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享科学数据能够避免重复研究,加快科学发现和创新。提高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共享意愿,激励他们参与其中是相关主体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厘清科学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构建激励机制,提出激励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激励
1 前言
数据是知识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在整个科学数据共享体系中,科研人员是科学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使用者,他们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数据共享的进程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资助机构、教育机构和图书馆等机构都将激励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意愿作为优先事项。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调研厘清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 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厘清科研人员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如何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过探讨:英国研究信息网(2008)[1]对100多名研究人员、数据管理人员和数据专家进行深入采访指出,影响科研人员数据开放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和资源、经验和专业知识、道德约束等;Djoko Sigit Sayogo和Theresa A.Pardo(2013)[2]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指出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行为受到技术、法律、政策、组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刘桂锋等(2019)[3]对高校科研人员的实证分析发现,感知风险、感知努力、主观规范、职业义务、感知需求以及数据开放态度共同影响着高校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包秦雯等(2019)[4]讨论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地球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的影响。
如果希望广大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工作,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就需要充分了解科研人员的参与动机。不管投入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用户都会要求回报与资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匹配。这种公平感不是来自于与其他大众参与者的比较,而是自我对资源投入和收益对比后的主观感受。在这种主观公平感的驱使下,用户会产生一定的参与动机。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的共享动机引进参与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参与科学数据的共享工作。然后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对数据共享产生一定的依赖感。
3科学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3.1影响因素
参与主体:参与主体是影响科学数据共享的的核心因素。陈媛媛、王苑颖参考黄如花、司莉、崔雁等界定的科学数据共享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最终确定利益相关者类别为: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数据出版商、图书馆、数据中心、科研资助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行业协会。
技术支撑:技术支撑是科学数据共享不可或缺的因素。当代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合作都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的三方结合。大部分科研人员期望能够在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并能够安全存储的数据平台上保存数据。
社会鼓励及制约:社会鼓励包括数据共享政策、平台建设、组织激勵等。科学数据共享制度为科学数据共享和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科学数据共享也离不开组织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制约主要由政治、文化和法律构成,政治是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个人发展的权利保障,文化是信息交流、共享与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法律法规是制度规范。
成本支持:开放科学数据的实践成本除了由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外,还需要一部分经济成本用于数据的处理、管理和长期保存。这也是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的考虑因素之一。
3.2激励原则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不能使物质激励超出激励机构平台的承受范围,使激励机制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良性循环。(2)价值体现原则,因为科学数据巨大的科研价值和再利用价值,研究者们发表科学数据也是其学术水平的又一个体现,共享科学数据使得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得到更明显的体现。(3)明确性原则,研究平台应明确需要激励的数据类型,量化激励尺度,统一激励标准。(4)差异性和灵活性原则,这项原则主要体现在科学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情况、不同价值的科学数据应该具有不同的激励共享措施,这样才能体现激励机制的公平性,针对性和柔性。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励研究者们不断产生高价值的科学数据,保持激励机制的活力。(5)研究者保障原则,目前科学数据共享所产生的的负面效应,如知识产权等问题是造成研究者不愿意共享科学数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激励机制要能尽量保障研究者的自身利益,切实体会研究者之所想。(6)引导性原则,激励措施要有助于培养研究者积极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习惯,逐渐将基于激励机制的参与行为转变成研究者的自觉自愿行为。
3.3激励方式
3.3.1合理的承认与奖励
奖励不仅包括直接的财务支持,还包括薪水,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数据收集,清理,监视和存储是耗时且耗力的任务,而研究人员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通常得不到明确的认可和回报。如果没有权威机构对这些活动的认可,他们将没有动力去执行数据共享。因此,对于致力于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研究人员,他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应得到合理的承认与奖励。
3.3.2加强对开放科学数据的认识
科研人员对数据质量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科学数据的充分认识以及良好的数据管理。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对科学数据的认识和熟练数据管理的必要程序及方法,如帮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提供数据管理培训课程、科学数据重用的清单模板和可靠的数据知识库列表等,这些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数据质量,减轻科研人员对数据质量的担忧,提高科学数据共享的效率。
4结语
科学数据共享备受推崇,生产数据的科研人员的认知、意愿和行为是共享科学数据的关键所在。科研人员意愿的转变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仍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Publi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Research Data Outputs[EB/OL].[2020-11-15].https://eprints.soton.ac.uk/266742/1/Publishedreport – main - final.pdf
[2]Djoko Sigit Sayogo,Theresa A. Pardo.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scientific data sharing: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 to publish research data[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3,30.
[3]刘桂锋,濮静蓉,苏文成.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22):73-82.
