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传统的美德,这些优秀传统必须从小传递给幼儿。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对人没礼貌。于是出现了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的现象,一些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但是良好的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该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为了加强少儿礼仪教育,我们应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孩子们来说,很多礼仪规范内容深奥复杂,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事实上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得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时,孩子表演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还可以通过儿歌、歌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道理简单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住。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的过程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接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用语要常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如通过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游戏使用了“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比如我在组织小班家庭礼仪活动“拜访客人”时,先以故事《小熊请客》导人,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印象:拜访客人时要讲礼貌。我又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示范,然后请小朋友们情境表演《拜访客人》,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情境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来表演,而且非常认真。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又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到底谁做得好”。
幼儿通过情境表演和行为辨析讨论后,真正明白了“该怎么做”“我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改正”。还可以让孩子们争做“礼貌花”,对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当“小小礼貌花”,每天让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小礼貌花”。如早上的问早问好,要求孩子们要鞠躬问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觉得陌生,不好意思,几乎没有人鞠躬,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也觉得有点尴尬。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鞠躬的礼仪呢?于是,老师可以采取主动先向孩子鞠躬,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这样可以消除孩子们的羞怯情绪,而且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再也不会不好意思了,大多数孩子也能主动地鞠躬敬礼了,有些家长也会跟着孩子向老师鞠躬。“小小礼貌花”的活动中每个孩子以身作则,主动敬礼。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二、创设室内外环境和活动区来感染幼儿讲礼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在教室门口布置了一个“我是礼仪小标兵”专栏。每月的主题活动墙饰也有一个礼仪活动的内容。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美工角、娃娃家、小超市等活动角为孩子提供了礼仪实践的机会,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便养成了很好的礼仪。又如: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的一块空地上种蔬菜,既让孩子们观察认识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同时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许多孩子还由此改掉了不吃绿叶蔬菜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节日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妇女节时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
四、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得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让他学会感恩。也会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孩子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一项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孩子们来说,很多礼仪规范内容深奥复杂,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事实上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得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时,孩子表演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还可以通过儿歌、歌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道理简单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住。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的过程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接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用语要常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如通过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游戏使用了“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比如我在组织小班家庭礼仪活动“拜访客人”时,先以故事《小熊请客》导人,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印象:拜访客人时要讲礼貌。我又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示范,然后请小朋友们情境表演《拜访客人》,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情境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来表演,而且非常认真。表演结束后,孩子们又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到底谁做得好”。
幼儿通过情境表演和行为辨析讨论后,真正明白了“该怎么做”“我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改正”。还可以让孩子们争做“礼貌花”,对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当“小小礼貌花”,每天让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小礼貌花”。如早上的问早问好,要求孩子们要鞠躬问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觉得陌生,不好意思,几乎没有人鞠躬,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也觉得有点尴尬。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鞠躬的礼仪呢?于是,老师可以采取主动先向孩子鞠躬,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这样可以消除孩子们的羞怯情绪,而且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再也不会不好意思了,大多数孩子也能主动地鞠躬敬礼了,有些家长也会跟着孩子向老师鞠躬。“小小礼貌花”的活动中每个孩子以身作则,主动敬礼。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二、创设室内外环境和活动区来感染幼儿讲礼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在教室门口布置了一个“我是礼仪小标兵”专栏。每月的主题活动墙饰也有一个礼仪活动的内容。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美工角、娃娃家、小超市等活动角为孩子提供了礼仪实践的机会,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便养成了很好的礼仪。又如: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的一块空地上种蔬菜,既让孩子们观察认识了各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同时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许多孩子还由此改掉了不吃绿叶蔬菜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节日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妇女节时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
四、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得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让他学会感恩。也会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孩子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一项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