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产能十强企业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6日,华塑股份(600935.SH)正式挂牌上市,成为A股化工板块重要一员。公开资料显示,华塑股份主要从事以聚氯乙烯(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华塑股份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依托自身拥有的优质电石灰岩和原盐资源优势,以及“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生产工艺,建成了以PVC、烧碱为核心的“矿—煤—电—氯碱化工—‘三废’综合利用”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成本、技术、规模、环保等多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华塑股份不仅是“安徽省十大优秀创新企业”,还是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企业,而且其大型盐化工项目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振兴皖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IPO华塑股份发行价格为3.94元/股,对应市盈率为22.95倍,低于行业最近一个月45.06倍的静态市盈率,也低于可比公司26.30倍的平均市盈率。公司上市后,其二级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PVC产能位居行业前十资源和能源丰富循环经济优势明显


  华塑股份核心产品为聚氯乙烯(PVC)、烧碱,其中PVC产品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56.48%大幅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71.15%,逐渐成为了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PVC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PVC 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9 年PVC行业开工率达到80%,PVC产量达到2011万吨,而当年中国PVC表观消费量达到了2027万吨,同比增长7.3%,供需保持紧平衡。目前国家积极倡导“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塑和以塑代铝”政策,鼓励使用并积极推广包括PVC塑料制品等新型化学建材,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装置升级,PVC及其衍生产品已经开始朝着高性能化、工程化和绿色化发展,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包括农业制品、医疗器械、生活用品在内的多个方面,因此PVC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国内具有PVC产能的企业数量为73家,PVC产能前10位的企业累计产能占国内总产能高达42.3%。其中华塑股份以年产64万吨PVC、48万吨烧碱的产能规模成功跻身前十,规模效益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成熟的PVC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华塑股份采用的电石法制备PVC,主要原材料为原盐、电石灰岩、焦炭、兰炭等;另一种是乙烯法制备PVC,主要原材料为石油。当前,石油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电石法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对氯碱行业成本有较大影响。应用电石法制备PVC,电石占生产成本比重较高,而电力和原盐合计占烧碱生产成本比重较高。而华塑股份拥有原盐、电石灰岩和熱电厂等重要的上游资源和能源,并依托邻近“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成功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对此,华塑股份表示,将秉承“一体化建设、循环式链接”宗旨,以氯碱化工为核心,以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行业一流的绿色低碳创新型氯碱化工企业。

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净利均超20%加快募投项目建设优化产品结构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20年,华塑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39.48亿元、43.79亿元,45.68亿元和50.8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17年的1.99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6.1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5.5%,成长性十足。对于今年全年业绩表现,公司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62.73 亿元至76.66亿元,同比增长23.46%至50.89%,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39 亿元至9.03 亿元,同比增长20.46%至47.23%,预计扣非净利润为7.52亿元至9.20亿元,同比增长24.96%至52.73%,显示出公司业绩将延续高成长态势。
  同时数据也显示,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华塑股份PVC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00.22%、99.99%、99.91% 和100.89%,产能利用率极高,急需突破产能瓶颈。相对而言,公司目前整体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并增加竞争优势,华塑股份本次募投项目将大幅丰富公司的产品系列。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能够生产CPVC、固碱、偏硅酸钠等产品。
