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蔡家峪一带矿化蚀变带严格受NNW~NE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矿床。矿区内发现多条蚀变矿化带,SP10号蚀变矿化带为本区主要矿化带,其地表及浅部以金、银、铅矿化为主,深部以银铜矿化为主。地表蚀变矿化带长约1500m,宽5~10m。产状为:62°~80°∠68°~75°。因此通过对蔡家峪矿区地质特征的总结,可对区域同类矿区找矿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河北省易县 NNW向断裂构造 蚀变矿化带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69-1
0前言
蔡家峪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前人已在该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发现了野孤、沙岭西、东草湖、万全屯等多元素组合异常。
在矿区周边分布有众多矿床与矿点。现已查明了安妥岭钼矿、镰巴岭铅锌矿。异常矿化信息及矿产评价给我们指明了找矿方向。但以往工作多偏重于地表,深部工作程度较低,且找矿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为就矿找矿,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没有很好分析研究,对普查区中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相互关系没有很好了解,对蚀变矿化特征未能深入研究。因此,在分析成矿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必需大力开展综合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找矿新突破是可能的。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西部的军都山岩浆岩带(Ⅲ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Ⅳ215)的南端。NNE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中间部位,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
1.1区域地层
阜平群南营组(Ar2n)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
阜平群漫山组(Ar2m)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顶部为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
长城系高于庄组(Chg)区域仅见一段(Chg1)和二段(Chg2),一段(Chg1):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白云岩,底部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二段(Chg2):灰白色厚层夹薄层细晶白云岩,下部为含锰白云岩或含锰页岩。
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基本上为一套安山岩、安山角砾熔岩。
1.2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发育,且具多期性,而后期构造又常继承、叠加或切割前期构造,构造线方向多样。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NE向、NE向和NW向三组。
主要构造活动期有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活动以断裂运动为主,形成了以NNE向为主、NW向次之的断裂构造格架。普查区位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之间。
1.3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包括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火山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区域中生代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岩浆侵入活动的结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燕山晚期中酸性杂岩体—王安镇侵入体。区域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次侵入。第一阶段岩浆活动划分为三次,从第一次到第三次侵入,反映了岩浆活动从基性到酸性系列,其岩性依次是: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第二阶段岩浆活动仅有一次,为区内广泛分布的斑状二长花岗岩;第三阶段岩浆活动分为三次,其岩性依次为:石英闪长岩、含斑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第四阶段岩浆活动也仅有一次,为本区最晚一次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其岩性主要为花岗正长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范围较小,主要在矿区中南部出露少量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2)英安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hal)地层(见图1)。
2.2构造
矿区位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之间。矿区的断裂破碎带主要为NNW向和NEE向。
NNW向:位于工作区西北部,断裂构造规模较大,主要以蚀变破碎带为主,并伴有不同规模的脉岩断续产出。破碎带长度约0.3~2Km,宽度1~3m,一般倾向NE,倾角60°~85°。
NEE向:位于矿区中东部,NEE向延伸最长达3公里,主要为构造应力挤压形成的蚀变破碎带,蚀变破碎带宽0.5~3m,SE倾,倾角45°~60°。蚀变破碎碎带主要蚀变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等。
2.3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是燕山晚期侵入的王安镇杂岩体的东北部边缘部分,其分布面积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矿区内广泛出露花岗闪长岩(γδ53(1)2)、石英闪长岩(γδ53(2)2),花岗岩(γ53(2)4)。
2.4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为主,高温组合次之。主要沿断裂构造呈带状展布。蚀变以硅化、黄铁矿(褐铁礦)化、高岭土化为主,碳酸岩化、萤石化、绿泥石化次之。蚀变的强弱与岩石中的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多金属矿化与硅化、黄(褐)铁矿化、萤石化、高岭土化关系密切(见图2)。
2.5地球物理特征
激电异常呈两条NW向平行带状展布,其中SW侧激电异常带长400m左右, 宽度60m左右。有多个异常中心,最高视极化率值超过4.4%。与其相对应的视电阻率为低阻异常,异常中心视电阻率值将近2000Ω·m,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与SP10蚀变矿化带相吻合。(见图3)。
P13剖面垂直与10-1矿体布设,异常特征与矿体吻合较好,矿体有相对较高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视极化率峰值为3.3%,异常宽20多米,蚀变矿化体两侧围岩分别为花岗岩和闪长玢岩。深部工程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自孔深55.72~76.90m之间,揭露穿厚21.18m的蚀变矿化体(见图4)。 3矿体特征
