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12”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笔者到灾情仅次于四川主震区的陇南市采访。一路看到,一个个整洁的新农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幢幢坚固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一条条通畅的公路通向四方,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高速公路、铁路正在加紧建设,陇南已经从地震的阴霾中走了出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欠发达,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陇南灾后重建困难重重
陇南位于青藏活动块体东缘,处在南北强震构造带北段与昆仑—秦岭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迄今共记录到8.0级地震2次,7.0-7.9级地震4次,6.0-6.9级地震12次。同时,陇南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降雨集中,暴雨频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暴发突然,破坏力强,成灾频率高。全市共有泥石流沟道6480条,滑坡和崩塌约2万处,为全国四大泥石流重发区之一。陇南地处长江流域,既是甘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森林覆盖率42%,但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生态破坏后恢复难度大。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陇南市受灾区域与汶川震中最近距离仅200公里,与广元市青川县相连,由于与震中距离近,遭受破坏严重。全市一区八县全面受灾,其中有7个县区是重灾县区。全市因灾遇难337人,受伤7286人,116.52万间房屋倒塌,大量基础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422.61亿元。
灾难越大,恢复重建的任务越重。对于陇南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交通运输不便,项目技术人才匮乏,群众生活困难,防灾减灾和内生能力很弱的地区来说,灾后重建无疑比其他地方更为困难。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陇南客观上是除四川以外受灾最重的地区,但却不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聚焦点;陇南既有项目管理水平较低,技术、人才、单个项目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又存在着土地稀缺、征地拆迁难度极大,建筑材料运距较长,重建成本高等客观困难。特别是在重建过程中,既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又遭受了“7.17、“8.12”等特大暴洪灾害的侵袭,使重建工作更加艰难。
地震灾害的损失之大,防灾减灾的能力之弱,集中体现了陇南自然条件的严酷性,也充分折射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面对艰苦的环境、诸多的困难和繁重的任务,陇南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共克时艰,艰难前行,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深圳的无私援助,给陇南的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陇南极大的关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1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赴陇南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深圳市对口援建陇南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既是对陇南灾后重建工作的巨大支持,也为陇南人民团结一心、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甘肃省委、省政府多次深入研究,分阶段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着眼全局,采取许多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委书记陆浩、原省长徐守盛、省长刘伟平等省上领导先后多次深入陇南市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并安排省内有关市、省直有关部门和实力雄厚的企业援建陇南,在灾后重建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照顾,并分阶段听取重建进展汇报,分析研究提出的困难问题,推进重建进程。为推动陇南灾后重建工作,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陇南设立了灾后重建前方协调督查领导小组,派省直部门的干部到重灾县区和市直部门挂职,帮助指导陇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对加快陇南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全国人民心系陇南、情牵陇南,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捐款捐物,出钱出力,尽力帮助陇南人民重建家园。从中心乡镇到偏远山村,从居民住房到公益设施,陇南人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来自全国的援助和支持。
深圳对口援建陇南两年多来,安排援建资金24.8亿元,援建项目105个,其中直接实施的20个援建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整体移交。这些项目建设速度快、标准高、质量好,成为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处处体现了“深圳品牌”。在援建过程中,深圳市选派得力干部,在陇南成立了对口援建前方指挥部,在深圳组建对口援建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负责具体工作;深圳前方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两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奋战在援建一线,保证了援建工作高效进行。同时,深圳市从陇南招聘8000多人到深圳300多家企业就业,大力开展劳务帮扶,还先后选派招募155名骨干教师来陇南支教,选派47名医疗专家组成医疗队,到陇南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援建结束之际,深圳市与陇南签订了《深圳
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欠发达,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陇南灾后重建困难重重
陇南位于青藏活动块体东缘,处在南北强震构造带北段与昆仑—秦岭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迄今共记录到8.0级地震2次,7.0-7.9级地震4次,6.0-6.9级地震12次。同时,陇南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降雨集中,暴雨频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暴发突然,破坏力强,成灾频率高。全市共有泥石流沟道6480条,滑坡和崩塌约2万处,为全国四大泥石流重发区之一。陇南地处长江流域,既是甘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森林覆盖率42%,但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生态破坏后恢复难度大。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陇南市受灾区域与汶川震中最近距离仅200公里,与广元市青川县相连,由于与震中距离近,遭受破坏严重。全市一区八县全面受灾,其中有7个县区是重灾县区。全市因灾遇难337人,受伤7286人,116.52万间房屋倒塌,大量基础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422.61亿元。
灾难越大,恢复重建的任务越重。对于陇南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交通运输不便,项目技术人才匮乏,群众生活困难,防灾减灾和内生能力很弱的地区来说,灾后重建无疑比其他地方更为困难。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陇南客观上是除四川以外受灾最重的地区,但却不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聚焦点;陇南既有项目管理水平较低,技术、人才、单个项目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又存在着土地稀缺、征地拆迁难度极大,建筑材料运距较长,重建成本高等客观困难。特别是在重建过程中,既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又遭受了“7.17、“8.12”等特大暴洪灾害的侵袭,使重建工作更加艰难。
地震灾害的损失之大,防灾减灾的能力之弱,集中体现了陇南自然条件的严酷性,也充分折射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面对艰苦的环境、诸多的困难和繁重的任务,陇南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共克时艰,艰难前行,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深圳的无私援助,给陇南的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陇南极大的关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1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赴陇南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深圳市对口援建陇南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既是对陇南灾后重建工作的巨大支持,也为陇南人民团结一心、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甘肃省委、省政府多次深入研究,分阶段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着眼全局,采取许多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委书记陆浩、原省长徐守盛、省长刘伟平等省上领导先后多次深入陇南市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并安排省内有关市、省直有关部门和实力雄厚的企业援建陇南,在灾后重建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照顾,并分阶段听取重建进展汇报,分析研究提出的困难问题,推进重建进程。为推动陇南灾后重建工作,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陇南设立了灾后重建前方协调督查领导小组,派省直部门的干部到重灾县区和市直部门挂职,帮助指导陇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对加快陇南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全国人民心系陇南、情牵陇南,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捐款捐物,出钱出力,尽力帮助陇南人民重建家园。从中心乡镇到偏远山村,从居民住房到公益设施,陇南人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来自全国的援助和支持。
深圳对口援建陇南两年多来,安排援建资金24.8亿元,援建项目105个,其中直接实施的20个援建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整体移交。这些项目建设速度快、标准高、质量好,成为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处处体现了“深圳品牌”。在援建过程中,深圳市选派得力干部,在陇南成立了对口援建前方指挥部,在深圳组建对口援建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负责具体工作;深圳前方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两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奋战在援建一线,保证了援建工作高效进行。同时,深圳市从陇南招聘8000多人到深圳300多家企业就业,大力开展劳务帮扶,还先后选派招募155名骨干教师来陇南支教,选派47名医疗专家组成医疗队,到陇南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援建结束之际,深圳市与陇南签订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