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露》看吉本芭娜娜文学中的超现实体验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甘露》一文中所展现的超现实的梦境、诡异的超能力现象、游走的幽灵三个方面,探究吉本芭娜娜小说中的超现实元素,体会小说中现实与异界的完美转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中治愈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超现实;梦境;超能力
  吉本芭娜娜作为当今日本文坛最著名的女作家,作品连续名列销售榜首。随着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不断被译成世界各地的语言销往海内外,她不仅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国外也被授予很高的评价。吉本芭娜娜系列作品不仅拥有浓厚的治愈色彩,还带给读者超现实空间的刺激体验。《甘露》作为吉本芭娜娜创作史上的一部标志性的作品,是吉本芭娜娜的集大成之作,也预示着第一期吉本芭娜娜作品的结束。本文主要围绕《甘露》中超现实空间中神秘的梦境、诡异的超能力现象、游走的幽灵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超现实体验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吉本芭娜娜文学治愈性主题的理解。
  超现实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随后迅速席卷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盛行于欧洲。然而经历半个世纪之后,却逐渐消逝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虽然超现实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它的影响确是深远的。许多作家不断的将超现实主义中的创作技巧和特色融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并形成了具有超现实性质的文学作品。1924年,布雷东曾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明确的指出“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它是思想的照实记录,没有丝毫理智的控制,摆脱了任何美学或者伦理的成见。”[1]很显然,这里的超现实是对理性的反对,它向往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强调本能的非理性的表现,关注个体自我的想象。超现实主义体现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超自然的梦境、神秘现象、潜意识等,然而在这些描写的背后所具有的意义却是直接指向现实的。作家往往借助超现实空间的描绘,得以在更广阔深邃的意义上体现自己创作的主题。吉本芭娜娜小说中体现的创作特点与西欧的超现实文学极为相似,但却是融合了本民特点之后现实出有异于西欧超现实文学的地方。其小说作品中梦境、超能力等的描写,不仅是超现实创作共有的特点,更是吉本芭娜娜文学创作中对小说空间的超现实构造,吉本芭娜娜小说并不是建立在孤独的超现实空间中,而是体现着超现实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相互交错、渗透,形成了独具芭娜娜文学风格的超现实元素。
  一、超现实的梦境
  自古以来,人们除了把梦境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体现,还赋予其超现实的意蕴,经常被看做是现实与异界的接触空间。吉本芭娜娜的《甘露》中,挨压子说:“我经常会这样,梦见快要交上朋友的人。……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下午机场见面,于是我跑到机场去接他。那时我和他素不相识,也没见过面。我到了机场,他一眼就认出我是他梦中见过的人。”[2]这样具有预知性的梦境,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确实给予读者心底一种强有力的震撼。
  其实文学作品中梦境往往蕴含了作者自己的意图。梦境中被告知的内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小说中人物生活的世界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吉本芭娜娜细腻的笔触总能把两个迥异的空间完美的拼合在一起,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对于超现实梦境的成功描述也必然以現实世界为基础,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梦境的出现,扩大了作者创作的叙事空间,而且梦境的诡谲特色也给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营造出朦胧的幻境空间。梦境是一种没有逻辑可言的存在空间,作者常用或象征或隐喻的手法暗示情节的发展。吉本芭娜娜笔下对梦境预见性的真实叙述,把读者送入一个超现实的梦境空间,带给读者刺激的超现实体验。而且主人公在神秘梦境中被预先告知发生的事情,以特有的异界空间的形式隐藏起来继续保持着小说的未知性。这种似是而非的朦胧境界,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是吉本芭娜娜作品受到追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诡异的超能力现象
  一般认为超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认识上的超能力现象,一种是意念直接作用于外界环境的超能力现象。《甘露》中由男可以预知飞机失事,可以通过人的眼睛透视其心理活动,还能通过睡梦灵魂出窍寻找姐姐朔美;挨压子拥有神奇的嗓音,可以为死去的亡灵唱歌,做祭奠,能够提前预知自己将要结识的朋友。吉本芭娜娜将超现实的能力赋予小说人物身上进而展现的奇异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吉本芭娜娜把自己的想象注入小说中创造的人物身上,其实是一种用看似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笔触展现现实世界的本质的创作手法。芭娜娜用自己构筑的空间,紧扣当代青年一代空虚落寞的心弦,带他们在这个奇异的世界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救赎与解脱。正如周先慎先生说得那样:“文学要反应生活本质的真实,这就是艺术上所谓的神似。作家不可以拘泥于、甚至完全违背生活的外在形式,但是通过这种看似有悖于事实的荒诞形式,所表现出的实质或者说内在的精神确实完全现实的,这就在艺术上达到了更高的真实。”[3]芭娜娜的小说在创造中就很好的实现了现实与空间之间的转化,以看似荒诞的形式映射出作家的意图。
  三、游走的幽灵
  芭娜娜的小说中超现实的另一个特写就是幽灵。幽灵是指“人死后,由于对现世的眷恋或仇恨,无法成佛、无法去往净土的灵魂以其生前的姿态或声音,出现在与其生前有恩怨的人面前‘超自然’形象。”[4]《甘露》中朔美在塞班岛结识了具有奇异功能的挨压子,她美妙的歌声能够将大海中沉睡的亡灵聚集过来。由于历史战争的原因,这里飘荡着无数日本人的灵魂,他们四处游走,塞班岛俨然已成为了一个异界。“在丛林里,在大海中,在海滩上,飘荡着无数以前死在这里的日本人的幽灵,有几万之多。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5]这些幽灵能够从挨压子的歌声中受到慰藉,也能依附于活人的身体之上。芭娜娜小说中幽灵的出现,给故事情节增添了一抹色彩。它们来自活在现实社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异界,它们是活在与我们重叠的空间的他者。
  芭娜娜的想象是灵活的、丰富多彩的,虽然死亡在她的小说中占据很大的主题,但是她的作品并不局限于此,连幽灵都可以以其拥有的姿态与活着的人交流。芭娜娜借助挨压子的特异功能,将异界和现实世界天衣无缝的连接在了一起。这些幽灵就存在于普通环境的周围、小伙伴的身边,读者在这种营造的空间氛围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幽灵的存在世界。由男曾在梦中梦见姐姐真由的幽灵,姐姐让由男转告自己对朔美的感谢,并传达了父亲对于朔美的期望,还告诫由男不要想自己一样早早离开人世,要学会慢慢品尝人生。在这里真由的幽灵完成了异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她告诫由男好好活着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读者传达着生的意念。芭娜娜的小说就是这样,她没有让青年一代头痛的说教叙述,而是在平缓的书写着不起眼的小故事,却往往能在细微之处进入读者内心,紧扣他们的内心,给出善意的提醒。
