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而上
2009年,世界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逐渐恢复增长。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先企稳回升的经济体。2009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首,同时中国经济上了几个新台阶:货物出口超过德国名列第一,服务贸易逼近前三,汽车产销世界第一,海外投资坐二望一,海外并购成倍增长,经济总量逼近日本、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2010年,中国经济状况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11.9%,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方面,2010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10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0%。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2%,进口同比增长57.5%。5月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4%。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在政府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推动下,在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经济指标均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走出危机,领跑复苏的世界经济。那么,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是继续上升还是趋于平稳,甚至再次陷入危机?如果单纯考虑上文中提到的经济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较好的表现;如果考虑到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新的经济政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2010年下半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升势难挡。原因是内需进一步全面启动,外需稳中有升。
世界经济止跌回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在过去10年里,中国正常情况下每年出口增幅都会超过20%,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早在人们意料之中。2007年,德国出口商协会就曾做出2009年中国将坐上“头把交椅”的预言。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正因为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世界市场的走势对中国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呈现触底反弹、走出低谷的态势。根据WTO对全球2010年第一季度贸易情况的统计,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进出口同比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世界贸易形势正在整体好转。世界银行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有望扭转2009年的负增长趋势,达到3.3%。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达到了3%,远远好于2009年同期的情况。此外,4月份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0.5个百分点,加上美国民众对市场预期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迅速升高,3月份达到了52.5,是2008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此美国情况相似的是,日本经济从2009年开始也有所好转,2010年前四个月,日本进出口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了23.9%和47.4%。根据日本内阁府数据,2010年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三年来首次上升到42.8,同时收入增长指数也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日本国内需求提升有望。虽然日本当前依然面临着失业率偏高等问题,但正如日本内阁府报告中所说,出口的适度增加,公司盈利的上升以及私人消费的上升,都极大的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
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将对中国经济继续上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利好影响。美欧日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09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正是由于美欧日经济的触底反弹,才初步改善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使中国出口下降势头得到减缓。
世界经济再次触底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外需不必过分担忧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欧元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大幅的波动。这次希腊债务引发的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区金融制度、福利制度、决策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弊端。此次欧债危机有如下特点:第一,比上次冰岛危机规模要大,影响更深,走出危机所费时日可能更长。第二,欧债危机会影响欧元的信誉,但不会使欧元解体。一连串的欧债危机反映了欧元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这恰恰为欧洲金融决策制度的改革带来机会。欧元的历史很短,挫折难免。但不可小看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光明前景。第三,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复苏、欧元币值的维护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也会在心理上对全球股市、贸易带来局部和短期震荡,但欧债危机主要是区域性和有限性的影响,值得警惕和关注,不必惊慌。
欧债危机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节奏,欧洲走出金融危机的时间会因此而延长,但造成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十分明显,即使欧洲复苏十分缓慢,也很难把全球经济拖向全面衰退。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明两年G20成员中,大概会有4个经济体的GDP出现两位数增长。
对欧债危机的判断不可悲观和过分,否则将决策失误,丢掉机会。的确,欧债危机会让欧洲经济出现短期困难,市场萎缩,保护主义抬头等,这对中国出口固然不利,但中国产品主要是中低端日用消费品,为民生之必需,所以影响有限。同时,欧洲资金短缺,欧元贬值,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并购欧企的好机会,也为中国进口欧洲先进计术和产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中国正努力促进内外需平衡
最近西方少数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种言论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引起共鸣。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在2009年启动了4万亿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根据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该计划,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既要利用政府投资计划有效促进经济回升,又要防止因投资过热而带来通货膨胀,以保证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增长。2010再难,难不过2009。
中国促进消费的计划和政策为经济的持续回升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支撑。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和印度的54.7%。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过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中国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犹为明显。2010年,中国政府为了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这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增强中国经济抵抗世界经济不利因素冲击的能力。
编辑 周晋竹
