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象积累——培养能力;多听多唱——情感体验;加强记忆——发展内涵;音乐活动——想象空间;生活音乐——沟通无限。从以上五个方面,谈了音乐教学如何带给学生快乐。
音乐教学 学生 快乐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在音乐教师的岗位上已经有15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们真正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他们学习音乐才会快乐起来。
一、表象积累——培养能力
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唱歌曲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的表象积累。音乐的表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音乐的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比如,我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不仅要让学生们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而感受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唱中和声的效果等。上音乐课时经常这样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各种音乐作品。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课内外的音乐素材,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在我的欣赏课《保卫黄河》中,除了让学生去欣赏合唱曲,还让学生了解冼星海、光未然的简历,我又讲诉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和周总理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等。在新课标中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百余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种作品表象积累,带给学生学会知识的快乐。
二、多听多唱——情感体验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烈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教唱《母亲》这首歌曲,很快的学生就学会了歌曲,我就给他们讲了个既动人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学生们默默无语地聆听着并深深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我放响了《烛光里的妈妈》,那深情的歌声、真挚的情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深处,我让学生们说出了心里的感受:“妈妈的爱好像空气一样,每天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把她忽视了,时间在流逝,我们的妈妈在慢慢变老,好像奉献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应该好好听妈妈的话,长大后回报我最亲爱的妈妈”学生说完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但是他们明白了应该回报伟大母亲那无私的爱。
心灵深入的触动,带给学生感动的快乐。
三、加强记忆——发展内涵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背唱学过的歌曲、复诉欣赏作品的资料,告诉他们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学生深受启迪,纷纷积极主动的去记忆歌词及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便可以真正的掌握音乐知识了。加强记忆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模唱旋律、默读乐谱、反复欣赏等方式训练内心音乐感。
加强记忆,带给学生成就的快乐。
四、音乐活动——想象空间
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也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的展开,引导他们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询知识的空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经过我的问卷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尤其喜欢课外流行歌曲,我就抓住了他们的心理“投其所好”,经常选取一些课外的歌曲来充实课堂,在教授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时,我让他们以本课歌曲为主线,去创作自编自演的小话剧,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他们写出了“快乐”的小剧本,他们兴致勃勃的扮演人物:嫦娥、后羿、王菲等,表演了有故事情节的小话剧并表演唱《但愿人长久》,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想象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把跨世纪的人物,通过自己创作的幽默故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音乐与活动真正沟通起来了。
自由创编,带给学生想象的快乐。
五、生活音乐——沟通无限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也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比如,我在教学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时,整个歌曲特点是兴奋、昂扬、热情,歌曲第一段是彝族的译音;第二、三段是汉语歌词,在课堂上学生用彝族译音唱歌非常感兴趣,学习欲望强烈,我就让学生用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来歌唱,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贴近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想一想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让这种愉快的心情融入到歌曲中来,让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充足的给予他们教学的空间,让音乐与生活沟通无极限。
生活中的艺术,带给学生热爱生活的快乐
总之,新型的音乐老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原则、合作的方式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带给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我们要把音乐课堂当成开发自我潜能、培养音乐人才的平台,当成发展民族音乐、播种民族希望的沃土。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请相信: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音乐教学 学生 快乐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在音乐教师的岗位上已经有15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们真正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他们学习音乐才会快乐起来。
一、表象积累——培养能力
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唱歌曲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的表象积累。音乐的表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音乐的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比如,我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不仅要让学生们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而感受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唱中和声的效果等。上音乐课时经常这样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各种音乐作品。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课内外的音乐素材,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在我的欣赏课《保卫黄河》中,除了让学生去欣赏合唱曲,还让学生了解冼星海、光未然的简历,我又讲诉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和周总理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等。在新课标中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百余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种作品表象积累,带给学生学会知识的快乐。
二、多听多唱——情感体验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烈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教唱《母亲》这首歌曲,很快的学生就学会了歌曲,我就给他们讲了个既动人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学生们默默无语地聆听着并深深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我放响了《烛光里的妈妈》,那深情的歌声、真挚的情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深处,我让学生们说出了心里的感受:“妈妈的爱好像空气一样,每天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把她忽视了,时间在流逝,我们的妈妈在慢慢变老,好像奉献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应该好好听妈妈的话,长大后回报我最亲爱的妈妈”学生说完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但是他们明白了应该回报伟大母亲那无私的爱。
心灵深入的触动,带给学生感动的快乐。
三、加强记忆——发展内涵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背唱学过的歌曲、复诉欣赏作品的资料,告诉他们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学生深受启迪,纷纷积极主动的去记忆歌词及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便可以真正的掌握音乐知识了。加强记忆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模唱旋律、默读乐谱、反复欣赏等方式训练内心音乐感。
加强记忆,带给学生成就的快乐。
四、音乐活动——想象空间
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也最能体现人的个性。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的展开,引导他们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询知识的空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经过我的问卷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尤其喜欢课外流行歌曲,我就抓住了他们的心理“投其所好”,经常选取一些课外的歌曲来充实课堂,在教授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时,我让他们以本课歌曲为主线,去创作自编自演的小话剧,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他们写出了“快乐”的小剧本,他们兴致勃勃的扮演人物:嫦娥、后羿、王菲等,表演了有故事情节的小话剧并表演唱《但愿人长久》,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想象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把跨世纪的人物,通过自己创作的幽默故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音乐与活动真正沟通起来了。
自由创编,带给学生想象的快乐。
五、生活音乐——沟通无限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也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比如,我在教学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时,整个歌曲特点是兴奋、昂扬、热情,歌曲第一段是彝族的译音;第二、三段是汉语歌词,在课堂上学生用彝族译音唱歌非常感兴趣,学习欲望强烈,我就让学生用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来歌唱,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贴近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想一想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让这种愉快的心情融入到歌曲中来,让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充足的给予他们教学的空间,让音乐与生活沟通无极限。
生活中的艺术,带给学生热爱生活的快乐
总之,新型的音乐老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原则、合作的方式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带给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我们要把音乐课堂当成开发自我潜能、培养音乐人才的平台,当成发展民族音乐、播种民族希望的沃土。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请相信:成功之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