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学科授课模式受到了冲击,面临着新的教育要求与挑战,学科教学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以体现出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修养。文章以高中历史为例,就体现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教学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性 开放性 发展性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背历史史实”、“背题型”等论调,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高中历史教学开始陷入困境。为此,素质教育背景下,为点燃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火花和激情,从而爱上历史,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出发,紧密结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来看,虽然各大学校都在大谈新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然而,应试教育早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根深蒂固,依旧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影视教育模式习惯的影响下,往往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下降,难以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沦为“书呆子”。再加上,部分历史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所沿用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都过于陈旧,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书本去讲课,不能满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历史课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理论课,这种单一的理论解说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育出现“死记硬背”的通病,这给历史学科教育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体现主体教育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形成知识结构,逐步学会概括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来说,认识并把握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之一。然而,由于受到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的限制,学生难以在课本内容中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从历史的学科属性和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来看,学生要学会发掘知识的整体结构,并逐步学会概括,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发挥学生自主性,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多样,但我却认为针对当前的高中历史班级授课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知识获取策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出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学会 “渔之技”“学之法”,即是让学生能学、会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问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质疑、提出问题是聚焦我们思维的一种工具,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所提倡的“提问式”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对话性和批判性,它的作用在于使师生主体一起就认知客体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是被知识文本所吸引,而不是教师利用权威、规则、纪律的强制行为过程。它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的提问,而是双向性的师生提问与交流,否则如石沉大海,泛不起一点波澜的对话是不能够促进师生学习意识的发展的。在常规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加大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视力度,优化“提问式”教育,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质疑、思考、探究,认识历史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完“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倘若光绪皇帝是一个自主能力较强的皇帝,那么戊戌变法能否取得成功?”这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在总结时,以学生所回答的依据为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不要求唯一答案。又如: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让学生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
(三)以社会为课堂,扩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无容置疑,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和禁锢,学生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而且学习的条件也并不优越,使得了学生在学习时,努力被忽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学会的人数却反而甚少。为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社会的实践出发,从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质任务出发,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与历史的融合教学,以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譬如说:教师可以在实施历史教学活动时,把历史中的一些观点和时事政治热点结合,把历史观念融入到时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中,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教学成效,发挥高中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应用,并能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三、结语
实践证明,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不仅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态势的必然行为。为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困境中的历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利;;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2] 马培莲;;践行新课改实现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性 开放性 发展性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背历史史实”、“背题型”等论调,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高中历史教学开始陷入困境。为此,素质教育背景下,为点燃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火花和激情,从而爱上历史,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出发,紧密结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来看,虽然各大学校都在大谈新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然而,应试教育早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根深蒂固,依旧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影视教育模式习惯的影响下,往往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下降,难以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沦为“书呆子”。再加上,部分历史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所沿用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都过于陈旧,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书本去讲课,不能满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历史课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理论课,这种单一的理论解说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育出现“死记硬背”的通病,这给历史学科教育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体现主体教育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形成知识结构,逐步学会概括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来说,认识并把握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之一。然而,由于受到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编排的限制,学生难以在课本内容中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从历史的学科属性和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来看,学生要学会发掘知识的整体结构,并逐步学会概括,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发挥学生自主性,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多样,但我却认为针对当前的高中历史班级授课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知识获取策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出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学会 “渔之技”“学之法”,即是让学生能学、会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新知转化为旧知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问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质疑、提出问题是聚焦我们思维的一种工具,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所提倡的“提问式”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对话性和批判性,它的作用在于使师生主体一起就认知客体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是被知识文本所吸引,而不是教师利用权威、规则、纪律的强制行为过程。它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的提问,而是双向性的师生提问与交流,否则如石沉大海,泛不起一点波澜的对话是不能够促进师生学习意识的发展的。在常规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加大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视力度,优化“提问式”教育,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质疑、思考、探究,认识历史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完“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倘若光绪皇帝是一个自主能力较强的皇帝,那么戊戌变法能否取得成功?”这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在总结时,以学生所回答的依据为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不要求唯一答案。又如: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让学生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
(三)以社会为课堂,扩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无容置疑,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和禁锢,学生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而且学习的条件也并不优越,使得了学生在学习时,努力被忽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学会的人数却反而甚少。为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社会的实践出发,从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质任务出发,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与历史的融合教学,以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譬如说:教师可以在实施历史教学活动时,把历史中的一些观点和时事政治热点结合,把历史观念融入到时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中,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教学成效,发挥高中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应用,并能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三、结语
实践证明,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不仅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态势的必然行为。为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教育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困境中的历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利;;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2] 马培莲;;践行新课改实现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