2009年,世界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逐渐恢复增长。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先企稳回升的经济体。2009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首,同时中国经济上了几个新台阶:货物出口超过德国名列第一,服务贸易逼近前三,汽车产销世界第一,海外投资坐二望一,海外并购成倍增长,经济总量逼近日本、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2010年,中国经济状况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11.9%,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方面,2010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10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0%。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2%,进口同比增长57.5%。5月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4%。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在政府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推动下,在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经济指标均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走出危机,领跑复苏的世界经济。那么,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是继续上升还是趋于平稳,甚至再次陷入危机?如果单纯考虑上文中提到的经济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较好的表现;如果考虑到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新的经济政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2010年下半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升势难挡。原因是内需进一步全面启动,外需稳中有升。
世界经济止跌回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在过去10年里,中国正常情况下每年出口增幅都会超过20%,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早在人们意料之中。2007年,德国出口商协会就曾做出2009年中国将坐上“头把交椅”的预言。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正因为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世界市场的走势对中国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呈现触底反弹、走出低谷的态势。根据WTO对全球2010年第一季度贸易情况的统计,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进出口同比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世界贸易形势正在整体好转。世界银行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有望扭转2009年的负增长趋势,达到3.3%。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达到了3%,远远好于2009年同期的情况。此外,4月份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0.5个百分点,加上美国民众对市场预期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迅速升高,3月份达到了52.5,是2008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此美国情况相似的是,日本经济从2009年开始也有所好转,2010年前四个月,日本进出口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了23.9%和47.4%。根据日本内阁府数据,2010年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三年来首次上升到42.8,同时收入增长指数也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日本国内需求提升有望。虽然日本当前依然面临着失业率偏高等问题,但正如日本内阁府报告中所说,出口的适度增加,公司盈利的上升以及私人消费的上升,都极大的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
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将对中国经济继续上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利好影响。美欧日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09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正是由于美欧日经济的触底反弹,才初步改善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使中国出口下降势头得到减缓。
世界经济再次触底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外需不必过分担忧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欧元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大幅的波动。这次希腊债务引发的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区金融制度、福利制度、决策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弊端。此次欧债危机有如下特点:第一,比上次冰岛危机规模要大,影响更深,走出危机所费时日可能更长。第二,欧债危机会影响欧元的信誉,但不会使欧元解体。一连串的欧债危机反映了欧元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这恰恰为欧洲金融决策制度的改革带来机会。欧元的历史很短,挫折难免。但不可小看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光明前景。第三,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复苏、欧元币值的维护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也会在心理上对全球股市、贸易带来局部和短期震荡,但欧债危机主要是区域性和有限性的影响,值得警惕和关注,不必惊慌。
欧债危机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节奏,欧洲走出金融危机的时间会因此而延长,但造成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十分明显,即使欧洲复苏十分缓慢,也很难把全球经济拖向全面衰退。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明两年G20成员中,大概会有4个经济体的GDP出现两位数增长。
对欧债危机的判断不可悲观和过分,否则将决策失误,丢掉机会。的确,欧债危机会让欧洲经济出现短期困难,市场萎缩,保护主义抬头等,这对中国出口固然不利,但中国产品主要是中低端日用消费品,为民生之必需,所以影响有限。同时,欧洲资金短缺,欧元贬值,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并购欧企的好机会,也为中国进口欧洲先进计术和产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中国正努力促进内外需平衡
最近西方少数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种言论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引起共鸣。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在2009年启动了4万亿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根据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该计划,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既要利用政府投资计划有效促进经济回升,又要防止因投资过热而带来通货膨胀,以保证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增长。2010再难,难不过2009。
中国促进消费的计划和政策为经济的持续回升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支撑。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和印度的54.7%。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过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中国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犹为明显。2010年,中国政府为了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这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增强中国经济抵抗世界经济不利因素冲击的能力。
编辑 周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