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城中村”,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尤其突出。“城中村”的存在与蔓延已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其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杭州主城区“城中村”九莲庄和骆家庄改造工作为切入点,在深入调查杭州“城中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剖析了“城中村”的总体状况与内部特征,并从杭州城中村自身特点出发对其进行归类分析,重点探讨了“城中村”的改造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以指导改造的实施。
【关键词】城中村;发展;改造;措施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积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至今仍然是落后的自然村落面貌,而现已被城市功能区所包围的土地。这些土地是仍然掌握在当地村集体的集体所有性质土地。“城中村”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城中村”改造使市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布局的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工作。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不仅使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市民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景观风貌。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解决城中村难题的通行办法。我国也没有相关系统的政策来指异城中村的改造,现在临近G20,正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时刻。所以对城中村进行调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设置了一份问卷,针对城中村的居民。大部分学生展开调查,并实地考察城中村改造的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城中村改造的了解”。“对城中村的态度”、“对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和建议”“G20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等方面问题。
调查问卷主要在九莲庄和骆家庄及其周边发放,调查对象为城中村的居民,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并没有年龄限制,共发放50张,成功收回50张,无效问卷1张,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8%。
1.1 居民对城村中改造了解分析
对问卷分析,图1可以看出居民对自己所在的村改造并不了解,调查问卷中大多数的人对改造的补偿标准和补贴措施也都不清楚,但基于对政府改造带来的好处大多数人都是持以支持的态度。“城中村”大都建筑密度很高,外来人口多,租客比例高达了70%-8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中村较一般房子地段较好租金较低。
因此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就产生了。有29%的居民对周围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不满。村里垃圾随乱堆积现象严重;公共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不全、房屋破旧、违规建造等;其次是道路混乱狭窄、交通问题;再者,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各种文化的冲突引起社会治安问题。也有居民表示对中村改造带来的补偿措施并不知情。
1.2 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态度分析
78%的居民支持城中村的改造,而在我们走访中遇到一些老年人,当我们问及一些关于他们对城中村的一些看法时,他们表示政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于这种不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现象不在少数。在此,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对城中村改造的常识普及政府是否还没有做到位、部门责任是否做到位等等。
1.3 居民对村中最满意的地方分析
图3表明居民对自身所处的基础设施、住房质量、房租费用等等都比较满意,而对于城中村中的居民来说住房质量和费用由为重要。
当然也有对改造后的各种问题:出行不便、购物不便、入医就学难、消防安全隐患大等等诸多待解决的毛病,大多数居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对城中村改造投入更多关注,使之更加完善。
1.4 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满意度分析
图4是居民对改造后的城中村的看法,图中表明城中村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
1.5 G20峰会对“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影响的分析
通过居民填写调查意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G20峰会的落地,将促进杭州的品牌经济和城市核心竞争力。G20峰会会让全世界关注杭州、了解杭州,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也可以让杭州提升自身建设,拉动城中村的发展。在接下来G20峰会的召开,对城中村改造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市中心及大部分地区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整改,道路周边可以看见各种施工现场。居民对此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大部分居民持支持意见,希望政府能借G20这个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目前施工噪音太大和空气质量也成为了他们头疼的话题。重要的是政府能从为他们服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做一些表面工作。关于拆除违法建筑损害了他们利益这一点,也是有一小部分居民对G20峰会抱有意见的重要原因。
2 調研问题、对策及结论
2.1 存在的问题
2.1.1 违章建筑多
由于“城中村”租房炙手可热,受利益驱使,乱搭建、乱加盖等违章建筑十分普遍,多年来这些违章建筑一直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查处,给“城中村”下步改造带来巨大压力。
2.1.2 环境状况差
由于“城中村”居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不堪重负。“城中村”公厕不堪入目,基本上没有水冲洗,大多没有照明,甚至没有门窗。“城中村”垃圾箱、站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城中村”乱张贴现象相当普遍。“城中村”道路狭窄,通行困难。“城中村”菜场卫生不佳,大多难以入脚。