  展望未来,华塑股份表示,公司将继续向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化工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
其他文献
本周,韩国和新西兰央行皆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韩国再度加息,或预示全球新一轮加息周期临近。年末配置中,看多者可进攻式追高,看空者宜防御式买低,只是后者胜算略高。沪深300调整将抑制新股估值泡沫  中证指数本周宣布,将创业板证券纳入沪深300 的时间调整为上市一年后,自下月13日起执行。通达信数据显示,截至本周四(下同),沪深300较2月份高位下跌17.44%,此举将大减新股估值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 
国内智能驾驶行业正处在爆发式成长前夜,布局赛道与布局个股的现象不断上演,尤其是智能化的装备俨然展开了一场投资竞赛。  苹果计划在2025年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的消息,让A股的智能驾驶概念股出现了一轮加速上涨。事实上,智能驾驶概念是最近两年市场较大的热点之一。尽管依然归类为“ 概念”,但许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了智能产品放量、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智能驾驶行业正在走过
20CM 股票快速翻倍可谓稀松平常,短时间内在翻倍和腰斩模式中切换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炒上去无厘头,跌下来也就顺理成章。新研股份就是其中的代表,股价抬升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下跌起来也就六亲不认。只是,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有苦难言。“大牛股”遭遇腰斩  作为一只20CM 股票,新研股份在今年8月初被快速拉升,股价从3.7元附近直线上升,至8月19日达到8.39元阶段高点。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内,股价迅速实现翻
中证1000不断走强  主持人:上周泛舟专门提到代表专精特新的中证1000,本周,这个指数及硬科技指数创业板均小幅走高,同时上证50和沪深300却震荡走低,不知这种分化要延续到何时?  泛舟:分化是必然的,不同的宏观环境会让不同的板块崛起,同时也会让部分指数开启趋势性震荡。比如从年初开始看好的中证500,逻辑很简单,就是PPI上升趋势成立,周期板块盈利大增既成事实。所有指数中,500内周期板块权重
《红周刊》:贤丰控股拟以5.52亿元出售所持有的珠海蓉胜87.3999%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集中资源聚焦动物保健领域的业务发展,是否值得关注?  邱诤:2021年贤丰控股通过收购成都天邦70%股权及南京史纪70%股权,涉足兽用疫苗业务,此次转让珠海蓉胜股权后,公司将退出微细漆包线业务,转型以兽用疫苗业务为主业的业务布局。  不过收购南京史纪之前,南京史纪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主要财务数据金额均为
在《红周刊》此前发表的《同星科技劳务外包做法异于同行“伪高新”企业性质嫌疑难消》文章中,记者曾分析了同星科技劳务用工的问题,提到其使用劳务外包的用工模式与同行相比明显不同,其行为很可能是为了规避劳务派遣相关法律义务,此外,还提到同星科技招股书披露的研发人员数量存在疑点,公司的资质很可能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除了此前文章提到的问题,其实若对招股书披露的财报数据做进一步核算,可发现其销售、采购、库存
孕妇,27岁,孕1产0,孕7个月,在当地乡镇医院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建议到我院检查.超声检查:宫内见一胎儿回声,胎头位于宫底部,颅骨规整,颅内大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胎儿颜面及胎儿脊柱显示不清。
期刊
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赛道之一,氢能板块在过往年份中一直被忽视,如今随着“双碳”目标确定,新的政策风口来临或驱动氢能板块走上台前。作为氢能的下游应用环节,氢燃料车在政策的发力下,也或将续演锂电车的疯狂。  年关将至,回首2021年的A股资本市场,最火爆的领域绝对非新能源莫属,在众多白马蓝筹股相继折戟不前的同时,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带领一众新能源股持续表现,其总市值也从年初的8719亿元扩张至当前的152
编者按  小米三季报显示,作为主营业务的手机销量排名在国内及海外均有下滑,这样让市场再次用脚投票,19港元一线的股价距离17港元的IPO发行价仅一步之遥。而自2021年至今,小米股价跌去超40%,市值缩水超3400亿港元。  主营乏力下,小米俨然把造车当成第二增长曲线在打造。这个新赛道需要巨额投入而且时间周期长,首期投资为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而且2024年之前都是零创收。市场对
功率半导体是国产芯片中成长性最好的赛道之一。在新能源发电、电动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爆发式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下,国内功率半导体厂商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本期我们关注的芯导科技,就是功率半导体厂商之一。功率半导体分为功率器件和功率IC两大类,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功率器件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92.13%,其中的TVS(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是一种防护器件)则占总营收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