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预期、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堂有没有实效性,不仅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更要关注教师教得怎样,课堂效益高,是师生有效劳动的体现。因此,教学中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平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呢?本人结合实际谈谈以下认识。
一、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学习内容明确化
新课改下的教材,尽管所选择的内容越来越能够反映现实及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教材的逻辑性又不强,因此,内容依然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毫无目标。因此学习新课前,教师围绕本课题教学目标,制定自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案,落实好预习,上课时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学习“定向”,使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导学案包括提纲、自学思考题和课堂检测题。前者,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从轮廓上读懂所学内容,了解结构层次,阅读教材时手、眼、脑并用,在书上圈圈点点,并在导学案上完成相关的内容,为后面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后者,巩固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时间、空间上的保证,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涉及到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正处于培养时期,能力有所欠缺,学生是很难把理论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因而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当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只能引起课堂的枯燥和学生的厌烦,这时的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的丰富教材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点和生活体验,注意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来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回归教材、回归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以增强教学效果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战胜挫折需要坚强的意志”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名人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你在生活中碰到哪些困难和挫折?你为什么会碰到这些挫折? 碰到这些挫折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时,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教学取得明显实效。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和学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 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选择切合教材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使知识更生动艺術地再现。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现代电子设备,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动机。不仅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有效。如:在《我爱我家》这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冲突通过图片、录像等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再进行引导分析,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许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但是初衷是出于“爱”,冲突是因为“爱”,那么我们就该去理解这些“爱”,从而在享受爱中懂得回报爱。
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避免走入重视课件制作,忽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由“人灌”转为“机灌”,用机器取代教师的误区;由视频辅助教学变成播放录像课的误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的有效化;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四、课堂课后练习精选精练,实现练习内容有效化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练习使教师获 得反馈信息 检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因此,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练习,有效练习就必须优化练习设计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这是“减负”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理念的最明显体现。因此,应注意练习的“质”,练习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既突出重点,贴近学生生活、延伸拓展,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又能让学生学与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忌不加深入思考,信手拈来的练习布置方式,还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量,练习设计时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同时,对于练习还要及时反馈,注重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练习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能力。练习完以后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让学生纠正,避免重复犯错,使学生进行有效练习。对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要在订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归纳,避免机械重复。还应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力求答题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成句的习惯,充分发挥练习应有的能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在21世纪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会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一、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学习内容明确化
新课改下的教材,尽管所选择的内容越来越能够反映现实及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教材的逻辑性又不强,因此,内容依然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毫无目标。因此学习新课前,教师围绕本课题教学目标,制定自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案,落实好预习,上课时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学习“定向”,使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导学案包括提纲、自学思考题和课堂检测题。前者,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从轮廓上读懂所学内容,了解结构层次,阅读教材时手、眼、脑并用,在书上圈圈点点,并在导学案上完成相关的内容,为后面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后者,巩固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时间、空间上的保证,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涉及到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正处于培养时期,能力有所欠缺,学生是很难把理论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因而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当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只能引起课堂的枯燥和学生的厌烦,这时的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的丰富教材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点和生活体验,注意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来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回归教材、回归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以增强教学效果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战胜挫折需要坚强的意志”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名人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你在生活中碰到哪些困难和挫折?你为什么会碰到这些挫折? 碰到这些挫折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时,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教学取得明显实效。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和学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 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选择切合教材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使知识更生动艺術地再现。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现代电子设备,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动机。不仅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有效。如:在《我爱我家》这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冲突通过图片、录像等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再进行引导分析,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许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但是初衷是出于“爱”,冲突是因为“爱”,那么我们就该去理解这些“爱”,从而在享受爱中懂得回报爱。
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避免走入重视课件制作,忽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由“人灌”转为“机灌”,用机器取代教师的误区;由视频辅助教学变成播放录像课的误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的有效化;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四、课堂课后练习精选精练,实现练习内容有效化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练习使教师获 得反馈信息 检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因此,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练习,有效练习就必须优化练习设计减少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这是“减负”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理念的最明显体现。因此,应注意练习的“质”,练习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既突出重点,贴近学生生活、延伸拓展,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又能让学生学与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忌不加深入思考,信手拈来的练习布置方式,还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量,练习设计时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同时,对于练习还要及时反馈,注重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练习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能力。练习完以后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让学生纠正,避免重复犯错,使学生进行有效练习。对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要在订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归纳,避免机械重复。还应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力求答题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成句的习惯,充分发挥练习应有的能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在21世纪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会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