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现状,强调结合西藏自治区行业、企业对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和专业岗位的新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重新设置专业课程,建立起围绕职业岗位和能力变化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考核方式,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西藏自治区人才市场和学生个人创业、自主择业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就业
一、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社会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持续加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预期效能。未来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资源开发也将成为西藏自治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西藏自治区目前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有天然林保护、“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拟在全区七地市新建1000个左右的苗圃基地,以服务于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西藏自治区未来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将需要一定数量的种苗生产技术专业人才,这就给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我院原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现行课程设置与就业形势不契合。学校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专业定向培养目标已不适应区内林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而带来的岗位、工种变化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而现行的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就业政策的调整,势必使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走上进企业和自主创业之路,而原有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2)传统的林业课程体系与区内行业发展不相适应。林业多种经营利用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西藏自治区目前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木本粮油(以核桃为主)、林果、花卉等林业产业基地。而我院现行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由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沟通,教学内容部分重复,偏重于林业理论教学和林木采伐利用、管理方面。这明显不能适应林区对多种经营和非林替代产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不能突出林区林业技术职业教育的特色。
(3)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岗位针对性已不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变化的需要。随着区内城市园林绿化和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和基层林业行业企业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对相关专业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势必有所增加。原有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限,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单位对新员工技能的需要和区内林业发展方向调整后对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
(4)课程间重复交叉内容较多,部分课程缺乏实训条件。现行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间缺乏应有沟通,专业基础课中的气象学、土壤学和森林生态学的内容重复较多,后改为植物生长与环境。但在后期教学中发现所使用的植物生长与环境教材内容偏重于农学专业,而与林业技术专业的契合点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容无涉及);专业课中的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技术的部分内容相互交叉重复,影响了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不足,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部分课程因缺乏林业技术专业的实践场所,不能按教学要求进行必要的技能实习和实训。以森林经理与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与区内林业生产调查等外业实践相结合的学校周边实习实训点几乎没有,教学中只能以内业实训为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料(如林区或学校周边林区的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图片等),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1.转变观念紧跟市场需求办专业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我们搞好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高职教育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必须考虑市场、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需要学校做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不能只是考虑学校能做什么、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为此,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区内社会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事业单位目前实施的林业项目对苗木有大量的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符合西藏自治区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林业经营者培养适应林业现代发展和具备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林业经济开发、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根据区内行业实际需要改目标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或超前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及时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使之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一致。随着区内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园林化、生态化城市建设的理念逐步增强,因此林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亟待做出调整。
经过林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区内林业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的反复论证,从区内行业的需求出发,对职业能力需求进行细分,确定了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当代科技经济和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即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逐步由林区生产经营和资源调查转向林木种苗培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化林业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置
林业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一般为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营林试验工、森林病虫害防治员,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在森林营造、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林业工程设计与施工、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进行业务工作。我院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和区内行业发展需要为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就业需要为原则,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结合在一起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是否服务于西藏区内林业发展为依据,以“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与经营、森林调查与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等岗位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教学内容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训练进行,通过课程的增设与取消、分解与重组、调整与合并,建立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训体系建设,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强专业技能的就业实用性,为学生谋职、创业及其后的继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整合优化、增加、删减部分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教材与本专业基础课程不适用和专业教学内容缺乏这一问题,改而设立森林植物和森林环境课程,以此为基础增加了树木识别实训内容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容;将测量学和测树学改为测量与测树技术,分段进行,由不同教师讲授,并增加相应实训项目和课时;将森林培育学调整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以种苗生产的方法、技术等作为重点内容,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使实训的学生完成不同苗木的生产任务,掌握相应技术要求,能进行苗木的生产。减少部分课程,以增加实际应用课程的课时量。
在选修拓展领域增加了植物组织培养、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等内容,以体现实用技能训练、快速育苗新技术应用和服务于西藏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将来创业、就业提供一定的基础。
2.编写部分课程讲义
现已编写了《林木保护》《种苗生产》讲义,将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做了变化与调整,增加符合区情的实用性内容和实训课时,使林业专业课程能更贴合区内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加强实训教学及考核测评方式改革
在教学中改变以往集中讲授理论知识,集中技能实践的传统做法。通过与区内林业企业单位合作,把植物园、苗木基地、温室大棚、实验室、绿化工程现场等作为课堂,设计针对专业能力和体现技能要求的实训教学项目,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效果、可展示的成果作为该课程的过程考核成绩,并结合理论考试来调节最终成绩。建立以过程实践考核为主的综合测评模式,不断改进教师重理论成绩的观念和学生应试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于本地行业产业方向为目标。现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必将随着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希望通过我院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革,以专业岗位技能作为切入点,逐步拓宽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谢明荣,邢邦圣.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2]黄云鹏.强化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08(1).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就业
