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十二年,山东黄县(今天的烟台龙口市)渔民在海上遇到了一件怪事—— 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巨兽突然出现在近海!据县志记载,此物身形如山丘般庞大,其所到之处还出现了许多原本不曾在此分布的鱼类——青鱼。惊恐不已的渔民断定,这巨兽必定是龙王手下的“赶鱼郎”,为了感激它所带来的青鱼鱼汛,也为了祈求巨兽不要撞击自己的小船,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当地渔民出海时,总不忘带上酒肉贡品以表敬意。
今天的读者或许可以轻易地猜测到,黄县渔民看到的巨兽,只是海中寻常的鲸鱼而已。然而在此前一年的《日照县志》里,对这种鲸的描述传递了更多的细节。当地县志记载,当这种鲸跃出水面时,能隐约看到腹部的黄斑,再结合其庞大的体型,不禁让我们想起文学名著《白鲸记》里对一种巨鲸的描述——由于腹部的褶皱处容易附着硅藻,有一种鲸的腹部可能会出现黄芥色的斑块,故而又被称为“硫黄底”,而它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这便让整个事件变得不寻常起来。在被商业捕鲸屠杀殆尽之前,出现在中国的蓝鲸,只有在日本西部和东海南部之间迁徙的一个族群,它们几乎不可能出现在黄海北部的山东日照,更不用说渤海湾内的黄县。而吸引蓝鲸至此的青鱼在此出现,更是匪夷所思。这种被称为太平洋鲱的小型鱼类,极为嗜好冷水,它们的分布区域原本集中在更为寒冷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但在康乾时期的山东半岛诸县,却都留下了青鱼突然出現甚至大丰收的记载,而此地原本特产的海蜇,却在这几十年间销声匿迹,出现在了更南的江苏沿海。
发生在沿海省份的这些蹊跷事,还仅仅是明末清初时期诸多“异象”中的冰山一角。被频繁搬上影视银屏的这段年代,老百姓的日子似乎比后宫争斗的嫔妃们更为惨烈。1601年,长江流域下游各省的气候分外异常,在本应炎热的农历六月,杭州、富阳、湖州等地居然下起了大雪;7月,各地普遍遭受了霜灾,河北和山西的情况最为严峻,田地里的农作物几乎被霜冻扑杀殆尽,这导致了严重的歉收和饥荒,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人间惨象。
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更为宏大的角度时,这一段岁月的诡异就变得更加易于察觉了。
生活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人的交通和生活都需要依靠纵横交错的市内水道和外围运河,但1602年2月的生活一定苦不堪言——从该月2日开始,威尼斯市内的水面完全冰封,在接近十天的时间里,威尼斯人只得学着用脚丈量自己的家乡,戏谑地说,这倒是可以让他们领略到一些平日乘船时所忽视的美景;而在英格兰,整个夏天都非常寒冷,人们不得不添置冬衣过夏,这让毛纺商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发生在俄罗斯的故事就没有这么轻松了。1601年,异常的低温和霜冻横扫沙俄的农庄,大规模的粮食减产最终导致了持续三年的严重饥荒,近200万人被饿死,这一数字占到了当时沙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受此影响,曾经强盛的俄国险些被虎视眈眈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波兰人趁火打劫的行径,也让这两个大国结下了延续几百年的梁子。
那么,1601年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可以影响到从英国到中国之间如此广阔的疆域,并将这种影响持续到七十多年后的康熙十二年?
