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中小学生的德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首要任务,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自身错误的教学观念,为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氛围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教育 问题 改进 对策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9-01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力量,對青少年加强德育教育看似是为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其实德育教育更关乎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德育意识最关键的阶段中,教师必须积极的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被外界不良信息干扰。但从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形势来看,虽然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认同,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难以得到上升的空间。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德育教育过于知识化
德育教育知识化就是指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就德育内容转变为知识性的内容,以传授、讲课的方式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促使学生难以将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是具有客观性和系统性的,教师将德育工作赋予课堂化往往难以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又是将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的,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接收到的德育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思想性、人文性、价值性的成长。
(二)德育教育过于政治化
在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政治课为德育教育的施展点,认为中小学政治课与德育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接收到的德育内容带有政治课程的政治色彩,也就是将国家意志灌输给学生[1],这是极其不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
(三)德育教育过于边缘化
就德育教育本身的定位来说,其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德育意识带入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融入德育知识,促使学生所接受到的德育意识能够实现具体化。但就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势来看,中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得不到深入性,促使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轨道。
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进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与教师等德育教育者要想极大的发挥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其次,教师等还需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将学生主体作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从而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二)建立德育与学科相互联系的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并不是相对独立的,在教学中,德育意识能够融入到任何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培养良好的德育意识,促使自身全面性的发展。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练习,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再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或者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音乐或艺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注重校园德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的呆在学校校园内,而学校和教师等要想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德育教育环境的教学氛围,便可以合理的利用校园文化,将校园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文化感染给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较好的约束。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室、楼梯转角等醒目的地方放置名人名言等激励性的话语;或者是在食堂饭桌上贴上“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等警示语言。学校还可以将这些图片设计成充满趣味性的图形和话语,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将德育意识较好的融入到自身行为上。此外,学校还需要开展各种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要想促使德育教育工作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就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同化道德意识,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建设德育文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德育意识落实到生活中和行为上。
参考文献:
[1]杨永刚,冯晓惠.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旬,2016,(4):18.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教育 问题 改进 对策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9-01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力量,對青少年加强德育教育看似是为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其实德育教育更关乎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德育意识最关键的阶段中,教师必须积极的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被外界不良信息干扰。但从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形势来看,虽然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认同,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难以得到上升的空间。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德育教育过于知识化
德育教育知识化就是指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就德育内容转变为知识性的内容,以传授、讲课的方式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促使学生难以将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是具有客观性和系统性的,教师将德育工作赋予课堂化往往难以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又是将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的,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接收到的德育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思想性、人文性、价值性的成长。
(二)德育教育过于政治化
在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政治课为德育教育的施展点,认为中小学政治课与德育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接收到的德育内容带有政治课程的政治色彩,也就是将国家意志灌输给学生[1],这是极其不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
(三)德育教育过于边缘化
就德育教育本身的定位来说,其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德育意识带入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融入德育知识,促使学生所接受到的德育意识能够实现具体化。但就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势来看,中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得不到深入性,促使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轨道。
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进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与教师等德育教育者要想极大的发挥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其次,教师等还需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将学生主体作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从而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二)建立德育与学科相互联系的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并不是相对独立的,在教学中,德育意识能够融入到任何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培养良好的德育意识,促使自身全面性的发展。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练习,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再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或者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音乐或艺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注重校园德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的呆在学校校园内,而学校和教师等要想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德育教育环境的教学氛围,便可以合理的利用校园文化,将校园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文化感染给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较好的约束。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室、楼梯转角等醒目的地方放置名人名言等激励性的话语;或者是在食堂饭桌上贴上“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等警示语言。学校还可以将这些图片设计成充满趣味性的图形和话语,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将德育意识较好的融入到自身行为上。此外,学校还需要开展各种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要想促使德育教育工作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就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同化道德意识,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建设德育文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德育意识落实到生活中和行为上。
参考文献:
[1]杨永刚,冯晓惠.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旬,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