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
又到岁末年初,CIO们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机会来了,跳还是不跳;挑战还在,留还是不留。
跳出去了,新岗位意味着新老板、新环境,从此或许一展宏图;但也可能因不熟悉情况,外面看似花团锦簇里面却乱七八糟而遭遇职场滑铁卢。
无论怎么样,跳——得有时机,得有方向,得对未来有心理准备。
不得不跳?
随机问了一些朋友对于CIO这一职位的印象,搜集过来的答案大致分为两点。首先大家都认为在过去十年中,CIO这一角色在企业中至少是大型企业中毫无疑问地赢得了应有的尊敬和地位,第二点就是CIO那让人瞠目结舌的高跳槽率。
在北美,公司执行委员会(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CIO是所有高级主管中跳槽率最高的一个岗位,平均每年有多达34%的CIO改换门庭。相比之下,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执行官(CEO)的跳槽率仅仅为17%和12%。而这些年在中国,也有大量的CIO跳槽实例:孟民从贝塔斯曼集团到美国Home Depot(家德宝)中国公司,庞宏从李宁到中青旅……这些数字中隐含了一个问题:是热衷还是被逼无奈,为什么CIO拥有如此高的跳槽率呢?
但也有近七成的CIO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跳槽不是百灵药,但却是重新出发突破自己的好办法。如果CIO陷入了以下几种状况中,那么是该考虑跳槽的时候了:无法适应CIO职位定位的不断变化,与领导磨合不佳,遇到IT与业务无法磨合的困难、IT项目高风险性造成个人信誉度的下降、期待下一份工作带来自我突破等等。
当CIO内心对自己权力范围的认定,与企业其他高层认定出现不一致甚至渐行渐远时,跳槽往往成了所有CIO眼前不断浮现的词。在中国,CIO的角色更多地隐藏在了业务主管或者IT项目主管身上,而在国外许多CIO将自己的工作定位成业务与IT项目的综合运营官。在对CIO定义还不完全绝对的时候,企业CEO对于技术的理解、对于CIO的信任程度等主观特性都左右着CIO职责范围的变化。而权力范圍很多时候决定了IT项目进展得顺利与否,这一点CIO们非常看重。
商场如战场,当CIO们在商场人际交往中因些许不谨慎导致一系列灾难式的蝴蝶效应时,有什么比跳槽这一记忆的橡皮擦更好呢?过去十几年我们已从从高度集中的大型机时代,到分布式C/S时代,到Internet掀起的新一波IT集中化浪潮。而Web服务和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成熟,可能酝酿着新一波对IT系统的分散化管理。公司业务日新月异,IT项目运行更多地受到内外合作伙伴、软硬件供应商、客户的外来动力因素影响,CIO也就不得不进入与各方的磨合斡旋之中,精力被分散既是挑战又是泥潭。
CIO们不可否认的是,IT项目实施的高风险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大部分IT项目都会延时完成,当年设定的目标、预算计划很容易被很多意外的因素拖进泥沼。这直接影响了CIO在领导以及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职业生涯也会受到影响,真正是“成者英雄败者寇”。当自己的能力由于不可控的因素而遭受否定时,跳槽是眼前不错的选择。
往哪跳?