可惜的是,在17世纪的早期的欧洲,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开端,但当时的学者们所掌握的工具有限,对于这些“丢失了夏天”的年份,还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而当时的中国,还未完全受到现代自然科学的启蒙。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依然还停留在“天意”和“凶兆”的禁锢中。为求风调雨顺,中国人忙着夜观天象;而在西方,教堂中的祈祷声夜夜不休。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毫无作用的祭祀和祈祷,被忠实地记录在史册中,却意外地帮我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1600年,也就是北京的钦天监官员们焦急地寻找着紫微星、欧洲的僧侣们祈求上帝的前一年,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上,当地祭司们正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秘鲁南部,一座沉寂多年的火山,似乎开始发起了脾气。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记载,从2月初,这座火山周边就传出了隆隆的巨响,而从15日开始,地震开始频繁地发生。当地的祭司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火山,希望自己带来的少女、鲜花和祭品可以平息山神的愤怒。
然而在1600年2月19日傍晚,这座被称为埃纳普蒂纳的巨大火山,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爆炸的声音之大,甚至连几百公里外都清晰可闻。崩塌的火山碎屑毫不留情地横扫了十几座村庄,这些村庄的残骸被泥石流裹挟,一路奔泻到距离火山120公里远的太平洋中。
根据西班牙殖民政府的记载,虽然火山持续喷发了将近一个月,但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因喷发带来的人员伤亡并不特别严重——相比于直接吞噬了罗马第二大城市庞贝的维苏威火山喷发事件,埃纳普蒂纳火山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只有1500人。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座火山的杀伤力可远不及此。
在今天,大大小小的火山也拥有自己的“战斗力”评判标准,也就是所谓的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以下简称VEI),人们根据一座火山某次喷发出的碎屑物的总体积大小,来判断火山活动的强弱,其中最弱为0级,特指那些没有爆炸性喷发过程的小火山活动,而每增加1级,代表火山喷发强度增加10倍。
今年初,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导致了许多航班停摆,我国外交部门调集专机将滞留在印尼的中国游客接运回国;而在6月,危地马拉的富埃戈喷发,造成至少159人死亡,256人失踪。然而按照VEI标准,这两次喷发的猛烈程度都不算高,分别只有2级和3级。
然而1600年秘鲁埃纳普蒂纳火山的喷发等级,却达到了惊人的6级!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这样的级别并不常见,要知道,前文提到的吞噬庞贝古城的维苏埃火山喷发事件也只有VEI5级!根据估算,埃纳普蒂纳火山至少喷发出了5-10立方千米的熔岩和碎屑,在喷发的高峰期,高耸的烟柱甚至达到了37000米高!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超过1万米左右的高度就可被视为平流层,顾名思义,这里的空气以平行对流为主,火山灰一旦进入平流层,就很容易扩散到很远的距离,在南极采集的一些冰芯样本中,人们已经发现了明显来自埃纳普蒂纳的火山玻璃碎屑。
这些碎屑所带来的影响,在喷发之后的几年内体现得最为显著。当火山灰飘荡在湿冷的大气中,便为空气中的水分提供了凝结核,巨大的积雨云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作为地表的主要热量来源,阳光被稠密的云层遮挡和反射,一场影响全球的大降温骤然启动。
