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服务理念、服务本领、服务体制、服务平台等方面探索和分析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推动校园和谐发展、推进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并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建设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本文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新时期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索和分析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对于提高高校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推动高校和谐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的组织基础,具备联系、服务广大党员师生的组织优势,同时承担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把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建设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了解党员师生实际需求、解决党员师生现实困难、建立党员师生沟通平台等服务机制开展服务工作,不仅是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更是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当前,某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完全符合,在某种程度上阻梗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2]。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中坚力量,是党恒久有效领导高校的组织保证。因此,将服务理念引入高校党的建设,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等途径,大力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更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需要。
(三)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党的十八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再次作为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被提上会议议程[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党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高校日常工作的最前线,是党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政治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唱响服务主旋律,始终坚持把“广大党员师生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满意与否”作为第一标准,努力把青年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队、主力军,不仅是推动和谐校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重视思想教育,创新服务理念。
当前,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且某些党员干部惯用传统的旧思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而要真正解决“愿不愿服务”、“想不想服务”的观念问题,则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一是要强化角色意识,通过党课教育、专题报告等理论学习,进一步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师生头脑,切实提高党员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增强党员的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二是要明确服务定位,不仅要服务党员、服务师生,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师生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而且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三是要转变服务思维,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理念,寄管理和领导于服务中,将服务工作贯穿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转变“重任务、轻关怀”做法,下移工作重心,把人文关怀始终渗透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之中;转变“重内资,轻外源”模式,注重资源整合与运用,与高校群团、社会组织等各方形成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联动互助工作合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本领。
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工程,突出班子配备,狠抓能力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会服务、好服务”的服务队伍。一是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班子配备上狠下功夫,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把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基层党组织中担任书记,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二是要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真正把党性纯洁、信念坚定的优秀青年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高校服务型党组织要在建设过程中确保党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三是要强化能力培养,举办党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和党务知识培训班,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同时加强党员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优化组织设置,健全服务体制。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专职从事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少、党务系统工作单打独斗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因此,有序推动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以服务为主导向优化组织设置,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效之有恒的服务工作机制,以促进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要创新组织设置,在具备建立党支部的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中单独设置党支部,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把组织设置从以年级为依托的流动性组织向以专业为依托的稳定性组织转变,保障党组织工作的传承性。二是要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党员联系师生寝室制,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并创造性地建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扶贫帮困机制、三访调研机制(即接访、约访和家访)和四联组团机制(即党员联合群众、团员、社会和政府),以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三是要创新考评体系,把上级组织单向或上级组织和组织自评双向考评方式转变为上级组织、组织自评和群众参与的多向考评方式,激发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把针对性强的细量化考评标准转变为操作性强的写实性考评标准,促进党组织服务工作紧贴实际、争创特色,确保服务工作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四)创新载体建设,拓宽服务平台。
载体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必须通过突出载体创新这个关键,体现服务工作的时代性与创造性,从而永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工作的现实感与先进性。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中心,借助并融入高校学生工作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机载体,真正形成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党组织服务工作便捷化、优质化。二是打造“先進性”服务文化,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文化、公寓文化、社团文化等校园文化的载体优势,创造地开展“三亮”(即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四比”(即比能力、比作风、比奉献、比业绩)等特色活动,营造党组织争创先进、党员争当优秀的积极氛围。三是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有效运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及飞信等新型网络互交载体,开辟党组织服务工作新领域,保证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三、结语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部署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任重而道远,要正确把握高校内部特点、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在服务理念、服务本领、服务体制、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析,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推动校园和谐发展、推进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陈亚兵,陈一祥.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
[3]沈鲡婵.对十八大报告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J].管理学家,2013(17):34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台州学院党建一般研究课题(编号:2017YB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并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建设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本文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新时期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索和分析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对于提高高校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推动高校和谐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的组织基础,具备联系、服务广大党员师生的组织优势,同时承担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把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建设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了解党员师生实际需求、解决党员师生现实困难、建立党员师生沟通平台等服务机制开展服务工作,不仅是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更是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当前,某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完全符合,在某种程度上阻梗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2]。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中坚力量,是党恒久有效领导高校的组织保证。因此,将服务理念引入高校党的建设,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等途径,大力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更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需要。
(三)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在党的十八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再次作为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被提上会议议程[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党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高校日常工作的最前线,是党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政治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唱响服务主旋律,始终坚持把“广大党员师生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满意与否”作为第一标准,努力把青年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锋队、主力军,不仅是推动和谐校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重视思想教育,创新服务理念。
当前,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且某些党员干部惯用传统的旧思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而要真正解决“愿不愿服务”、“想不想服务”的观念问题,则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一是要强化角色意识,通过党课教育、专题报告等理论学习,进一步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师生头脑,切实提高党员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增强党员的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二是要明确服务定位,不仅要服务党员、服务师生,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师生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而且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三是要转变服务思维,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理念,寄管理和领导于服务中,将服务工作贯穿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转变“重任务、轻关怀”做法,下移工作重心,把人文关怀始终渗透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之中;转变“重内资,轻外源”模式,注重资源整合与运用,与高校群团、社会组织等各方形成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联动互助工作合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本领。
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工程,突出班子配备,狠抓能力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会服务、好服务”的服务队伍。一是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班子配备上狠下功夫,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把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基层党组织中担任书记,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二是要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真正把党性纯洁、信念坚定的优秀青年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高校服务型党组织要在建设过程中确保党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三是要强化能力培养,举办党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和党务知识培训班,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同时加强党员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优化组织设置,健全服务体制。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专职从事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少、党务系统工作单打独斗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因此,有序推动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以服务为主导向优化组织设置,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效之有恒的服务工作机制,以促进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要创新组织设置,在具备建立党支部的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中单独设置党支部,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把组织设置从以年级为依托的流动性组织向以专业为依托的稳定性组织转变,保障党组织工作的传承性。二是要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党员联系师生寝室制,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并创造性地建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扶贫帮困机制、三访调研机制(即接访、约访和家访)和四联组团机制(即党员联合群众、团员、社会和政府),以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三是要创新考评体系,把上级组织单向或上级组织和组织自评双向考评方式转变为上级组织、组织自评和群众参与的多向考评方式,激发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把针对性强的细量化考评标准转变为操作性强的写实性考评标准,促进党组织服务工作紧贴实际、争创特色,确保服务工作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四)创新载体建设,拓宽服务平台。
载体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必须通过突出载体创新这个关键,体现服务工作的时代性与创造性,从而永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工作的现实感与先进性。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中心,借助并融入高校学生工作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机载体,真正形成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党组织服务工作便捷化、优质化。二是打造“先進性”服务文化,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文化、公寓文化、社团文化等校园文化的载体优势,创造地开展“三亮”(即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四比”(即比能力、比作风、比奉献、比业绩)等特色活动,营造党组织争创先进、党员争当优秀的积极氛围。三是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有效运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及飞信等新型网络互交载体,开辟党组织服务工作新领域,保证党组织服务工作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三、结语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部署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任重而道远,要正确把握高校内部特点、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在服务理念、服务本领、服务体制、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析,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推动校园和谐发展、推进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陈亚兵,陈一祥.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
[3]沈鲡婵.对十八大报告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J].管理学家,2013(17):34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台州学院党建一般研究课题(编号:2017YB0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