2006年末,记者收到原博士伦公司CIO陈其伟发来的短信:“高记者,你好,我已离开博士伦,现在华胜天成科技公司任CIO,保持联络。”2005年10月,原北京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庞宏正式加盟中青旅,担任中青旅控股信息技术部总经理……CIO作为特殊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已经开始广泛地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的选拔与竞争,其跳槽已经不再新鲜。当一个高薪或具诱惑力的职位敲响房门,CIO如何分析这个机会?这个offer在同行中处于什么位置?是放弃还是满腹信心接受?这可能是CIO经常会面临的选择题。
其实,从新职位的性质来说,CIO跳槽不外乎三种选择:一是发生在相同类型或同行业之间的两家企业之间,这两家企业很可能是竞争对手,而对方挖角的出发点自然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考虑;二是跳到与原行业完全不同的行业,这样的跳槽很冒险,不过,也充满机会;三是完全身份的转变,从用户跳到IT厂商处,或从IT厂商跳到用户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甲、乙方。
选择相同类型或同行业的另一家企业是CIO跳槽最普遍也最容易理解的,两家企业业务类似、运作类似,大部分时候面对同样的市场机会,在信息系统的战略制定上没有太大的原则差别。不过,如果这时的CIO认为,信息系统的制定只是原企业的拷贝就大错特错了,新企业的CEO之所以看中对手企业的CIO,甚至是高薪挖角,其根本出发点并不只是需要一个拷贝的东西,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提升,新企业的CEO除了希望CIO能带来对手的信息策略外,还要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充分融汇两家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独特的信息战略。
对于那些跨行业跳槽的CIO而言,更吸引他们的是隔行背后的机遇。当CIO对一个新行业不熟悉时,意味着他们会想像和憧憬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如果能很好地应付跨行业的挑战、消除风险,更能增强自信,这是跨行业转换工作的最大收获。转换行业后,依旧能游刃有余地工作、得到同事及上级的认可,更多的机遇可能接踵而至。不同行业间在生产、销售、物流、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模式、运营流程等都存在差异,CIO跨行业转换工作,需要尽快克服行业差异、了解业务知识。为了让这个过程尽可能短,CIO不防多和业务人员沟通,或者干脆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跟随销售代表跑跑市场,看他们如何工作、怎么收集信息,也可以走访本行业的咨询专家,尽可能透彻地了解企业、行业的产品和管理特性,然后再考虑如何用IT有效支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
隔行如隔山,放弃已经熟悉的环境,投入其他行业中,CIO也许不能较快掌握新业务流程,甚至根本无法改变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导致跳槽失败,这样的例子很多。而CIO从甲方走入乙方,或从乙方进入甲方,不只是熟悉新行业差异问题,还有一个角色的转换过程,这对CIO来说自然挑战也更多。对于甲方的CIO来说,有六项工作要做:IT基础设施建立与维护,应用系统的维护与开发,改造或升级系统,人员管理,协调和其他部门、总部、供应商的关系,参与业务规划以及其他能力(如外语)。对于加入到乙方的CIO(或者更准确地称其为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他的职责却不是从本企业出发进行战略制定,而是在充分了解实施方的前提下,为其做信息战略咨询。乍一看,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不过,在原企业的经验对CIO新岗位任职很有好处,知道甲方的困惑和目标,能从甲方立场出发进行战略制定。所以,只要从甲方到乙方的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学会融汇贯通,一般可以在短时间进入状况,投入正常工作中。而从乙方的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到甲方做CIO,其实也类似,重要的是角色转换。如果从来没有在甲方的经验,还有一点是尽快掌握同甲方的谈判技巧。
适应新岗位?
工作忙、压力大、竞争激烈是IT人更是CIO的生存写照,城市大、机会多也让CIO有更多可能性游走于各行各业。
不甘成为温水青蛙的CIO们在踏上跳板,预备发力的同时也意味着面临更大挑战,锐意进取的CIO又该如何在新环境中开阔思路,更上层楼,争取更大的发挥空间?
