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涵义
上海财经大学林晖教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提出:电视新闻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事件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中的戏剧、悬念、煽情、刺激等方面。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点
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倾向于选择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与此同时,一方面在节目中减少政治、经济等严肃新闻的比例,另一方面从决定进行报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并以此作为吸引受众关注的噱头来进行报道。
在叙事方式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讲新闻,即新闻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在语言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采用一种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更为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并且在很多新闻节目中某些特定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也成为了该节目本身的一大特色。
在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在节目中更多地呈现新闻事件中人物命运和情感的变化,深入挖掘隐藏在新闻事件中的感性和煽情因素,让新闻人物与受众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有了更多和主人公一样的切身体会,收获更多的情感刺激,以拉近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节目逐步走向娱乐化的原因
一定的新闻播报方式是对应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当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时,新闻的传播形式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媒体在制作成本上涨,国家的经济补贴又减少的情况之下被推向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进入体制转型期,私有经济的萌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诱发了人们对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羞耻等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此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在获得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休闲和娱乐的享受,从而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成为了稀缺资源。电视同类媒体之间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特色等方面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战。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不良现状分析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市场经济初期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走向市场,走进大众。但随着媒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逐渐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电视媒体将逐步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文化垃圾。
·过度娱乐化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真实的新闻事件就无所谓新闻。新闻故事化只是指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依然属新闻范畴,因此故事化的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虚构。而平时我们所讲的故事,情节允许虚构, 允许艺术加工,经加工后变成了一种“艺术真实”,属文学作品范畴。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出两者的不同,讲述新闻时要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一些记者和编辑可能会因为新闻事实本身的故事性,情节性的缺乏,或者是采访的不够深入,致使可供故事化写作的素材不足,导致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先天不足”的新闻素材中产生更多的“合理想象”。另一种新闻失实的表现是在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编导们越来越重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招数的运用,不但再现出来的画面质量不一,而且再现出来的场景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和穿帮镜头,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新闻语言的简洁性是新闻快速传递信息的内在要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在结构上要体现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等特点,从而妨碍了新闻快速传递新闻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有些新闻节目甚至因为题材本身故事性的缺乏而出现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的现象,节目一开头设置大量的悬念,把本来只适合做消息的一个短新闻生拉硬拽成一档四五十分钟的深度报道节目。
·媒体的社会功能减弱
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但媒体商业化运作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过分重视收视率和发行量,而把社会效益放在了其次。
一些媒体在采集新闻时只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在选材上,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新闻事件都适合包装成曲折动人的新闻故事, 而受故事化倾向影响的新闻媒体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往往会偏好那些具备故事元素的事件,出于观众的情感需求而把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新闻信息变成了具有煽情性的新闻故事,只报道那些家常里短,更能迎合受众口味的软新闻, 然而对于那些重要的硬性新闻则只字未提。这些故事化新闻的内容虽然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受众,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对公共空间有效建构。
·新闻节目呈现低俗化
娱乐化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眼球的除了新闻信息本身的价值之外,更多的是追求一些戏剧性的情节,而这些戏剧性的情节在吸引受众关注度的同时容易使新闻的内容过于浅薄,并且使受众在获得长期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产生厌倦、麻木等不良情绪。
一些新闻媒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采用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等低俗的手段来搏得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运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都适合描写成过多的细节、情节和场景。一般情况下,对于重大灾难、血腥案件和新闻现场的死伤情况等最好是简单的概述,而不宜过细的描写。而有些电视节目却为了进一步的吸引受众,故意利用电视画面呈现出过多的血腥和暴力细节,希望受众出于猎奇心理而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满足。
·新闻同质化现象
