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教学逐渐淡化,致使很多学生不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而在修改病句专题知识的学习中,却渗透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就产生了矛盾。本文旨在从讲解病句是什么、怎么辨、怎么改三个方面的知识技巧,来帮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中所蕴含的语法知识。
【关键词】修改病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文教学
高考《语文说明》中要求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涉及语法与逻辑两个方面的病句。但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被严重淡化甚至取消,致使学生不了解语法,病句百出。把提高语言水平的希望寄托在难以捉摸和操作的“习得”、“语感”、“语境”之上,有识之士无不深以为忧。语法知识虽然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但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必要掌握字、词、短语、句子等基本的语法知识。因此,在修改病句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教的问题,如何解决高考要求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一、病句是什么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新课程改革前后,修改病句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上也是从未缺席的,可见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修改病句,首先要看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病句。病句的种类是数不清的,但最常见的大约有八类:第一类是搭配不当;第二类是成分残缺;第三类是重复多余;第四类是语序不当;第五类是句式杂糅;第六类是句意歧义;第七类是不合事理;第八类是用词不当。
二、病句怎么辨
修改病句应首先检查毛病在哪里,然后再加以修改。就跟治病一般,要查出病症所在,而后对症下药。由此看来,修改病句的第一步是检查毛病的所在。
怎样辨析病句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审读法
就是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就要仔细分析判断,查清别扭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
后来,弗莱明对泥土中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找到了消灭葡萄球菌的青霉素。
读一下上面的句子,就不难发现,读到“对泥土中”这儿时,一定会觉得别扭,毛病正在这里。因为只有“从……中”或“在……中”这样的格式,没有“对……中”这样的格式。找到了别扭的原因,就可以修改了。把“中”去掉,读起来不别扭了,这就证明修改好了。
(二)类比法
当对是不是病句拿不准时,通过类比的方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如:
①任何困难也挡不住英雄的红军。
“英雄的红军”对不对呢?因为“英雄的工人”,“英雄的农民”,“英雄的侦察员”,都不妥,所以“英雄的红军”也不妥,应把“英雄”改为“英勇”。
②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埋头苦干,不愿做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
“浓厚的虚荣心”,对不对呢?由于“浓厚的上进心”、“浓厚的爱国心”都不行,可见“浓厚的虚荣心”也不行。“虚荣心”只能说“有没有”、“强不强”,不能说“浓厚不浓厚”。所以应把“浓厚”改为“很强”。
(三)语法分析法
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按语法规则组成的。不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就是病句。因此,划分句子成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检查出这一类的病句,如成分残缺、成分位置不当、结构混乱等。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这个句子不容易看出毛病在哪里。进行语法分析就能检查出毛病来。主语“资源卫星”的谓语动词是“完成”,“完成”的宾语从逻辑上看是“事情”。这样一检查,可知“完成事情”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做完”。
(四)分句关系分析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分句位置不当、错用或少用关联词语、前言不搭后语等三种复句方面的毛病,因为这三种病句都涉及到分句间的关系问题。
(五)逻辑分析法
一个病句如果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那就要从逻辑上分析这个句子在使用概念(用词)、进行推理或判断时,是否合乎事理或情理。
三、病句怎么改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一定要做到:原句有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修改得再通顺,也是不合适的。例如“一九七六年十月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这个病句,有的人改为“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句子虽然改得没有毛病了,但却增添了原句中本来没有的意思,所以改得不算好;若是把“日子”改为“岁月”就恰当了。又如“这篇文章的见解和内容很丰富。”这个病句,有人改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语病虽然没有了,但原句的意思却被删掉了一部分;如果改为“这篇文章的见解很新颖,内容很丰富。”就合乎要求了。
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各种不同病句的语病该如何修改做详细分析。
(一)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
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
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开端”改为“基础”。
③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 ④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被”,应该为“使”“让”等。
(二)成分残缺
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删去“经过”或“使”。
②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缺谓语,删去“使”。
③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缺宾语,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
④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缺必要的限制语,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三)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楚,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语法成分重复、语意堆砌。例如:
①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语意堆砌,删掉“最多”或“不超过”。
②“美尔雅”牌西服,无论在款式、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堪称全国一流。
句中“堪”的意思就是“可、能”,所以“可”字重复多余,必须删去。
(四)语序不当
