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气误操作事故在当今的电气化系统中屡见不鲜且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文章从电气操作的各个环节去探寻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总结出一套实用对策,以一个有效的机制去保障电气系统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电力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72-02
进入新世纪,国家在电网上的投入加大,电网建设也风生水起。伴着电网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大量增加,也就需要大量电气操作人员。在电气系统中,现场操作的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错误地改变了电气设备正常的运转方式和运行状态,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产事故,或损坏电气设备,或危害生产安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从电力系统软硬件配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电力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去探讨,以求达到电力企业低事故率甚至无事故的良好状态。
1 电气误操作
电气误操作在电力系统中是比较严重的一种错误,操作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力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继而发展成为一场事故,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或者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2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
2.1 电力设备配置
2.1.1 现代化设备配置。现代化电力企业所采用的电力系统基本上已经得到升级换代,剔除了那些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操作人员安全有威胁的电力设备。但是不乏有些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状况、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更新,这些也是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2.1.2 设备操作人员缺乏。一些电力企业虽然采用了科技水平较高的运行设备,但是缺少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相应就增加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2.1.3 设备维护人员缺乏。电气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设备可靠性必然降低,日常对于设备的维护以及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将在安全生产上体现出差别。
2.2 操作者综合素质
2.2.1 技术水平低。
(1)外行业转化。由于电网的发展,电力企业中会出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暂时性匮乏的局面,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其他行业转化一部分人员进入电力行业,但是整体上看来这部分人的电气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是不容乐观的。
(2)陌生工种转化。电力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招收、内部岗位的转化也会造就一部分人员盲目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无知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总的来说,对于电网系统运行理论、设备操作等认识不足的操作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因信心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发生失误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甚至由于对于紧急事故的反应不急、处理不当引起更多的次生事故。
2.2.2 工作習惯差。通常,一个老练的操作工人对于技术水平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而问题常常出在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操作者会犯经验主义的毛病,甚至为了图一时轻省,减少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加快操作过程,那么事故往往就会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找上门来。
2.2.3 态度不端正。任何企业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个别操作人员缺少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更缺乏危机意识,玩忽职守,态度不端,或者由于待遇较低、个人前途不明等原因心不在焉,缺乏上进思想。
2.2.4 个人状态不佳,勉强操作。同样的情况,也不排除个别操作人员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强行上岗却只能勉强操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是比较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
2.2.5 心理素质不够硬。对于某些特殊的设备或者工作环境,一些操作人员拥有完备的电气理论、系统设备运行知识,但是当面对现实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时却不能进行正常安全的操作。这类员工的心理素质不够硬,即便勉强工作也会在事故发生时表现出惊慌失措,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危害。
2.3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实际要求,管理制度贯彻实施情况的把握最终也会反映在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上。
提升设备运行岗位操作工的招聘门槛,隔绝那些盲目做出决定的外行,招收真真正正热爱电气事业的人才。对于人才的任用、提拔有明文规定,奖罚分明,执行到位,不暗箱操作。
这样的举措如果落实到位就会在员工中形成有利竞争的氛围,对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都有很好的助益和推动。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促进,员工自身也会养成自我提升的习惯,同时也会带动新进员工的进步,这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对策
3.1 操作人员
对于电气系统,国家有一个《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程所含的内容,电气行业的工作人员,从领导到一线操作工人都必须充分学习,融会贯通,认识到电气行业的特点。尤其是一线操作工人更应该按照规程规定去严格执行,并且保持一种严阵以待、持之以恒的态度,遇到问题及时反映,立即解决,不断完善操作流程,这也是对操作者自身安全的一种有效保证。
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生产的电气设备的具体操作也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这都是一线操作人员应该特别注意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操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才能真正适应日新月异的电气系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操作者。
具体来讲:(1)操作人员应该不时地接受技术培训、操作技能考验,从理论上了解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所代表的意义,而且要能预想到如果操作失误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2)电力企业对于重要岗位应该特别指定操作人员,同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保障这个举措实施到位。(3)另外,每天关键时段的操作人员、项目、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准确记录与信息反馈也是一种可行的监管方法。 3.2 设备
选择实用高效的电气设备,并且配备专门专业的技术人员予以管理和维护,在设备上的投入是生产效率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另外,企业需制定设备管理与监管制度,破除一些基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疏忽和漏洞。
3.3 制度化
系统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必备
素质。
从一线操作、现场监督、设备管理、员工培训到奖罚措施等各个细节和步骤都要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制度,力求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对于操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要及时批评纠正,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用制度的优越性去弥补操作工人工作时的不足,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到电力企业上,对于事故发生关键因素“人”和“设备”的管理上应该有严肃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人,应该有灵活的措施,从主客观因素上去刺激员工,帮助其认识到电气操作的重要、安全生产的严肃性。主观上,电气操作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份责任,更是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的责任;客观上,从奖惩制度、技能培训上激起员工提升技能、规范操作的兴趣和意愿。对于设备,就必须从实效的制度上去杜绝设备可靠性降低、年久失修等老化情况的发生,必要的时候可以翻新设备。
4 结语
電气误操作事故是从操作人员、运行设备到企业管理制度各个环节都要有秩序掌控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的。对于相关的人员培训和制度建立要有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力行到底的决心,坚定地实施这样的措施能在实际的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较好地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祥宇,司璐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J].宁夏中卫市供电局,2010,(5).
[2] 王冠华,栾补良.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1).
[3] 陈广华,万超峰,焦晓波.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误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3,(1).
[4] 王清华.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J].电力技术,2012,(8).
[5] 宋韶然,洪亚,马力.论电气误操作的防止与控制
[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6] 徐亚秋,王立加.浅谈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气科技论坛,2013,(9).