2.1.3 管理难度大
“城中村”中外来务工大多超过本地村民,成分复杂。“城中村”警力不力,治安状况差,案件频发。计生、环卫、市场管理等也都由村委会承担,人手、经费都成问题,一个村一年的卫生费都要几十万元,村里负担相当重。 2.1.4 交通功能弱
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城中村”缺乏规划,使得村内交通混乱,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已对村民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城中村”的存在也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较多的 “断头路”,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交通功能。“城中村”的改造将有力缓解城区的交通条件。
2.2 对策、建议
2.2.1 关于“城中村”居民对“城中村”改造认识程度不深的问题
(1)村民自身方面的对策。“城中村”居民自身应该关注本村的动态,对于能够改善村庄的建设应该持支持的态度,并且主动帮助改善村庄。在生活方面也应该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生活污水不随便往路上到。
(2)政府方面的对策。应下乡对要改造的村庄的居民做全面的宣传,并向他们讲解改造村庄的意义,争取取得他们的认同自觉的配合工作。在有关补偿方面也应制定一个相应的政策,做到公平合理。
2.2.3 社会方面的对策
加强社会关注,呼吁社会人民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使之在全社会人民的关注下进行。
2.3 关于城中村改造力度不够的问题
2.3.1 村民自身方面的对策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计划,主动做到不妨碍政府工作。
2.3.2 政府方面的对策
第一点提供资金支持。中央政府直接资助地方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对房屋建设和低收入人群的租房进行补贴。第二点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给予优惠的土地出让价格或者较低的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私营企业建立廉租房。
2.3.3 社会方面的对策
加强社会关注,呼吁社会人民响应“城中村”改造,同时可以呼吁有经济条件的人对此捐出善款,减轻社会压力。
2.4 调研结论
2.4.1 “城中村”附近居民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认识程度不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相信政府的领导,因此政府的决策往往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事实证明政府的决策能够带着人民群众走向更好的明天,这也使得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赖程度越来越深。可同时也造成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决策的认识不够透彻这一现象。正如“城中村”附近居民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大多都持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城中村”的改造有好处,却不知其意义何在。
2.4.2 “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并不够,还有待加强
走进“城中村”我们发现,“城中村”的改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在这里依然存在着脏、乱、杂、差的现象。地面上的垃圾虽然不多,可是有些地方仍旧散发着一股恶臭,地面上还流淌着污水。车子也都停靠在路边,使得原本就不大的马路变得更加狭窄。“城中村”的中心变化并不大,房屋建筑并没有改造过的痕迹,建筑格局混乱,基础设施匮乏。“城中村”的外围正处于改造中,基本能够与城市接轨。
3 结语
城中村在不断拔地而起的城市建筑的重重“包围”下,村域范围与村民聚落基本合为一体,形成内外特征均自成一格的城中之村。我们都知道,村级基层组织是村民群体成员可以借助的惟一重要社会资源。在城市强势力量的“围攻”下,脱胎于农民、又不得不进入城市生活的城中村民普遍一无技术、二无文化、三无特殊优势,是城市生活中最缺乏竞争能力的群体。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弱者保护机制,这些人的诉求与利益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忽视。由于村级基层组织具有长期正式组织的合法性,同时又根植于农民的历史文化以及种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与制度,所以,这类基层组织拥有实现这一村民群体需要的不可替代的能力与潜力。但是,在城市闹市区内仍然还有称之为“村”的社区,这与周边的城市氛围很不协调。2005年,经西湖区区委区政府批准,文新街道对骆家庄村进行了撤村改制的变革。改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集体经济公司化,组建了XX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撤销村党总支,成立了企业集团党委;第三,撤销村委会;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原村委属下的XX个经济社在行政管理上改组为XX个村民小组,成立一个居委会直接归街道办事处管理。由此实现制度与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把村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既能够让原村民更充分地分享城市化利益,同时又能够实现政府城市管理的策略,是一举多赢之策。社区经济的公司化,是要把繁杂的社区行政与社会事务“剥离”出来,转移到街道与居委会,这既可以节约原村委投资于办社区的大笔开支,又可以引入规范的公司化运作机制,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社区村民(同时还是公司股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居委会则可以通过强化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对城中村事务的介入,强化街道与新组建居委会的联系与管理力度,优化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治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建设美好家园,美化城市环境。城中村改造事关政府、百姓、开发商诸多利益。要形成三方满意的局面,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城中村改造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坚信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区政府认真细致的工作、基层干部和当地全体居民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种种困难,夺取城中村改造的最终胜利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光政, 杨蓥晖, 余小平.不把“城中村”带入G20峰会[N].杭州日报,2016-3-2.
