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给出了知识共享的内涵,分析了知识共享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影响,提出目前高校团队知识共享所面临的障碍,并粗略给出应对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32-02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产品技术研发过程所需的信息资源也越来越繁杂,大多数的研发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已经不是简单地依托个人或有限的团队力量所能够完成的。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下,众多交叉学科问题的出现,要求科研团队之间应积极进行知识共享,尤其是高校科研团队,集聚了学科的优势硬件和软件资源,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及巨大的自主创新潜力,如能突破知识共享障碍,这对提高科研团队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等,是不无裨益的。
一、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内涵
参照国内外文献,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可做如下界定:团队成员在实施具体项目或者开展具体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实验研究、摸索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现有理论知识或者实践经验、技巧,甚至是实验所获取的数据以及实验结论、结果。并以教授、文字、口头、音像等形式记录,与团队及其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探讨、辩论,对他人或者自己提高某方面能力或者解决某具体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或者帮助的过程。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目在于,通过成员间的互相沟通应用并创新知识,在相同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上的互补,降低本科研团队成员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成本[1],提高科研团队的研发效率,并保证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效连续性。
二、知识共享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影响
从团队的组织模式、特点以及性质来看,知识共享是一种知识流通与存续的行为,是不同知识主体与客体间互相发散与吸收、交流与学习并进行创新的过程。它的本质是学术知识在学习、存储、流动以及交互过程中的增值过程。加强科研团队内以及团队间的知识共享的利处如以下几方面。
1.知识共享有利于团队成员学术创新思维的形成。无论创新思维是由内因还是外因产生的,都离不开知识共享。在知识积累、流通的过程中,受多种思维长期综合交融与持续影响,以及浓郁的学习氛围、创新氛围里,通过不同成员的思想碰撞及不同专业、学科的大量信息刺激下,团队成员将逐渐培养起自身的创新思维。
2.知识共享拓宽团队成员创新的路径。知识共享可以使团队成员突破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拓宽学术创新途径。相同学科、专业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在本学科的知识的延伸与深化。不同专业、学科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成员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及考虑问题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3.知识共享催生学术创新的过程。知识共享作用于创新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选择、假设建立、科研设计、实验观察等[2]。通过知識共享,推动科研主题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团队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的知识交互、流动,进而有利于科研主体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催化了科研过程中知识的发酵,促进了知识的升值与再创造。
4.知识共享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的连续性。目前高校科研团队中主要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为具体项目实验的实施者。团队成员间或者团队间进行相应的知识交流共享,可以大大减少团队新进成员获取知识、进入角色的周期,大大节约科研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进而有效保证团队建设的连续性,大大提高团队科研的效率。
三、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
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程度并不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障碍有来自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主观思想障碍,以及其他客观原因形成的障碍。
1.主观原因。获取知识是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因此,部分分享者担心一旦他们与人共享了他们辛苦劳动获取的知识,他们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甚至会因为共享了知识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故而不愿意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另外,有部分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或者具备某方面特长、优势的团队成员狭隘地认为,与团队成员共享知识不利于保持自己在团队里的优势和地位,因此不愿与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更有甚者为了给自己找工作或跳槽积累资本,而恶意地拒绝与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3]。
而对于被分享者而言,部分被分享者认为面子重于一切,接受别人分享的知识是“嚼别人嚼过的馍”,是一件不光彩、掉面子的事情,因此他们拒绝接受别人共享的知识。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过于自负,他们对别人共享的知识不屑一顾,更别说消化吸收了。还有部分被分享者,是因为自身能力而使得知识共享受阻等。
2.客观原因。首先,是知识共享系统的障碍。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仓库,知识库是知识共享的有力支持和保障。知识库的实用性、完备性、时效性及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知识共享的畅通性。虽然部分高校的科研团队建立起了有效知识库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而不能及时对知识库进行更新、整理与综合,使得共享的知识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其次,是共享平台的障碍。想要知识充分共享并被有效利用,我们不仅要建立起完备的知识库,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大部分是通过例会、讨论会、团队学习以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电子通信进行沟通,而不同团队之间的专用交流沟通平台相对较少。单纯只涉及机械、电子或其他单一学科的创新产品几乎不存在,科研团队要研发出高端、创新的产品就必须要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跨学校来进行,因此团队间的知识共享过程,需要借助一个更高、更大、综合性更强的交流平台。最后是因共享环境造成的障碍。对知识共享造成障碍的环境,主要有政策法律环境、共享网络环境、共享信息环境以及共享文化环境[4]。
