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80万人左右,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就业压力,如今的企业更乐于聘用熟悉业务技能、适应公司化管理的员工,为了契合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适当融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通过企业管理引入,制定出高校学生管理的实施方案,以求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学生的团队精神,让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具备用工企业亟需的人才素质,让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适应企业公司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职教育健康蓬勃发展,规模上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出现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学生管理指导思想、方法、手段滞后;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另外,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定向性等因素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培养成为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举措。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本质就在于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二、企业化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体制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自然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能力较差,个人理财能力弱。同时,个性也较为自主、独立,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集体观念淡薄。针对这种情况,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服从企业管理。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需要
当前,班级管理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指挥式、压迫式的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笔者提出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去,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一个班级模拟成一个公司,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触,跟市场接轨,提前实现向员工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三、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的内涵
现代公司制度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部门类别及规章制度配套适应。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引入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引入公司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模拟成一个企业管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班级与企业的对应关系,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应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学会人际沟通、协调、组织等技能,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企业。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中,班主任应采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在班干部任用上采用自我推荐,然后以竞争方式聘用。班主任聘班长,班长聘中层委员,实行层层负责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班干部采用竞争上岗(根据个人量化考核成绩、学习、工作成绩、同学民主选举、班主任综合考核),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公平、公正,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机会。通过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团队精神。
(二)引入企业管理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据和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为积极稳妥地运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必须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民主管理、奖惩管理等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制定一些与企业相似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干部选择、任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器材赔偿制度》《员工手册》等系列文件。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也发生了变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
(三)引入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导入市场竞争机制,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产生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中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按照“能者上,劣者下“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以适应将来就业后的工作和生活。
(四)引入企业质量管理
班级管理也应是全班同学的参与而非少数几个班干部。质量保证体系应由“计划—实施—检查—督促—反馈“环节构成。这一理论提示在班级管理中也要一环扣一环,缺少任何一环都是不行的。例如,制订的班级工作计划、班规、考核规定等等,如不及时进行检查、反馈,就等于一纸空文。所以,对于实施的计划、班规等,每天都有检查、每周都有统计、每月都有讲评,并依据考核规定进行加扣分处理,奖罚到人。每周召开班会,对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及时找个别违纪学生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班上出现的问题能尽快解决。 (五)引入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凝聚、规范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人提出,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在班级管理中,应吸纳企业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如市场竞争文化、诚信和谐文化、团队协作文化、创业创新文化等,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班主任应成为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者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人生产优质产品,进而获得高效益。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自身就是班级的“产品”。“产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用与“产品”本身心灵内的优化共同创造出的特殊优质产品—人才。班主任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应树立强烈的企业管理理念。班级企业化管理需要营造仿真的企业氛围,班主任负有重要职责,所以必须学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教育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尤其要运用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迫切要求班主任既要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既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又要有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第三,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以后,师生关系应更为平等、民主、和谐。老师作为“公司负责人”与班主任相比,要做的事情更多。工作中,需要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商量;“员工”的思想动态也要随时掌握,相互之间需要融洽配合;考核、评优、奖惩等都需要听取“员工”的意见,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日常工作的支持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及“员工”进行导向。
五、总结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对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迫使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管理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为一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不断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作法,把相关管理经验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结合各高校的校情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在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3]马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4]高文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J].交通高教研究.1998,第3期
[5]马健生.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紧迫问题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08,第4期
(作者单位: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重庆)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职教育健康蓬勃发展,规模上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出现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学生管理指导思想、方法、手段滞后;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问题。另外,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定向性等因素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培养成为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举措。学生工作企业化管理的本质就在于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二、企业化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体制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自然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能力较差,个人理财能力弱。同时,个性也较为自主、独立,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集体观念淡薄。针对这种情况,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服从企业管理。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需要
当前,班级管理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指挥式、压迫式的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笔者提出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去,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一个班级模拟成一个公司,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触,跟市场接轨,提前实现向员工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三、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的内涵
现代公司制度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部门类别及规章制度配套适应。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引入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引入公司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模拟成一个企业管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班级与企业的对应关系,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应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学会人际沟通、协调、组织等技能,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企业。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中,班主任应采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在班干部任用上采用自我推荐,然后以竞争方式聘用。班主任聘班长,班长聘中层委员,实行层层负责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班干部采用竞争上岗(根据个人量化考核成绩、学习、工作成绩、同学民主选举、班主任综合考核),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公平、公正,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机会。通过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团队精神。
(二)引入企业管理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据和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为积极稳妥地运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必须引入企业员工管理、民主管理、奖惩管理等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制定一些与企业相似的《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干部选择、任用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器材赔偿制度》《员工手册》等系列文件。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也发生了变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
(三)引入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导入市场竞争机制,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产生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中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按照“能者上,劣者下“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以适应将来就业后的工作和生活。
(四)引入企业质量管理
班级管理也应是全班同学的参与而非少数几个班干部。质量保证体系应由“计划—实施—检查—督促—反馈“环节构成。这一理论提示在班级管理中也要一环扣一环,缺少任何一环都是不行的。例如,制订的班级工作计划、班规、考核规定等等,如不及时进行检查、反馈,就等于一纸空文。所以,对于实施的计划、班规等,每天都有检查、每周都有统计、每月都有讲评,并依据考核规定进行加扣分处理,奖罚到人。每周召开班会,对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及时找个别违纪学生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班上出现的问题能尽快解决。 (五)引入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凝聚、规范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人提出,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在班级管理中,应吸纳企业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如市场竞争文化、诚信和谐文化、团队协作文化、创业创新文化等,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班主任应成为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者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人生产优质产品,进而获得高效益。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自身就是班级的“产品”。“产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用与“产品”本身心灵内的优化共同创造出的特殊优质产品—人才。班主任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应树立强烈的企业管理理念。班级企业化管理需要营造仿真的企业氛围,班主任负有重要职责,所以必须学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教育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尤其要运用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迫切要求班主任既要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既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又要有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第三,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以后,师生关系应更为平等、民主、和谐。老师作为“公司负责人”与班主任相比,要做的事情更多。工作中,需要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商量;“员工”的思想动态也要随时掌握,相互之间需要融洽配合;考核、评优、奖惩等都需要听取“员工”的意见,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日常工作的支持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及“员工”进行导向。
五、总结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对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迫使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管理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为一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不断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作法,把相关管理经验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结合各高校的校情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在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3]马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C].优秀硕士论文
[4]高文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J].交通高教研究.1998,第3期
[5]马健生.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紧迫问题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08,第4期
(作者单位: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