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能级的城市中心
“‘大虹桥’将形成上海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张天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专家表示,“大虹桥”的产生可谓是应运而生,浦东开发的十几年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而从未来来看,浦西也需要有一个“抓手”,以形成东、西均衡发展的态势。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虹桥”出现了。
也许有不少人会感到奇怪,当“大虹桥”规划还在酝酿时。为何就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而这与“大浦东”建设的面世方式有着巨大的反差!张天明用了一句古诗来概括其受关注的原因:天生丽质难自弃。他说:“不管是从区位、人文环境还是物质基础等多方面条件来看,虹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虹桥原本为国家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于发展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以外贸中心为特征的集展览、展销、办公、商务、居住、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商贸区,并专设了涉外领馆区。这成为发展“大虹桥”商务区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则使虹桥成为长三角人群进入上海的第一站,巨大的客流量所蕴含的商机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专家预测到2020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将达到12万亿元。如此巨大的总量必然会将长三角推向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而这在客观上也使得长三角区域应该存在一个能够承载诸多功能的商务区,最合适的地方恰恰是虹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骞进一步认为,“大虹桥”应建设成为上海西部高能级城市中心和辐射长三角的服务业中心。他表示,从上海发展历程看,上海存在着一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市中心辐射相对较少,缺乏高能级的城市中心。对此,高骞表示,“大虹桥”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弥补这种不足,使得上海西部也有一个城市中心,当然,也要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泛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总体框架已经确定
面积达26.3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无疑是“大虹桥”中的亮点。根据专家的描述,虹桥商务区内将容纳诸多功能,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上海“后世博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在这样的战略布局框架下。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建设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其产业格局大体为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
同时,这里将会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环保城区。一位曾参与过虹桥商务区规划调研的专家表示,区域内将考虑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推广节能技术,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低碳排放示范区。
据悉,虹桥商务区将布局“一环、两轴、三核、五区”。一环,指外围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态绿环,是虹桥商务区生态品质的保障。两轴,指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和南北向空间发展轴,为这一区域发展的基本构架。三核,指由东西向空间发展轴串联的3个重要功能核心,其中,交通功能核心由虹桥机场西航站楼、铁路虹桥站、轨道交通、公交巴士站和地下停车库等构成的枢纽功能综合体,是虹桥商务区最重要的功能构成要素和服务长三角的重要通道;商务功能核心则位于交通功能核心西侧,主要布局与枢纽功能密切相关、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商务办公、文化、交流功能,是虹桥商务区建设的活力之源;机场东片核心是指虹桥机场航站楼及周边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形成的片区功能核心,带动机场东片的改造和更新,完善加强枢纽服务功能。五区,指按照功能布局形成的核心区、虹桥机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等5个不同功能板块。
在26.3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总建设规模约1100万平方米,其中对外交通规划设施约3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等公共设施约490万平方米。另外,为了给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考虑为虹桥商务区配备了60平方公里的商务功能拓展区,其建设时间安排在商务区之后。据了解。虽然商务功能拓展区与商务区的功能上是一致的,但在业态上也有一些调整,即在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下,有会议业态、酒店业态、商业业态、文化娱乐业态,包括会展业态。
地上地下三大通道
考虑到虹桥枢纽的客流集散功能,虹桥的交通状况将会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规划。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把京沪高速铁路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等多种交通方式汇集于一体。未来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位置安排,都将最大限度方便乘客换乘。
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在未来将会形成。在虹桥枢纽主体建筑内的地下,将设置两个城市地铁车站。引入5条通往上海市区各个方向的地铁线。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枢纽地区规划有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5号线、17号线、20号线经过,形成“三横两纵”的布局结构。共设置7座轨道交通车站。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为正在建设的线路。5号线、17号线为近期规划线路,20号线为远期规划线路。在枢纽地区范围内采用地下线路形式。在虹桥枢纽区域范围内,还规划了快速集散道路系统和配套设施:在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建有交通广场,分别设有长途高速巴士,公交车站和出租汽车场地,还配置了足够的社会车辆停车场。
虹桥枢纽主体建筑内的地下和地上分别设置了3条贯通整个建筑东西向的大通道,并有商业、餐饮等设施,让乘客风雨无阻地进行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
对接长三角发展