作者简介:黄外平(1974—),江西分宜人,江西赣西供电公司丰城运维操作站技师,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运行。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电力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72-02
进入新世纪,国家在电网上的投入加大,电网建设也风生水起。伴着电网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大量增加,也就需要大量电气操作人员。在电气系统中,现场操作的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错误地改变了电气设备正常的运转方式和运行状态,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产事故,或损坏电气设备,或危害生产安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从电力系统软硬件配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电力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去探讨,以求达到电力企业低事故率甚至无事故的良好状态。
1 电气误操作
电气误操作在电力系统中是比较严重的一种错误,操作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力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继而发展成为一场事故,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或者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2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
2.1 电力设备配置
2.1.1 现代化设备配置。现代化电力企业所采用的电力系统基本上已经得到升级换代,剔除了那些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操作人员安全有威胁的电力设备。但是不乏有些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状况、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更新,这些也是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2.1.2 设备操作人员缺乏。一些电力企业虽然采用了科技水平较高的运行设备,但是缺少熟练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相应就增加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2.1.3 设备维护人员缺乏。电气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设备可靠性必然降低,日常对于设备的维护以及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将在安全生产上体现出差别。
2.2 操作者综合素质
2.2.1 技术水平低。
(1)外行业转化。由于电网的发展,电力企业中会出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暂时性匮乏的局面,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其他行业转化一部分人员进入电力行业,但是整体上看来这部分人的电气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是不容乐观的。
(2)陌生工种转化。电力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招收、内部岗位的转化也会造就一部分人员盲目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无知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总的来说,对于电网系统运行理论、设备操作等认识不足的操作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因信心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发生失误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甚至由于对于紧急事故的反应不急、处理不当引起更多的次生事故。
2.2.2 工作習惯差。通常,一个老练的操作工人对于技术水平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而问题常常出在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操作者会犯经验主义的毛病,甚至为了图一时轻省,减少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加快操作过程,那么事故往往就会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找上门来。
2.2.3 态度不端正。任何企业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个别操作人员缺少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更缺乏危机意识,玩忽职守,态度不端,或者由于待遇较低、个人前途不明等原因心不在焉,缺乏上进思想。
2.2.4 个人状态不佳,勉强操作。同样的情况,也不排除个别操作人员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强行上岗却只能勉强操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是比较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
2.2.5 心理素质不够硬。对于某些特殊的设备或者工作环境,一些操作人员拥有完备的电气理论、系统设备运行知识,但是当面对现实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时却不能进行正常安全的操作。这类员工的心理素质不够硬,即便勉强工作也会在事故发生时表现出惊慌失措,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危害。
2.3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实际要求,管理制度贯彻实施情况的把握最终也会反映在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上。
提升设备运行岗位操作工的招聘门槛,隔绝那些盲目做出决定的外行,招收真真正正热爱电气事业的人才。对于人才的任用、提拔有明文规定,奖罚分明,执行到位,不暗箱操作。
这样的举措如果落实到位就会在员工中形成有利竞争的氛围,对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都有很好的助益和推动。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促进,员工自身也会养成自我提升的习惯,同时也会带动新进员工的进步,这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对策
3.1 操作人员
对于电气系统,国家有一个《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程所含的内容,电气行业的工作人员,从领导到一线操作工人都必须充分学习,融会贯通,认识到电气行业的特点。尤其是一线操作工人更应该按照规程规定去严格执行,并且保持一种严阵以待、持之以恒的态度,遇到问题及时反映,立即解决,不断完善操作流程,这也是对操作者自身安全的一种有效保证。
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生产的电气设备的具体操作也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这都是一线操作人员应该特别注意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操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才能真正适应日新月异的电气系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操作者。
具体来讲:(1)操作人员应该不时地接受技术培训、操作技能考验,从理论上了解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所代表的意义,而且要能预想到如果操作失误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2)电力企业对于重要岗位应该特别指定操作人员,同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保障这个举措实施到位。(3)另外,每天关键时段的操作人员、项目、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准确记录与信息反馈也是一种可行的监管方法。 3.2 设备
选择实用高效的电气设备,并且配备专门专业的技术人员予以管理和维护,在设备上的投入是生产效率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另外,企业需制定设备管理与监管制度,破除一些基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疏忽和漏洞。
3.3 制度化
系统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必备
素质。
从一线操作、现场监督、设备管理、员工培训到奖罚措施等各个细节和步骤都要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制度,力求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对于操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要及时批评纠正,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用制度的优越性去弥补操作工人工作时的不足,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到电力企业上,对于事故发生关键因素“人”和“设备”的管理上应该有严肃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人,应该有灵活的措施,从主客观因素上去刺激员工,帮助其认识到电气操作的重要、安全生产的严肃性。主观上,电气操作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份责任,更是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的责任;客观上,从奖惩制度、技能培训上激起员工提升技能、规范操作的兴趣和意愿。对于设备,就必须从实效的制度上去杜绝设备可靠性降低、年久失修等老化情况的发生,必要的时候可以翻新设备。
4 结语
電气误操作事故是从操作人员、运行设备到企业管理制度各个环节都要有秩序掌控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的。对于相关的人员培训和制度建立要有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力行到底的决心,坚定地实施这样的措施能在实际的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较好地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祥宇,司璐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J].宁夏中卫市供电局,2010,(5).
[2] 王冠华,栾补良.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1).
[3] 陈广华,万超峰,焦晓波.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误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3,(1).
[4] 王清华.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J].电力技术,2012,(8).
[5] 宋韶然,洪亚,马力.论电气误操作的防止与控制
[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6] 徐亚秋,王立加.浅谈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气科技论坛,2013,(9).
作者简介:黄外平(1974—),江西分宜人,江西赣西供电公司丰城运维操作站技师,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