火山喷发来得十分迅猛,但其影响的消退却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一些更為细小的碎屑,甚至几十年都难以落下,更不用说随着火山灰一同被喷入大气的巨量的含硫气体,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它们在空气中形成了细小的硫酸液滴,这些尘埃和液滴,就像给原本通透的地球大气蒙上了一层面纱,在绝大多数碎屑已被雨水冲刷之后的几十年里,大气的透光性依然受到影响——在冰岛,阳光甚至黯淡到了照不出影子的程度。
这种长期的大气低透光性带来的温度变化,甚至还导致了洋流的偏移。原本发端于菲律宾东北部、经我国东海最终转向日本东海岸的黑潮,就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整体南移。而受其影响,黄渤海的水温下降,原本生活在渤海北部的太平洋鲱鱼,也将活动范围扩散到山东半岛沿岸,并吸引了蓝鲸的到访。而偏好温暖海水的海蜇,则只得退缩到江苏南部海域。
蝴蝶效应,这是一个我们科幻迷绝不陌生的理论,然而一场远在南美的火山喷发,居然可以影响亚洲的气候,甚至几乎改变了一个欧洲大国的国运,这样的连锁反应,也的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星球,其构造和运行机制,比未来世界的任何机器都要精妙复杂,而它所蕴含的奥秘,又比任何天马行空的科幻设想都艰深宏大。
【责任编辑:刘维佳】
今天的读者或许可以轻易地猜测到,黄县渔民看到的巨兽,只是海中寻常的鲸鱼而已。然而在此前一年的《日照县志》里,对这种鲸的描述传递了更多的细节。当地县志记载,当这种鲸跃出水面时,能隐约看到腹部的黄斑,再结合其庞大的体型,不禁让我们想起文学名著《白鲸记》里对一种巨鲸的描述——由于腹部的褶皱处容易附着硅藻,有一种鲸的腹部可能会出现黄芥色的斑块,故而又被称为“硫黄底”,而它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这便让整个事件变得不寻常起来。在被商业捕鲸屠杀殆尽之前,出现在中国的蓝鲸,只有在日本西部和东海南部之间迁徙的一个族群,它们几乎不可能出现在黄海北部的山东日照,更不用说渤海湾内的黄县。而吸引蓝鲸至此的青鱼在此出现,更是匪夷所思。这种被称为太平洋鲱的小型鱼类,极为嗜好冷水,它们的分布区域原本集中在更为寒冷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但在康乾时期的山东半岛诸县,却都留下了青鱼突然出現甚至大丰收的记载,而此地原本特产的海蜇,却在这几十年间销声匿迹,出现在了更南的江苏沿海。
发生在沿海省份的这些蹊跷事,还仅仅是明末清初时期诸多“异象”中的冰山一角。被频繁搬上影视银屏的这段年代,老百姓的日子似乎比后宫争斗的嫔妃们更为惨烈。1601年,长江流域下游各省的气候分外异常,在本应炎热的农历六月,杭州、富阳、湖州等地居然下起了大雪;7月,各地普遍遭受了霜灾,河北和山西的情况最为严峻,田地里的农作物几乎被霜冻扑杀殆尽,这导致了严重的歉收和饥荒,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人间惨象。
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更为宏大的角度时,这一段岁月的诡异就变得更加易于察觉了。
生活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人的交通和生活都需要依靠纵横交错的市内水道和外围运河,但1602年2月的生活一定苦不堪言——从该月2日开始,威尼斯市内的水面完全冰封,在接近十天的时间里,威尼斯人只得学着用脚丈量自己的家乡,戏谑地说,这倒是可以让他们领略到一些平日乘船时所忽视的美景;而在英格兰,整个夏天都非常寒冷,人们不得不添置冬衣过夏,这让毛纺商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发生在俄罗斯的故事就没有这么轻松了。1601年,异常的低温和霜冻横扫沙俄的农庄,大规模的粮食减产最终导致了持续三年的严重饥荒,近200万人被饿死,这一数字占到了当时沙俄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受此影响,曾经强盛的俄国险些被虎视眈眈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波兰人趁火打劫的行径,也让这两个大国结下了延续几百年的梁子。
那么,1601年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可以影响到从英国到中国之间如此广阔的疆域,并将这种影响持续到七十多年后的康熙十二年?
