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大法官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春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至今已60周年。60年过去了,但这段庄严的历史,将永载史册。同时,我们也十分怀念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梅汝璈先生。
  梅汝璈先生1904年出生于南昌县(现青云谱镇)青云谱朱姑桥梅村,年仅12岁考取了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于是离家8年到北京求学。1924年秋天,20岁的梅汝璈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回国后任复旦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博览古今法学名著,在法学论述方面造诣很深,以专家学者身份,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司法院大法官,人们称他是中国杰出的法学家和世界著名的和平使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梅汝璈以中国法官身份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1946年春天,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个国家的法官齐聚东京后,大家首先关心的是法庭上座位的排列顺序,经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庭长由澳大利亚方担任。另有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等10国法官。座位排列是庭长居中,庭长右边的第一个座位似乎已属美国法官。由于座次象征法官所属国家在审判中的地位,庭长左边第二个座位属于谁呢?为了国家的尊严,梅汝璈一心要争到其位。在讨论中,他说:“论个人地位,我本不在意,但我是代表国家的,一定要当仁不让。”
  梅汝璈据理力争,他站起来说:“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首先,今日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深,抗战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8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当然,若大家不同意,也可以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在座法官的体重的轻重来排座次。”他接上开玩笑地说。
  庭长听了梅汝璈的发言后说:“你的建议很好,但这只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汝璈回答道:“若不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位,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我即使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也可以对我的国家有所交待。一旦我国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调派比我体重重的人来替换我呀!”此时引起了法官们的哄堂大笑。
  笑归笑,庭长韦伯并未最后拍板。但在开庭前一天预演时,庭长竟然宣布入场顺序为美、英、中、苏、法、加排列。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决定提出抗议,随即脱去穿着的黑丝袍,拒绝登台“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多异议,我请求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进行表决,预演被推迟,入场顺序终于按各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定,在排位上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也使梅汝璈赢得了全体法官的赞赏和钦佩。
  在审判日本战犯过程中,对少数没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法官借口各自国家量刑不同,不赞成使用死刑,曲意袒护日本战犯的行径,梅汝璈日夜与各国法官商谈,运用娴熟的法律知识和斗争的艺术。他曾表示:“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如不能以理制胜、取得严正的判决结果,我宁可蹈海自尽,以谢国人。”表达了他的坚强和决心。每次开庭,他总是挺身而出,严厉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义正辞严,力主将日本战犯绳之以法。由于他坚持不懈地斗争,法庭于1948年在东京对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日本军事训练总监侵华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罪大恶极的战犯宣判,处以极刑并立即执行,给军国主义头目、战争罪犯以应有的严惩,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1946年3月29日,赴日本考察的顾毓秀博士,将一柄长3尺的宝剑赠送给梅汝璈。梅汝璈说:“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不是壮士。”顾毓秀大声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和几千万死难同胞,到这个侵略国家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事还有比这更‘壮’的吗?”赠剑之举意味深长。1995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与93岁高龄的老师顾毓秀教授在纽约联合国重逢,顾毓秀老人曾讲起这段赠剑往事。
  梅汝璈在东京大审判的日子里,曾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复仇者,我无意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难。”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工作结束后,梅汝璈应日本《朝日新闻》邀请,发表了《告日本人民书》,呼吁日本人民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一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同年1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梅汝璈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司法行政部长。此时国民党在国内打内战,为表达其热爱和平、厌恶内战的决心,他毅然在东京发表声明,辞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任命。
  1949年梅汝璈回归祖国时途经香港,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鲜明立场,并且多次说过审判是全民族的事业,无抗战便无审判,无审判便无梅汝璈,机会是人民给的,名气是人民血肉铺垫的。
  1949年10月,梅汝璈回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热烈欢迎,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问、外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理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曾赴法国、芬兰等国家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多次呼吁警惕少数帝国主义分子阴谋破坏和平的行为。抗美援朝期间,他一再呼吁世界和平组织和爱好和平的人士,起来谴责和制止在朝鲜的战争。
