企业长期发展来所必需的像员工培训、新产品研发或新设备引进等的投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升级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依靠制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小微企业更好的成长,需要更系统、有效的的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深化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过程,给予小微企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保障。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给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小微企业有序发展。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加大政策措施宣传力度,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二是继续开展清费减负工作。继续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费项目,落实规费减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业负担。三是设立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增加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制定各项扶持政策的操作细则、配套措施、落实时间表和问责机制,确保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发展保障。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体系。明确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利益分配,明确专利发明人的报酬和技术入股的规则,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尊重他人的创造力的氛围。
(二)深化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建立“政、银、企”三方交流合作平台。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联保机制,解决融资长效化问题。通过财政拨款、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社会入股等多方筹集,设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担保。创新抵押物机制,开发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源,知识产权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同时,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对民间融资的总体规模、利率水平、流向和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并相应建立民间借贷指标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加快建立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步伐,切实提高第三方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与公正性,让评级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将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纳入商业银行外部评价。既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参考,又为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健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改善投融资的公共服务平台。继续积极稳妥地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及其它融资性金融机构,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各类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发展适应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权范围,支持小微企业采取股权、知识产权、存货、商铺经营权、商业信用保险单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
(三)深化税收体系 构建长期稳定的小微企业税收制度。一方面,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固定,逐渐建立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快税收体制的改革,涵养税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优惠,如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再投资退税等。二是适时采取定额税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办法,并依据其经营情况,每年适当调整定额。三是采用简易征税。符合现行规定月销售额低于 2 万元的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和增值税免征政策的企业少之又少,且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初创企业,建议提高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企业的月销售,比如规定月销售额低于 5 万元的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免征政策。四是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方面实行一定的优惠。五是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鼓励小微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基金,允许企业在计税前进行扣除。
(四)深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需要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让支配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可以吸收宁波市8718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案例的经验,构建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不断整合优化政府和社会两种服务资源,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结合电话、短信及网下活动等,重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接、创业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知识产权、等服务功能,同时创新运作机制和服务方式,采取“超市化”建设、“柜台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综合管理办法,参照行政服务中心的模式,在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享的服务窗口,让企业享受“一站式”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根据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分类,建立小微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夯实基础。
(五)深化技术创新体系
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挡市场的冲击,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小微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技术改造,更好地解决发展后劲问题。
一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平台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加快提升企业联合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在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跟进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健全技术援助制度。制定激发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小微企业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等,进行技术提升、信息化改造。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基金的扶持和专利申报的财政扶持,加快开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产品,推进小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和商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对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因资金短缺面临技术外流风险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筑创新研发平台,通过科技专项为依托,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技术。
四是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着眼于实效,加快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技术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实施项目拆解方式,考虑把科研的重点放在高校院所,相关科技攻关部分的任务交给高校或研究机构等有这方面特长的单位来完成,把工程重心放在企业,由有实力的企业各自承担能够突破的项目,以此形成集聚研究资源、制造资源,合理分工,加速发展,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五是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组织实施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利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交易市场平台,搭建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桥梁。
(六)深化产业发展体系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构建小微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搭建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建议由工信委牵头,定期举办小微企业与产业集群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鼓励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开展配套协作。鼓励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凡是为产业集群配套的小微企业,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对小微企业配套产品的大企业,按照采购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二是小微企业创造名牌产品。提供小微企业定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博览会的机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七)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用工和人才服务体系,是破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瓶颈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库。构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评价制度,统筹考虑对小微企业的人才服务和对个人创业的支撑,从人才特质和贡献出发评价人才,寻求人才特性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用人选人与小微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相匹配,形成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库,拓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市场,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建立人才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对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奖励,强化对科技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的引导激励作用。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多种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参与小微企业。
三是建立录用大学生政策。从人才培养角度,发挥高校优势,重点支持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加快高校职业教育发展。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支持。从企业录用角度,根据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核算大学生在企业员工中的比率,可予以一定比例的奖励, 或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从政府鼓励角度,政府拨出专款对就职于小微企业的大学生在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对在小微企业就业的大学生免征个人所得税, 提高大学生进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八)深化企业管理体系
小微企业管理问题是制约其健康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小微企业管理要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确管理的转变,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设立职业培训中心,采取授课培训、举办讲座论坛、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获取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方面信息,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现代企业理念。
二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转变用人理念,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能以企业为家,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小微企业也要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促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形成共同体,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健全业绩贡献晋升的机制,为员工提供晋升发展的空间。
三是构建小微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五是重视战略管理,恰当地对企业做出短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市场调研,多渠道分析比较企业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六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小微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七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企业吸引员工的后劲所在。
参考文献
[1]朱筱雯.宁夏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4,(3).
[2]刘耘池.重庆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R].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3]张玮.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及对策探讨.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2).
[4]游会龙,秦建华,涂志强.帮扶小微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对策[J].中国井冈山学报,2012,(9).
[5]田耘.后危机时代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
[6]万良杰.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7]郭涛.试论小微企业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周君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管理,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