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档案部门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党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催生了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构想,也催生了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这个协议,反映了档案工作者闻风而动、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意识,反映了档案工作者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开创精神,反映了各地档案工作从相互了解到开展合作、实现共赢的新趋势、新方面。因此,它可喜可贺。
  我代表国家档案局对这个协议的签订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三省市档案工作者通力合作,把协议中的各个项目逐个落实,把协议从蓝图变为现实,用合作的成果为全国档案事业再做贡献!
  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吕和顺:7月初,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档案局(馆)在京召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工作会议,达成了合作共识,形成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北京,共同见证《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京津冀三地档案部门有着悠久的合作基础,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7月初协同发展务虚会召开之后,三地档案局(馆)就已经着手启动了一些合作项目,接下来,北京市将会和天津市、河北省档案局(馆)一道,共同携手推进京津冀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在此,我简要地谈三点想法:
  一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层面,发挥好服务作用。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天津调研时提出的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京津“双城记”,到去年8月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今年1月作出的“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批示,再到2月考察北京工作并专门听取三地工作汇报,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可以看出,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充分调研京津冀三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坚决执行和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地留存下来,是三地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三地档案部门要在协同发展的战略层面下,围绕三地政府出台的纲领性合作规划,共建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平台,提升京津冀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合力为“京津冀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二是在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层面,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京津冀三地历史渊源深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缘关系,使作为历史记录的三地档案和档案工作,有了许多共同之处,三地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三地档案和档案工作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就是要找出各自的比较优势,互通有无,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以达到促进三地档案工作整体实力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是在档案事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层面,发挥好带头作用。近期,京津冀三地档案局(馆)将着手启动五个合作项目。三地还进行长期合作,将围绕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共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在此基础上,三地还应该着眼于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好带头、示范和联动作用,共同研究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破解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难题。三地可以就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以开展广泛的业务研讨,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可以安排干部相互挂职学习,携手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还可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
  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不仅是档案工作服务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三地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是为了达到1 1 1>3的效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三地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北京市档案工作者将和天津、河北档案同行一道,为推动并早日实现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积极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天津市档案局(馆)局(馆)长方昀: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签订《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档案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是三地档案部门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改革的精神,破除“一亩三分地”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自觉、主动、全面地与京冀档案部门的合作,为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规划交通一体化、生态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创新驱动和产业转移对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发展,将会涉及到三地的许多建设项目,既有共建的,又有迁移的,相关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等工作将变得更为复杂,面临的问题也会大量增加,这就需要三地档案部门在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合作,确保相关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为此应尽快统一相关项目档案工作标准。近年来我们主动围绕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工业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服务,坚持“创一流工程,建一流档案”,在项目档案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将牵头制定《京津冀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同时,三地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在指导服务项目档案工作方面的合作,真正做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到哪里,档案部门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积极推进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的立身之本,是开展一切档案服务的基础。档案资源种类越多,内容越丰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范围就越广,效果就会越好。我们三地都有许多特色的档案资源,实际上,京津冀地区之间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对档案共享利用需求较多,但三地档案资源各自分散,不适应社会需求,也使资源“闲置”。为实现三地档案部门推进档案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就要清楚各自的档案资源现状,因此组织开展三地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资源摸底调查就十分必要。我市档案部门将按照协议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好市区县档案馆的资源调查工作,力争尽快完成。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共享利用现有档案资源,让这些档案资源在三地之间活起来,动起来,发挥更大的服务效能。   三是积极推进京津冀档案文化合作。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为三地文化事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在促进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方面大有作为。天津档案部门近年来主动围绕文化繁荣发展做好档案服务,推出了一批品位高、影响大的档案文化产品,形成了天津城市记忆展、“三个一”宣传月、档案文化大讲堂等一批档案文化品牌,今年开展的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更是引发了关注天津特色文化的社会热潮。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京津冀一家亲”主题展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日本侵华罪行实证”史料汇编、“长芦盐业史料专辑”等一系列文化合作项目,需要三地档案部门通力合作,天津将发挥市档案馆天津近代历史研究中心的人才优势,为档案文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四是积极推进京津冀民生档案服务平台建设。京津冀地区相互毗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行政区划变更,许多民生档案互相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无法集中统一管理,对异地相关档案的查询利用很不便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三地之间在民生档案的远程查询利用上成为可能。合作框架协议更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确定推进依托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跨馆提供服务,远期目标即建立一个覆盖京津冀三地的民生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客观讲,京津冀三地的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工作还不平衡,尤其在利用方面,三地民生档案信息合作首先要实现京津冀省级档案馆民生档案服务的互联互通。天津在2011年建成了民生档案信息馆际一站式服务平台,各国家档案馆之间实现了跨馆出证,目前正在积极试点档案馆与涉民部门档案室间的“馆室通”及区县档案馆与街道社区间的“馆社通”平台建设。我们愿为京津冀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京津冀档案部门将以合作框架协议为蓝本,共建协同发展平台,全面推动京津冀档案事业实现共赢发展。