根据化验结果,蚀变矿化带内共圈定了3条矿体,编号:7—1、9—1、10-1。矿体多赋存于斑状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岩体内的挤压蚀变矿化带中。主要矿体特征:
3.1 9-1号金银矿体
产于SP9号蚀变矿化带的南端,蚀变矿化体长约370m,宽0.5m, 160°∠45°。主成矿元素为Au、Ag,最高品位Au 15.8×10-6、Ag303×10-6。深部钻孔验证,在孔深48.8~49.86m处,Au、Ag达到矿化,品位Au 0.44×10-6、Ag 7×10-6。
3.2 10-1银铜矿体
产于SP10号蚀变矿化带的中部,礦体长约300m,地表宽3~8m,产状80°∠70°。由CK15、CK16两个工程控制,主成矿元素为Ag 、Cu,伴有Au、Pb、Zn矿化。Ck5中矿体厚6.95m,Ag平均品位64.78×10-6,Cu平均品位0.15%,Au平均品位0.19×10-6,Zn平均品位1.28%,Pb平均品位0.38%。深部工程验证,自孔深56.52~72.80米处见蚀变矿化体,穿厚16.28m,真厚8.78m,Ag平均品位74.29×10-6,Cu平均品位0.56%,Ag最高品位197×10-6,Cu最高品位2.55%。其中有一层为银铜工业矿体;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
第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穿厚7.44m(56.5m~263.96m),真厚4.54m,Ag加权平均品位:46.95×10-6,Cu加权平均品位:0.42%。
第二层为银铜工业矿体:穿厚6.94m(65.86m~72.80m),真厚4.24m,Ag加权平均品位:103.60×10-6,Cu加权平均品位:1.46%。
4矿床成因
本区蚀变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即
NNW、NEE向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控矿。矿(化)体产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岩体及岩体中发育
的脉岩为主要赋矿围岩。根据矿体赋存空间及具体蚀变矿化特征判别,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床。
区域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II22)西部军都山岩浆岩带(III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南部。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主要由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北段)的片段组成,平面上呈NNE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两端分别被燕山晚期的王安镇大型侵入杂岩体和大河南大型侵入杂岩体(长轴亦呈NNE向)所占据。王安镇杂岩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同类岩石平均含量数倍。本区土壤测量中Hg Pb Cu Zn W Au具一定高背景,而Au Bi W Ag具有一定分异能力,存在局部富集趋势,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本区构造活动强烈,矿区西侧的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和东侧的紫荆关—灵山深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构造。成矿与多期热液活动有关,早期构造运动形成该区的以断裂构造为主的构造格架,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两深断裂之间不同期次的热液活动,形成以NNW向、NEE向为主两组控矿构造,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矿体主要就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
成矿过程可概括为:构造运动形成断裂——脉岩侵入、热液活动(早期硅化)——构造运动形成裂隙——热液活动(中期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为铜银成矿期)——后期热液活动(晚期硅化、铅锌矿化、高岭土化、铁碳酸盐化,为金锌成矿期)。
[关键词]河北省易县 NNW向断裂构造 蚀变矿化带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69-1
0前言
蔡家峪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前人已在该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发现了野孤、沙岭西、东草湖、万全屯等多元素组合异常。
在矿区周边分布有众多矿床与矿点。现已查明了安妥岭钼矿、镰巴岭铅锌矿。异常矿化信息及矿产评价给我们指明了找矿方向。但以往工作多偏重于地表,深部工作程度较低,且找矿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为就矿找矿,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没有很好分析研究,对普查区中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相互关系没有很好了解,对蚀变矿化特征未能深入研究。因此,在分析成矿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必需大力开展综合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找矿新突破是可能的。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西部的军都山岩浆岩带(Ⅲ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Ⅳ215)的南端。NNE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中间部位,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
1.1区域地层
阜平群南营组(Ar2n)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
阜平群漫山组(Ar2m)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顶部为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
长城系高于庄组(Chg)区域仅见一段(Chg1)和二段(Chg2),一段(Chg1):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白云岩,底部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二段(Chg2):灰白色厚层夹薄层细晶白云岩,下部为含锰白云岩或含锰页岩。
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基本上为一套安山岩、安山角砾熔岩。
1.2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发育,且具多期性,而后期构造又常继承、叠加或切割前期构造,构造线方向多样。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NE向、NE向和NW向三组。
主要构造活动期有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活动以断裂运动为主,形成了以NNE向为主、NW向次之的断裂构造格架。普查区位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之间。