“‘大虹桥’不仅仅只是属于上海的,而应该是面向整个长三角地区。”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这么认为。因此他认为“大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如何与长三角之间实现对接,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联动发展,他认为应该让“大虹桥”更加具有开放性。那么这便要求“大虹桥”在现有体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以实现大范围发展的设想。上海西部发展比较缓慢。许多地方依然为农村,这反倒可以成为充分利用的资源,实现城乡联动发展。不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老路子,而是发展若干个卫星城市,规模人口控制在30万50万人之间。每个卫星城市具有独立的产业支撑,实现就业、居住一体化。并发展相对独立的配套产业,如医疗、教育、商业等。各个卫星城市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实现连接,独立但并不孤立。他说:“安亭可以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城,环淀山湖发展科技研发大学,在徐泾建设亚洲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余山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亚洲医疗康复中心。”
沈晗耀表示,“大虹桥”区域如果能够在550平方公里的大范围进行发展,并成为长三角的中心,这更加有利于与长三角联动发展。他甚至建议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在“大虹桥”划出一定的区域,与周边其他城市共同经营,以鼓励江苏,浙江的企业总部进驻,“新加坡在苏州建了新加坡城,又在天津联合开发了天津生态城。上海为什么就不能在安徽建一座上海城呢?”他说。
带来的商机无限
“大虹桥”的建设无疑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主任华伟认为,上海的发展其实得到了很多来自于江、浙地区的支持,然后再由此服务于全国,“大虹桥”的建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推出的。其实现代服务业除了金融之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大虹桥”的建设无疑使浦西和浦东的现代服务业获得了并驾齐驱发展的机会。以共同构建上海现代服务业完备的体系。目前,应该说上海离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高地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这方面“大虹桥”就有着不小的潜力。“大虹桥”的定位是一个商务圈,从未来发展看,它将会有效地带动区域内民间投资的活力。
高力国际顾问与估值部于去年5月受长宁区发改委委托,就长宁区整体商务楼宇的市场研究和区域商务楼宇的重新定位提供了顾问咨询服务。公司顾问与估值部副董事朱磊认为,从高力国际对上海主要商务聚集区域内商务楼宇的市场研究分析来看,陆家嘴是供应量最大的区域,产业特色也非常明显,主要以金融和金融衍生类企业为主。而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则以国内外大中型贸易类企业为主,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产业集聚,再加上虹桥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即将落成,虹桥以贸易及相关产业为集聚的产业特色将更加得以体现。届时虹桥作为上海的黄金西大门,对长三角企业的辐射能力将大大增强。对于贸易发展、商务、物流、专业会展、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业。或者是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营性企业,“大虹桥”区域将是一块投资宝地。不管是交通规划还是产业集聚和产业基础,以及商务配套设施(商业配套,会议展览配套),“大虹桥”都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先发优势和后发推动力。根据高力国际对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主要推动因素的研究判断,“大虹桥”将成为上海不可多得的投资区域和商务办公区域。尤其是贸易型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必将从“大虹桥”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定位中得益。
“‘大虹桥’将形成上海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张天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专家表示,“大虹桥”的产生可谓是应运而生,浦东开发的十几年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而从未来来看,浦西也需要有一个“抓手”,以形成东、西均衡发展的态势。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虹桥”出现了。
也许有不少人会感到奇怪,当“大虹桥”规划还在酝酿时。为何就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而这与“大浦东”建设的面世方式有着巨大的反差!张天明用了一句古诗来概括其受关注的原因:天生丽质难自弃。他说:“不管是从区位、人文环境还是物质基础等多方面条件来看,虹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虹桥原本为国家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于发展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以外贸中心为特征的集展览、展销、办公、商务、居住、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商贸区,并专设了涉外领馆区。这成为发展“大虹桥”商务区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则使虹桥成为长三角人群进入上海的第一站,巨大的客流量所蕴含的商机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专家预测到2020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将达到12万亿元。如此巨大的总量必然会将长三角推向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而这在客观上也使得长三角区域应该存在一个能够承载诸多功能的商务区,最合适的地方恰恰是虹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骞进一步认为,“大虹桥”应建设成为上海西部高能级城市中心和辐射长三角的服务业中心。他表示,从上海发展历程看,上海存在着一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市中心辐射相对较少,缺乏高能级的城市中心。对此,高骞表示,“大虹桥”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弥补这种不足,使得上海西部也有一个城市中心,当然,也要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泛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总体框架已经确定
面积达26.3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无疑是“大虹桥”中的亮点。根据专家的描述,虹桥商务区内将容纳诸多功能,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上海“后世博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在这样的战略布局框架下。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建设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其产业格局大体为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
同时,这里将会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环保城区。一位曾参与过虹桥商务区规划调研的专家表示,区域内将考虑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推广节能技术,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低碳排放示范区。
