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苹果产业兴旺、特色果业现代化的主要课题。持续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转型升級,则是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我国苹果主产区面积产量总体依然很大,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持续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的转型升级十分重要。
美国农业部2019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2019年生产季,全球苹果总产量6 864.5万t。我国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苹果总产量4 190万t,其中陕西苹果产量1 100万 t,占全国总产量的26.3%,占全球总产量的16%,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和质量竞争优势。
近年来,消费市场对高质量苹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洛川苹果为代表的陕西苹果在高端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为了生产出更多优质苹果,主动适应市场和苹果产业后整理需求,洛川县大力实施残败园挖除、矮化密植建园、品种纯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全面推进基地改造更新和高品质苹果生产。果农的思想也由以前的注重产量向注重品质转变,综合配套应用各项新技术、新措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营销企业更是注重抓生产基地、抓苹果品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完善,苹果质量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从源头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
但是,面对目前全国苹果产业大竞争、大调整、大淘汰趋势,以及苹果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的形势和要求,陕西苹果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
1 当前苹果生产现状
10月是苹果集中采摘销售季。2019年进入10月之后,洛川75 mm起步的红富士苹果价格,由7.6元/kg一路下跌至4元/kg,国内其他果区价格也大幅度下降,许多果农直呼“务果越来越难”。笔者认为,果农感到“务果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国苹果产能相对过剩。欧美等发达国家苹果面积、产量相对稳定,而我国苹果面积、产量近年来持续上升,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编写的《2019年苹果产业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苹果面积从2017年的 2 920.35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3 128.71万亩;产量由2017年的4 139万t增加到2018年的4 190万t,由此造成苹果产能的相对过剩。
2)其他水果产量增长对苹果生产空间挤压较大。近5年来,在较高比较效益推动下,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波动增长,水果总产量也呈现波动增加态势。据前瞻网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果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水果总产量约2.52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31.4%,继续维持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地位。2018年我国水果总产量继续上升至约2.61亿t,同比增长3.4%,其中园林水果产量约1.91亿t。另外,夏季时令水果种类增加,市场总供给量明显加大,对苹果替代性强,这也是导致苹果销售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
3)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消费升级加快。近3年,受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影响,苹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低潮和困境。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更高,国家工程院院士束怀瑞认为,目前生产上“优质高档苹果高价难求,普通低档苹果低价难卖”。业内专家也认为“苹果生产呈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整体态势”。就洛川苹果而言,近年高档优质苹果价格都在8元/kg以上,一些企业的生产基地(如洛川县绿佳生态农业公司)产出的有机不套袋苹果(农药零残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18%(甚至更高),售价达到26~30元/kg;相比之下,普通苹果价格已经跌破4元/kg,价格差异非常大,且销售速度放缓。这些都说明果品消费升级步伐在不断加快,而果品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还不能很好地相互适应。
4)利润空间变小,苹果生产成本增加。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6个综合试验站检测数据分析,2019年全国苹果亩均生产成本为 5 347.38元,比2018年上升10.18%,其中物化投入成本为2 335.46元,比2018年上升7.78%。生产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压缩了苹果的利润空间。
