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之荷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ka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并疑惑着,因此一直处于隔岸观望的状态。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了如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可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只见荷头攒动,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
  人如此说,我依然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花的土地上,贾平凹也出生在棣花的这片土地上。人因为贾平凹而来棣花,因为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为贾平凹而与其他的荷大大不同了。
  其实,天下的荷大抵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生长的地域不同,生长的人文环境不同,荷便有了不同的姿态,有了不同层次的意义。很多的东西是人为强行地赋予的,与荷本身无关。但因为荷贴上了不同类别的标签,便显出各个不同了,于是贾平凹家乡的荷,便更不同凡响了。贾平凹是中国文坛著名的作家,荷便也成了天下名荷。就像是出生在有钱人家的女儿一样,一出生就高贵,即使平常,也是名媛。而一般人家的女儿,纵然是貌美如花,也只能是小家碧玉。
  说句真心话,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尤其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于是,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美的风景画。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总感觉,一双眼睛不知该往哪儿看才好。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在我以为,那是最好的摄影师也拍摄不出来的美,可它们却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目不睱接。忽然一副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这是清代书法家铁保所写。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可见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更有夏雨荷与乾隆皇帝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是美的,确确美得令人醉心。
  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却一直没有去,一者因为我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二者觉得所有的荷都已然烂熟于胸,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棣花的荷于我,也正如我邻家的一个菜园子,感觉很熟悉,却不知道里面究竟是如何耕种的,哪块是菜,哪块是葱?或者还要种上几棵瓜和西红柿。对于棣花这个地方,我真的不陌生,因为贾平凹,我早早地探访过它,而且在此前的很多年中,我几乎每年都要经过那一个地方,于是,别人的好奇,于我都算平常。我知道棣花街在路北,荷塘在路南,我常常以为,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棣花荷塘的样子,因此,我便觉得,我是不需要刻意去看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说要去看看棣花的荷,于是便陪同前往。来到棣花,放眼四望,原来棣花的荷竟是不逊于济南大明湖的荷花的。我便诧异,在秦岭山中,这样一个崇山峻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煙波水乡,确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个千亩荷塘,还真不是一个传说。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这样一个水光潋滟荷叶田田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见。太辜负了,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
  据说贾平凹的《秦腔》中的清风街就是以棣花为原型写的。贾平凹的《秦腔》在获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我就急急地买来看了,时至今日,那个清风街于我还是有着很深刻的印象的。去年九月,丹凤举行民俗文化艺术节,我受邀来此,还专程在这条街上走了一遭。当再次看到“清风街”这三个字,秦腔中引生与白雪的形象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在这部作品中,引生是一个悲剧人物,就算清风街上的“贤人”夏仁智,也在满怀忧患中去世了,农耕文化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逐渐消亡。秦腔,这种在新生代中快要被遗忘的剧种,其实也意味着人们快要遗忘的土地和农村,人们都争相往城里去,土地荒芜,村庄倒空,偌大的村庄,便只留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想到这些,心便顿时觉得沉重。
  在思绪的转接中,大片的绿色如风一般飘进我的眼帘。不几分钟车已来到荷塘边了,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荷、拱桥、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像。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因此,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去,划船去!何不尽兴地划一回船去?在蓝天白云绿荷之间,荡舟逸情,倾听生命的开开合合,那也该是这个夏天最美丽的时光。
  思罢,便急忙跑向码头,朋友看出我的意图,问,你是想坐船吗?我说是。那年,在大明湖,因为时间紧急,没能坐上船,心里一直遗憾着并惦记着。初听传闻,说棣花的荷塘能划船,我真不信。因为就自己感觉,棣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荷塘,可是,可是,棣花还真就修成了这样大的一个荷塘。看样子,在荷文化上丹凤算是做了大文章了,我也才觉得自己是坐井观天。一直以为天只有碗口那么大,而天外早已经是春花秋月,四季变换好几回了,看来用老眼光来看世界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