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聪明的CIO选准新东家后,走马上任前都会首先明辨企业内部形势——剖析前任CIO的“下岗”缘由,就如手握一份企业CIO岗位职能说明书。
前任CIO为何离职?前车之鉴有助于CIO更快了解新环境,融入新团队。排开优胜劣汰的因素,CIO离职一般存在以下几个因素:1.权责背离。CIO作为技术专家和战略业务合作伙伴的双重角色,职责重大,但落实到具体工作却往往是企业一把手一锤定音,一把手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的成败,因某位领导人的变更使信息化半路夭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而,处境尴尬的CIO甩手走人也就不难理解。2.业务偏科。国内CIO大致可分为两类:业务出身型和技术出身型,知识结构的不平衡一定程度桎梏了CIO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当CIO从IT供应商角色向行业用户角色转型,或是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中时,这一矛盾会集中体现出来,因此训练有素的CIO必然会走出企业,走出地区,甚至走出行业,接触不同运营管理模式,在走进新岗位前先找感觉,才能为日后的IT战略规划打下基础。
对CIO而言,左手技术,右手管理,这是多年积累下的技能和经验,无论是从IT企业转至行业用户,还是跨行业职业转型,不同企业和行业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了老东家的成功实践,并加以创新性改组,CIO就能够迅速融入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IT氛围。
其中,首要一点就是制度制订和畅达沟通。对此,从一家IT企业改换门庭来到制药企业天士力的曾云祥颇有感触:“到了一个新公司,CIO需要尽快使工作环境更舒畅,更润滑,因为信息化工作更需团队合作。”
因此,上下畅达沟通是CIO转变职业角色的第一步,也是一切IT工作展开的基础。尤其对于跨行转型的CIO,由于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CIO必须开阔思路,尽快适应新的企业文化和熟悉业务流程。例如,如果CIO从一个离散型制造业跳槽至一个流程型制造业,两者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生产、销售、物流、运营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弥补业务知识的不足是CIO的必备功课。作为企业CIO要透彻了解企业业务特色和管理特性,迅速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与生产、市场部门主管沟通,掌握在业务流程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此基础上,CIO也可亲历亲为,走到第一线,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到生产、市场第一现场,便于CIO更为感性地了解整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特点,从而为IT规划做好铺垫。
当然,CIO跨行业任职更要以其自身对IT技术的驾驭为基础。
CIO总说自己干的是风险活,事实也的确如此。IT部门被很多企业主管定位为企业内部的跨部门服务性组织,CIO的项目规划也很大程度取决于CEO对其职能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把手工程”是CIO立足之本。一个聪明的CIO面临新环境,应该能在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兼顾来自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各种需求。CIO置身于这样一个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态势下,为自身工作建立清晰规划的同时,也要具备风险意识。
因为IT作业更多也会受到企业基本需求以外的因素影响,当企业因业务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客户相关业务进行集成时,IT作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难控制、预测。因此,当CIO被扔进一系列可变因素中时,IT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变,未雨绸缪才能摆脱被动局面,对此,一些CIO定期会做出部门调整计划,从而能以最好、最积极的状态来应对业务需求变化对IT结构的要求。
新的环境是CIO的创新契机,CIO职业生涯可以通过跳槽再出发。在新的环境下,CIO可以为其IT部门的员工构筑一套战略创新的挑战,譬如技术是怎样影响客户的新的利润,获得新的客户的途径,以及他们到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利用自己的创新努力帮助那些非IT部门的同事。不仅如此,CIO还可以通过技术的杠杆作用来促进创新。例如,通过企业的协作系统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活动中来,并且减少创新的周期,而数字化的学习工具能够促进关于创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共享,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共享的系统有利于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里的传播。此外,CIO还应该鼓励IT部门的员工应该与客户服务部门的同事一起协作来管理创新传递途径,持续性地拓展解决创新挑战的技术渠道,并且对企业中创新的结果迅速做出评价。
职场围城
我认识的CIO中,有一直在一个单位干的,从销售、技术员做起,换了很多岗位,最后成了CIO。也有两三年就跳槽一次,从这个企业跳到那个企业,从用户跳到咨询公司,又跳回用户端。其实,跳槽的好处很明显,工资涨了,地位高了,经历多了。但不跳槽的好处也有很多,环境熟悉,地位变了待遇自然也高。
我一直认为跳槽是一种习惯。毋庸置疑,绝大部分现任CIO都过了而立之年,按照国家的教育改革步伐,当年这些人毕业时都有分配单位。没跳槽的人,就是在这些国营单位扎下根来,如雪莲羊绒的徐静、北开的师少辉,从一毕业就在单位工作,历经了单位改制、重组甚至上市,都“忠贞不渝”地在企业安排的岗位上工作着,他们习惯于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想法和实践逐步改变企业的步伐。
而那些习惯于跳槽的CIO们,一般都是对第一个工作不满意,于是跳槽。但到了岗位,发现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又跳槽。他们从每一次跳槽中学到了新的专业知识,锻炼了管理能力,最终成长为CIO。
无论是自始至終在一个单位拼搏,还是频繁跳槽借机不断提高,跳槽最怕的是围城。没跳槽的人总想看看城外的风景,心里痒痒的但总也下不定决心;已经跳出去的人总又念着原单位的好,批驳现在单位的同时开始往下一个单位进军。有了围城之心的CIO,到哪里都不会干一行,爱一行。
又到岁末年初,CIO们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机会来了,跳还是不跳;挑战还在,留还是不留。
跳出去了,新岗位意味着新老板、新环境,从此或许一展宏图;但也可能因不熟悉情况,外面看似花团锦簇里面却乱七八糟而遭遇职场滑铁卢。
无论怎么样,跳——得有时机,得有方向,得对未来有心理准备。
不得不跳?
