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举措。论文提出了“卓越计划”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卓越计划”背景下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Abstract】"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various type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dapting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xcellent Program" on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ltivating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and the reasons,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Program".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Keywords】excellent program; engineering 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10-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便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根本宗旨。
  而工程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给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层次面向工程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基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获得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够从事工程管理领域的工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促使我们反思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2 “卓越计划”背景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013年11月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简称通用标准),规定卓越计划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本科、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根据《通用标准》对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及建筑行业特点,提出“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科学、工程、管理和人文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具体从知识、能力和职业精神三个方面做出基本要求:
  ①拥有科学、技术、职业和社会经济的丰富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数学、运筹学、力学等知识;掌握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工程图学、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及设备等知识;了解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等知识;掌握工程管理相關的公共政策、技术标准、法律和法规等知识。
  ②拥有科学应用、技术开发、管理协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决策、实施、运行和后期维护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开发和设计、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知识创造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应对工程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初步处理能力。
  ③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具有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诚实、正直,面对损害公共健康、安全等问题坚持原则、毫不妥协;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或对新技术进行推广的进取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参建各方、各部门和工作团队内部的关系,团结协作,实现个人和共同目标;对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并具有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与“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相对比,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工程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工程师多数在做简单重复的工作,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
  ②工程师的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适应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较弱;
  ③工程师的视野比较狭窄,很难从可持续发展及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去考虑工程的实施,容易局限于眼前利益;
  ④应届毕业生适应第一份工作较慢,企业认可度较低,工程师后期成长历程较长。
  ⑤工程师国际化程度不够,面对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处理能力不足。   3.2 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技术背景差异大。目前我国高校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背景有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农业工程等,甚至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财经院校也设置了该专业。无技术背景的纯管理或纯经济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势必会造成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要求。此外,工程管理专业没有自己的一级学科,目前依附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或者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未形成自身完整的学科体系,这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
  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目前采用的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远远达不到“卓越计划”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③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跟不上。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设置背景不同,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差异性很大,特别是无技术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甚至没有工程技术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落后。此外,出于经济利益和安全角度的考虑,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造成校外实践基地很难稳定,流于表面。政府在鼓励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上,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④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由于专业发展时间较短,该专业师资队伍相对比较年轻,专业背景大相径庭,知识和能力结构均不完善。专任教师中具有一定企业工作年限的比较少,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更少,其工程实践能力较弱。而兼职教师队伍中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比例不高,兼职队伍不够稳定,且往往止步于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改革的甚少。
  ⑤企业参与度不足。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但是基本原则是自愿参加。一方面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足,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和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训中心兴建的程度很低。
  ⑥國际合作办学缺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工程管理专业采取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非常少,学生处理国际项目的能力欠缺,缺乏国际化视野,甚至有的高校并未开设专业英语等相关课程。
  4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4.1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了使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对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构建“一二四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核心、二个结合、四个层次、四种模块”。“一个核心”指的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涵和目标;“二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育界与工程界相结合;“四个层次”即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工程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四个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探索性专业课程、创新实践模块、交流合作模块。
  4.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
  依据上文“卓越计划”基本要求,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工程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3 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改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建筑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首先,制定鼓励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2011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高校、企业、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针对企业,支持卓越计划企业的工程师继续教育;针对高校,改革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及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针对学生,优先支持卓越计划高校参与专业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享有合作企业优先聘用权。[1]
  其次,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产教合作、全方位培养工程人才提供综合性支撑平台。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特点,高校联合研究院、知名企业共建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建立校内实验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以及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来满足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教学的需求。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对实验室管理、师资培训管理、学生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提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4 打造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工程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学校在制定教师评聘与考核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及兼职教师聘请时除了要考虑教师的理论素养,还要注重工程管理实践经历。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等工程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真实项目,鼓励专任教师参加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积极聘请建筑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并参与专业改革。
  4.5 构建“卓越计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卓越计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卓越计划”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必须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向社会和建筑行业公开,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同时教育部建立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体系,对学校标准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形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工程教育国际化、学校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评价,以评促建[2]。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抓住“卓越计划”发展契机,转变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卓越计划”的高要求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建设行业和全社会培养符合“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2011.1.
  【2】唐景莉. 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N]. 中国教育报,2011-3-5(7).
其他文献
经过四年的努力,重庆园林科研所在污水污泥同林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所承担的《重庆市污水污泥园林营养土生产性试验项目》去年底通过专家鉴定.并于今年初建立了日处理
调查分析了重庆园林湿地植物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重庆开发利用园林湿地植物的对策。结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推荐出在重庆表现优良的湿地植物16种。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狠抓各类公园绿地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市要按500米有一处绿地要求,每年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区绿地3处以上,到2011
“互联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更新,促进其建
近日,植物学界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吴振海在商南县金丝峡景区意外发现了九头狮子草。据了解,这是国内外专家首次在秦岭地区发现此种植物。
在分析路基沉降规律和Richards曲线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常用的Gompertz、Von Bertalanffy和Logistic3种沉降预测模型的不足,基于Richards曲线的数学特征,提出将Richards模型应
进入新世纪,鲜切花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了我国花卉业的主流,菊花作为开路先锋,已经发展为我国四大切花之首。在众多切花菊中,秋菊以其较高的观赏价值,深为人们所喜爱。本人通过对秋菊
【摘 要】中马村矿二1煤属于严重煤与瓦斯突出煤层,29东工作面揭煤区域煤层较厚,为了快速消除该区域突出危险性,从底板抽采巷进行水力冲孔对揭煤区域进行瓦斯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揭煤爆破时巷道内瓦斯的涌出量,同时通过超短导硐揭煤技术进行揭煤爆破,實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揭煤。  【Abstract】No. Two 1 seam in Zhongma Village Mine is a serious coa
【摘 要】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论文主要探究了构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面临的现状,并且依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举措,希望对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safety educati
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于2015年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温控器经过长达6年时间的现场应用测试,证明该温控器无需人工整定参数,且无超调、欠调现象,控温精度高,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