2 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苹果标准化生产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果园整体通风透光没有解决。主要表现:一是间伐工作推进较慢,果园行间作业道狭窄,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果园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二是苹果园通风透光普遍较差,导致病虫多发,施药次数不减(个别果园年喷药次数多达8次),影响了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三是对间伐后的果园技术配套不够、认识不足,间伐优势表现不出来,示范带动作用较差。
2)果园地下管理依然落后。主要表现:一是主推的多元免耕覆盖技术(人工种草、黄豆油菜轮茬播种、合理利用杂草刈割覆盖)应用较差,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及有机质含量提升较慢,果树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有机肥投入依然不足,农家肥(羊粪)腐熟后亩施入量达不到2 t,商品有机肥亩施入量达不到500 kg,多数果园商品有机肥施入量仅250 kg左右;三是施肥时间依然不严格,还有部分果园推迟到来年春季才施入有机肥,或当年秋季施入过晚,肥效发挥较差,事倍而功半;四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缓慢,还有相当多的果农对农业部主推的这一技术了解不够,或处于观望状态。
3)投入结构依然不合理。调查显示,洛川产区苹果园投入中,有机肥投入占总投入的13%~15%,化肥投入占总投入的20%~25%,用工成本占总投入的43%~48%,用药投入占总投入的9%~11%,有机肥投入严重偏少,化肥、用工及用药投入偏多。 4)果园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果农购买药肥渠道复杂,对药肥真伪识别困难,管控漏洞大;各地对农资市场坑农害农行为打击处理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受资金、技术等制约,日常农资抽检工作几乎空白,导致假冒伪劣农资以及复配的低次农药在市场上大肆流通。
5)果园产出品准出不严。企业在果品上市前自检量太小,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家底不清;果业主产区受限于资金、人力等因素,苹果抽检范围狭窄,抽样量小,对当地成熟果品质量安全把握不准;同时,多数苹果经销企业、合作社没有下功夫建立紧密型基地,也没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责任各环节落不到实处。
3 陕西苹果高质量发展几点建议
3.1 政府层面:坚持“五字方针”,落实“七项措施”
1)坚持“五字方针”。继续坚持基地“育、挖、建、提、创”五字方针,即以培育优质苹果大苗为支撑、挖除低效益残败老园、推广新型栽培模式、改造提升密闭中低产园、创建苹果标准园。
2)落实“七项措施”。①加大投入品监督监管力度。②强制苹果园重点农药减量。③加强果品质量监督管理。④强化新技术集成示范。⑤扎实创建苹果标准园。⑥着力推进科研创新。⑦加强探索职业农民培养及社会化服务模式。
3.2 生产层面:打造“六个果园” 通过落实以上“七项措施”,增强果农的科学务果意识,提高科学务果水平,打造“六个果园”,实现苹果前生产的转型升级。
1)打造阳光果园。基于目前多数苹果园群体郁闭,应通过整行间伐,改造现有中低产密闭成龄园,打开行间作业道;肥水充足的地块大力发展矮化密植栽培、短枝密植栽培,推行矮密(宽行窄株距)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
2)打造海绵果园。基于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现状,全面普及多元免耕覆盖,每年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物覆盖量;逐年增施有机肥,最终实现亩施农家有机肥3 t以上或商品有机肥2 t以上,用5~10年时间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3%以上,彻底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保水性。
3)打造管网果园。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化肥以固体较多,肥效利用率低,劳动投入多,今后应在各乡镇公路沿线已建成供水管道基础上,推进引水入园,通过争取项目或者鼓励企业、果农按照市场运行机制,配套实施节水灌溉管道设施,全面普及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化肥减量目标,使肥效利用率由30%提高到90%以上。
4)打造生态果园。改变“见虫就打药”的观念,用3年时间全面普及应用果园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全面实现苹果有机化生产。同时,在实施多元免耕覆盖技术基础上,在果园种植对害虫有趋避作用的万寿菊、薄荷草等植物,既使每个果园地下都能形成绿色草坪,又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减少喷药次数和数量,改善果园小气候。
5)打造景觀果园。基于果园管理这项园艺工作的人文理念,在对苹果生长发育规律全面掌握和新型生态果园建设基础上,有条件的生产者可尝试培养科学美观的树形、生产质量一致的果品,根据人文历史配套一定的小景观,填充特色文化元素,讲好品牌故事,打造苹果旅游观光采摘园,为今后的全域旅游、观光采摘奠定基础。
6)打造智慧果园。目前基于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将气候环境、果园条件、生产过程、技术方案、产品品质等因素数据化,通过大数据优化技术方案、农业投入品配比、田间管理操作、防灾减灾、产品质量控制,并将标准化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数据形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服务到千家万户。生产者应积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对接先进生产设施、设备,为自己的果园插上“智慧”的翅膀。
4 小结
今后应继续坚持“五字方针”转型升级思路,通过落实“七项措施”,打造“六个果园”,推进投入品上游企业与苹果经销企业联合建基地,狠抓企业品牌园建设,以扎实的标准化生产及管控、完善的苹果质量追溯体系提升苹果核心竞争力,丰富苹果品牌文化内涵,为苹果产业后整理奠定扎实基础,不断建立苹果品牌信誉的长效保障机制。