  河北省档案局(馆)局(馆)长魏四海: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务实之举,是贯彻落实中办发〔2014〕15号文件精神,开启档案部门跨区域交流合作的创新之策,此次签约仪式,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在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够以签约一方代表的身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激动与荣幸。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河北局,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项工作做出积极努力的北京局、天津局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且从历史行政区划上看,长期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为“三地”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从前期各方商洽合作表现出的诚意看,“三地”档案部门目标同向、思想同心,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有着强烈的“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内在需求。良好的外因加内因,促成了今天的合作局面。
  应该说,签约仪式,为三地合作共事开了一个好头,但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协议商定的合作项目,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档案事业区域合作发展新局面。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是三家共同的事,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义务。但坦诚地讲,与京津相比,河北的档案事业基础较为薄弱,推进三地档案事业协同发展,河北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受益最多,理应担当最大。在今后合作共事、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切实摆布好自身角色,承担履行好自身责任义务,扎实推进已达成协议的合作项目,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为推进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同时,也真诚希望京、津两兄弟部门能更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为促进三地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必将对“三地”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我相信,在“三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三地”档案人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共赢!就一定能结出硕果!就一定会创造京津冀档案事业辉煌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要:准确定位地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既是保障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有序推进的基石,也是维护地方电子文件记忆完整、有序、有效和可用的保障。本文分析了地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有效把握提出的背景,具体列举地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中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关键词:地方 电子文件 职责    地方电子文件管理职责的有效把握是指以国家层面上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规范、制度为准,同时灵活结合地方实际,进行
自2004年5月起至今,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以及“袁崇焕”等。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讲学风格,解密历史真相,纵论明清兴亡规律,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清代二百多年的历史,发生了上百起宫廷疑案,长期以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和猜测。阎崇年以第一手史料为
民国时期首任民选总理熊希龄,一生重视教育,1913年在任总理时颁布的《大政方针》中就提出教育是“立国大本”的宣言。退出官场后,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香山慈幼院,设立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体系,创办有婴儿教保园、幼儿蒙养园、小学、中学、师范、职业教育等各校。熊希龄治学严谨,师资队伍精干,配备设备完善,办学规模宏大,以独有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熊希龄对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时常把“今日的
西城区档案局积极部署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区档案局邀请抗战亲历者座谈,共忆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举办西城追忆——抗日专辑新书发布会,共叙抗战时期的名人志士与重要历史事件;召开《烽火西城》讲座,畅谈抗日救亡、反抗日伪统治的重大事件;举办抗日主题展览,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缅怀英烈;积极征集抗日战争档案资料,利用西城报、网站等平台,发布征集公告,进一步充实抗战史料。(宋杨)  大兴区档
我是1928年生人,父亲叫蓝公武,抗战时期是北平中国大学的教授。因为他在课堂上宣传抗日爱国主张,咒骂汉奸和日本人,很受学生的拥护和欢迎,也因此被抓坐牢。父亲当时跟张苏、齐燕铭、申伯纯、张致祥等相熟,他们都是在北平任教的老师,也都是中共党员。我哥哥蓝铁年对他们都很熟悉,跟陆平关系很好。当时父亲组织了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有不少进步的学生都到我们家里来,哥哥经常把陆平拉去听课,所以我们家跟地下党
金色十月,丹桂飘香,庆贺新中国67周年诞辰!  近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该《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档案工作情况,阐明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了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行动指南。  本期“特别
张轶群北京市档案局(馆)  在全市档案系统深入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中,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发出完整、系统地收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档案资料的动员令。我们作为派驻市国庆活动筹委会工作部门的档案收集团队,大家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意识到档案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大家表示,要牢记党组的嘱托,向刘义权同志学习,以优异的工作成果践行完整、系统地收集国庆60周年档案资料的承诺。  在那难忘的几
高君宇(1896—1925),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等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高君宇被公推为团书记。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评组  ——对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评  展辰矗    本刊讯 4月23日上午,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评小组组长张大祯一行6人到北京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评,受到罗运鹤副局(馆)长、李立军副巡视员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在考评过程中,罗运鹤向考评小组简要介绍了市档案馆馆藏概况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摘 要】本文调查了疫情期间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表现,并发现:学生、家长、教师多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对亲子关系总体满意;学生很快适应在线课堂授课形式但自主学习是挑战;抗疫事迹对学生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以此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协调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多部门联手,加强家校合作;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  【关键词】疫情;心理健康;居家学习;亲子沟通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