这类语病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词语的前后排列顺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内容要对调,可改为“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②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西博盛会”与“精彩纷呈”交换位置。
③他受到了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地同他交谈”。
④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把“销售、使用、生产”改为“生产、销售、使用”。
⑤人这一生不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
将“不如意”和“遇到”调换位置。
(五)句式杂糅
这类语病是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全国第13届青歌赛,有我州两名歌手加盟的“土苗兄妹组合”夺得了原生态唱法金奖。
把“全国第13届青歌赛”改为“在全国第13届青歌赛上”。
②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
③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删掉“和法律工作者”。
(六)句意歧义
句意歧义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语意错误。应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
(七)不合事理
这类语病在表达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例如:
①十七大开幕的当天。安徽小岗村、福建洪田村的村民们通过电视分别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
句中的“分别”放的位置不当,应提到“通过”前面。
②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句中“近400多万”,应删去“近”或删去“多”。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④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
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重大的战略决策。
(八)用词不当
这类语病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①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己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词性使用不当,将“限制”改为“控制”或“调控”。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控诉”改为“揭露”。
病句种类较多,对修改病句这类题型的学习,应从理解入手,掌握方法和原则,明确知识点,下手做题时便会显得得心应手,不要追求题海战术,掌握方法理解地去做比不明所以机械地做要事半功倍。
四、结语
在学习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检查语病还是修改病句,都时刻渗透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修改病句的解题思路,即首先要读懂原句,弄清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要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句子在表达上的毛病,弄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再次,要针对病因,对病句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加以掌握,毕竟修改病句在中高考中的出题目的不只是解题得分,还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将其投入到阅读、写作等运用中去,只有明确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修改病句的真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语”字。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关键词】修改病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文教学
高考《语文说明》中要求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涉及语法与逻辑两个方面的病句。但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被严重淡化甚至取消,致使学生不了解语法,病句百出。把提高语言水平的希望寄托在难以捉摸和操作的“习得”、“语感”、“语境”之上,有识之士无不深以为忧。语法知识虽然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但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必要掌握字、词、短语、句子等基本的语法知识。因此,在修改病句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教的问题,如何解决高考要求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一、病句是什么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新课程改革前后,修改病句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上也是从未缺席的,可见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修改病句,首先要看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病句。病句的种类是数不清的,但最常见的大约有八类:第一类是搭配不当;第二类是成分残缺;第三类是重复多余;第四类是语序不当;第五类是句式杂糅;第六类是句意歧义;第七类是不合事理;第八类是用词不当。
二、病句怎么辨
修改病句应首先检查毛病在哪里,然后再加以修改。就跟治病一般,要查出病症所在,而后对症下药。由此看来,修改病句的第一步是检查毛病的所在。
怎样辨析病句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审读法
就是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就要仔细分析判断,查清别扭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
后来,弗莱明对泥土中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找到了消灭葡萄球菌的青霉素。
读一下上面的句子,就不难发现,读到“对泥土中”这儿时,一定会觉得别扭,毛病正在这里。因为只有“从……中”或“在……中”这样的格式,没有“对……中”这样的格式。找到了别扭的原因,就可以修改了。把“中”去掉,读起来不别扭了,这就证明修改好了。
(二)类比法
当对是不是病句拿不准时,通过类比的方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如:
①任何困难也挡不住英雄的红军。
“英雄的红军”对不对呢?因为“英雄的工人”,“英雄的农民”,“英雄的侦察员”,都不妥,所以“英雄的红军”也不妥,应把“英雄”改为“英勇”。
②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埋头苦干,不愿做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
“浓厚的虚荣心”,对不对呢?由于“浓厚的上进心”、“浓厚的爱国心”都不行,可见“浓厚的虚荣心”也不行。“虚荣心”只能说“有没有”、“强不强”,不能说“浓厚不浓厚”。所以应把“浓厚”改为“很强”。
(三)语法分析法
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按语法规则组成的。不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就是病句。因此,划分句子成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检查出这一类的病句,如成分残缺、成分位置不当、结构混乱等。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这个句子不容易看出毛病在哪里。进行语法分析就能检查出毛病来。主语“资源卫星”的谓语动词是“完成”,“完成”的宾语从逻辑上看是“事情”。这样一检查,可知“完成事情”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做完”。
