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因内容重复引起的学习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目标无法从侧重人文素质教育转向侧重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语言应用能力教育。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不仅要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和一般阅读与交际能力,还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以满足将来工作中适应不断变化形势的能力需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出发,立足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大学外语教学实际情况,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创新;发展
一、独立院校大学外语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构成
长城学院外语系的教师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院校自己招聘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他们是独立学院的主体,他们年轻有活力,有一些老教师身上没有的激情。但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部分是外聘兼职教师,他们的加入给外语教学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外聘教师与独立院校不存在雇佣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会影响到他们自身发展,因而他们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强的责任心,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种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成果
长城学院外语系教学成果斐然,外语系专业学科带头人张现彬教授主编出版多部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外语系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指导学生在全国英语比赛中多次获奖。在获得这些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积极性,学术论著少;学生学习兴趣低,四级通过率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等问题。
二、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特色和创新
(一)创新课程体系
2012年,长城学院对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次采用分级教学理念,新生入学时根据高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类,成绩排名在前30%的学生为A类,其余70%为B类。授课教师针对A、B类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A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为:综合1+综合2+综合3+综合4+英语提高课程;B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为:预备级+综合1+综合2+综合3+综合4。课程设置强调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每周4节读写课和1节听力课,极不利于知识的技能转化。长城学院外语系强调的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每学期的总课时为280学时,用于读写译教学、听说教学、学生自主上机学习时间比分别为3:1:2。另外,在原有的每周1课时听说课程的基础上,又针对四级考试增加开设32课时听力训练课,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贯彻大班授课与小班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光盘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读写译课程大班授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集中讲解与小班加强听说训练、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新建的英语语言学科网络平台,实现校园网下的教、学、考、管、练、评、研的一体化外语环境,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确保自主学习效果。计算机平台对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有详实的记载,教师随时查看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面授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每学期增加单元考试和期末口语测试,及时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听说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学生网上约考,实现教考分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管理和质量监控。
三、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思路
(一)教师的培养发展
教师队伍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学院应通过多手段、多途径,建设起一支语种符合教学需要、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思想和意志品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第一,录用高水平的应往届英语专业硕士及博士毕业生,补充教师数量的不足。第二,引进和招聘高职称、高学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解决高层次师资偏少的状况。第三,培训、培养现有教师,普遍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第四,建设一支质量过硬,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精选跟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根据专业特点和对英语的不同要求,在教材选择上,注重浅显性、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提倡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注意文化导入,多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良好积极的英语学习情绪。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
首先,教学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次,应该鼓励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交流、实验案例等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再次,逐步完善学分制下的考核机制,通过听课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研室定期活动等制度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教师能专注于教学, 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学工作中。最后,教务处、教学秘书应该主动掌握、分析和处理教学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反馈, 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来服务于教学活动,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年第2期
[2]蔡基刚. 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 外国语,2010年11月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创新;发展
一、独立院校大学外语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构成
长城学院外语系的教师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院校自己招聘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他们是独立学院的主体,他们年轻有活力,有一些老教师身上没有的激情。但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部分是外聘兼职教师,他们的加入给外语教学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外聘教师与独立院校不存在雇佣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会影响到他们自身发展,因而他们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强的责任心,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种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成果
长城学院外语系教学成果斐然,外语系专业学科带头人张现彬教授主编出版多部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外语系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指导学生在全国英语比赛中多次获奖。在获得这些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积极性,学术论著少;学生学习兴趣低,四级通过率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等问题。
二、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特色和创新
(一)创新课程体系
2012年,长城学院对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次采用分级教学理念,新生入学时根据高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类,成绩排名在前30%的学生为A类,其余70%为B类。授课教师针对A、B类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A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为:综合1+综合2+综合3+综合4+英语提高课程;B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为:预备级+综合1+综合2+综合3+综合4。课程设置强调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每周4节读写课和1节听力课,极不利于知识的技能转化。长城学院外语系强调的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每学期的总课时为280学时,用于读写译教学、听说教学、学生自主上机学习时间比分别为3:1:2。另外,在原有的每周1课时听说课程的基础上,又针对四级考试增加开设32课时听力训练课,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贯彻大班授课与小班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光盘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读写译课程大班授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集中讲解与小班加强听说训练、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新建的英语语言学科网络平台,实现校园网下的教、学、考、管、练、评、研的一体化外语环境,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确保自主学习效果。计算机平台对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有详实的记载,教师随时查看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面授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每学期增加单元考试和期末口语测试,及时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听说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学生网上约考,实现教考分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管理和质量监控。
三、独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思路
(一)教师的培养发展
教师队伍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学院应通过多手段、多途径,建设起一支语种符合教学需要、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思想和意志品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第一,录用高水平的应往届英语专业硕士及博士毕业生,补充教师数量的不足。第二,引进和招聘高职称、高学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解决高层次师资偏少的状况。第三,培训、培养现有教师,普遍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第四,建设一支质量过硬,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精选跟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根据专业特点和对英语的不同要求,在教材选择上,注重浅显性、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提倡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注意文化导入,多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良好积极的英语学习情绪。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
首先,教学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次,应该鼓励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交流、实验案例等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再次,逐步完善学分制下的考核机制,通过听课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研室定期活动等制度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教师能专注于教学, 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学工作中。最后,教务处、教学秘书应该主动掌握、分析和处理教学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反馈, 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来服务于教学活动,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年第2期
[2]蔡基刚. 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 外国语,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