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改革活动,课程改革最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就业与成长、教师的理念与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的变革与需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教育,有利于每位教师在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有利于每所学校在改革中形成鲜明的特色,有利于构建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最终价值取向和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多元主体;价值取向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凸显种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抓手就是课程改革。有专家认为,课程几乎囊括了教育的所有问题,课程即教育、教育即课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基本内容。笔者以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四元主体作为探讨的重点。
  
  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未来的中国将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责任重大。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鼓励课程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个性化、课程评价多样化的建设性教学策略。其中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与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效且富于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等。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教育。
  重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具备就业实力职业行动能力是适应和胜任某一职业及工作所需要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选择能力与潜在发展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动力。职业行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也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学校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重视职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亲历的机会。二是学校应积极、广泛地开展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职业能力培养应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围绕职业定向的典型性或案例性项目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实施考核,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协作,得到职业行动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重学习智能提高,具有竞争活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动态化、智力化和信息化的职业特征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知识适应性和智力适应性,随时准备吸收新思想,感知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时代趋势也要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未来社会适应能力为前提,使受教育者有能力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的欲望,改变技能型教育的单一倾向,提高个体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与可能。职业教育在强调能力、注重技能的同时,并不排斥知识传授与智能提高。一方面,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拓宽专业面,能够使学生迅速迁移所学知识,适应新职业或新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知识、技能、行为三者之间可以彼此迁移,知识、能力、素质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知识的提高能够促进技能和行为的养成,知识的提高也能够提升能力和素质水平。应注重探索使学生在学习、劳动、生活中掌握并丰富知识的途径,使他们通过知识产生思想,通过思想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综合素质提升,拥有发展潜力在技术频繁革新、职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既要注重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也要重视学生发展后劲的培养。在价值取向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特色、特长、能力培养更加全面化、科学化。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曾说,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迈向国际前沿,对别人的专业有着较为广泛的理解,对文艺、思想、体育等有着广泛的参与,具有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人。显然,将职业教育简单地视为培养“技术劳动者”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更具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身心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文者”,这也是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使每位教师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发展与课程实施是并行的。一方面,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有所发展,课程改革必须通过教师的改变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改变自身的角色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深化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又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进程与结果。因此,教师的改变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是前提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与自觉性的程度。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管理的权力,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拥有课程意识的同时,也要实现教学觉醒,即在课程意识的支配下,对自我、对学生、对教学进行重新审视,自觉唤醒教学活动主体,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我觉醒,使教师从课程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
  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教育技术的提高是保障新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课程整合、行动研究、合作学习等观念,要求教师必须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既有的课程惰性,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与封闭的专业教学,走向生成与开放的行动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项目型课程和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是融专业学习和工作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促进者,要更好地在课程改革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担当起现代职业教育的重任,自身教育教学技术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已广泛应用,每位专业教师必须能够娴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设计出更加开放、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开发出更加新颖、实用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产学研结合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不与生产相结合则空。专业教师只有参与到生产实践与课程开发中去,才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个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迈进一大步的目标。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更广阔的学习与合作空间,获得专业自主的教师之间,可以形成教学的学习共同体,以获得共同的专业成长,也可以创立团队式的研发体,以获得教学科研与生产领域的更大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才能带动专业教师走上共同成长之路。
  
  使每所学校都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与高水平示范专业的建设,以校为本,进行个性化、人本化、特色化建设,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新队伍、新发展的新型学校,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办学理念与质量管理是学校特色的内涵所在正确的办学理念与完善的质量管理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育人,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发展人生,改进人生,做一个有效能的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改革社会、造福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以质量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靠改革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益。职业学校的质量管理应紧盯目标管理,狠抓过程管理,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人本管理,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企业为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将模式教学、案例教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提前上岗,未出学校门,先入社会门。
  校园文化与专业建设是学校特色的外显表现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要以物态文化陶冶人,以制度文化规范人,以行为文化锻炼人,以精神文化感召人。中等职业学校承载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服务社会、传播知识的重担,应充分挖掘资源,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塑造独特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达到育人目的。品牌是学校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是学校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的统一,创品牌是学校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职业学校的专业品牌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有了品牌,学校就能在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住了品牌,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品牌是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财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本。
  
  逐步构建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处于社会经济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关联部位,也就是处在文化体系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交界处。因此,对经济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引起的环境变化等较普通教育更为敏感。
  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衍生的附属品,而应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渠道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有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但事实上,职业教育从来就没有把自身的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主要原因还是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毕业生无法按既定目标上岗,从而降低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形象地位。另外,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完全按照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得他们不得不走普通教育的老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所处的附属地位,是导致职业教育低层次、低水平、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优势鲜明、功能健全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顺利进入职业角色,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不是一次性终结教育,而应逐步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三年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回归,学年制学习的不足将日益显现,学习时间不够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等问题将逐渐暴露,因此,逐步完善课程改革方案,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将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职业岗位,功利性十分突出,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职业教育将逐渐失去其终结性的特征,向人的终身发展延伸。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动态性和迁移性,因此必须以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3]韩永强.论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3).
  [4]王军伟.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5]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8).
  作者简介:
  孔晓华(196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专业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正】 沅陵县肖家桥乡大坪村,1995年示范栽培了4.6公顷“培两优288”两系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通过测产验收,头季中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526.5公斤,最高达616.5公斤,后季蓄
由于军用飞机航空电子动态仿真与综合(DSI)系统所使用的固定采集周期的数据采集方法限定了采集速度,同时还影响到数据实时采集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军用飞机DSI数据采集系统的
【正】 汩罗市有丘岗山地13340公顷,自古以来,丘岗旱地一直是种红薯,由于栽培管理粗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从1993年开始,开发丘岗地试种高油玉米,获得成功。至1995年止,3
设计实现了一款新型便携式低成本超高频跳频射频识别阅读器。阅读器基于Intel R1000,PCB尺寸仅8cm×10cm,支持EPCglobalGen2和ISO18000-6C标准,可实现SSB,DSB,PR-ASK多标签识别,方向不敏感,无源标签识别距离达到5.1m,抗干扰,集成度高,低功耗。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射频电路设计。
【正】 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黑壳脑虫,近年来在丘陵山区普遍发生。成虫吸取剑叶叶汁及花汁,造成秕谷,远看受害叶片发红似火烧。此虫多在傍晚和阴天取食,一旦受惊,马上处于假死状
<正> 一、网箱饲养 1.网箱的规格及设置 网箱规格一般以4~9平方米为宜,高度1.5~2米,单层网箱,网目1.5厘米,网目不能过大,否则投入箱内的饵料鱼会逃走,或因风浪被冲走。另设饵料
由于嵌入式软件对目标硬件平台的依赖性,在宿主机环境下无法编译运行。因此,在宿主机环境下通常采用仿真的方法来实现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ARINC429总线数据仿真
仔猪黄痢和白痢是常见、多发性肠道传染病,在种猪场、商品瘦肉猪场和养猪户中都有发生。仔猪发病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引起死亡。防治仔猪黄痢和白痢的中西药物很多,
机载视频记录仪(DVR)是记录飞机视频信息的专用设备,用于完成对平显、下显、飞行员操作画面等多路视频信息的记录。分析了MPEG2系统层规定的传输流(TS)的码流格式,探讨了其在DVR中
湖南省农业厅今年在切实加强农业管理、抓好农业发展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八件实事。 1.新建和完善5个优质种苗繁殖基地 续建和完善祖代肉鸡场、祖代蛋鸡场、鱼类原种场、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