  周阅曾在其著作《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中对吉本芭娜娜小说中对于超能力的写作倾向做了如下三点总结:芭娜娜的成长经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日本社会焦虑不安的整体状况[6]笔者本人在这里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超能力的叙述描写是吉本芭娜娜细腻的感性和灵敏的感官对日常事物的捕捉,并通过文学艺术手法的渲染体现在作品中的。读芭娜娜的文学作品,畅游在她笔下的超现实空间中,读者获得的不仅是充满刺激趣味的超现实体验,还有精神同异界的融入,并以此来派遣内心的焦虑,达到心灵的治愈。
  参考文献:
  [1]C.W.E.比格贝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第42页.
  [2]吉本芭娜娜.甘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221~222页.
  [3]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81页.
  [4]浅井了意.人体之迷[M].岩波书店,2001.第91页.
  [5]吉本芭娜娜.甘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198页.
  [6]周阅.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许凌薇,大连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阅读受到了冲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也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阅读应该结合新技术、新手段,走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语文;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对于中职语文教學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着眼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期刊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新晋辅导员,无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思考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本文从大学新晋辅导员的视角,浅谈了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学生工作  从迎新报道到学生军训,从军训结束到正式上课,从刚开始的班会辅导到后来成为孩子们心中真正的老师,这一路陪伴,每一幕都记忆深刻。记得刚入
期刊
摘 要:在国学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本文以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文章指出,根据顺应理论,小学英语教学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和交际者的语言能力,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三层面,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仅仅靠国家要求的课程,是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需要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以沈阳市杏坛小学高年部为例,探讨了学校课外活动的类型、实施与意义,为其他学校更好地开展课外活动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外活动;班本课;杏坛小学  一、杏坛小学的概述  杏坛小学是沈阳市大东区首屈一指的小学,杏坛小学教育观是将
期刊
摘 要: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们同时要求每个人都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辨别能力、批判能力,但并不要求每个人都会写诗写小说,都得成为作家。”但是,处理日常生活的文章,则是受到教育的人每天都要写,每天都要看,一个例外也没有。所以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摆脱命题的束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学习作文。  关键词:学生写作;求异作文;读写结合  一、提倡作中求异
期刊
摘 要: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在其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通过塑造三种类型化的角色,表达他所信奉的自然人性与自然道德,彰显他对当时英国社会道德改良运动的热忱。同时,作为土地贵族阶层的代表,这种扬善举德的自然道德观背后隐藏着作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惟血统论和等级观念。  关键词:《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自然人性;自然道德;类型化人物  1740年英国感伤派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出
期刊
摘 要:中国的歌剧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背景,牢牢扎根于中国的土壤,通过音乐家们的创作和改编后形成别具一格和百唱不厌的歌剧艺术。在演唱歌剧时,演唱者一定要熟知歌剧的创作背景,并详尽的了解歌剧创作、旋律及语言上的音乐特点,对剧中人物加以精准的塑造,将演唱与感情技巧融合,再根据旋律的起伏对剧情予以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歌剧;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洪湖赤卫队》;韩英  一、创作背景  此歌剧选自民族歌剧
期刊
摘 要: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8日,受云南省水彩艺委会邀请,我和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毅柳先生,中南大学艺术学院主任燕杰先生,以及来自全国其它省市的艺术家,一共8人在美丽的云南进行了为期9天的文化考察和写生活动。  关键词:云南;艺术;文化考察  受学院领导的重托,我此行的目的有三个:一,考察云南边疆地区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二,进行水彩画的写生与创作;三,在云南省普
期刊
摘 要:“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党媒的“标配”。党媒客户端应如何运营?有哪些经验与问题……在当前传统媒体步履维艰的行业形势下,《蒙自》作为蒙自市的地方党报,不仅要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也在努力寻找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媒体转型的路径。  关键词:移动媒体;党媒;运营;传播  从2016年11月今日蒙自手机客户端着手筹备,2017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今日蒙自”手机APP客户端迈出了坚实
期刊
摘 要:地质公园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旨在保护和增强地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区的价值。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及其环境;促进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指标的应用,从而的得出舒适度、优美性、安全性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通过对这3个指标的评价,突出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