据悉,虹桥商务区将布局“一环、两轴、三核、五区”。一环,指外围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态绿环,是虹桥商务区生态品质的保障。两轴,指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和南北向空间发展轴,为这一区域发展的基本构架。三核,指由东西向空间发展轴串联的3个重要功能核心,其中,交通功能核心由虹桥机场西航站楼、铁路虹桥站、轨道交通、公交巴士站和地下停车库等构成的枢纽功能综合体,是虹桥商务区最重要的功能构成要素和服务长三角的重要通道;商务功能核心则位于交通功能核心西侧,主要布局与枢纽功能密切相关、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商务办公、文化、交流功能,是虹桥商务区建设的活力之源;机场东片核心是指虹桥机场航站楼及周边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形成的片区功能核心,带动机场东片的改造和更新,完善加强枢纽服务功能。五区,指按照功能布局形成的核心区、虹桥机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等5个不同功能板块。
在26.3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总建设规模约1100万平方米,其中对外交通规划设施约3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等公共设施约490万平方米。另外,为了给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考虑为虹桥商务区配备了60平方公里的商务功能拓展区,其建设时间安排在商务区之后。据了解。虽然商务功能拓展区与商务区的功能上是一致的,但在业态上也有一些调整,即在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下,有会议业态、酒店业态、商业业态、文化娱乐业态,包括会展业态。
地上地下三大通道
考虑到虹桥枢纽的客流集散功能,虹桥的交通状况将会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规划。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把京沪高速铁路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等多种交通方式汇集于一体。未来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位置安排,都将最大限度方便乘客换乘。
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在未来将会形成。在虹桥枢纽主体建筑内的地下,将设置两个城市地铁车站。引入5条通往上海市区各个方向的地铁线。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枢纽地区规划有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5号线、17号线、20号线经过,形成“三横两纵”的布局结构。共设置7座轨道交通车站。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为正在建设的线路。5号线、17号线为近期规划线路,20号线为远期规划线路。在枢纽地区范围内采用地下线路形式。在虹桥枢纽区域范围内,还规划了快速集散道路系统和配套设施:在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建有交通广场,分别设有长途高速巴士,公交车站和出租汽车场地,还配置了足够的社会车辆停车场。
虹桥枢纽主体建筑内的地下和地上分别设置了3条贯通整个建筑东西向的大通道,并有商业、餐饮等设施,让乘客风雨无阻地进行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
对接长三角发展
“‘大虹桥’不仅仅只是属于上海的,而应该是面向整个长三角地区。”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这么认为。因此他认为“大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如何与长三角之间实现对接,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联动发展,他认为应该让“大虹桥”更加具有开放性。那么这便要求“大虹桥”在现有体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以实现大范围发展的设想。上海西部发展比较缓慢。许多地方依然为农村,这反倒可以成为充分利用的资源,实现城乡联动发展。不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老路子,而是发展若干个卫星城市,规模人口控制在30万50万人之间。每个卫星城市具有独立的产业支撑,实现就业、居住一体化。并发展相对独立的配套产业,如医疗、教育、商业等。各个卫星城市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实现连接,独立但并不孤立。他说:“安亭可以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城,环淀山湖发展科技研发大学,在徐泾建设亚洲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余山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亚洲医疗康复中心。”
沈晗耀表示,“大虹桥”区域如果能够在550平方公里的大范围进行发展,并成为长三角的中心,这更加有利于与长三角联动发展。他甚至建议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在“大虹桥”划出一定的区域,与周边其他城市共同经营,以鼓励江苏,浙江的企业总部进驻,“新加坡在苏州建了新加坡城,又在天津联合开发了天津生态城。上海为什么就不能在安徽建一座上海城呢?”他说。
带来的商机无限
“大虹桥”的建设无疑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主任华伟认为,上海的发展其实得到了很多来自于江、浙地区的支持,然后再由此服务于全国,“大虹桥”的建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推出的。其实现代服务业除了金融之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大虹桥”的建设无疑使浦西和浦东的现代服务业获得了并驾齐驱发展的机会。以共同构建上海现代服务业完备的体系。目前,应该说上海离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高地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这方面“大虹桥”就有着不小的潜力。“大虹桥”的定位是一个商务圈,从未来发展看,它将会有效地带动区域内民间投资的活力。
高力国际顾问与估值部于去年5月受长宁区发改委委托,就长宁区整体商务楼宇的市场研究和区域商务楼宇的重新定位提供了顾问咨询服务。公司顾问与估值部副董事朱磊认为,从高力国际对上海主要商务聚集区域内商务楼宇的市场研究分析来看,陆家嘴是供应量最大的区域,产业特色也非常明显,主要以金融和金融衍生类企业为主。而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则以国内外大中型贸易类企业为主,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产业集聚,再加上虹桥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即将落成,虹桥以贸易及相关产业为集聚的产业特色将更加得以体现。届时虹桥作为上海的黄金西大门,对长三角企业的辐射能力将大大增强。对于贸易发展、商务、物流、专业会展、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业。或者是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营性企业,“大虹桥”区域将是一块投资宝地。不管是交通规划还是产业集聚和产业基础,以及商务配套设施(商业配套,会议展览配套),“大虹桥”都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先发优势和后发推动力。根据高力国际对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主要推动因素的研究判断,“大虹桥”将成为上海不可多得的投资区域和商务办公区域。尤其是贸易型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必将从“大虹桥”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定位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