总之,陕西苹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适应苹果产业后整理需求,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竞争力,抓好苹果生产基地是基础,产出优质苹果是前提,产、加、销环节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美国农业部2019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2019年生产季,全球苹果总产量6 864.5万t。我国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苹果总产量4 190万t,其中陕西苹果产量1 100万 t,占全国总产量的26.3%,占全球总产量的16%,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和质量竞争优势。
近年来,消费市场对高质量苹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洛川苹果为代表的陕西苹果在高端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为了生产出更多优质苹果,主动适应市场和苹果产业后整理需求,洛川县大力实施残败园挖除、矮化密植建园、品种纯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全面推进基地改造更新和高品质苹果生产。果农的思想也由以前的注重产量向注重品质转变,综合配套应用各项新技术、新措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营销企业更是注重抓生产基地、抓苹果品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完善,苹果质量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从源头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
但是,面对目前全国苹果产业大竞争、大调整、大淘汰趋势,以及苹果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的形势和要求,陕西苹果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
1 当前苹果生产现状
10月是苹果集中采摘销售季。2019年进入10月之后,洛川75 mm起步的红富士苹果价格,由7.6元/kg一路下跌至4元/kg,国内其他果区价格也大幅度下降,许多果农直呼“务果越来越难”。笔者认为,果农感到“务果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国苹果产能相对过剩。欧美等发达国家苹果面积、产量相对稳定,而我国苹果面积、产量近年来持续上升,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编写的《2019年苹果产业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苹果面积从2017年的 2 920.35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3 128.71万亩;产量由2017年的4 139万t增加到2018年的4 190万t,由此造成苹果产能的相对过剩。
2)其他水果产量增长对苹果生产空间挤压较大。近5年来,在较高比较效益推动下,我国水果种植面积波动增长,水果总产量也呈现波动增加态势。据前瞻网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果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水果总产量约2.52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31.4%,继续维持全球第一大水果生产国地位。2018年我国水果总产量继续上升至约2.61亿t,同比增长3.4%,其中园林水果产量约1.91亿t。另外,夏季时令水果种类增加,市场总供给量明显加大,对苹果替代性强,这也是导致苹果销售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
3)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消费升级加快。近3年,受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影响,苹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低潮和困境。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更高,国家工程院院士束怀瑞认为,目前生产上“优质高档苹果高价难求,普通低档苹果低价难卖”。业内专家也认为“苹果生产呈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整体态势”。就洛川苹果而言,近年高档优质苹果价格都在8元/kg以上,一些企业的生产基地(如洛川县绿佳生态农业公司)产出的有机不套袋苹果(农药零残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18%(甚至更高),售价达到26~30元/kg;相比之下,普通苹果价格已经跌破4元/kg,价格差异非常大,且销售速度放缓。这些都说明果品消费升级步伐在不断加快,而果品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还不能很好地相互适应。
4)利润空间变小,苹果生产成本增加。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6个综合试验站检测数据分析,2019年全国苹果亩均生产成本为 5 347.38元,比2018年上升10.18%,其中物化投入成本为2 335.46元,比2018年上升7.78%。生产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压缩了苹果的利润空间。
2 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苹果标准化生产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果园整体通风透光没有解决。主要表现:一是间伐工作推进较慢,果园行间作业道狭窄,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果园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二是苹果园通风透光普遍较差,导致病虫多发,施药次数不减(个别果园年喷药次数多达8次),影响了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三是对间伐后的果园技术配套不够、认识不足,间伐优势表现不出来,示范带动作用较差。