  在一个女子的引领下,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第一次坐船,坐北方荷塘中的船,这种感觉是兴奋且激动着的。我一边用手拍水,一边欣赏着满塘的荷花,突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是红妆半淡妆。”此诗恰好写出了此时荷塘的景色。水波两边,荷花开得正艳,粉的,白的,竞相在往出窜,共争一池春色。现在正是赏荷时节,人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在无意之中赶上了一塘荷的盛宴。在这里,观赏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
  水面上有好几条船,有在前的,有在后的。我们在观荷之余观望着他们,他们也在观荷之余观望着我们,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眼中的风景,偶尔相遇,擦肩而过之际,发出一个会心的微笑。在风景怡人的地方,人的心情也是怡人的。这一笑,阳光也倾城。人生惬意之事,莫过于在心情大好之际游历风景养心怡心之所。划船的是一女子,我问她会唱歌不?她说会唱,只是唱得不好,怕污了听客的耳朵。大家一听,更来劲了,说,没事,唱,只要是你唱的,都好听。那女子竟然真唱起来了:“胭脂红,照天明,天上飞来龙和凤,啥龙?火龙。啥凤?火凤。大火烧开武关城, 照得江水一片明。”唱罢,大伙纷纷鼓掌,连连说好听。女子声音婉转,犹如山间画眉一般,悦耳动听。女子一唱,逗得船上的人也都唱了起来,你一首,我一首,歌声飘荡在棣花的荷塘上,久久不散。
其他文献
我安静地躺在女儿的刘海下  就像五年前的她安静地躺在我怀里  女儿哼起一首明朗的歌  温暖着走不远的时光  缓缓前行,譬如冬季  开始浸染目光所及的山  直到浓成一团墨又被风吹开  一个轮廓套着另一个轮廓  模糊成北方,一只电掣的鹰  隐约如我未写完的诗  在斜阳的阴影里微微冒着寒气  我停下笔,深怕惊醒沉睡的精灵  免得在陌生的眼窝里惭愧  辜负青春一样辜负安静  冬至  冰凌是寒冬里的獠牙  
期刊
长沙  雨水丰盈  我在潮湿阴暗的长沙火车站站台上  狠狠地抽了两根烟  我一口一口的吐著烟圈  我数不清有多少个烟圈  深秋的烟圈,亲爱的烟圈  请原谅我把你们留在长沙  因为我还要继续南下
期刊
菊韵  秋心里曼妙出的韵致  唤醒东篱边休憩的灵魂  君子的血液  在霜骨露肌中流淌  不嗔 不畏  澎湃著季节的脉搏  定格在秋阳里的凝眸  淡然成一抹浮世的清欢  蜕去尘染的色泽  挣开世俗的枝叶  涵芳婉妍  几朵高洁雅致  几朵从容恬淡  谁又把酒黄昏后  浅斟半盏蕊冷香寒  饮尽南山悠然  一剪重阳西风里  裁得三瓣儿禅心  五瓣儿韵  且让诗心开淡  岁月风干
期刊
一、 搬书  学校订了一批书,拉到楼下。主管领导通知安保处,让保安们帮忙把书从一楼搬到五楼图书室。在搬书过程中,我突然听到一阵雷倾万钧的摔打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咆哮而来。果不其然,送上来的书捆外包装都被摔裂了。  能想象,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新保安,要徒手从一楼搬送四五十斤的重物到五楼,而且还要至少跑两趟,内心该有多么的崩溃和无奈。只能用书撒气,却也无可奈何。  其实,学校那位年近古稀的送书人每次来送
期刊
没有石磨的院子是不正常的,至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主人的生活态度有问题,不是个实在的庄户人家,比如说前村的二奶奶。无论是上学放学,出门时看的最后一眼便是它。到别家去的时候,总喜欢看看石磨所在的地方,与它来一次深情而短暂的对视,这个时候,对主人家的好感便油然而生,若没有看到,心里便有些怅然,最后演绎成盛大的孤寂,空落得难受。但我还是会装作没事的样子,按乡村的礼数去待人接物,矜持而又得体。我不会因为自己
期刊
恒口,陜南第一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古名"衡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地处秦巴山脉的恒河、月河出口汇合之处,距市区约有二十余公里,连接紫阳、汉阴的交通枢纽。月河是汉江的一大支流,汉江流域一带的川道,地域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适合农耕时代的人们生存居住。  明清时期,汉江水运极为发达,不少南来北往的客商把苏杭的丝绸等陕南没有的产品带来,和陕南的土著居民进行山货交易,再把交易得来的山货通过月河
期刊
崖作为形聲字,从山,很多人会望文生义,以为“崖畔”即“山崖边”,其实则不然。“崖”的本意为“岸;水边”,基本解释为“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不论是《庄子·山水》中的“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还是《徐霞客游记》中的“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也自是关乎山水,很少见“高地的边”之意。  我的家乡红岩村在华山北的长涧河边,作为古郑国的属地,当地的方言将“崖”读作“nai(2
期刊
谄媚季节  那一年,你  泪流满面,跪倒在  佛前  在你心中有一方  圣洁之地  万事万物,谁都难以侵犯  那一年,你却  又自甘入魔  深陷于精神的荒蛮  灵魂像一粒  坠落的  火焰,幻灭、幽暗  你说:理想至高无尚  而生活,紧迫  紧迫的无从选择  以至于,让你在夏的季节  学会谄媚霜雪  十年  夜如同一条色彩斑斓的蛇  游走在冰凉的大地上  我像一只赴死的蛾,微弱的翅膀  惊不起丝毫
期刊
夜幕又一次笼罩了四野,窗外一片寂静,鸣噪了一天的鸟儿也倦了,相拥入眠。我打开了台灯,洁白的光瞬间弥漫开来,静坐桌前,看着翻开的书页上跳动的诗行,听着风从我的窗前轻轻走过,心灵的潮水又开始上涨。那风可是来自故乡?不然,那小小的灯盏为什么总在我心头摇曳?那孜孜燃烧的火苗为什么总灼烧着我的胸膛?那灯光里的故事为什么总让我泪湿眼眶?  那小小的灯盏,又一次照亮了我童年时代的所有夜晚。  冬天的夜晚来得早,
期刊
小镇的二月,正是干燥阴冷的冬天。北方的气候在此时冷冽异常,临近年关,街上虽然冻得人脚底发麻,却是整日不缺来来往往的行人。  这地方太小,因此瘸腿的老王算得上是个名人,他这些年做生意发了些小财,在镇上开了个小超市,整日骑着轰隆作响的摩托去进货出货,店里的小伙计便坐在木头门槛上撕开零嘴包装袋,一片一片地偷吃薯片。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岿然不动,仿若守卫小城的干瘦的士兵。而此刻石板街上行人听闻了越来越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