四、关于加强知识共享的建议
为有效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团组管理者以及团队成员应积极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并积极参与知识共享。 作为团队管理者,首先应帮助团队成员树立知识共享意识,并积极营造知识共享氛围与提供知识共享所需要的平台条件,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自己或者周边同事、朋友的各种关系,努力搭建与其他团队或者高校间的知识共享平台。其次,团队管理者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最后,团队管理者需要适时保护本团队的科研成果,避免团队成员因自己成果被剽窃或者过早曝光,尽力维护本团队成员的利益。
作为普通的团队成员,应正确认识知识共享的意义,不吝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并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的欠缺,正确对待别人共享的知识,积极接受别人共享的知识并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科研主体在进行知识共享以及选择共享知识和实践的时候,应该注意自我科研成果的保护,对共享知识的传播范围、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题进行说明。
五、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愈演愈烈,能否建立高效率的新型团队,已经成为能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作为团队成员的重要资源,它的完整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到科研团队的成果。而知识共享则为团队成员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团队成员个性的特殊性,知识共享想要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有效地得以实施,面临着许多障碍。本文结合目前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分别从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角度提出有利于加强知识共享的策略。虽然本文讨论不够深入,但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共享在团队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侯志军,王正元,朱誉雅.研究生学术创新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57-61.
[3]王丽丽,刘静冉.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攻略[J].前沿,2007,(12):122-124.
[4]张铁男,陈娟.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0,(07):131-134.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har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knowledge sharing. The obstacles of knowledge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re analyzed and the cursory cop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team;knowledge sharing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32-02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产品技术研发过程所需的信息资源也越来越繁杂,大多数的研发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已经不是简单地依托个人或有限的团队力量所能够完成的。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下,众多交叉学科问题的出现,要求科研团队之间应积极进行知识共享,尤其是高校科研团队,集聚了学科的优势硬件和软件资源,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及巨大的自主创新潜力,如能突破知识共享障碍,这对提高科研团队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等,是不无裨益的。
一、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内涵
参照国内外文献,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可做如下界定:团队成员在实施具体项目或者开展具体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实验研究、摸索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现有理论知识或者实践经验、技巧,甚至是实验所获取的数据以及实验结论、结果。并以教授、文字、口头、音像等形式记录,与团队及其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探讨、辩论,对他人或者自己提高某方面能力或者解决某具体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或者帮助的过程。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目在于,通过成员间的互相沟通应用并创新知识,在相同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上的互补,降低本科研团队成员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成本[1],提高科研团队的研发效率,并保证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效连续性。
二、知识共享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影响
从团队的组织模式、特点以及性质来看,知识共享是一种知识流通与存续的行为,是不同知识主体与客体间互相发散与吸收、交流与学习并进行创新的过程。它的本质是学术知识在学习、存储、流动以及交互过程中的增值过程。加强科研团队内以及团队间的知识共享的利处如以下几方面。
1.知识共享有利于团队成员学术创新思维的形成。无论创新思维是由内因还是外因产生的,都离不开知识共享。在知识积累、流通的过程中,受多种思维长期综合交融与持续影响,以及浓郁的学习氛围、创新氛围里,通过不同成员的思想碰撞及不同专业、学科的大量信息刺激下,团队成员将逐渐培养起自身的创新思维。
2.知识共享拓宽团队成员创新的路径。知识共享可以使团队成员突破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拓宽学术创新途径。相同学科、专业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在本学科的知识的延伸与深化。不同专业、学科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成员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及考虑问题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3.知识共享催生学术创新的过程。知识共享作用于创新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选择、假设建立、科研设计、实验观察等[2]。通过知識共享,推动科研主题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团队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的知识交互、流动,进而有利于科研主体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催化了科研过程中知识的发酵,促进了知识的升值与再创造。