2)果园地下管理依然落后。主要表现:一是主推的多元免耕覆盖技术(人工种草、黄豆油菜轮茬播种、合理利用杂草刈割覆盖)应用较差,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及有机质含量提升较慢,果树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有机肥投入依然不足,农家肥(羊粪)腐熟后亩施入量达不到2 t,商品有机肥亩施入量达不到500 kg,多数果园商品有机肥施入量仅250 kg左右;三是施肥时间依然不严格,还有部分果园推迟到来年春季才施入有机肥,或当年秋季施入过晚,肥效发挥较差,事倍而功半;四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缓慢,还有相当多的果农对农业部主推的这一技术了解不够,或处于观望状态。
3)投入结构依然不合理。调查显示,洛川产区苹果园投入中,有机肥投入占总投入的13%~15%,化肥投入占总投入的20%~25%,用工成本占总投入的43%~48%,用药投入占总投入的9%~11%,有机肥投入严重偏少,化肥、用工及用药投入偏多。 4)果园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果农购买药肥渠道复杂,对药肥真伪识别困难,管控漏洞大;各地对农资市场坑农害农行为打击处理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受资金、技术等制约,日常农资抽检工作几乎空白,导致假冒伪劣农资以及复配的低次农药在市场上大肆流通。
5)果园产出品准出不严。企业在果品上市前自检量太小,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家底不清;果业主产区受限于资金、人力等因素,苹果抽检范围狭窄,抽样量小,对当地成熟果品质量安全把握不准;同时,多数苹果经销企业、合作社没有下功夫建立紧密型基地,也没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责任各环节落不到实处。
3 陕西苹果高质量发展几点建议
3.1 政府层面:坚持“五字方针”,落实“七项措施”
1)坚持“五字方针”。继续坚持基地“育、挖、建、提、创”五字方针,即以培育优质苹果大苗为支撑、挖除低效益残败老园、推广新型栽培模式、改造提升密闭中低产园、创建苹果标准园。
2)落实“七项措施”。①加大投入品监督监管力度。②强制苹果园重点农药减量。③加强果品质量监督管理。④强化新技术集成示范。⑤扎实创建苹果标准园。⑥着力推进科研创新。⑦加强探索职业农民培养及社会化服务模式。
3.2 生产层面:打造“六个果园” 通过落实以上“七项措施”,增强果农的科学务果意识,提高科学务果水平,打造“六个果园”,实现苹果前生产的转型升级。
1)打造阳光果园。基于目前多数苹果园群体郁闭,应通过整行间伐,改造现有中低产密闭成龄园,打开行间作业道;肥水充足的地块大力发展矮化密植栽培、短枝密植栽培,推行矮密(宽行窄株距)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
2)打造海绵果园。基于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现状,全面普及多元免耕覆盖,每年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物覆盖量;逐年增施有机肥,最终实现亩施农家有机肥3 t以上或商品有机肥2 t以上,用5~10年时间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3%以上,彻底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保水性。
3)打造管网果园。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化肥以固体较多,肥效利用率低,劳动投入多,今后应在各乡镇公路沿线已建成供水管道基础上,推进引水入园,通过争取项目或者鼓励企业、果农按照市场运行机制,配套实施节水灌溉管道设施,全面普及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化肥减量目标,使肥效利用率由30%提高到90%以上。
4)打造生态果园。改变“见虫就打药”的观念,用3年时间全面普及应用果园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全面实现苹果有机化生产。同时,在实施多元免耕覆盖技术基础上,在果园种植对害虫有趋避作用的万寿菊、薄荷草等植物,既使每个果园地下都能形成绿色草坪,又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减少喷药次数和数量,改善果园小气候。
5)打造景觀果园。基于果园管理这项园艺工作的人文理念,在对苹果生长发育规律全面掌握和新型生态果园建设基础上,有条件的生产者可尝试培养科学美观的树形、生产质量一致的果品,根据人文历史配套一定的小景观,填充特色文化元素,讲好品牌故事,打造苹果旅游观光采摘园,为今后的全域旅游、观光采摘奠定基础。
6)打造智慧果园。目前基于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将气候环境、果园条件、生产过程、技术方案、产品品质等因素数据化,通过大数据优化技术方案、农业投入品配比、田间管理操作、防灾减灾、产品质量控制,并将标准化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数据形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服务到千家万户。生产者应积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对接先进生产设施、设备,为自己的果园插上“智慧”的翅膀。
4 小结
今后应继续坚持“五字方针”转型升级思路,通过落实“七项措施”,打造“六个果园”,推进投入品上游企业与苹果经销企业联合建基地,狠抓企业品牌园建设,以扎实的标准化生产及管控、完善的苹果质量追溯体系提升苹果核心竞争力,丰富苹果品牌文化内涵,为苹果产业后整理奠定扎实基础,不断建立苹果品牌信誉的长效保障机制。
总之,陕西苹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适应苹果产业后整理需求,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竞争力,抓好苹果生产基地是基础,产出优质苹果是前提,产、加、销环节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