1.3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包括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火山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区域中生代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岩浆侵入活动的结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燕山晚期中酸性杂岩体—王安镇侵入体。区域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次侵入。第一阶段岩浆活动划分为三次,从第一次到第三次侵入,反映了岩浆活动从基性到酸性系列,其岩性依次是: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第二阶段岩浆活动仅有一次,为区内广泛分布的斑状二长花岗岩;第三阶段岩浆活动分为三次,其岩性依次为:石英闪长岩、含斑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第四阶段岩浆活动也仅有一次,为本区最晚一次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其岩性主要为花岗正长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范围较小,主要在矿区中南部出露少量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2)英安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hal)地层(见图1)。
2.2构造
矿区位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之间。矿区的断裂破碎带主要为NNW向和NEE向。
NNW向:位于工作区西北部,断裂构造规模较大,主要以蚀变破碎带为主,并伴有不同规模的脉岩断续产出。破碎带长度约0.3~2Km,宽度1~3m,一般倾向NE,倾角60°~85°。
NEE向:位于矿区中东部,NEE向延伸最长达3公里,主要为构造应力挤压形成的蚀变破碎带,蚀变破碎带宽0.5~3m,SE倾,倾角45°~60°。蚀变破碎碎带主要蚀变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等。
2.3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是燕山晚期侵入的王安镇杂岩体的东北部边缘部分,其分布面积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矿区内广泛出露花岗闪长岩(γδ53(1)2)、石英闪长岩(γδ53(2)2),花岗岩(γ53(2)4)。
2.4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为主,高温组合次之。主要沿断裂构造呈带状展布。蚀变以硅化、黄铁矿(褐铁礦)化、高岭土化为主,碳酸岩化、萤石化、绿泥石化次之。蚀变的强弱与岩石中的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多金属矿化与硅化、黄(褐)铁矿化、萤石化、高岭土化关系密切(见图2)。
2.5地球物理特征
激电异常呈两条NW向平行带状展布,其中SW侧激电异常带长400m左右, 宽度60m左右。有多个异常中心,最高视极化率值超过4.4%。与其相对应的视电阻率为低阻异常,异常中心视电阻率值将近2000Ω·m,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与SP10蚀变矿化带相吻合。(见图3)。
P13剖面垂直与10-1矿体布设,异常特征与矿体吻合较好,矿体有相对较高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视极化率峰值为3.3%,异常宽20多米,蚀变矿化体两侧围岩分别为花岗岩和闪长玢岩。深部工程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自孔深55.72~76.90m之间,揭露穿厚21.18m的蚀变矿化体(见图4)。 3矿体特征
根据化验结果,蚀变矿化带内共圈定了3条矿体,编号:7—1、9—1、10-1。矿体多赋存于斑状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岩体内的挤压蚀变矿化带中。主要矿体特征:
3.1 9-1号金银矿体
产于SP9号蚀变矿化带的南端,蚀变矿化体长约370m,宽0.5m, 160°∠45°。主成矿元素为Au、Ag,最高品位Au 15.8×10-6、Ag303×10-6。深部钻孔验证,在孔深48.8~49.86m处,Au、Ag达到矿化,品位Au 0.44×10-6、Ag 7×10-6。
3.2 10-1银铜矿体
产于SP10号蚀变矿化带的中部,礦体长约300m,地表宽3~8m,产状80°∠70°。由CK15、CK16两个工程控制,主成矿元素为Ag 、Cu,伴有Au、Pb、Zn矿化。Ck5中矿体厚6.95m,Ag平均品位64.78×10-6,Cu平均品位0.15%,Au平均品位0.19×10-6,Zn平均品位1.28%,Pb平均品位0.38%。深部工程验证,自孔深56.52~72.80米处见蚀变矿化体,穿厚16.28m,真厚8.78m,Ag平均品位74.29×10-6,Cu平均品位0.56%,Ag最高品位197×10-6,Cu最高品位2.55%。其中有一层为银铜工业矿体;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
第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穿厚7.44m(56.5m~263.96m),真厚4.54m,Ag加权平均品位:46.95×10-6,Cu加权平均品位:0.42%。
第二层为银铜工业矿体:穿厚6.94m(65.86m~72.80m),真厚4.24m,Ag加权平均品位:103.60×10-6,Cu加权平均品位:1.46%。
4矿床成因
本区蚀变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即
NNW、NEE向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控矿。矿(化)体产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岩体及岩体中发育
的脉岩为主要赋矿围岩。根据矿体赋存空间及具体蚀变矿化特征判别,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床。
区域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II22)西部军都山岩浆岩带(III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南部。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主要由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北段)的片段组成,平面上呈NNE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两端分别被燕山晚期的王安镇大型侵入杂岩体和大河南大型侵入杂岩体(长轴亦呈NNE向)所占据。王安镇杂岩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同类岩石平均含量数倍。本区土壤测量中Hg Pb Cu Zn W Au具一定高背景,而Au Bi W Ag具有一定分异能力,存在局部富集趋势,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本区构造活动强烈,矿区西侧的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和东侧的紫荆关—灵山深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构造。成矿与多期热液活动有关,早期构造运动形成该区的以断裂构造为主的构造格架,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两深断裂之间不同期次的热液活动,形成以NNW向、NEE向为主两组控矿构造,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矿体主要就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
成矿过程可概括为:构造运动形成断裂——脉岩侵入、热液活动(早期硅化)——构造运动形成裂隙——热液活动(中期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为铜银成矿期)——后期热液活动(晚期硅化、铅锌矿化、高岭土化、铁碳酸盐化,为金锌成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