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保”这个概念无疑是很现代,甚至可以说很时髦的。然而事实上,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人们从很早便开始了,并且一直没有停步。《孟子》中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中则将“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摆在“圣王之制也”的高度。后来,儒释道三家更是分别以自己的视角,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有這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这个概念无疑是很现代,甚至可以说很时髦的。然而事实上,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人们从很早便开始了,并且一直没有停步。《孟子》中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中则将“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摆在“圣王之制也”的高度。后来,儒释道三家更是分别以自己的视角,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有這些无不体现出一种,如汤因比所说,“高瞻远瞩、自我抑制”以及“不断将这些美好品质付诸实践,以使它们(人类改造的自然)能够持续进步”的智慧和美德。今天,当我们于环保科技中孜孜求索的同时,也须时时反顾,从那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黄土高原培育了华夏文化,但就在黄土高原培育华夏儿女的同时,它还培育了戎狄的儿女。戎狄,是古代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 华夏的文明人在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他们却被把持历史纪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了古代文人的影
金石学始于宋代,以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文字学的范畴。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随着近代甲骨文、汉代简牍、敦煌藏经洞遗书三大考古发现,传统文字学被大大拓展了。罗振玉和王国维对新发现的甲骨、汉简、敦煌遗书、墓志以及青铜器、玺印、碑刻、符牌等大量文物进行汇集整理,综合了古文字、古文献、器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罗振
在中国古代,由于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差,一般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六十就叫“花甲子”,七十就到“古来稀”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也就算长寿了。所以有句老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但事有例外,古代也不乏长寿之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长寿甚至寿活百岁,其经验即便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春秋时就有一位寿星佬,他活了一百多岁,长寿秘诀只有一个字:和。这个人,就是人称“坐怀不乱”
火器的革新与冷兵器的退步 北宋与南唐之间的皖口之战,不仅决定了南唐政权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一次以火箭、猛火油机等当时最新式武器相对抗为突出特色的典型战例。这与宋太祖重视火药武器的研发密不可分,也体现出宋朝整顿军工生产所取得的成果。然而,短兵相接、近身格斗所用的刀、枪、剑等士兵基本装备,却仍停留在唐代的水平上。这其中既有武器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北宋尚武之风越来越弱的时代特质亦不无关系。 ——范
从富强到文明的近代强国梦 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强权就是公理,国家实力就是一切。然而,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的废墟之中意识到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是现代文明两帖可怕的毒药,于是从生存竞争的迷雾中醒来,产生了“五四”时代广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信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定不移地为此奋斗。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周文雍的“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无不体现出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贞与坚守。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党更是自觉地把宗旨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 萧乾的书桌像刺猬 萧乾的家,极乱,极拥挤,来的客人一多,三五个就麻
中国历史上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评价,不是从一开始就固定的。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诸葛亮形象,其实与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有较大的出入,在漫长的历史中,诸葛亮有一个逐渐被神化的过程。而這个神化的痕迹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 苏东坡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传诵千古,“赤壁大战”也成为了一个经典。很多人可能认为,诗中“羽扇纶巾”说的就是诸葛亮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风采。其实,这种赞扬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属于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其立足点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国的定位。 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國”,是世界的主体,故自称“中国”、“中华”;而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与国家都是蛮夷戎狄居住的化外之地。这样,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自然被限定为自下而上的朝贡关系。朝贡外交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宗主认同外交,并不是扩张式的帝国外交,因而,在政策导向上则是“王者不治夷狄
本文题目所指有人不知职称,是说这人不为职称所累,对职称不去上心,犹如不知。这个人就是昔日燕京大学研究生,后来的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 事情发生在1935年。是年周一良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他去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的课程。周听陈先生的课顿觉自己“眼前放一异彩”,从此对陈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决心要像陈先生那样治学,尤其是治魏晋南北朝史。由于旁听陈寅恪先
如今,“我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几成日常口语。一方面说明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之普及广和影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窦娥之冤是大众普遍的共识。笔者无意推翻这种“共识”,因为笔者与大家一样,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局外人,都是看戏、读剧本的,剧情摆在那儿,一目了然。但是,如果我们换个位,不做观众和读者,而是入戏,结果又会怎样呢? 窦娥之原形,是汉代的“东海孝妇”。我们不说汉代,单说元代。元代法官裁判案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