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并实践了一套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进行通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实验中心的建设。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通信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9-01
  1 引言
  2014年,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陆续推出4G业务,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领域正式跨入4G时代,也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信技术发展如此快速,市场对通信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这给开设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2 校企合作进行通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背景确定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 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背景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与国内多家通信相关企业合作,对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教育产品制造商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加强了学校与通信行业的联系,开拓了专业建设的思路,修订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瞄准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潜力,使之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能系统地掌握通信设备与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最终培养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通信技术应用性人才,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2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通过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分析,强化学生在通信工程及其应用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本专业体系不但是面向专业的,更是面向企业的,确保学生的就业空间。在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掌握通信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和集成方法;
  (2)、具有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3)、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
  (4)、了解和初步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2.3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项目组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增加了实践课的学时,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增加了新技术的内容;增加了与职业岗位联系紧密的知识。
  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并按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模块的限选课,同时设置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充分保障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为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一方面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从相关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兼职教师的聘用,让兼职教师在专业师资队伍中占到一定比例。我们聘请了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讲授《Andriod系统开发》和《C语言网页编程》课程,聘请了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讲授《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在研究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另一方面对专业的专任教师则是采用岗位培训、到企业跟班锻炼、跟班研讨、导师带徒弟等方式,让他们定期到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熟悉通信技术的应用,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在校内开设相应的项目开发课程,使专业教学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
  4 小结
  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进行通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实验中心的建设。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2] 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69-73.
  基金项目:
  1、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号:湘教通[2013]223号
  2、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号:湘教通[2012]401号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