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杂交不需幼胚培养的节节麦基因型

来源 :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由四倍体小麦(T.turgidum L.)与二倍体节节麦(Aegilops tanschii Coss.)天然杂交然后通过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过程是自然条件下天然发生的,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种子在自然条件(没有幼胚培养等)下能够正常发芽出苗.我们从22份节节麦中发现来自中东的节节麦AS60在不采用幼胚培养等人工辅助条件下,仍然很容易与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产生有生活力的杂种植株.AS60与四倍体小麦的杂交种子有50.0%(反交)及57.1%(正交)的种子,而AS60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杂交种子则有45.5%不需幼胚培养等措施能够正常发芽、生长.AS60的这一特征正是普通小麦起源过程需要的条件.最后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小麦遗传改良和对普通小麦起源演化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驱动因素中,只有人为因素可进行调控.本文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为着眼点,分析人类在获取舒
政策总是通过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强烈影响而影响陆地碳平衡.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退耕还林)政策对我国陆地碳平衡的影响,从而为政府部门等相关政策制定者提
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新开发的In VEST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澜沧江流域
泾河流域是农业旱灾的多发地区,但是对该地农业旱灾的发生规律、旱灾影响及旱灾恢复和准备措施方面开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建立了1km栅格精度
作为元阳水稻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一部分,本文调查了箐口流域梯地的自然生物环境,评价了农业土壤的土壤肥力,采用地质—地貌—土壤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土壤—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上游固原市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社区评估方法,研究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及消费,并对两种方法认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问卷调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未成熟花粉发育期(即生殖细胞在形成后从靠壁部位移向中央部位的阶段)的水稻(Oryza sativa L.)内发现了一
为了解液泡膜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途径中的功能,用新型的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从玉米根细胞的高纯度液泡膜上鉴定出一种膜内在的蛋白激酶.这种蛋白激酶具有Ca2+依赖、CaM和磷脂
玉米( Zea mays L.)转化成功与否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转化过程中,除少数模式品种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高且易转化的Ⅱ型愈伤组织外,大多数栽培品种往往只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低
在已报道的UGPase的植物cDNA序列基础上,从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毛状根中分离了此酶的cDNA.此cDNA全长为1 831 bp,推测编码分子量为51.5 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