[4]包秦雯,顾立平,张潇月.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地球科学领域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5):51-57.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激励
1 前言
数据是知识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在整个科学数据共享体系中,科研人员是科学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使用者,他们对于科学数据共享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数据共享的进程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资助机构、教育机构和图书馆等机构都将激励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意愿作为优先事项。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调研厘清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 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厘清科研人员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如何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过探讨:英国研究信息网(2008)[1]对100多名研究人员、数据管理人员和数据专家进行深入采访指出,影响科研人员数据开放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和资源、经验和专业知识、道德约束等;Djoko Sigit Sayogo和Theresa A.Pardo(2013)[2]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指出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行为受到技术、法律、政策、组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刘桂锋等(2019)[3]对高校科研人员的实证分析发现,感知风险、感知努力、主观规范、职业义务、感知需求以及数据开放态度共同影响着高校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包秦雯等(2019)[4]讨论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地球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开放科学数据的影响。
如果希望广大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工作,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就需要充分了解科研人员的参与动机。不管投入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用户都会要求回报与资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匹配。这种公平感不是来自于与其他大众参与者的比较,而是自我对资源投入和收益对比后的主观感受。在这种主观公平感的驱使下,用户会产生一定的参与动机。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的共享动机引进参与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参与科学数据的共享工作。然后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对数据共享产生一定的依赖感。
3科学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3.1影响因素
参与主体:参与主体是影响科学数据共享的的核心因素。陈媛媛、王苑颖参考黄如花、司莉、崔雁等界定的科学数据共享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最终确定利益相关者类别为: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数据出版商、图书馆、数据中心、科研资助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行业协会。
技术支撑:技术支撑是科学数据共享不可或缺的因素。当代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合作都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的三方结合。大部分科研人员期望能够在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并能够安全存储的数据平台上保存数据。
社会鼓励及制约:社会鼓励包括数据共享政策、平台建设、组织激勵等。科学数据共享制度为科学数据共享和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科学数据共享也离不开组织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制约主要由政治、文化和法律构成,政治是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个人发展的权利保障,文化是信息交流、共享与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法律法规是制度规范。
成本支持:开放科学数据的实践成本除了由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外,还需要一部分经济成本用于数据的处理、管理和长期保存。这也是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的考虑因素之一。
3.2激励原则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不能使物质激励超出激励机构平台的承受范围,使激励机制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良性循环。(2)价值体现原则,因为科学数据巨大的科研价值和再利用价值,研究者们发表科学数据也是其学术水平的又一个体现,共享科学数据使得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得到更明显的体现。(3)明确性原则,研究平台应明确需要激励的数据类型,量化激励尺度,统一激励标准。(4)差异性和灵活性原则,这项原则主要体现在科学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情况、不同价值的科学数据应该具有不同的激励共享措施,这样才能体现激励机制的公平性,针对性和柔性。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励研究者们不断产生高价值的科学数据,保持激励机制的活力。(5)研究者保障原则,目前科学数据共享所产生的的负面效应,如知识产权等问题是造成研究者不愿意共享科学数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激励机制要能尽量保障研究者的自身利益,切实体会研究者之所想。(6)引导性原则,激励措施要有助于培养研究者积极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习惯,逐渐将基于激励机制的参与行为转变成研究者的自觉自愿行为。
3.3激励方式
3.3.1合理的承认与奖励
奖励不仅包括直接的财务支持,还包括薪水,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数据收集,清理,监视和存储是耗时且耗力的任务,而研究人员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通常得不到明确的认可和回报。如果没有权威机构对这些活动的认可,他们将没有动力去执行数据共享。因此,对于致力于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研究人员,他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应得到合理的承认与奖励。
3.3.2加强对开放科学数据的认识
科研人员对数据质量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科学数据的充分认识以及良好的数据管理。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对科学数据的认识和熟练数据管理的必要程序及方法,如帮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提供数据管理培训课程、科学数据重用的清单模板和可靠的数据知识库列表等,这些可以有效提高科学数据质量,减轻科研人员对数据质量的担忧,提高科学数据共享的效率。
4结语
科学数据共享备受推崇,生产数据的科研人员的认知、意愿和行为是共享科学数据的关键所在。科研人员意愿的转变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仍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Publi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Research Data Outputs[EB/OL].[2020-11-15].https://eprints.soton.ac.uk/266742/1/Publishedreport – main - final.pdf
[2]Djoko Sigit Sayogo,Theresa A. Pardo.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scientific data sharing: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 to publish research data[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3,30.
[3]刘桂锋,濮静蓉,苏文成.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数据开放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22):73-82.
[4]包秦雯,顾立平,张潇月.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地球科学领域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