随机问了一些朋友对于CIO这一职位的印象,搜集过来的答案大致分为两点。首先大家都认为在过去十年中,CIO这一角色在企业中至少是大型企业中毫无疑问地赢得了应有的尊敬和地位,第二点就是CIO那让人瞠目结舌的高跳槽率。
在北美,公司执行委员会(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CIO是所有高级主管中跳槽率最高的一个岗位,平均每年有多达34%的CIO改换门庭。相比之下,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执行官(CEO)的跳槽率仅仅为17%和12%。而这些年在中国,也有大量的CIO跳槽实例:孟民从贝塔斯曼集团到美国Home Depot(家德宝)中国公司,庞宏从李宁到中青旅……这些数字中隐含了一个问题:是热衷还是被逼无奈,为什么CIO拥有如此高的跳槽率呢?
但也有近七成的CIO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跳槽不是百灵药,但却是重新出发突破自己的好办法。如果CIO陷入了以下几种状况中,那么是该考虑跳槽的时候了:无法适应CIO职位定位的不断变化,与领导磨合不佳,遇到IT与业务无法磨合的困难、IT项目高风险性造成个人信誉度的下降、期待下一份工作带来自我突破等等。
当CIO内心对自己权力范围的认定,与企业其他高层认定出现不一致甚至渐行渐远时,跳槽往往成了所有CIO眼前不断浮现的词。在中国,CIO的角色更多地隐藏在了业务主管或者IT项目主管身上,而在国外许多CIO将自己的工作定位成业务与IT项目的综合运营官。在对CIO定义还不完全绝对的时候,企业CEO对于技术的理解、对于CIO的信任程度等主观特性都左右着CIO职责范围的变化。而权力范圍很多时候决定了IT项目进展得顺利与否,这一点CIO们非常看重。
商场如战场,当CIO们在商场人际交往中因些许不谨慎导致一系列灾难式的蝴蝶效应时,有什么比跳槽这一记忆的橡皮擦更好呢?过去十几年我们已从从高度集中的大型机时代,到分布式C/S时代,到Internet掀起的新一波IT集中化浪潮。而Web服务和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成熟,可能酝酿着新一波对IT系统的分散化管理。公司业务日新月异,IT项目运行更多地受到内外合作伙伴、软硬件供应商、客户的外来动力因素影响,CIO也就不得不进入与各方的磨合斡旋之中,精力被分散既是挑战又是泥潭。
CIO们不可否认的是,IT项目实施的高风险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大部分IT项目都会延时完成,当年设定的目标、预算计划很容易被很多意外的因素拖进泥沼。这直接影响了CIO在领导以及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职业生涯也会受到影响,真正是“成者英雄败者寇”。当自己的能力由于不可控的因素而遭受否定时,跳槽是眼前不错的选择。
往哪跳?