  梅汝璈1954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特邀全国政协委员。在此期间,他曾回到故乡南昌视察,对解放后家乡人民安居乐业,翻身作主人,甚为高兴,对南昌市的建设,故乡的发展变化深表欣慰。
  梅汝璈博士长期从事法学研究工作,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国际法坛上享有崇高声誉。1974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0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梅汝璈生前著有很多法学专著,有《全世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对日和约》、《制定侵略定义的历史回顾》,在日本审判战犯的《回忆录》和《日记》等。
  我们在缅怀梅汝璈先生的同时,一定要牢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其他文献
一剂养生良药      ○陈宏德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于乾隆辛未(公元1751年)秋九月十九日专程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文公碑》,住在一个自命为“糊涂老人”儒雅老翁的茅屋里。主人屋中陈列着一方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让郑板桥大开眼界。主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这“难得糊涂”四字被后世人“误读”,当作糊涂圆滑的同义语,并把它奉为“看破红尘”
期刊
唐人街,通常又称中华街、中国城、华人区或华埠。它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居留地或居住区。自唐代流寓海外的中国人日益众多,他们自称“唐人”、“唐家子”、“唐山客”,而称祖国为“唐山”,“唐人街”便因此而得名。   在交通日益发达、各国各地区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成为地缘上的一种标志性风景线,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展示着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为保
期刊
吃一顿营养的早餐 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许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上午思维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有吃早餐习惯的人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每日5蔬果 这是1991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推动的全民营养运动。根据调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减轻癌症与心脏病的风险。建议要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随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
期刊
郝治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大将军的夫人。作为共和国警界的前辈、首批女警官之一,郝治平在公安部实实在在工作了十年。1959年,罗瑞卿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两年后,郝治平也调入总参工作。在公安部工作期间,郝治平曾先后任办公厅秘书、宣教处处长、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郝治平被授予上校军衔。   1922年,郝治平出生于河南安阳美丽的漳河畔,父亲给她取名宾如。郝宾如自幼聪
期刊
建设新农村在赣县吉埠镇石含村,人们传颂着一位共产党员为家乡新农村的建设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修筑了一条山村公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事迹。这位共产党员就是出生于石含村白竹坑村民小组的龙驹同志。    龙驹,今年73岁,1993年6月退休。退休前任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监所处处长(副县级检察员、调研员)。    2004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建设新农村的号角吹遍了赣南大地,也深深触动了这位老
期刊
假牙也需要营养      文莫然      镶上假牙后,很多老人以为只要能按时清洁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假牙保养涉及多个方面,甚至有学者提出假牙同样需要营养。   这里提到的营养并不是直接针对假牙本身,而是对与它协同工作的牙槽突及上下颌骨而言的。镶上假牙以后,如果营养跟不上的话,牙槽突的萎缩会加速,假牙与牙槽突之间的粘合就会不紧密,假牙就容易松动。   那么镶上假牙后要注意哪几方面的营养呢?   首
期刊
崭新的2006年迎面走来,中国开始进入“十一五”时期的新征程。   告别辉煌的“十五”,面向未来,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五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团结奋斗,“十五”计划所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奠定了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尤其是近几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
期刊
采访手记:古朴静谧的红军大桥静卧在于都河上。河水急缓有序,少有波澜,静静地向北流去。偶起的浪花在秋日的抚照下,跃动不已。   2005年10月26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采访了于都籍老红军----钟明。     走进钟老所住的庭院,丝毫感受不到秋的萧瑟。院里花红叶绿,生机盎然,我们不觉细品起来。沉醉之际,一位身着军装的老者乐呵呵地走了过来。“快进来,快进来,到里面来坐。”钟老招呼我们进了厅堂。客厅洁净
期刊
1995年,萧而乾在县政协副主席职位上退下来后,回到了他的家乡涣山村。由于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威望高,村民、邻里一有些什么事,如调解纠纷、修桥补路等都找上门来,使他成了村里的编外“村官”。2002年,在市、县政协的新老领导的启发、鼓励以及涣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萧而乾把已离退休在涣山村居住的老教师、老军人、老工人等20多人组织起一套班子,自筹经费两万多元,把有些破败的萧氏宗祠全面整修一番,他们在这
期刊
母亲的[南泥湾]      文 卢素宝(湖北)   母亲退休后,闲暇时间颇多。她寻思着在院子里开垦一块地,种些花花草草。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周末回娘家,一进后院就见母亲哼着歌忙碌着。后院那块地经过母亲的开垦,被打理得有模有样。“妈,给这块地取个名字吧!”我提议道。“南泥湾,就叫它‘南泥湾’。”母亲当下决定以此命名。我真佩服母亲,60多岁的人了,做起事来还那样风风火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