现在的媒体形式种类繁多,同类媒体之间的竞争又十分激烈,使得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报道,一个好的新闻题材会先后被几家、甚至几十家同类新闻节目所采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换了几个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新闻故事类节目中播出。 观众在不同的媒体所看到的是同一个新闻事件,而且新闻报道的内容十分相近,新闻的叙述角度相差无几,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大致相同。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和好奇心的麻木,新闻同质化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不良现状的改进措施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不是文艺作品,因此,新闻在借鉴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同时,决不允许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产生,绝不允许像小说一样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虚构和想象。新闻娱乐化也不能一味强调情节性,如果过分强调情节就会导致新闻失去真实的本质,出现为了拼凑情节而虚构新闻事实的现象。因此必须在选择新闻事件和情节处理上加以斟酌,寻找到故事化叙事手法与新闻真实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另外,媒体对于“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也要适度,一旦运用也要在画面上注明是情景再现而不是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以免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如果新闻素材本身的悬念性不强,媒体就应该直接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叙述,而不是故弄玄虚,这样只会破坏新闻节目的简洁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在制作节目的过程当中要有时间观念。在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的同时,尽快理清头绪,不可一味为了增加故事性和情节性而浪费时间,从而影响了新闻信息的第一时间的传递。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在社会中承担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责任。因此,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报道角度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到自身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新闻播出后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适度地运用娱乐化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在具体的的新闻娱乐化操作过程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化元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媒体应当始终将新闻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索,寻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注重提升节目品味和形式创新
娱乐化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提升品味,避免低俗化,首先要选好新闻素材,素材是故事类新闻节目的灵魂。在选题上,我们要注重题材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故事性。
思想性是指题材本身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带给受众一定的思考和人生启发。典型性是指选题内容应该在观众的感情世界里有代表性。故事性是指选题本身要具备戏剧情节, 要有可供再现的张力, 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 媒体在策划选题之初, 就必须考虑到新闻内容是否能够层层挖掘, 是否可以通过层层挖掘向观众展示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以此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在新闻素材匮乏的今天,要想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用心从平凡的新闻题材中提炼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并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阐释。面对新闻素材的雷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新闻角度来进行阐释,从不同的人物立场来解释出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从情感深处引发出的内心思考,通过这种变动的角度来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
结论
新闻娱乐化拓宽了媒体的传播思路,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的新闻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这不禁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看到新闻娱乐化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新闻娱乐化背后存在的隐患。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平衡好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娱乐中为受众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服务,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林晖教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提出:电视新闻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事件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中的戏剧、悬念、煽情、刺激等方面。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点
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倾向于选择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与此同时,一方面在节目中减少政治、经济等严肃新闻的比例,另一方面从决定进行报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并以此作为吸引受众关注的噱头来进行报道。
在叙事方式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讲新闻,即新闻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在语言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采用一种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更为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并且在很多新闻节目中某些特定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也成为了该节目本身的一大特色。
在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在节目中更多地呈现新闻事件中人物命运和情感的变化,深入挖掘隐藏在新闻事件中的感性和煽情因素,让新闻人物与受众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有了更多和主人公一样的切身体会,收获更多的情感刺激,以拉近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节目逐步走向娱乐化的原因
一定的新闻播报方式是对应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当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时,新闻的传播形式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媒体在制作成本上涨,国家的经济补贴又减少的情况之下被推向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进入体制转型期,私有经济的萌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诱发了人们对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羞耻等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此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在获得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休闲和娱乐的享受,从而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成为了稀缺资源。电视同类媒体之间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特色等方面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战。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不良现状分析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市场经济初期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走向市场,走进大众。但随着媒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逐渐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电视媒体将逐步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文化垃圾。