4.知识共享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的连续性。目前高校科研团队中主要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为具体项目实验的实施者。团队成员间或者团队间进行相应的知识交流共享,可以大大减少团队新进成员获取知识、进入角色的周期,大大节约科研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进而有效保证团队建设的连续性,大大提高团队科研的效率。
三、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
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程度并不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障碍有来自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主观思想障碍,以及其他客观原因形成的障碍。
1.主观原因。获取知识是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因此,部分分享者担心一旦他们与人共享了他们辛苦劳动获取的知识,他们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甚至会因为共享了知识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故而不愿意与其他成员共享知识。另外,有部分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或者具备某方面特长、优势的团队成员狭隘地认为,与团队成员共享知识不利于保持自己在团队里的优势和地位,因此不愿与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更有甚者为了给自己找工作或跳槽积累资本,而恶意地拒绝与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3]。
而对于被分享者而言,部分被分享者认为面子重于一切,接受别人分享的知识是“嚼别人嚼过的馍”,是一件不光彩、掉面子的事情,因此他们拒绝接受别人共享的知识。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过于自负,他们对别人共享的知识不屑一顾,更别说消化吸收了。还有部分被分享者,是因为自身能力而使得知识共享受阻等。
2.客观原因。首先,是知识共享系统的障碍。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仓库,知识库是知识共享的有力支持和保障。知识库的实用性、完备性、时效性及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知识共享的畅通性。虽然部分高校的科研团队建立起了有效知识库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而不能及时对知识库进行更新、整理与综合,使得共享的知识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其次,是共享平台的障碍。想要知识充分共享并被有效利用,我们不仅要建立起完备的知识库,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大部分是通过例会、讨论会、团队学习以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电子通信进行沟通,而不同团队之间的专用交流沟通平台相对较少。单纯只涉及机械、电子或其他单一学科的创新产品几乎不存在,科研团队要研发出高端、创新的产品就必须要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跨学校来进行,因此团队间的知识共享过程,需要借助一个更高、更大、综合性更强的交流平台。最后是因共享环境造成的障碍。对知识共享造成障碍的环境,主要有政策法律环境、共享网络环境、共享信息环境以及共享文化环境[4]。
四、关于加强知识共享的建议
为有效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团组管理者以及团队成员应积极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并积极参与知识共享。 作为团队管理者,首先应帮助团队成员树立知识共享意识,并积极营造知识共享氛围与提供知识共享所需要的平台条件,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自己或者周边同事、朋友的各种关系,努力搭建与其他团队或者高校间的知识共享平台。其次,团队管理者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最后,团队管理者需要适时保护本团队的科研成果,避免团队成员因自己成果被剽窃或者过早曝光,尽力维护本团队成员的利益。
作为普通的团队成员,应正确认识知识共享的意义,不吝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并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的欠缺,正确对待别人共享的知识,积极接受别人共享的知识并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科研主体在进行知识共享以及选择共享知识和实践的时候,应该注意自我科研成果的保护,对共享知识的传播范围、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题进行说明。
五、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愈演愈烈,能否建立高效率的新型团队,已经成为能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作为团队成员的重要资源,它的完整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到科研团队的成果。而知识共享则为团队成员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团队成员个性的特殊性,知识共享想要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有效地得以实施,面临着许多障碍。本文结合目前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分别从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角度提出有利于加强知识共享的策略。虽然本文讨论不够深入,但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共享在团队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侯志军,王正元,朱誉雅.研究生学术创新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57-61.
[3]王丽丽,刘静冉.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攻略[J].前沿,2007,(12):122-124.
[4]张铁男,陈娟.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0,(07):131-134.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har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on knowledge sharing. The obstacles of knowledge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re analyzed and the cursory cop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team;knowledge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