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验室分散重复的建设格局、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机制、“少而不精”的管理队伍,直接造成了当下高校实验室精密、贵重、先进的仪器设备低效运行乃至无效运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高校应当统一规划、调整实验室建设格局,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购置、维护、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少而精”的设备管理队伍,切实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作者简介:胡雪梅(1963-),女,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高级实验师;赵举忠(1980-),男,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46-02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外延扩张”步入“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随着近年高校办学经费的增加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新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进实验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不容乐观。
  一、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低效无效运转及其成因
  对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尤其是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突击新建的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普遍偏低,有些贵重先进的仪器设备虽已购置数年,如今却依然包装未开,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造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长期低效运行乃至无效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分散重复的实验室建设格局
  当下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与维护,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即以各院(系)课程开设的需要建设,建成后的实验室直接隶属于各院(系),仪器设备则由院(系)申请,学校划拨专项经费购置,后由各院(系)相关的教研室或课题组使用。这种建设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首先,一方面由于实验室建设是由学校投资、院(系)管理使用,因而各院(系)盲目攀比,千方百计申请建设,导致实验室建设过度分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各院(系)建设的实验室功能单一,效益低下。其次,有的院(系)在实验室建设上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有的无视学科梯队建设,为某一个人的科研方向就申请建设一个实验室,不惜重金购置先进昂贵的仪器设备,这样大仅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益,甚至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体制
  当前许多高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上,无论是管理手段还是管理体制都相对落后,跟不上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潮流,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从管理手段上看,不少高校虽然对实验室设备采取了微机化管理,但依然是粗放式、低层次的管理,其功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设备的存档、新进设备的登记、外借设备和报废设备的备案;有的高校时至今日仍未建立覆盖全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网络,无力对分散于各院(系)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宏观监控。
  从管理体制上看,实验室实施的是院(系)管理,而一个院(系)开设的实验课毕竟有限;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较少,大的科研课题更少,科研任务严重不足,致使设备的应用范围非常狭小,设备本身固有的许多功能难以开发,更无法有效地利用。即便这样,各院(系)都不愿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造成了尖端、昂贵、多功能的设备无法扩展和惠及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实验领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益。
  3.“少而不精”的管理队伍
  由于实验室建设分散、各院(系)“各自为政”,导致无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对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目前院(系)实验室一般只配备1~2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而这些管理人员大致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照顾本校教职工子女就业安排进设备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学校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将其配偶安置进设备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三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最初几年,为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从本校本科毕业生中选留的少数管理人员。
  从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通过前两条途径进入实验室管理队伍的人员,其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多数是通过上函授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且不少人的专业与实验无关;从本科生选留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对口,但由于长期缺乏培训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许多人至今依然是学士学位,这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早已“硕士化”,并且正在向“博士化”迈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项调查显示,在“你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适应这份工作”这一选项中,选择“很适应”的管理人员仅占11.2%;“基本适应”的管理人员占45.6%;“不太适应”的管理人员占29.3%;“完全不适应”的管理人员占13.9%。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缺乏培训提高的机会,直接导致了管理队伍的参差不齐、“少而不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设备效益的发挥。
  二、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对策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质上就是提高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高校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改变实验室仪器设备低效、无效运转的局面。
  全面调整和优化实验室建设格局。在科技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当坚决摒弃“小而全”的小农意识,彻底打破传统的院(系)管理、分散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壁垒,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格局进行统一设计,实施全面调整、优化组合,努力构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验室大平台。为此,学校应当成立专门机构——“实验管理中心”,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校实验管理中心可从三个层次对全校的实验室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综合调整。第一个层次是建设校级乃至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全校相关学科重大课题攻关、重大项目突破、重点学科建设、博士生培养打造一个可靠的战略性平台;第二个层次是组建高水平、开放式的学校“实验教学中心”,为骨干教师的科研和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与科研服务;第三个层次是整合相关院(系)力量,建设全校性的面积大、设备足、功能全的“基础实验室”,为完成不同学科低年级学生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设备购置维护机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要发挥最佳的效益,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1.要完善设备购置机制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尤其是先进的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必须经过相关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反复严密的论证。在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充分考量四大因素:一是设备购置的资金因素,力求量力而购;二是相关学科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实验因素,力求综合利用;三是设备性能因素,力求先进;四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科研梯队因素,力求可持续应用。同时,实验室设备的采购程序必须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商家提供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售后服务。
  2.要建立和完善设备保养维护机制
  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再好的仪器设备如果缺乏管理人员的细心保养和精心维护,也无法正常发挥其应用的效益,甚至会大大缩短寿命,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为此,学校要采取有利措施,唤醒和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敬业意识,高度重视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养;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商家联系咨询,重大问题的处理应当由商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处理,避免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而加重仪器损毁,人为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建设一支“少而精”的管理队伍
  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是提高设备效益的关键。鉴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现状,高校应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1.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机制
  高校应当抓住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希望进入高校工作的有利时机,积极从硕士研究生中选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并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确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要完善培训机制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当鼓励和激励实验管理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学历层次;要采取校内校外结合、长期短期结合、脱产在职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在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施培训、轮训,并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将培训和轮训的重点放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功能开发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3.要完善激励机制
  针对当下设备管理队伍人心不稳、成就感不高、职业倦怠蔓延的现状,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荣誉感:要在职称评审计划单列的基础上,再给予政策性的倾斜;要在各项评优评奖中实施名额单列,不得挪用;对于勤勤恳恳管理,兢兢业业维护,延长了设备寿命,提高了使用效益的管理人员,学校应当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奖励;应重视团队建设,凝聚力量,选择方向,组织设备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尤其要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岗位,钻研精通业务,在开发设备功能、为教学科研服务上下工夫;应完善科研“利益分配”机制。管理人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在成果署名、经费使用上应当有所体现,尊重其劳动价值。
  总之,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雪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9).
  [2]安连荣,张洪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3).
  [3]孟捷.谈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投资效益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5).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基地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机制;总结了该专业在实施了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后取得的效果,并针对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罗朝祥(1962-),男,湖北钟祥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王熙凤聪明泼辣,心机玲珑,真实独特,让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鲜活惊艳,而其中最为出彩的便是对其服饰的描绘.服饰是着装者内心动向的呈
2006年,广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广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独特的艺术特色.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技术,传统的刺
摘要: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实践教学内容的监控、实践教学管理的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李永超(1984-),男,湖北随州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务处,助教。  中图分类号:
入夜了,黑色暗了下来,城市的灯火也逐渐点燃,走出家门,我漫步在街道上,今晚的月亮很圆,黑色帷幕的夜空中散发出耀眼的银白光芒,月光就好像一片片薄薄的银色纱幕轻柔的披散在
期刊
摘要:“电工与电子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好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及综合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探讨了在教材选用、教学过程以及考试标准三个阶段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过程。  关键词:实践技能;动手能力;高技能型  作者简介:韩振宇(1966-),男,山西太原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  吴青娥(1971-),女,河南长垣
七月,注定是与艳阳作对的时节.太阳,丝毫不留情面的铺盖着热浪.树,高高立着,使劲伸展开一片浓荫.在这样的日子里,携上好友出门,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rn目的明确,便脚下生风,直
期刊
一直以来,刚刚踏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对作文就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变成了“任
期刊
为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与就业竞争力,以浙江师范大学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CAD技术实践教学现状、改革目标与关键问题、教学效果等影响因素,提出了CDIO模式改革方案,探讨了有效教学策略。通过改革试点与经验总结,提高了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CAD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对于孩子们来讲,学前教育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开展音乐教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