[2]张欣.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10).
[3]洪春光.城中村-改造问题[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03).
[4]应四爱.杭州城中村改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05).
作者单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关键词】城中村;发展;改造;措施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积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至今仍然是落后的自然村落面貌,而现已被城市功能区所包围的土地。这些土地是仍然掌握在当地村集体的集体所有性质土地。“城中村”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城中村”改造使市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布局的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工作。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不仅使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市民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景观风貌。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解决城中村难题的通行办法。我国也没有相关系统的政策来指异城中村的改造,现在临近G20,正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时刻。所以对城中村进行调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设置了一份问卷,针对城中村的居民。大部分学生展开调查,并实地考察城中村改造的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城中村改造的了解”。“对城中村的态度”、“对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和建议”“G20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等方面问题。
调查问卷主要在九莲庄和骆家庄及其周边发放,调查对象为城中村的居民,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并没有年龄限制,共发放50张,成功收回50张,无效问卷1张,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8%。
1.1 居民对城村中改造了解分析
对问卷分析,图1可以看出居民对自己所在的村改造并不了解,调查问卷中大多数的人对改造的补偿标准和补贴措施也都不清楚,但基于对政府改造带来的好处大多数人都是持以支持的态度。“城中村”大都建筑密度很高,外来人口多,租客比例高达了70%-8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中村较一般房子地段较好租金较低。
因此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就产生了。有29%的居民对周围的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不满。村里垃圾随乱堆积现象严重;公共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不全、房屋破旧、违规建造等;其次是道路混乱狭窄、交通问题;再者,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各种文化的冲突引起社会治安问题。也有居民表示对中村改造带来的补偿措施并不知情。
1.2 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态度分析
78%的居民支持城中村的改造,而在我们走访中遇到一些老年人,当我们问及一些关于他们对城中村的一些看法时,他们表示政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于这种不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现象不在少数。在此,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对城中村改造的常识普及政府是否还没有做到位、部门责任是否做到位等等。
1.3 居民对村中最满意的地方分析
图3表明居民对自身所处的基础设施、住房质量、房租费用等等都比较满意,而对于城中村中的居民来说住房质量和费用由为重要。
当然也有对改造后的各种问题:出行不便、购物不便、入医就学难、消防安全隐患大等等诸多待解决的毛病,大多数居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对城中村改造投入更多关注,使之更加完善。
1.4 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满意度分析
图4是居民对改造后的城中村的看法,图中表明城中村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
1.5 G20峰会对“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影响的分析
通过居民填写调查意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G20峰会的落地,将促进杭州的品牌经济和城市核心竞争力。G20峰会会让全世界关注杭州、了解杭州,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也可以让杭州提升自身建设,拉动城中村的发展。在接下来G20峰会的召开,对城中村改造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市中心及大部分地区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整改,道路周边可以看见各种施工现场。居民对此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大部分居民持支持意见,希望政府能借G20这个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目前施工噪音太大和空气质量也成为了他们头疼的话题。重要的是政府能从为他们服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做一些表面工作。关于拆除违法建筑损害了他们利益这一点,也是有一小部分居民对G20峰会抱有意见的重要原因。
2 調研问题、对策及结论
2.1 存在的问题
2.1.1 违章建筑多
由于“城中村”租房炙手可热,受利益驱使,乱搭建、乱加盖等违章建筑十分普遍,多年来这些违章建筑一直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查处,给“城中村”下步改造带来巨大压力。
2.1.2 环境状况差
由于“城中村”居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不堪重负。“城中村”公厕不堪入目,基本上没有水冲洗,大多没有照明,甚至没有门窗。“城中村”垃圾箱、站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城中村”乱张贴现象相当普遍。“城中村”道路狭窄,通行困难。“城中村”菜场卫生不佳,大多难以入脚。
2.1.3 管理难度大
“城中村”中外来务工大多超过本地村民,成分复杂。“城中村”警力不力,治安状况差,案件频发。计生、环卫、市场管理等也都由村委会承担,人手、经费都成问题,一个村一年的卫生费都要几十万元,村里负担相当重。 2.1.4 交通功能弱