一、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社会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持续加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预期效能。未来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资源开发也将成为西藏自治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西藏自治区目前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有天然林保护、“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拟在全区七地市新建1000个左右的苗圃基地,以服务于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西藏自治区未来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将需要一定数量的种苗生产技术专业人才,这就给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我院原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现行课程设置与就业形势不契合。学校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专业定向培养目标已不适应区内林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而带来的岗位、工种变化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而现行的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就业政策的调整,势必使更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走上进企业和自主创业之路,而原有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2)传统的林业课程体系与区内行业发展不相适应。林业多种经营利用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西藏自治区目前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木本粮油(以核桃为主)、林果、花卉等林业产业基地。而我院现行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是由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沟通,教学内容部分重复,偏重于林业理论教学和林木采伐利用、管理方面。这明显不能适应林区对多种经营和非林替代产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不能突出林区林业技术职业教育的特色。
(3)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岗位针对性已不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变化的需要。随着区内城市园林绿化和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和基层林业行业企业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对相关专业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势必有所增加。原有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限,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单位对新员工技能的需要和区内林业发展方向调整后对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
(4)课程间重复交叉内容较多,部分课程缺乏实训条件。现行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间缺乏应有沟通,专业基础课中的气象学、土壤学和森林生态学的内容重复较多,后改为植物生长与环境。但在后期教学中发现所使用的植物生长与环境教材内容偏重于农学专业,而与林业技术专业的契合点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容无涉及);专业课中的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技术的部分内容相互交叉重复,影响了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不足,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部分课程因缺乏林业技术专业的实践场所,不能按教学要求进行必要的技能实习和实训。以森林经理与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与区内林业生产调查等外业实践相结合的学校周边实习实训点几乎没有,教学中只能以内业实训为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料(如林区或学校周边林区的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图片等),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1.转变观念紧跟市场需求办专业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我们搞好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高职教育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必须考虑市场、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需要学校做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不能只是考虑学校能做什么、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为此,我院林业技术专业的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区内社会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事业单位目前实施的林业项目对苗木有大量的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符合西藏自治区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林业经营者培养适应林业现代发展和具备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林业经济开发、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根据区内行业实际需要改目标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或超前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及时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使之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一致。随着区内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园林化、生态化城市建设的理念逐步增强,因此林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亟待做出调整。
经过林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区内林业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的反复论证,从区内行业的需求出发,对职业能力需求进行细分,确定了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当代科技经济和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即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逐步由林区生产经营和资源调查转向林木种苗培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化林业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置
林业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一般为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抚育采伐工、营林试验工、森林病虫害防治员,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在森林营造、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林业工程设计与施工、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进行业务工作。我院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和区内行业发展需要为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就业需要为原则,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结合在一起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是否服务于西藏区内林业发展为依据,以“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与经营、森林调查与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等岗位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教学内容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训练进行,通过课程的增设与取消、分解与重组、调整与合并,建立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训体系建设,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强专业技能的就业实用性,为学生谋职、创业及其后的继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整合优化、增加、删减部分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教材与本专业基础课程不适用和专业教学内容缺乏这一问题,改而设立森林植物和森林环境课程,以此为基础增加了树木识别实训内容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容;将测量学和测树学改为测量与测树技术,分段进行,由不同教师讲授,并增加相应实训项目和课时;将森林培育学调整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以种苗生产的方法、技术等作为重点内容,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使实训的学生完成不同苗木的生产任务,掌握相应技术要求,能进行苗木的生产。减少部分课程,以增加实际应用课程的课时量。
在选修拓展领域增加了植物组织培养、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等内容,以体现实用技能训练、快速育苗新技术应用和服务于西藏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将来创业、就业提供一定的基础。
2.编写部分课程讲义
现已编写了《林木保护》《种苗生产》讲义,将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做了变化与调整,增加符合区情的实用性内容和实训课时,使林业专业课程能更贴合区内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加强实训教学及考核测评方式改革
在教学中改变以往集中讲授理论知识,集中技能实践的传统做法。通过与区内林业企业单位合作,把植物园、苗木基地、温室大棚、实验室、绿化工程现场等作为课堂,设计针对专业能力和体现技能要求的实训教学项目,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效果、可展示的成果作为该课程的过程考核成绩,并结合理论考试来调节最终成绩。建立以过程实践考核为主的综合测评模式,不断改进教师重理论成绩的观念和学生应试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于本地行业产业方向为目标。现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必将随着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希望通过我院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革,以专业岗位技能作为切入点,逐步拓宽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谢明荣,邢邦圣.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2]黄云鹏.强化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