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体验“叶特尔法则”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的丹麦籍华人张晓平是丹麦银行的审计员。移民了3年,对丹麦最深的感受是“叶特尔法则”。即:任何人不会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同时,也不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更富有。
  丹麦的“叶特尔法则”是其民族的灵魂。基于这样的平等理念,一个人口只有539万、面积仅4.3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不多的丹麦,才能跻身世界富国行列,并名列快乐国度榜首。2015年10月,张晓平在成都对笔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不分男女,无论老幼
  2010年,我作为丹麦盛宝银行的中方经理初到丹麦时,不止一次听人提到丹麦的“叶特尔法则”。当我怀着好奇心向丹麦朋友询问后,颇不以为然。在当时的我看来,丹麦人的这个所谓平等法则太过理想化,根本不可能实现。
  然而直到我全家2012年移民到丹麦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叶特尔法则”已融入到了丹麦人的血液中,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丹麦的第一年,我一直乘坐公交车出行。让我意外的是,平日里看起来彬彬有礼的丹麦人似乎没有“尊老”的美德。
  一次,一位年约70多岁,柱着拐杖的老人在上车后站在我座位边,我连忙站起身请他坐下,却不料对方根本不领情,面带愠色地断然拒绝。我觉得丹麦人怎么会这样,也太不懂礼节吧。
  事后,我请教“前辈”。他说在丹麦,除非看起来身体特别不好的老年人,一般不会有人让座。即使让了,也未必会被接受。因为那些被让座的老年人会觉得接受别人的让座是搞特殊化,有损平等理念。而像我遇到的那位老人可能从内心中没觉得自己与年轻人有什么差别,我的让座令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年龄歧视”,所以拒绝。
  这样的解释让我既新鲜又惊异,而慢慢地,我发现在丹麦真的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等。
  丹麦人的平等意识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的。我的房东太太海勒有两个孩子,妹妹7岁,哥哥9岁。不过,海勒这位母亲却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她每天给孩子们布置同等的家务,从来不会因为妹妹年纪小是女孩而对她有所照顾。平时兄妹俩也都接受相同的生活教育,没有性别之分,享有同样的权利,也受到同样的限制。有女生来家里玩时,哥哥会跟大家一起玩娃娃或是扮家家酒。同样地,有男生来玩,妹妹也跟着一起玩汽车、扮牛仔或印第安人……
  另外,丹麦的男女平等在全球也是出了名的。与其它文化相反,丹麦男性觉得分担家务很正常。甚至有很多丹麦男人选择成为妻子背后的男人,辞掉工作当“家庭主夫”。而对这样的选择,他们从不会感到没面子,对人遮遮掩掩,别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认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哥本哈根街头推童车的男人已成为丹麦的一道风景线。
  丹麦人从小就被灌输这种男女平等的观念,女孩与男孩的友谊非常自然。我女儿在学校,男性朋友跟女性朋友一样多。男女没有分隔,就连上体育课也是如此,待遇完全相同。女儿时不时会在60公尺赛跑中赢过男生,他们从不在意,反而会替她高兴。在丹麦人看来,减少性别的刻板印象,可以鼓励儿童与青少年自然发展,追求自己喜欢、而非他人期待的东西。
  平等观也令丹麦男女关系的禁忌极少。至少,无论对小孩或成人来说,我不记得有任何不准讨论的主题。唯一让丹麦人不分男女都感到不自在的,就是不谦虚。如果听到有人吹嘘自己有多么成功,比起谈论性爱更叫人脸红。
  性对丹麦人来说十分自然,在晚宴上与朋友聊天,性是很普通的话题。谈论性事并不会造成尴尬,也不是罪恶之事。
  一次聚会时,我的同事苏珊娜小姐提到昨晚跟丈夫一起出去吃晚餐时撞见了前男友。“我在先生面前有点不知所措,只好介绍他和我有过一夜情。”苏珊娜得意地说。
  我很惊讶:“那一定有点尴尬吧!”“对,我觉得他有点意外。但用一夜情解决掉他,总比跟他有过一段情要好!”对方咯咯笑着回答。是的,丹麦人不排斥一夜情,据说在这方面,丹麦人也属于世界先进。
  杀富济贫,创造幸福