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城中村”缺乏规划,使得村内交通混乱,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已对村民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城中村”的存在也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较多的 “断头路”,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交通功能。“城中村”的改造将有力缓解城区的交通条件。
2.2 对策、建议
2.2.1 关于“城中村”居民对“城中村”改造认识程度不深的问题
(1)村民自身方面的对策。“城中村”居民自身应该关注本村的动态,对于能够改善村庄的建设应该持支持的态度,并且主动帮助改善村庄。在生活方面也应该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生活污水不随便往路上到。
(2)政府方面的对策。应下乡对要改造的村庄的居民做全面的宣传,并向他们讲解改造村庄的意义,争取取得他们的认同自觉的配合工作。在有关补偿方面也应制定一个相应的政策,做到公平合理。
2.2.3 社会方面的对策
加强社会关注,呼吁社会人民高度关注“城中村”改造,使之在全社会人民的关注下进行。
2.3 关于城中村改造力度不够的问题
2.3.1 村民自身方面的对策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计划,主动做到不妨碍政府工作。
2.3.2 政府方面的对策
第一点提供资金支持。中央政府直接资助地方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对房屋建设和低收入人群的租房进行补贴。第二点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给予优惠的土地出让价格或者较低的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私营企业建立廉租房。
2.3.3 社会方面的对策
加强社会关注,呼吁社会人民响应“城中村”改造,同时可以呼吁有经济条件的人对此捐出善款,减轻社会压力。
2.4 调研结论
2.4.1 “城中村”附近居民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认识程度不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相信政府的领导,因此政府的决策往往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事实证明政府的决策能够带着人民群众走向更好的明天,这也使得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赖程度越来越深。可同时也造成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决策的认识不够透彻这一现象。正如“城中村”附近居民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大多都持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城中村”的改造有好处,却不知其意义何在。
2.4.2 “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并不够,还有待加强
走进“城中村”我们发现,“城中村”的改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在这里依然存在着脏、乱、杂、差的现象。地面上的垃圾虽然不多,可是有些地方仍旧散发着一股恶臭,地面上还流淌着污水。车子也都停靠在路边,使得原本就不大的马路变得更加狭窄。“城中村”的中心变化并不大,房屋建筑并没有改造过的痕迹,建筑格局混乱,基础设施匮乏。“城中村”的外围正处于改造中,基本能够与城市接轨。
3 结语
城中村在不断拔地而起的城市建筑的重重“包围”下,村域范围与村民聚落基本合为一体,形成内外特征均自成一格的城中之村。我们都知道,村级基层组织是村民群体成员可以借助的惟一重要社会资源。在城市强势力量的“围攻”下,脱胎于农民、又不得不进入城市生活的城中村民普遍一无技术、二无文化、三无特殊优势,是城市生活中最缺乏竞争能力的群体。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弱者保护机制,这些人的诉求与利益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忽视。由于村级基层组织具有长期正式组织的合法性,同时又根植于农民的历史文化以及种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与制度,所以,这类基层组织拥有实现这一村民群体需要的不可替代的能力与潜力。但是,在城市闹市区内仍然还有称之为“村”的社区,这与周边的城市氛围很不协调。2005年,经西湖区区委区政府批准,文新街道对骆家庄村进行了撤村改制的变革。改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集体经济公司化,组建了XX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撤销村党总支,成立了企业集团党委;第三,撤销村委会;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原村委属下的XX个经济社在行政管理上改组为XX个村民小组,成立一个居委会直接归街道办事处管理。由此实现制度与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把村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既能够让原村民更充分地分享城市化利益,同时又能够实现政府城市管理的策略,是一举多赢之策。社区经济的公司化,是要把繁杂的社区行政与社会事务“剥离”出来,转移到街道与居委会,这既可以节约原村委投资于办社区的大笔开支,又可以引入规范的公司化运作机制,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社区村民(同时还是公司股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居委会则可以通过强化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对城中村事务的介入,强化街道与新组建居委会的联系与管理力度,优化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治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建设美好家园,美化城市环境。城中村改造事关政府、百姓、开发商诸多利益。要形成三方满意的局面,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城中村改造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坚信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区政府认真细致的工作、基层干部和当地全体居民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战胜种种困难,夺取城中村改造的最终胜利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光政, 杨蓥晖, 余小平.不把“城中村”带入G20峰会[N].杭州日报,2016-3-2.
[2]张欣.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10).
[3]洪春光.城中村-改造问题[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03).
[4]应四爱.杭州城中村改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05).
作者单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