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基本道德;知恩;报恩;施恩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的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一、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
  二、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浅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
  2.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考上好初中、好高中或好大学,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3.学生自身缺乏修养。依据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青少年会有一个青春期的 “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常常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意向和成人感的形成,常以“小大人”自居。当受到成人,比如父母的否定后,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如果在这个敏感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的引导不足,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走向错误的发展轨迹。当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时,父母已经被关在子女的心门之外,很难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许多家长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使自尊心极强的子女感到压抑和窒息,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疏远,很难与父母建立感情,不但没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甚至出现伤害父母的行为。
  三、培养和提升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思考
  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组织形式上,就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质量,包括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手段,适当的教育时机,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很多中学生极易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迷失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增强抵御不良文化,才不会被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所淹没而化影响的免疫力,并逐步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我国有不少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通过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中学生在学习和研读的同时,更会有良好的提悟。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力推行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比如通过学习《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优秀书籍,并要求学生积极探讨学习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的亲身体验,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德育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在感恩中通过学生亲身体悟中避免了那种空洞说教,实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培养起健康向上的
  3.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感恩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虽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学生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创造一种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笔者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如传统中秋佳节之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春节前,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必须积极主动的和父母聊天和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节过后将春节的体会和感悟当作思想汇报交上来,并在班级周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将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通过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对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实现了德育的润物无声。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构建。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慨人生,感慨人类,我们将收获一个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J].2006,(1):32-35.
  [3]朱学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煤炭[J].高等教育,2006,(3):97-99.
  [4]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02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重大变革阶段,城市的物质经济水平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的文化建设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城市人群原有的文化习惯、文化模式、文化观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关键词:城市;文化;河南省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转型时期必然会带来多方面的变革,并深深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各个领域。其中,必然包
期刊
湖南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摘 要;教育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学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本文笔者阐述了当代中学教育的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中学教育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中学教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对策  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中学教育的中心工作。怎样确保学校的管理科学有效,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者最关心也是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点讨论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中国经济持续腾飞,国家正加大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工作,目的是调整高校教育功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
期刊
摘 要:松潘自古就是川西茶马古道重镇,蜀西之门户。该地和谐稳定的回藏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和田野调查所获数据,发现回族和藏族这两个文化差异甚大的民族能够在松潘地区长期和睦相处归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建立在经济互补基础上的回藏贸易构成了松潘回藏民族关系的基础,其他关系皆因此而结成。通过对这一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探源,以期对松潘回藏关系之研究有所补益。  关键词:松潘;和谐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发言积极,表现欲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这个阶段他们也存在着绝对服从式的崇师心理,对老师的话视若圣旨,“唯命是从”。这为我们班级管理的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因素,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管理经历,对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师生关系;教育合力;表扬与批评  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品格、是非观
期刊
摘 要:树立学生法律信仰是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自从法学学科创立伊始,法律信仰就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情感依随和理性升华。法学教育的产生应该符合这一特点,将培养法律信仰作为其重要任务和职责所在。高等法学教育必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法律的具体操作和各种实践环节,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充足的实践中体验法律的价值,领会法律的精神,最终形成对法律的科学认识和理性评价。这是高等法学教育培
期刊
摘 要: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从项目化教学入手,介绍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与改革历程,探讨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指出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建筑施工在建筑专业上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建筑施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
期刊
摘 要: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直观教学;巧妙插叙;形象描绘;巧用谚语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怎样能把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课堂变得充满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素质教育也要求,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合作观和群体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构建“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作些许探讨。  关键词:导学式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效果和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以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既可以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