  丹麦人的平等观不仅体现在人格上,同样也体现在贫富上。丹麦虽不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却是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据统计,丹麦最富有的1/5人口的收入仅为最贫困的1/5人口的3倍。丹麦现有22.5万人年均收入低于7.5万克朗,属于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2%。而贫困人口中有2/3是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处于短期贫困的群体。
  2015年2月,我在哥本哈根近郊买了幢二层小楼。与我们比邻而居的是贾斯珀一家,他们的住宅面积和我家差不多,里面的陈设也都很普通。贾斯珀平时开着一辆二手的福特车,穿着大众化的衣服,待人接物非常随和,经常会看到他和小区的清洁工在一起聊家常。贾斯珀的小女儿和我女儿在一所学校,每天都自己乘坐校车上下学,身上没有一丝娇气。
  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贾斯珀和我一样是个普通的打工者。直到有一天,我得知贾斯珀居然在丹麦、德国、瑞士开了好几家连锁超市,是位地道的千万富豪。
  再次见到贾斯珀时,我好奇地问他,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点?贾斯珀很认真地回答我:“我觉得生活得很好啊。作为一个丹麦人,不能炫耀自己有多少财富,因为这样,别人会觉得你的财富来路不明。丹麦的税收非常高,几乎排世界第一,你炫富,别人极有可能认为你逃了税。”
  长期以来,丹麦人一直在努力缩小城乡和贫富差别,他们采取了最实用的一招就是高税收。在这方面,丹麦可以说是“杀富济贫”的典型,最高的税收可达70%。以房产为例,私房必须缴纳房产税和地产税,拥有的房产愈多,缴的税就愈多。“想想看,就凭这一点,作为一个企业主,难道你还敢到处炫耀自己无比富有?”贾斯珀笑眯眯地说。
  “这似乎不大合理,富人的钱也是自己辛苦赚来的。”我说。可贾斯珀却不这么认为,“我有钱,政府当然要想法从我的口袋里掏点钱去搞社会福利。福利好了,不幸运的人能够好好生活,社会治安就好,对我也有好处。”
  是的,虽然没人会喜欢高达68%的税率,但我所认识的丹麦人却都能坦然接受。毕竟,高税收的结果显而易见:每人都能享受良好的医疗保障;年轻人更愿意去接受教育,因为免费;所有居民都有一张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在他们失业时提供保护,也让他们敢于跳槽去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政府也将高额税收用在能源领域,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发展可再生能源上。   从1990年到2010年,丹麦减少了14%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因此成为了欧盟中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现在,丹麦30%的电力都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如此高的税率似乎并没使丹麦的经济受损,在过去的10年中,丹麦的GDP反而增长了40%。
  而均富的结果也让人的心态变得健康平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丹麦会被人称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度之一了。在其他国家,攀比心理会让人们想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穿更时尚的衣服,并不断和周围的人竞争,无形中也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但是在丹麦就没这种压力,在社会地位和物质方面你不用比周围的人强。事实上,如果你喜欢炫耀,反而会吃不开。
  这样的福利体系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心安了才能快乐地工作。在丹麦,由于人们的大部分薪水都要纳税,而且升职的野心会遭人鄙视,所以,为了薪水或者社会地位来选择工作没什么必要。人们只选那些感兴趣的,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满足感的工作,所以也更能享受到工作的快乐。
  没有特权,平等法则
  我的上司克劳斯年近六旬,平日里不拘言笑,对待工作极为认真。在他面前,我总是怀着份敬畏之心,说话时谨小慎微,称呼都用敬语。可丹麦的同事们似乎并不太将克劳斯的年龄与身份放在心上,与他交谈时总是直呼其名。
  一天,我在茶水间与克劳斯的助理奈加德一起喝咖啡,克劳斯走了进来。我连忙起身招呼,正煮咖啡的奈加德却头也不抬,“克劳斯,你要来杯咖啡吗?”那随意的态度让我替他捏把冷汗,真担心他会因此开罪上司而失去工作。
