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包括备教案,备学生 ,备教法,精确理解、掌握各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先了解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预测,也可能是在以往教学中的遇到的。)并且能找出这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深入思考。
  (一)对学生的思考
  学生是教学的基本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广度、以及层次,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修正、强化来达到教学要求。
  (二)对教材的思考
  首先要通读教材,把握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是否有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三)对组织教学的思考,包括问题如何设计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四)总体评价
  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与改进方案。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一)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可以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分为几个阶段?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含糖量高,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课本选定是苹果,可提问:“选用西瓜可以吗?如何鉴定人体血液是否有还原性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相应的审美能力。如:由“三鹿奶粉事件”讲食品安全,通过北极的冰山融化,联想气候变暖。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
  (四)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既是一个进化单位,也是一个繁殖单位。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在讲述《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材料选择,要求白色或近白色水果组织。教材选择苹果、梨。有些学生提出用西瓜作材料,因为西瓜甜。最后,经过讨论,西瓜不可以直接用于实验。红色会相互干扰。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本人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部分。是教师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涵义    (一)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关键的。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因此,应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设计 突破点 层次性      物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认知心 理学 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
电子线路是电子、电工专业和电气维修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电子线路能很好地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而反馈部分是电子线路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反馈类型的判别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出一套克服有关反馈类型的判别知识难点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已学过的晶体三极管的各电极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和电工基础的串并联电路及电容器导电性能等知识应用进来,并
期刊
福建莆仙民间音乐,可谓源远流长。据考证,晋朝时中原士族陆续南迁,中原音乐也随之带到莆(田)仙(游)地区。此后逐渐溶入本地风土情韵,经过长期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浑厚地域文化特色的莆仙民间音乐。板鼓咚就是流行于福建莆仙方言区的一种民间说唱音乐。下面,笔者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和几年来的采风,对莆仙板鼓咚艺术的相关问题作了探究。    一、板鼓咚的历史源流与发展    板鼓咚,在仙游山区及郊尾、枫亭
期刊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第十册14课《再见了,亲人》。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期刊
摘要本文从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特征的要求,来说明英语实施素质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素质教育 重要性     所谓素质,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综合潜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由演员变为导演,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能力。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不断地思考,及时思考,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一
期刊
在当前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为创新打下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期刊
一直以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似乎逐渐习惯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传统模式。尽管不时的有各种所谓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但是这种基本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教学效果也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很多人曾将“罪因”归结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
期刊
给点阳光鲜花就会灿烂,有点雨露小树就会茁壮,对于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就是阳光,就是雨露。五年来,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力争体现新课标:在知识的萌生、形成、发展三大环节上,注重学生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