·过度娱乐化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真实的新闻事件就无所谓新闻。新闻故事化只是指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依然属新闻范畴,因此故事化的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虚构。而平时我们所讲的故事,情节允许虚构, 允许艺术加工,经加工后变成了一种“艺术真实”,属文学作品范畴。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出两者的不同,讲述新闻时要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一些记者和编辑可能会因为新闻事实本身的故事性,情节性的缺乏,或者是采访的不够深入,致使可供故事化写作的素材不足,导致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先天不足”的新闻素材中产生更多的“合理想象”。另一种新闻失实的表现是在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编导们越来越重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招数的运用,不但再现出来的画面质量不一,而且再现出来的场景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和穿帮镜头,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新闻语言的简洁性是新闻快速传递信息的内在要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在结构上要体现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等特点,从而妨碍了新闻快速传递新闻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有些新闻节目甚至因为题材本身故事性的缺乏而出现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的现象,节目一开头设置大量的悬念,把本来只适合做消息的一个短新闻生拉硬拽成一档四五十分钟的深度报道节目。
·媒体的社会功能减弱
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但媒体商业化运作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过分重视收视率和发行量,而把社会效益放在了其次。
一些媒体在采集新闻时只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在选材上,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新闻事件都适合包装成曲折动人的新闻故事, 而受故事化倾向影响的新闻媒体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往往会偏好那些具备故事元素的事件,出于观众的情感需求而把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新闻信息变成了具有煽情性的新闻故事,只报道那些家常里短,更能迎合受众口味的软新闻, 然而对于那些重要的硬性新闻则只字未提。这些故事化新闻的内容虽然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受众,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对公共空间有效建构。
·新闻节目呈现低俗化
娱乐化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眼球的除了新闻信息本身的价值之外,更多的是追求一些戏剧性的情节,而这些戏剧性的情节在吸引受众关注度的同时容易使新闻的内容过于浅薄,并且使受众在获得长期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产生厌倦、麻木等不良情绪。
一些新闻媒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采用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等低俗的手段来搏得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运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都适合描写成过多的细节、情节和场景。一般情况下,对于重大灾难、血腥案件和新闻现场的死伤情况等最好是简单的概述,而不宜过细的描写。而有些电视节目却为了进一步的吸引受众,故意利用电视画面呈现出过多的血腥和暴力细节,希望受众出于猎奇心理而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满足。
·新闻同质化现象
现在的媒体形式种类繁多,同类媒体之间的竞争又十分激烈,使得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报道,一个好的新闻题材会先后被几家、甚至几十家同类新闻节目所采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换了几个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新闻故事类节目中播出。 观众在不同的媒体所看到的是同一个新闻事件,而且新闻报道的内容十分相近,新闻的叙述角度相差无几,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大致相同。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和好奇心的麻木,新闻同质化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不良现状的改进措施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不是文艺作品,因此,新闻在借鉴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同时,决不允许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产生,绝不允许像小说一样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虚构和想象。新闻娱乐化也不能一味强调情节性,如果过分强调情节就会导致新闻失去真实的本质,出现为了拼凑情节而虚构新闻事实的现象。因此必须在选择新闻事件和情节处理上加以斟酌,寻找到故事化叙事手法与新闻真实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另外,媒体对于“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也要适度,一旦运用也要在画面上注明是情景再现而不是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以免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如果新闻素材本身的悬念性不强,媒体就应该直接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叙述,而不是故弄玄虚,这样只会破坏新闻节目的简洁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在制作节目的过程当中要有时间观念。在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的同时,尽快理清头绪,不可一味为了增加故事性和情节性而浪费时间,从而影响了新闻信息的第一时间的传递。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在社会中承担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责任。因此,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报道角度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到自身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新闻播出后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适度地运用娱乐化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在具体的的新闻娱乐化操作过程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化元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媒体应当始终将新闻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索,寻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注重提升节目品味和形式创新
娱乐化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提升品味,避免低俗化,首先要选好新闻素材,素材是故事类新闻节目的灵魂。在选题上,我们要注重题材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故事性。
思想性是指题材本身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带给受众一定的思考和人生启发。典型性是指选题内容应该在观众的感情世界里有代表性。故事性是指选题本身要具备戏剧情节, 要有可供再现的张力, 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 媒体在策划选题之初, 就必须考虑到新闻内容是否能够层层挖掘, 是否可以通过层层挖掘向观众展示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以此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在新闻素材匮乏的今天,要想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用心从平凡的新闻题材中提炼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并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阐释。面对新闻素材的雷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新闻角度来进行阐释,从不同的人物立场来解释出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从情感深处引发出的内心思考,通过这种变动的角度来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
结论
新闻娱乐化拓宽了媒体的传播思路,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的新闻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这不禁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看到新闻娱乐化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新闻娱乐化背后存在的隐患。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平衡好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娱乐中为受众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服务,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