  克劳斯对此却并不介意,“好的,来杯吧。”脸上丝毫看不出不快。我心里暗暗惊诧,觉得克劳斯真是个大度的人。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敢对自己的上司太过放纵,仍旧秉承着有礼有节的态度。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大开了眼界。
  年底,银行组织了年度晚宴,采取的是自助形式。我去得稍晚了些,排队领完食物后就找不到座位了,只好端着盘子,站着与别人聊天。
  这时,副行长弗兰克走了进来,他很自然地拿起一个空盘子走到领食物的队列后面,前面的人见了他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却没人让他插队。
  更让我惊异的是,领完食物的弗兰克也没找到座位,自始至终都站着边上,边吃边与人聊天。而他的秘书鲁姆就坐在那,还回过头来与弗兰克说上两句。
  事后,我忍不住好奇问鲁姆:“为什么晚宴时你不给弗兰克让座呢?他可是你老板呀。”鲁姆惊愕:“为什么要给他让座呢?这又不是什么正式场合,大家都是客人,谁先到,谁就可以先坐。再说,如果你给他让座,他会觉得不自在,因为他会觉得他在搞特殊化。”那一刻,我被丹麦人的平等精神深深折服了。
  丹麦政府对公职人员有许多限制特权的措施。首相和少数高官有官邸,但离职当天就得搬家走人,也不再配备警卫和司机。丹麦对出差的公职人员同样有许多保持平等的规矩。比如除了大臣以外,副大臣以下的公职人员出差一般住在四星级以下的普通单间;乘飞机出差时,飞行时间在5小时以内的,一般坐经济舱;伙食补贴大家都一样。丹麦外交官离任回国带汽车入境必须像普通人一样纳税。这与其他西方国家的规定不一样。
  有一次我去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维斯塔斯办事,亲眼目睹了他们的首席执行官英格自己拎着皮包与大衣,自己开门,并亲自为我们端茶倒水。一位部属站在一旁,任由他的老板为我们服务,一点儿也没有代劳的意思。要不是交换名片,我根本分不出他们中间谁是领导。
  在丹麦生活久了,我也渐渐了解,不仅是各公司的老板经理,就是丹麦的皇室,其行事风格与普通百姓也毫无二致。他们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就以平易近人而称誉于北欧。
  据坊间传闻,不少当地人曾在超市与身穿便装的女王擦身而过。女王居住的阿美琳堡宫没有围墙,皇宫的四栋建筑为灰褐色哥特式建筑,外观朴素。除了女王和王储们居住的那栋建筑不能进入外,王宫的楼前、楼后和广场,人与车都可以自由通行。自由穿梭在四栋小楼之间的熙熙攘攘的民众与车辆都昭示着皇室的亲民以及社会的平等。
  可以说,“叶特尔法则”为丹麦人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不论走在大街上,还是在超市里,每时每刻都能强烈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其乐融融,处处都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气氛。
  编辑/杨晓琴
其他文献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徐徐拉开,莘莘学子正在为命运搏击之时。一名来自安徽马鞍山市在新加坡留学的19岁女孩,早在今年4月初,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15所世界名牌大学竞相录取的“宠儿”。虽然她从小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无论在国内的中小学阶段还是在国外的4年,总有一大堆的荣誉称号跟在她的身后。她的成功秘诀竟然是爱学更要会“玩”。她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自己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与素养。她说:我不想做學
期刊
小时候的我们,有过各种梦想。可一年、两年、十年……等你长大,昔日的梦想还在吗?  青岛小哥张家诵7岁时就励志要成为一名电影人,拍出最好看的电影。妈妈告诉他:梦想是种信仰,不是一句空话。为了不辜负最初的梦,19岁的他勇闯好莱坞,努力奋斗。8年后,他更是带着一帮“90后”以一部网络大电影《万事屋之赌城大冒险》向梦想致敬。而这部影片,登陆爱奇艺网站后,便迅速被作为焦点影片推荐,网友们也给予了8.2的高分
期刊
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位设计大师几乎无人不晓。他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他修建的中银大厦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他改建的卢浮宫金字塔,成为法国人的骄傲……从业以来,他拿奖拿到手软,很多作品都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巨作。他,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017年4月26日,是贝聿铭的百岁生日。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依然奋战在建筑设计界的第一线:他在85岁的高龄里完成