(四)分句关系分析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分句位置不当、错用或少用关联词语、前言不搭后语等三种复句方面的毛病,因为这三种病句都涉及到分句间的关系问题。
(五)逻辑分析法
一个病句如果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那就要从逻辑上分析这个句子在使用概念(用词)、进行推理或判断时,是否合乎事理或情理。
三、病句怎么改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一定要做到:原句有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修改得再通顺,也是不合适的。例如“一九七六年十月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这个病句,有的人改为“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句子虽然改得没有毛病了,但却增添了原句中本来没有的意思,所以改得不算好;若是把“日子”改为“岁月”就恰当了。又如“这篇文章的见解和内容很丰富。”这个病句,有人改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语病虽然没有了,但原句的意思却被删掉了一部分;如果改为“这篇文章的见解很新颖,内容很丰富。”就合乎要求了。
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各种不同病句的语病该如何修改做详细分析。
(一)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
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
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开端”改为“基础”。
③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 ④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被”,应该为“使”“让”等。
(二)成分残缺
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删去“经过”或“使”。
②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缺谓语,删去“使”。
③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缺宾语,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
④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缺必要的限制语,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三)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楚,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语法成分重复、语意堆砌。例如:
①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语意堆砌,删掉“最多”或“不超过”。
②“美尔雅”牌西服,无论在款式、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堪称全国一流。
句中“堪”的意思就是“可、能”,所以“可”字重复多余,必须删去。
(四)语序不当
这类语病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词语的前后排列顺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内容要对调,可改为“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②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西博盛会”与“精彩纷呈”交换位置。
③他受到了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地同他交谈”。
④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把“销售、使用、生产”改为“生产、销售、使用”。
⑤人这一生不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
将“不如意”和“遇到”调换位置。
(五)句式杂糅
这类语病是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全国第13届青歌赛,有我州两名歌手加盟的“土苗兄妹组合”夺得了原生态唱法金奖。
把“全国第13届青歌赛”改为“在全国第13届青歌赛上”。
②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
③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删掉“和法律工作者”。
(六)句意歧义
句意歧义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语意错误。应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
(七)不合事理
这类语病在表达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例如:
①十七大开幕的当天。安徽小岗村、福建洪田村的村民们通过电视分别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
句中的“分别”放的位置不当,应提到“通过”前面。
②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句中“近400多万”,应删去“近”或删去“多”。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④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
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重大的战略决策。
(八)用词不当
这类语病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①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己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词性使用不当,将“限制”改为“控制”或“调控”。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控诉”改为“揭露”。
病句种类较多,对修改病句这类题型的学习,应从理解入手,掌握方法和原则,明确知识点,下手做题时便会显得得心应手,不要追求题海战术,掌握方法理解地去做比不明所以机械地做要事半功倍。
四、结语
在学习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检查语病还是修改病句,都时刻渗透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修改病句的解题思路,即首先要读懂原句,弄清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要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句子在表达上的毛病,弄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再次,要针对病因,对病句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加以掌握,毕竟修改病句在中高考中的出题目的不只是解题得分,还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将其投入到阅读、写作等运用中去,只有明确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修改病句的真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语”字。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