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事故调查报告的理解与反思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故调查报告是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具有行政性、集体性、确定性特点.事故调查报告属于主观性证据,无法适用行刑证据转化规定,但因其内容的可靠性和报告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赋予事故调查报告中专门性意见的证据资格.这虽然有利于解决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认定难题,但可能导致审查形式化,忽略鉴定检验的必要性,混淆专业意见与事实认定.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认定本就存在较大的结构风险,如公检法三机关主导、当事人权利缺位、意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机制缺乏等,调查报告的引入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对此应当警惕,并建立配套机制加以完善.
其他文献
莱州湾沿岸海盐业在中国数千年的盐业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笔者对莱州湾盐区的滨海、寿光、寒亭诸核心区域进行了持续月余的田野调查,认为:莱州湾沿岸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海盐生产中心,仍具有资源优势,但盐民已呈明显的分流趋势,盐民的收入来源也日益多元化;盐民的传统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留存,但盐神序列趋于简化,祭祀仪式更逐步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演进;盐民固有的生活习俗趋于淡化,除却一些特殊的民间礼俗和普及性的游艺活动,已难以明显辨识融入盐区生活的特殊习俗.
海洋命运共同体继承和汲取了中华文明“和”文化和中华民族悠久的海洋文明精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海洋领域的具体细化,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海洋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之价值内涵,不仅与现行国际法基本原则相吻合,而且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扬和创新.秉承海洋命运共同体核心价值,通过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来解决海洋争端,共建海洋秩序并维护海洋安全,共享蓝色海洋资源等,探索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路径,以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