2006年末,记者收到原博士伦公司CIO陈其伟发来的短信:“高记者,你好,我已离开博士伦,现在华胜天成科技公司任CIO,保持联络。”2005年10月,原北京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庞宏正式加盟中青旅,担任中青旅控股信息技术部总经理……CIO作为特殊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已经开始广泛地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的选拔与竞争,其跳槽已经不再新鲜。当一个高薪或具诱惑力的职位敲响房门,CIO如何分析这个机会?这个offer在同行中处于什么位置?是放弃还是满腹信心接受?这可能是CIO经常会面临的选择题。
其实,从新职位的性质来说,CIO跳槽不外乎三种选择:一是发生在相同类型或同行业之间的两家企业之间,这两家企业很可能是竞争对手,而对方挖角的出发点自然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考虑;二是跳到与原行业完全不同的行业,这样的跳槽很冒险,不过,也充满机会;三是完全身份的转变,从用户跳到IT厂商处,或从IT厂商跳到用户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甲、乙方。
选择相同类型或同行业的另一家企业是CIO跳槽最普遍也最容易理解的,两家企业业务类似、运作类似,大部分时候面对同样的市场机会,在信息系统的战略制定上没有太大的原则差别。不过,如果这时的CIO认为,信息系统的制定只是原企业的拷贝就大错特错了,新企业的CEO之所以看中对手企业的CIO,甚至是高薪挖角,其根本出发点并不只是需要一个拷贝的东西,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提升,新企业的CEO除了希望CIO能带来对手的信息策略外,还要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充分融汇两家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独特的信息战略。
对于那些跨行业跳槽的CIO而言,更吸引他们的是隔行背后的机遇。当CIO对一个新行业不熟悉时,意味着他们会想像和憧憬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如果能很好地应付跨行业的挑战、消除风险,更能增强自信,这是跨行业转换工作的最大收获。转换行业后,依旧能游刃有余地工作、得到同事及上级的认可,更多的机遇可能接踵而至。不同行业间在生产、销售、物流、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模式、运营流程等都存在差异,CIO跨行业转换工作,需要尽快克服行业差异、了解业务知识。为了让这个过程尽可能短,CIO不防多和业务人员沟通,或者干脆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跟随销售代表跑跑市场,看他们如何工作、怎么收集信息,也可以走访本行业的咨询专家,尽可能透彻地了解企业、行业的产品和管理特性,然后再考虑如何用IT有效支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
隔行如隔山,放弃已经熟悉的环境,投入其他行业中,CIO也许不能较快掌握新业务流程,甚至根本无法改变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导致跳槽失败,这样的例子很多。而CIO从甲方走入乙方,或从乙方进入甲方,不只是熟悉新行业差异问题,还有一个角色的转换过程,这对CIO来说自然挑战也更多。对于甲方的CIO来说,有六项工作要做:IT基础设施建立与维护,应用系统的维护与开发,改造或升级系统,人员管理,协调和其他部门、总部、供应商的关系,参与业务规划以及其他能力(如外语)。对于加入到乙方的CIO(或者更准确地称其为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他的职责却不是从本企业出发进行战略制定,而是在充分了解实施方的前提下,为其做信息战略咨询。乍一看,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不过,在原企业的经验对CIO新岗位任职很有好处,知道甲方的困惑和目标,能从甲方立场出发进行战略制定。所以,只要从甲方到乙方的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学会融汇贯通,一般可以在短时间进入状况,投入正常工作中。而从乙方的IT规划师或咨询专家到甲方做CIO,其实也类似,重要的是角色转换。如果从来没有在甲方的经验,还有一点是尽快掌握同甲方的谈判技巧。
适应新岗位?
工作忙、压力大、竞争激烈是IT人更是CIO的生存写照,城市大、机会多也让CIO有更多可能性游走于各行各业。
不甘成为温水青蛙的CIO们在踏上跳板,预备发力的同时也意味着面临更大挑战,锐意进取的CIO又该如何在新环境中开阔思路,更上层楼,争取更大的发挥空间?
