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

来源 :长三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a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金安平
  译者:凌云岚、杨早
  页数:327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一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简介:本书讲述了张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张家姐妹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理性和对现代西方教育的信任,从母亲那里体会到为人处世的艺术。她们的保姆是一群来自合肥民间的没有受过教育的寡妇,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和见解。四姐妹的情感和家庭、艺术与生活,让读者得以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浮沉。
  本书的主角,是中国四个姐妹及她们的家庭。张家日姐妹生于1907年至1914年之间,至今都还健在。通过她们的共同回忆,老中国社会的风情和人事都得以重现。19世纪60年代,中国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而陷入漫长的、破坏性极强的内战,四姐妹的曾祖父帮助清朝军队镇压太平军立下大功,并因此为她们这个大家族带来了荣誉、财富和显赫的社会地位。本书将从19世纪这位老人的故事开始,以他的四个曾孙女对过去那个世纪的反思告终——她们四个共同经历的这个世纪中,社会习俗和个人预期变化巨大,内外战争频仍,但在无常的人生之后,有些事情仍然存留下来。
  我着手写这本书纯属偶然。一次,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充和,来我们家里吃饭。在此之前,我们曾见过几次面,她和她的丈夫傅汉思,20世纪60年代曾是我丈夫史景迁在耶鲁的老师。我很尊重她,又有点敬畏。充和因学识渊博而颇有名望,人们会因艺术、书法及中国戏曲史方面的问题向她请益;此外,遇到需考释或校正的各类问题,从书画的题跋阅读到版本鉴定,从解释一首古诗中的典故,到辨识18世纪某件奏折上君王的手跡,大家都会请她解答。老辈学者们如果经过新英格兰地区,一定会到她位于北港的居所稍作停留,受新式教育培养的年轻一辈学人,读过的《诗经》篇章屈指可数,过眼的汉朝史书也就是十几二十篇传记,看到老辈学者如此推重充和,才会对她肃然起敬。我们实在太过浅薄,无法领略充和的渊博。
  这本书的前半部将围绕着张氏家族的故乡,他们的祖先,以及四姐妹童年时的守护人展开,这些人中包括了她们的父母、保姆以及后来收养充和作孙女的叔祖母。这位叔祖母是个极有心智和修养的聪明女性,在认识或仅仅是听说过她的人眼中,她的行为举止谨守礼法,堪为楷模。四姐妹的母亲也是这种人,在她们和五个弟弟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她仍是完美的化身,是他们生命中慈悲的精灵。她们的父亲是富有的地主,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眼界相当开阔,他尽量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并慷慨地将家产用于他在苏州创立的女子学校。
  本书前面的几个章节可以独立成篇,但也是有意帮助读者了解那些可能影响到四姐妹生活的诸种因素。比如说,她们的曾祖父的事迹,他为张家所带来的一切;她们的父亲将家庭搬到上海的决定;母亲的早逝——这一切事情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四姐妹,换句话说,这些事情,与计划和机遇、个人努力和地域性格,时代影响和他人作用,远古亡魂和现代精神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以充和的故事结束,正是我和她之间的友谊促使我开始写作此书。在最后一章,我试图了解她怎样取得了作为学者的自信,如何掌握到治学之道,她又怎样将技能和学识转化成艺术。在这本书里,我在书法的历史和戏曲演出的美学园地中穿行,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能够了解我们谈论过的一种境界——“悬”。用充和的话说,就是“凌空”。她说,书法大家善用手腕表达“悬”,出色的昆曲演员则将其化在姿态之中,而优秀的诗人,能用文字传达这种境界。
其他文献
根据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判决的效力被严格地限制在当事人之间,对诉讼外的人不发生既判力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生产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严格遵循这个原则会削弱
拒证权,简而言之就是公民抑或证人拒绝作证的权利。这个概念的字面含义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这项权利在立法和司法中须分清主体是谁、什么是诉讼意义上的证人、证人的范围、作证的
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是“物”与“性”,女性在大众传媒中主要有幼稚型、性感型、妖女型、贤妻良母型四种形象类型.当今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法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
行情综述近期,从中国轻纺城15个专业市场定点采集,对1200多家商户的抽样数据监测分析,“中国·柯桥纺织指数”20101004期价格指数收盘于98.26点,与上期相比上调了1.55%。从
“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通过详细介绍西方全球性城市理论及其特征,在对纽约、伦敦、东京、洛杉矾等全球性城市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出全球性城市形成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有益
在自然法的学说之中,财产权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个人对其所有的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绝对自由,人们建立国家和置身于政府管理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