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为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在北京教育学院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30多位在一线工作的名校长进入了这个工作室,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有幸和他们接触,学到许多东西。我总想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这些优秀校长办好一所学校的共同规律,但苦于找不到一种精练的语言来表达。
最近,看到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奠基人之一——C.K.普拉哈拉德所写的一本书《企业成功定律》。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必须具备“两种核心竞争力”,他把这两种竞争力概括成两个公式:N=1,R=G。
我感到豁然开朗,这不也是那些成功校长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吗?
普拉哈拉德所说的N=1代表:价值是基于每一位顾客独特的、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的。因为企业即使面对一亿个消费者,也必须学会关注某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在某一时刻的体验。个人的“中心地位”是重点。
一位好的校长需要具备许多好的素质,专家们多有论述。但是,他个人的品德与才华只有转化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体验,才能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动力。我们许多校长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他个人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里装着每一位教师,并且引导教师在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
现在,不少校长的理念仍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即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来统率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并且认为只要有标准化的管理,就会产生预期的高效益。而实际上,教师不同于机器,教师的劳动也不同于机器生产。必要的规范固然重要,但每位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才是教学活动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好的校长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关注每位教师在学校里的感受上,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教师的教学活动亦如此。过去,我们常常把面向全体学生解读为探讨和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把教学方式和方法标准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学生其实是不同的,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学习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好的校长总是引导教师重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以粗放的“面向全体”取代精细地面向每一个个人。
我想,普拉哈拉德所说的个人的“中心地位”,其实就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最生动的体现。
他所说的R=G,R是resource的缩写,即资源;G是global的缩写,即全球。其意是: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系统。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何一位消费者在任一时刻的需求。
学校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面临诸多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面临诸多历史遗留的和时代提出的难题。一位校长个人的智慧、一所学校积累的经验,是难以完全应对这样纷繁复杂的难题的。而且,条件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具备足以适应教育全部需要的资源。所以,借鉴校外、地区外、国外的所有教育经验以及其他行业的经验,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的、人力的资源,是一位优秀校长成功的重要途径。
现在,有些校长仍然闭门办学,看不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看不到别人已经取得的经验,也无视存在于全社会的可资利用的丰富的资源。这使得他们在种种难题面前裹足不前。
因此,勤奋地学习、开放的胸襟、广阔的视野,是校长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普拉哈拉德认为:创新,已经完全打破企业内部的界限。一头,需要我们无限地紧贴客户,把商业流程延伸到终端客户的‘‘时刻体验”上来;另一头,需要我们把供应商的资源无限放大,形成全球化的系统。
学校的创新也是如此。N=1,要求我们拿起放大镜,看到一个一个具体的教师和学生,关注每个个体的体验,搭建适合每位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平台。R=G,要求我们拿起望远镜,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无限扩大促进学校发展的实力。
这两个公式,不正是极其精辟地概括了许多名校长的共性特征,也极其精辟地概括了许多名校共同彰显的优秀文化吗?
(编辑 沙培宁)
最近,看到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奠基人之一——C.K.普拉哈拉德所写的一本书《企业成功定律》。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必须具备“两种核心竞争力”,他把这两种竞争力概括成两个公式:N=1,R=G。
我感到豁然开朗,这不也是那些成功校长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吗?
普拉哈拉德所说的N=1代表:价值是基于每一位顾客独特的、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的。因为企业即使面对一亿个消费者,也必须学会关注某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在某一时刻的体验。个人的“中心地位”是重点。
一位好的校长需要具备许多好的素质,专家们多有论述。但是,他个人的品德与才华只有转化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体验,才能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动力。我们许多校长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他个人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里装着每一位教师,并且引导教师在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
现在,不少校长的理念仍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即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来统率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并且认为只要有标准化的管理,就会产生预期的高效益。而实际上,教师不同于机器,教师的劳动也不同于机器生产。必要的规范固然重要,但每位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才是教学活动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好的校长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关注每位教师在学校里的感受上,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教师的教学活动亦如此。过去,我们常常把面向全体学生解读为探讨和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把教学方式和方法标准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学生其实是不同的,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学习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好的校长总是引导教师重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以粗放的“面向全体”取代精细地面向每一个个人。
我想,普拉哈拉德所说的个人的“中心地位”,其实就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最生动的体现。
他所说的R=G,R是resource的缩写,即资源;G是global的缩写,即全球。其意是: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系统。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何一位消费者在任一时刻的需求。
学校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面临诸多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面临诸多历史遗留的和时代提出的难题。一位校长个人的智慧、一所学校积累的经验,是难以完全应对这样纷繁复杂的难题的。而且,条件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具备足以适应教育全部需要的资源。所以,借鉴校外、地区外、国外的所有教育经验以及其他行业的经验,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的、人力的资源,是一位优秀校长成功的重要途径。
现在,有些校长仍然闭门办学,看不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看不到别人已经取得的经验,也无视存在于全社会的可资利用的丰富的资源。这使得他们在种种难题面前裹足不前。
因此,勤奋地学习、开放的胸襟、广阔的视野,是校长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普拉哈拉德认为:创新,已经完全打破企业内部的界限。一头,需要我们无限地紧贴客户,把商业流程延伸到终端客户的‘‘时刻体验”上来;另一头,需要我们把供应商的资源无限放大,形成全球化的系统。
学校的创新也是如此。N=1,要求我们拿起放大镜,看到一个一个具体的教师和学生,关注每个个体的体验,搭建适合每位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平台。R=G,要求我们拿起望远镜,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无限扩大促进学校发展的实力。
这两个公式,不正是极其精辟地概括了许多名校长的共性特征,也极其精辟地概括了许多名校共同彰显的优秀文化吗?
(编辑 沙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