可惜的是,在17世纪的早期的欧洲,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开端,但当时的学者们所掌握的工具有限,对于这些“丢失了夏天”的年份,还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而当时的中国,还未完全受到现代自然科学的启蒙。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依然还停留在“天意”和“凶兆”的禁锢中。为求风调雨顺,中国人忙着夜观天象;而在西方,教堂中的祈祷声夜夜不休。
历史仿佛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毫无作用的祭祀和祈祷,被忠实地记录在史册中,却意外地帮我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1600年,也就是北京的钦天监官员们焦急地寻找着紫微星、欧洲的僧侣们祈求上帝的前一年,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上,当地祭司们正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秘鲁南部,一座沉寂多年的火山,似乎开始发起了脾气。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记载,从2月初,这座火山周边就传出了隆隆的巨响,而从15日开始,地震开始频繁地发生。当地的祭司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火山,希望自己带来的少女、鲜花和祭品可以平息山神的愤怒。
然而在1600年2月19日傍晚,这座被称为埃纳普蒂纳的巨大火山,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爆炸的声音之大,甚至连几百公里外都清晰可闻。崩塌的火山碎屑毫不留情地横扫了十几座村庄,这些村庄的残骸被泥石流裹挟,一路奔泻到距离火山120公里远的太平洋中。
根据西班牙殖民政府的记载,虽然火山持续喷发了将近一个月,但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因喷发带来的人员伤亡并不特别严重——相比于直接吞噬了罗马第二大城市庞贝的维苏威火山喷发事件,埃纳普蒂纳火山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只有1500人。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座火山的杀伤力可远不及此。
在今天,大大小小的火山也拥有自己的“战斗力”评判标准,也就是所谓的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以下简称VEI),人们根据一座火山某次喷发出的碎屑物的总体积大小,来判断火山活动的强弱,其中最弱为0级,特指那些没有爆炸性喷发过程的小火山活动,而每增加1级,代表火山喷发强度增加10倍。
今年初,印尼锡纳朋火山喷发,导致了许多航班停摆,我国外交部门调集专机将滞留在印尼的中国游客接运回国;而在6月,危地马拉的富埃戈喷发,造成至少159人死亡,256人失踪。然而按照VEI标准,这两次喷发的猛烈程度都不算高,分别只有2级和3级。
然而1600年秘鲁埃纳普蒂纳火山的喷发等级,却达到了惊人的6级!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这样的级别并不常见,要知道,前文提到的吞噬庞贝古城的维苏埃火山喷发事件也只有VEI5级!根据估算,埃纳普蒂纳火山至少喷发出了5-10立方千米的熔岩和碎屑,在喷发的高峰期,高耸的烟柱甚至达到了37000米高!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超过1万米左右的高度就可被视为平流层,顾名思义,这里的空气以平行对流为主,火山灰一旦进入平流层,就很容易扩散到很远的距离,在南极采集的一些冰芯样本中,人们已经发现了明显来自埃纳普蒂纳的火山玻璃碎屑。
这些碎屑所带来的影响,在喷发之后的几年内体现得最为显著。当火山灰飘荡在湿冷的大气中,便为空气中的水分提供了凝结核,巨大的积雨云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作为地表的主要热量来源,阳光被稠密的云层遮挡和反射,一场影响全球的大降温骤然启动。
火山喷发来得十分迅猛,但其影响的消退却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一些更為细小的碎屑,甚至几十年都难以落下,更不用说随着火山灰一同被喷入大气的巨量的含硫气体,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它们在空气中形成了细小的硫酸液滴,这些尘埃和液滴,就像给原本通透的地球大气蒙上了一层面纱,在绝大多数碎屑已被雨水冲刷之后的几十年里,大气的透光性依然受到影响——在冰岛,阳光甚至黯淡到了照不出影子的程度。
这种长期的大气低透光性带来的温度变化,甚至还导致了洋流的偏移。原本发端于菲律宾东北部、经我国东海最终转向日本东海岸的黑潮,就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整体南移。而受其影响,黄渤海的水温下降,原本生活在渤海北部的太平洋鲱鱼,也将活动范围扩散到山东半岛沿岸,并吸引了蓝鲸的到访。而偏好温暖海水的海蜇,则只得退缩到江苏南部海域。
蝴蝶效应,这是一个我们科幻迷绝不陌生的理论,然而一场远在南美的火山喷发,居然可以影响亚洲的气候,甚至几乎改变了一个欧洲大国的国运,这样的连锁反应,也的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星球,其构造和运行机制,比未来世界的任何机器都要精妙复杂,而它所蕴含的奥秘,又比任何天马行空的科幻设想都艰深宏大。
【责任编辑:刘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