期刊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2017年开年后最火的一档栏目,一时霸屏朋友圈,特别是“小才女”武亦姝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无数人为之折服。在孩子们盲目崇拜英语的今天,《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再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推动这一切的,便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策划人赵音奇。这个从小就喜欢古诗词的大男孩,说就是要来一场“全民诗词狂欢”,把古诗词打造成大家都喜欢的“网红”
期刊
每个阶段的女人,都会对背叛有着不同的处理态度。血气方刚的青春期,大多因无法忍受而选择分手。负担沉重的中年期,则会选择息事宁人,冷淡处理。最尴尬的背叛发生在婚前——北京女医生陈瑶在婚礼前一周得知了未婚夫袁桑生和闺蜜出轨的事实,她想分手却碍于亲人朋友的颜面,选择在仓促和矛盾的心态下举办婚礼。  虽然两人结了婚,但是心魔却依然肆虐在陈瑶心中。袁桑生为了挽救这段婚姻,对陈瑶言听计从、百般呵护。但在半年之后
期刊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和爱人,还有最好的朋友一起慢慢变老,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养老忧虑时,在中国台湾,一群50岁上下的中年人,却已经开始筹划下半生的美好生活,他们成立了“一起变老”俱乐部,12个家庭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彼此温暖年老岁月的孤独清寂,并约定死后一起“树葬”,上演了新时代的“同居生活”,真正实现了“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夏瓣生”俱乐部  1961年出生于台北
期刊
上海女孩张溪家里出了一桩“家丑”:40岁的离异母亲和一个28岁男生恋爱了!这岂能是真爱?认定母亲上当受骗的张溪在劝阻无果的情况下,幸遇另一个最得力的援兵——已离家15年,却刚与后妻离婚、破产的父亲。父女俩一起狙击这段老少恋。孰料,精心策划的一场“9点计划”,最终却变成了女儿的失身夜,而更为疯狂的杀戮随即上演……  如此“家丑”:  母亲交了小男友  2013年12月的一个周末晚上,上海海事大学的大
期刊
什么是婚姻,婚姻就是一个房子里住着两个人。外面的诱惑,就像时不时袭来的飓风和暴雨。有些不坚固的婚姻,如茅草屋,轻轻一吹就倒。有些则坚固如磐石,纹丝不动。但也有的婚姻,则是在风雨中飘摇,欲倒不倒。  在风雨过后,夫妻两人都有修葺加固婚姻之屋的责任。但很多人,却选择争吵,忘记重新盖上瓦片,更换横梁,久而久之,房子年久失修,终有一天将会彻底倒塌。  不同于其他女人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天津女白领米杨面对帅气
期刊
80后女生黄凯莉曾经是个“做得了项目,搞不定男人”的大龄女青年,因为朋友的一句无心调侃,她立下赌约:“誓要在30天内找到真爱!”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居然做到了!30天以后,黄凯莉不光告别了“单身狗”的身份,还因为这30天的努力点亮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最不靠谱的赌约  出生于80年代的黄凯莉是个典型的80后,个性中虽然有点叛逆因子,但骨子里还是个非常传统的姑娘。她从小就认定了一条传统的人生道路:好
期刊
2015年6月13日,重庆一所大学发生了一起血案:该校两位年轻有为的副教授、博士竟然大打出手,其中一个当即昏死过去。经查,这是一起由争风吃醋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人不仅是同事,而且还是博士时的同窗,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要置多年的友情不顾,竟然痛下杀手呢?  教授多情,兄弟反目  今年26岁的王明明是重庆南坪人,容貌秀美,开朗大方。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母校重庆的一所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