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蚌埠市植被覆盖度反演与分析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蚌埠市2007年,2017年两景同期的遥感影像为主数据源,以ENVI5.1遥感软件为平台,对蚌埠市2007年至2017年这期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遥感反演及分析。首先采取计算植被指数的方法来提取植被;然后根据李苗苗等提出的像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并根据密度分级;接着将两期提取的植被覆盖度结果图做遥感动态监测,最后结合两者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蚌埠市的植被覆盖较为集中的区域,覆盖度有所下降;而曾经植被覆盖较为稀疏的区域,覆盖度有所增长,从总体上来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动态监测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植被覆盖度反演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为研究区域,从植被覆盖的角度出发,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方法并结合像元二分法,监测蚌埠市十年来的植被覆盖度变化。
  1.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预处理
  蚌埠市坐落于安徽省北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上,季节分明,年平均降水量较为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为植被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條件。
  为了排除季节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因素和保证信息提取的质量,选择的影像通常选取5月至10月的影像,这个时间段的植被长势最好,易于观察。本文采用的是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得到蚌埠市2007年8月的Landsat5影像和2017年9月的Landsat8影像,成像时天气状况均良好,云量较少、植被光谱信息较为显著,更容易判读。首先使用 ENVI5.1 软件分别对两幅蚌埠市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然后裁剪出研究区影像图[1]。以2007年蚌埠市影像图为例。
  2.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对于植被信息的提取采取的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方法,首先,利用ENVI自带的NDVI功能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1)
  然后利用的是李苗苗等在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的方法,公式见公式(2):
  (2)
  其中,NDVIsoil是指区域内全部是裸土或没有植被覆盖的NDVI值,NDVIveg是指地区被植被完全覆盖的NDVI值[2]。计算公式见公式(3)、(4):
  (3)
  (4)
  当区域内近似取VFCmax=100%,VFCmin=0%时,公式(2)可变为:
  (5)
  对于NDVImin和NDVImax的赋值可由ENVI的统计分析功能来实现,本文取累积概率为5%至95%的灰度值数据进行计算。当NDVI小于NDVImin时,VFC全部赋值为0;当NDVI大于NDVImax时,VFC全部赋值为1;介于两者之间的像元使用公式(5)计算。
  由于结果图是个单波段的图像文件,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出植被的覆盖度情况,对两幅遥感影像做密度分割和统计分析。将研究区按植被覆盖度从低到高划分分别赋予白、黄、青、浅绿、绿色。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植被覆盖度面积百分比统计表
  植被覆盖度 2007覆盖率/% 2017覆盖率/%
  低(0-0.2) 11 7.4
  较低(0.2-0.4) 5.2 7.7
  中(0.4-0.6) 10.8 13
  中高(0.6-0.8) 24.7 24.6
  高(0.8-1) 48.3 46.3
  为了更加精准的得出蚌埠市这十年来的植被变化情况,需要检测2007年和2017年这两个时相影像的增加和减少的两种变化信息,从而获取地表植被绝对变化信息。利用Image Change Workflow直接比较法来获取植被变化信息。以2007年的影像图为基础,可用红色区域表示为植被减少,蓝色区域表示植被增加。
  3.结论
  结合表1可以得出:北部和中部的植被覆盖度十年间有小幅度降低,而西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很多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大幅度增加。曾经植被覆盖较为集中的区域,现在覆盖度有所下降,而曾经植被覆盖较为稀疏的区域,覆盖度有所增长,从总体上来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3]。由于受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与分析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次研究成果可为蚌埠市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蚌埠市以后的植被覆盖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多源数据的洪灾区域快速提取方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
  [2]王婧.山西省浑源县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及其动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3]王婧.基于TM数据的北京市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4):116.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文地质勘察直接影响到勘察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工程所处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出于保障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的考量,就需要在准备阶段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本文就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水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问题;研究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渐深入,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加,资源储存量不足成为困扰全世界的难题。为了了解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作用体现在各行各业。立足地籍测绘,依托信息化手段,能够强化测绘效果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以地籍测绘发展为依托,探讨了多种地籍测绘技术,同时,探讨了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地基测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信息化;地籍测绘;质量控制  1 基于行业发展对地籍测绘发展现状的阐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籍测绘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内容
期刊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城市公害的生活垃圾发生量及其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再资源化,消除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已成为我市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最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是与人类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排放垃圾,同时也在无意识地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本人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并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矿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矿产生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十分艰难,所需要的开采技术也极为复杂。虽然矿山的分布与形成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在实际的地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目前我国在矿山勘察及开采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其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对于有色矿山的开采来说,中深孔探矿技术是主要使用的技
期刊
摘 要:早期将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技术应用于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因为全局性特点。后续发展到铁路公路选线比较应用。这期间解译方法以目视解译为主。在方式逐渐成熟的过冲中,逐步开始重视综合利用多源资料。2005年以后遥感解译的方法向自动化发展、大数据发展、综合模型发展。  关键词:遥感;地质灾害;解译  1 国内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起步阶段  金亨丁(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津渤航空遥感实验地质小组)等(1980)
期刊
摘 要:在重庆的砂泥岩地区,第四系土层分布不均,由于砂岩是透水层(含水层),泥岩是相对的隔水层,其互层结构造就了重庆地区地下水特征的多变性及极限性,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本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几个代表案例分析来说明一些特殊情况下水文地质分析与评价的重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砂泥岩地区;地下水特征;施工安全事件  在重庆的砂泥岩地区,第四系土层分布不均,由于砂岩是透水
期刊
摘 要:承德大庙铁矿是斜长岩作为主要赋铁岩石,铁矿石品位略高且埋藏相对较浅,苏长岩相对斜长岩品位低,埋藏较深,埋藏在斜长岩底部,近年来,经过多年的开采,浅层矿开采的几乎枯竭,深部勘测开采矿石是当前所面对的问题,大庙铁矿床在深部具有巨大的富矿岩体,找矿潜力和前景巨大。  关键词:承德大庙;流体侵染  1 地质背景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的空间分布与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紧密相连。中国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期刊
摘 要: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所以它的治理显得极其重要。本次选题基于矿山泥石流的勘查分析,是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一个体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落卜片区地理环境条件的收集掌握,对肖家沟泥石流流域的详细勘查,对重点部位进行进一步分析,查明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的发育条件以及发育趋势,深刻了解了肖家沟泥石流。  关键词:肖家沟泥石流;发育条件;矿山地质环境;工程地
期刊
摘 要: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加深,但在探矿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对矿产资源的顺利开采。本文就探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提升采矿质量。  关键词:探矿;问题;安全管理  矿产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和保障,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我国要加大力度开展环保工作,提高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综合水平的提高,从而给人民群众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  1 环境监测基本概述  1.1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分析  用现代化技术来控制环境的质量,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就是环境监测。一般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