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师在关注学生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为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一课,谈谈是如何设计活动的。
“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如何克服“策略皆知”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呢?我认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思想赋予形象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使其在动脑、动手和动口的过程中,体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以“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贯穿课堂。
1.师生玩牌,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两人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每人拿一组牌,大牌先出,每人每次出一张牌,各出三次,赢两次者获胜。
师:谁愿意上来挑战老师?你选择哪一组?怎么想的?
生1:选红桃,因为红桃大。
师:我们就把红桃称为大牌,把黑桃称为小牌。你把大牌拿走了,我只能拿小牌了。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们记录每次出牌的情况,其他同学们当裁判。
2.小组玩牌,寻找策略
三人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大牌,一人拿小牌,一人当裁判兼记录,三人可以轮换进行。玩牌过程中,在记录单中记录每次出牌情况,把小牌获胜的情况写在纸上,并思考小牌取胜的方法。
3.组内再玩,补充策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半天,都是大牌先出。那如果小牌先出,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生1:小牌赢。
生2:大牌赢。
师:不能确定的可以再玩一玩,能确定的也可以找我说一说。(此时有学生在尝试和老师交流)
师:结果是什么?
生3:大牌赢。
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玩也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4.调换小牌,完善策略
师:如果还是大牌先出,但要让小牌获胜,条件是允许小牌换一张牌,但不能比原来的大,你们准备怎么换?
教师设计了四次“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学生在做中悟、悟中思。第一次以“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第二次通过展示小牌获胜的情况,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寻找小牌获胜的策略;第三次,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牌先出是小牌获胜的重要条件;第四次让学生明白,小牌要有两张比大牌大才能获胜。实践活动助推思维发展,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互动,思维得到训练与丰富。因此,每次游戏之后我都会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做完第三次游戏后,我提出问题:“大牌的出牌顺序不同,为什么都是小牌获胜呢?”
生1:因为小牌都用3对大牌的9。
师:为什么小牌的3对大牌的9,小牌就能获胜呢?
生2:因为小牌都是用3对9,6对4,8对7,所以小牌获胜。
生3:最小的小牌先跟最大的大牌比,小牌输了一局,然后拿小牌的中等和大牌的最小比,小牌赢了,小牌的最大和大牌中等比,小牌也赢了。
师:(微笑着,点点头)大牌出9时,小牌明明知道出3不能获胜,怎么还要拿3去应对呢?
生4:用小牌的3去消耗掉大牌最大的9。
生5:小牌中所有的牌都没有大牌中的9大,用小牌中最小的3去消耗掉大牌中的9,这样就可以保证后两次都能赢。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抽象与推理活动中逐渐浮出水面。
当学生的思维超越表面的、一般的理解程度,进入体现事物本质意义的更深一层的时候,往往会带来认识上的创造。教师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触角向深处延伸。
1.聆听故事,内化策略
师:其实像这样的对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一个叫孙膑的人用过了,你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师:你们知道孙膑给田忌出的什么主意吗?
生1: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第三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
师:你们想到的方法跟孙膑的想法一样!孙膑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同学们的想法和军事家的一样,真了不起啊!想一想,玩牌游戏中小牌获胜与“田忌赛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2:以弱胜强。
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调换顺序,以弱胜强的对策,叫作“田忌赛马”。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了解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后,教师提出问题:“田忌赛马的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运用过?”把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概括归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数学教育的价值必须超越抽象的世界、符號的世界、知识的世界、绝对真理的世界以及考试工具的世界,迈向促进儿童发展的世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深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编辑 _ 汪倩
游戏贯穿,点燃智慧
“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如何克服“策略皆知”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呢?我认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思想赋予形象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使其在动脑、动手和动口的过程中,体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以“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贯穿课堂。
1.师生玩牌,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两人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每人拿一组牌,大牌先出,每人每次出一张牌,各出三次,赢两次者获胜。
师:谁愿意上来挑战老师?你选择哪一组?怎么想的?
生1:选红桃,因为红桃大。
师:我们就把红桃称为大牌,把黑桃称为小牌。你把大牌拿走了,我只能拿小牌了。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们记录每次出牌的情况,其他同学们当裁判。
2.小组玩牌,寻找策略
三人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大牌,一人拿小牌,一人当裁判兼记录,三人可以轮换进行。玩牌过程中,在记录单中记录每次出牌情况,把小牌获胜的情况写在纸上,并思考小牌取胜的方法。
3.组内再玩,补充策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半天,都是大牌先出。那如果小牌先出,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生1:小牌赢。
生2:大牌赢。
师:不能确定的可以再玩一玩,能确定的也可以找我说一说。(此时有学生在尝试和老师交流)
师:结果是什么?
生3:大牌赢。
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玩也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4.调换小牌,完善策略
师:如果还是大牌先出,但要让小牌获胜,条件是允许小牌换一张牌,但不能比原来的大,你们准备怎么换?
教师设计了四次“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学生在做中悟、悟中思。第一次以“比扑克牌大小”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第二次通过展示小牌获胜的情况,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寻找小牌获胜的策略;第三次,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牌先出是小牌获胜的重要条件;第四次让学生明白,小牌要有两张比大牌大才能获胜。实践活动助推思维发展,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对话引领,碰撞智慧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互动,思维得到训练与丰富。因此,每次游戏之后我都会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做完第三次游戏后,我提出问题:“大牌的出牌顺序不同,为什么都是小牌获胜呢?”
生1:因为小牌都用3对大牌的9。
师:为什么小牌的3对大牌的9,小牌就能获胜呢?
生2:因为小牌都是用3对9,6对4,8对7,所以小牌获胜。
生3:最小的小牌先跟最大的大牌比,小牌输了一局,然后拿小牌的中等和大牌的最小比,小牌赢了,小牌的最大和大牌中等比,小牌也赢了。
师:(微笑着,点点头)大牌出9时,小牌明明知道出3不能获胜,怎么还要拿3去应对呢?
生4:用小牌的3去消耗掉大牌最大的9。
生5:小牌中所有的牌都没有大牌中的9大,用小牌中最小的3去消耗掉大牌中的9,这样就可以保证后两次都能赢。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抽象与推理活动中逐渐浮出水面。
聆听故事,延伸智慧
当学生的思维超越表面的、一般的理解程度,进入体现事物本质意义的更深一层的时候,往往会带来认识上的创造。教师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触角向深处延伸。
1.聆听故事,内化策略
师:其实像这样的对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一个叫孙膑的人用过了,你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师:你们知道孙膑给田忌出的什么主意吗?
生1: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第三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
师:你们想到的方法跟孙膑的想法一样!孙膑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同学们的想法和军事家的一样,真了不起啊!想一想,玩牌游戏中小牌获胜与“田忌赛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2:以弱胜强。
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调换顺序,以弱胜强的对策,叫作“田忌赛马”。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了解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后,教师提出问题:“田忌赛马的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运用过?”把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概括归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数学教育的价值必须超越抽象的世界、符號的世界、知识的世界、绝对真理的世界以及考试工具的世界,迈向促进儿童发展的世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深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