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聪明的CIO选准新东家后,走马上任前都会首先明辨企业内部形势——剖析前任CIO的“下岗”缘由,就如手握一份企业CIO岗位职能说明书。
前任CIO为何离职?前车之鉴有助于CIO更快了解新环境,融入新团队。排开优胜劣汰的因素,CIO离职一般存在以下几个因素:1.权责背离。CIO作为技术专家和战略业务合作伙伴的双重角色,职责重大,但落实到具体工作却往往是企业一把手一锤定音,一把手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的成败,因某位领导人的变更使信息化半路夭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而,处境尴尬的CIO甩手走人也就不难理解。2.业务偏科。国内CIO大致可分为两类:业务出身型和技术出身型,知识结构的不平衡一定程度桎梏了CIO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当CIO从IT供应商角色向行业用户角色转型,或是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中时,这一矛盾会集中体现出来,因此训练有素的CIO必然会走出企业,走出地区,甚至走出行业,接触不同运营管理模式,在走进新岗位前先找感觉,才能为日后的IT战略规划打下基础。
对CIO而言,左手技术,右手管理,这是多年积累下的技能和经验,无论是从IT企业转至行业用户,还是跨行业职业转型,不同企业和行业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了老东家的成功实践,并加以创新性改组,CIO就能够迅速融入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IT氛围。
其中,首要一点就是制度制订和畅达沟通。对此,从一家IT企业改换门庭来到制药企业天士力的曾云祥颇有感触:“到了一个新公司,CIO需要尽快使工作环境更舒畅,更润滑,因为信息化工作更需团队合作。”
因此,上下畅达沟通是CIO转变职业角色的第一步,也是一切IT工作展开的基础。尤其对于跨行转型的CIO,由于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CIO必须开阔思路,尽快适应新的企业文化和熟悉业务流程。例如,如果CIO从一个离散型制造业跳槽至一个流程型制造业,两者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生产、销售、物流、运营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弥补业务知识的不足是CIO的必备功课。作为企业CIO要透彻了解企业业务特色和管理特性,迅速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与生产、市场部门主管沟通,掌握在业务流程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此基础上,CIO也可亲历亲为,走到第一线,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到生产、市场第一现场,便于CIO更为感性地了解整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特点,从而为IT规划做好铺垫。
当然,CIO跨行业任职更要以其自身对IT技术的驾驭为基础。
CIO总说自己干的是风险活,事实也的确如此。IT部门被很多企业主管定位为企业内部的跨部门服务性组织,CIO的项目规划也很大程度取决于CEO对其职能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把手工程”是CIO立足之本。一个聪明的CIO面临新环境,应该能在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兼顾来自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各种需求。CIO置身于这样一个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态势下,为自身工作建立清晰规划的同时,也要具备风险意识。
因为IT作业更多也会受到企业基本需求以外的因素影响,当企业因业务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客户相关业务进行集成时,IT作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难控制、预测。因此,当CIO被扔进一系列可变因素中时,IT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变,未雨绸缪才能摆脱被动局面,对此,一些CIO定期会做出部门调整计划,从而能以最好、最积极的状态来应对业务需求变化对IT结构的要求。
新的环境是CIO的创新契机,CIO职业生涯可以通过跳槽再出发。在新的环境下,CIO可以为其IT部门的员工构筑一套战略创新的挑战,譬如技术是怎样影响客户的新的利润,获得新的客户的途径,以及他们到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利用自己的创新努力帮助那些非IT部门的同事。不仅如此,CIO还可以通过技术的杠杆作用来促进创新。例如,通过企业的协作系统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活动中来,并且减少创新的周期,而数字化的学习工具能够促进关于创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共享,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共享的系统有利于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里的传播。此外,CIO还应该鼓励IT部门的员工应该与客户服务部门的同事一起协作来管理创新传递途径,持续性地拓展解决创新挑战的技术渠道,并且对企业中创新的结果迅速做出评价。
职场围城
我认识的CIO中,有一直在一个单位干的,从销售、技术员做起,换了很多岗位,最后成了CIO。也有两三年就跳槽一次,从这个企业跳到那个企业,从用户跳到咨询公司,又跳回用户端。其实,跳槽的好处很明显,工资涨了,地位高了,经历多了。但不跳槽的好处也有很多,环境熟悉,地位变了待遇自然也高。
我一直认为跳槽是一种习惯。毋庸置疑,绝大部分现任CIO都过了而立之年,按照国家的教育改革步伐,当年这些人毕业时都有分配单位。没跳槽的人,就是在这些国营单位扎下根来,如雪莲羊绒的徐静、北开的师少辉,从一毕业就在单位工作,历经了单位改制、重组甚至上市,都“忠贞不渝”地在企业安排的岗位上工作着,他们习惯于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想法和实践逐步改变企业的步伐。
而那些习惯于跳槽的CIO们,一般都是对第一个工作不满意,于是跳槽。但到了岗位,发现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又跳槽。他们从每一次跳槽中学到了新的专业知识,锻炼了管理能力,最终成长为CIO。
无论是自始至終在一个单位拼搏,还是频繁跳槽借机不断提高,跳槽最怕的是围城。没跳槽的人总想看看城外的风景,心里痒痒的但总也下不定决心;已经跳出去的人总又念着原单位的好,批驳现在单位的同时开始往下一个单位进军。有了围城之心的CIO,到哪里都不会干一行,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