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2002—2011年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主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自我选择效应),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学习效应)。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自我选择效应;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27-03
一、引言
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贸易中的作用是被忽视的。传统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的描述仅有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贸易理论中虽然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被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但是企业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典型企业,即所有企业都从事出口。而近十几年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为什么一些企业从事出口而另一些企业不从事出口?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出口进入海外市场,而有些企业选择通过FDI进入海外市场?对上述两个问题,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本文将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出发,通过采用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层面数据,就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二、相关文献
在对异质性企业经验研究的文献中,通常围绕两个核心观点进行检验:第一,自我选择效应(self-selection effect)是否存在,此类研究的关键在于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可能自我选择的进入出口市场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因为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更有能力克服沉没成本和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而生存下来。第二,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是否存在,此类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检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是否可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率,使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后生产率得到提升。
(一)自我选择效应
有关自我选择效应的研究,基本上都验证了其存在性和显著性。Bernard和Jensen(1995)利用美国制造业1976-1987年的数据,探讨了出口企业中制造业部门的表现,他们的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证明了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Greenaway和Kneller(2003)对英国企业数据的检验研究证明了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性和显著性。李春顶(2009)利用非参数数据分析检验了中国企业出口经营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其结论显示生产率高的企业会更多的出口,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不出口或少出口,证明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
(二)学习效应
而对学习效应的检验,结果并不一致。Bernard和Jensen(1999)证明了市场的重新配置作用倾向于对美国制造业中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起到20%的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从而证明了学习效应的存在。陈文芝(2009)对2001-2006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进行了统计描述,并验证了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性。刘淑琳等人(2011)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率,也验证了学习效应的存在。
Femandes和Isgut(2001)利用哥伦比亚1981-1999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出口对生产率的作用却不显著。Delgado等人(2002)搜集了1991—1996年西班牙制造业企业数据,其结果证明学习效应在西班牙制造业企业整体中并不显著,但对于年轻出口企业而言,出口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作用。Castellani(2002)对意大利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学习效应在不同企业中的表现则是不一致的,对于出口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其出口学习效应显著,反之则不显著。
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以研究出口企业为主,而对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论证比较缺乏;大部分检验都证明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对于是否存在学习效应,检验结果因国家发达程度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而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是否不同地区的企业,其学习效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从地区层面出发,选择上海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检验其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
三、实证分析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自我选择效应;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27-03
一、引言
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贸易中的作用是被忽视的。传统贸易理论关于企业的描述仅有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贸易理论中虽然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被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但是企业是同质的(homogeneous)典型企业,即所有企业都从事出口。而近十几年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为什么一些企业从事出口而另一些企业不从事出口?为什么有些企业选择通过出口进入海外市场,而有些企业选择通过FDI进入海外市场?对上述两个问题,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本文将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出发,通过采用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层面数据,就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二、相关文献
在对异质性企业经验研究的文献中,通常围绕两个核心观点进行检验:第一,自我选择效应(self-selection effect)是否存在,此类研究的关键在于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可能自我选择的进入出口市场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因为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更有能力克服沉没成本和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而生存下来。第二,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是否存在,此类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检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是否可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率,使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后生产率得到提升。
(一)自我选择效应
有关自我选择效应的研究,基本上都验证了其存在性和显著性。Bernard和Jensen(1995)利用美国制造业1976-1987年的数据,探讨了出口企业中制造业部门的表现,他们的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证明了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Greenaway和Kneller(2003)对英国企业数据的检验研究证明了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性和显著性。李春顶(2009)利用非参数数据分析检验了中国企业出口经营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其结论显示生产率高的企业会更多的出口,而生产率低的企业不出口或少出口,证明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
(二)学习效应
而对学习效应的检验,结果并不一致。Bernard和Jensen(1999)证明了市场的重新配置作用倾向于对美国制造业中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起到20%的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从而证明了学习效应的存在。陈文芝(2009)对2001-2006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进行了统计描述,并验证了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性。刘淑琳等人(2011)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率,也验证了学习效应的存在。
Femandes和Isgut(2001)利用哥伦比亚1981-1999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出口对生产率的作用却不显著。Delgado等人(2002)搜集了1991—1996年西班牙制造业企业数据,其结果证明学习效应在西班牙制造业企业整体中并不显著,但对于年轻出口企业而言,出口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作用。Castellani(2002)对意大利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学习效应在不同企业中的表现则是不一致的,对于出口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其出口学习效应显著,反之则不显著。
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以研究出口企业为主,而对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论证比较缺乏;大部分检验都证明了企业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对于是否存在学习效应,检验结果因国家发达程度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而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是否不同地区的企业,其学习效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从地区层面出发,选择上海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检验其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
三、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